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鲁滨孙漂流记 读《鲁滨逊漂流记》【热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31088

【导言】此例“鲁滨孙漂流记 读《鲁滨逊漂流记》【热选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一篇】

在暑假里我欣赏过许多部小说,但却没有几部认真读下来的。正巧有两天停电,我一口气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小说,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篇小说讲述鲁滨逊在海上旅行时,船翻了,而能让人游在水面上的,就只有几块木板。许多人放弃这一线希望,所以相继死去了,只有鲁滨逊奋力游向小岛,在那里安家,度过了漫长的好几年,他一直在等待有人救他的那一天。果然有一支探险船队救了鲁滨逊,他又开始了岸上新生活……

鲁滨逊那种知难而进,对生命充满渴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最喜欢他说的一句话:“我一定要让受欺辱的黑人对自己有信心。”是啊,谁也不能因为挫折的阻挡面气馁,因为失败以后就成为灰心的奴隶。(这一段文字写的真是好极了:因为这一段文字抓住了这部小说的最要紧的地方,并能说出自己的真知卓见)因为这也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事历。

一次,我在特长班学习时,由于不专心听讲,考试得了个倒数第一。那次以后我灰心了,感觉自己不是那块材料。于是便跟妈妈说不想去特长班了。妈妈听后大发雷霆,严厉地训了我一顿,逼我去学。使我特别委屈,一直怀恨在心。(这一段写妈妈的文字不大好:因为“大发雷霆”、“严厉地训”不是教育所提倡的,应当把妈妈写成一个循循善诱的好妈妈)

但我读完这篇小说后,才知道妈妈是对的。又感觉自己像那落水后放弃生命的人。他们失去的是生命,而我失去的却是一种知难而进,对自己有信心的信念。相比之下,虽然略有差别,但都十分重要。所以将来我一定要成为像鲁滨逊一样的人。(这一段文字写的入情入理,语言简洁明白,丝丝入扣)

只要我们不怕挫折,知难而进充满信心,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老师评:亲爱的孙成林,读了你的这段文字我真是高兴极了,没有想到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这样好的读后感:1、能紧扣读后感的特点来写,符合文体要求。2、语言简洁明了,一句费话也没有,这不是一个小学生所能做到的。3读后感在有感而发,你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并能抓住小说的要点来写,尾尾道来,入情入理,一般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而你做到了,这就是我高兴的缘由。要是照这样写下去,我的孙成林一定会成为一个文章高手。

祝你成功!

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二篇】

课时目标

1.读课文,了解鲁滨逊在荒岛创造条件、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学习写梗概的方法。

2.探究鲁滨逊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并且生活得很精彩的原因,感悟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要点把握

1.了解鲁滨逊的历险经历,体会其内心想法,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他顽强、乐观的精神。

2.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内容,加深理解。

指名说一说《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教师课件出示提示。)

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我了解到这部小说主要写了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________,漂流到________。为了生存,他________,最后________。

2.学生根据提示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3.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正如同学们所说,鲁滨逊是一个勇敢的航海家和冒险家,他在荒岛上的经历表现出他是一个勇敢坚毅、乐观积极的人。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去具体感受他的这些品质。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梗概”,探究人物形象。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找出概括鲁滨逊性格特点的词句。

预设:这段话位置特殊,在文中有特殊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段话开门见山,介绍了鲁滨逊爱好航海和冒险的性格特点,为后文写他遇到困难并战胜困难埋下伏笔。

明确:“喜欢航海和冒险”“碰到过许多危险”“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2)品读重点句子,体会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预设:“梗概”部分剩下的内容概括叙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战胜困难,求得生存的经历。在上节课初读课文时,学生已用表格的形式概括了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困难的方法。教师在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通过品读句子来具体感受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碰到过许多危险”“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等性格特点。

①体会鲁滨逊初到荒岛的心情。

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鲁滨逊身处孤岛、濒临绝境,心中不免有些担忧和惶恐。)

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即使面对绝境,哪怕是一丝的希望也让鲁滨逊感到高兴。)

②从鲁滨逊解决困难的行动中感受其品质。

困难一:无住所。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鲁滨逊在选择容身之地时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有水源、有树荫、防野兽,体现了鲁滨逊的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

困难二:食物很快吃光了。

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

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鲁滨逊为了生存下去,想到了各种办法来解决食物问题。由此可见鲁滨逊是一个坚韧不拔、不畏艰难,能靠智慧解决困难的人。)

困难三:野人袭击。

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鲁滨逊迎难而上,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战胜危难。)

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另外两个野人。(鲁滨逊敢想敢做。)

困难四:发现英国船只叛乱

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勇救船长,体现了鲁滨逊的机智勇敢。)

(3)教师小结。

小结:面对恶劣环境的挑战,鲁滨逊没有绝望和妥协,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用顽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同困难作斗争,创造了不朽的传奇。他的这种在绝境中乐观向上、勇于拼搏、机智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读节选片段,把握人物形象。

(1)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阅读。

过渡:这个节选片段主要讲述了鲁滨逊初到荒岛时的生活状态和他面对现实的思考。请大家朗读这个片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①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

②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学生带着问题读选文,在文中圈点批注。

(3)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感知人物形象,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派代表在班级汇报,教师整理汇报结果。

汇报展示:

①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身陷孤岛,生活忧伤寂寞;在岛上缺少必要的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重点句子: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明确:这句话是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他的心情是忧伤的。一个人置身于孤岛,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还有内心的孤寂和绝望,这是他能否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他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更好地战胜这些困难。

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他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明确:这些句子表明鲁滨逊每完成一件事都要付出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鲁滨逊具有顽强的毅力和肯吃苦的精神。

②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这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以选文后半部分为依据,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鲁滨逊面对现实情况时心理产生的变化,探究他列出“坏处”和“好处”的作用,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刻感悟鲁滨逊从自己的不幸处境中得出的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

A.文中表明鲁滨逊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

B.鲁滨逊列出“坏处”和“好处”的作用。

明确:首先给鲁滨逊带来了勇气,使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还没有完全处于绝境;其次,这也使鲁滨逊能够知足安命,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现实,积极乐观地谋求生存;再次,他通过对照得到心理安慰,得到了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C.理解鲁滨逊得出的经验教训。

相关句子: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明确:这两句话集中体现了鲁滨逊积极乐观的精神,他的这种做法启示我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鲁滨逊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③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鲁滨逊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他是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渐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活得有意义的问题;他是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与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他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尽管岛上条件极差,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热情地投入实际生活中去。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选段,边读边感受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师生共同探究写法。

(1)通过比较“梗概”和节选片段在表达上的不同,引出第一人称叙述。

预设:学生通过朗读能很容易发现“梗概”和节选片段在表达上的不同。最明显的不同是人称不同--“梗概”采用第三人称,节选片段采用第一人称。由此导致的语言风格不同——“梗概”采用概括性描述,语言简练;节选片段的语言生动、形象,有较多的细节描写。两者的差别正显示了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第一人称叙述。

方法点拨:所谓第一人称叙述,即行文中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和角度展开叙述,直接向读者叙述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个“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有助于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内心活动的描写,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3)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感悟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并在讨论交流中加深理解。

2.学生尝试运用。

(1)教师出示一个以第三人称叙述的片段。

(2)学生运用第一人称改写这个片段。

(3)对比阅读,感受第一人称写法的好处。

(4)教师小结。

四、课堂回顾,拓展阅读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鲁滨逊漂流记》原著,激趣荐书。

师:《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小说,本课中的“梗概”部分实际上是对小说进行了缩写,原著的情节更加生动,描写更加细致。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原著读一读,将会大有收获。

2.教师推荐适合这本书的几种读书方法。

(1)过电影的方法。

读书是把语言文字转化成鲜活的形象与画面,这是一个硬工夫,需要我们不断练习。阅读这本书时,可以在脑子里边读边演电影,这样可以读得特别深入,真正做到入眼、入脑、入心。

(2)复述的方法。

我们读到某个章节,会被书中的情节与人物深深地吸引,特别想与他人交流和沟通。那么,我们可以在各自的小组与同学,或者在家里与父母绘声绘色地讲一讲所读的章节,这样还可以练习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3.学生选读某个章节,概括主要内容,再试着在小组内讲一讲。

五、摘抄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丰富积累。

2.课外读一部小说,尝试着写梗概。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阅读“梗概”,了解大意

(学生快速浏览“梗概”部分。)

师:读了“梗概”后,谁能给大家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生:这部小说讲了鲁滨逊在海上遇险后流落到了一个荒岛上,一个人过着艰难的生活的故事。

师:他为什么会流落到这个荒岛上?他是怎样生活的?最后结局怎样呢?你能更完整地说说吗?

生:小说讲了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遇上大风,船翻了,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

师:你概括得比较完整,语句也很简洁。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生:小说重点写鲁滨逊漂流到岛上后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想方设法克服了那些困难。

师:具体有哪些困难呢? 他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梗概”,把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办法做上记号。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

师:同学们读得很快,做的批注也很精彩,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

生:首先是没有住的地方。“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他在荒岛上建房定居,等待救援。

生:还有吃的困难,鲁滨逊先是从船上找到很多吃的东西,但因为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于是,“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他还把从船上搬来的麦子“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生:还有一点,就是孤独,幸亏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跟他做伴。

生:我觉得他最大的困难是恐惧。有一天,他发现了野人的脚印,担心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后来,他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他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师: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解除孤独吗?

生:后来,鲁滨逊救了一个被同伴追杀的野人,给他取名“星期五”。经过教化,这个野人成了他的好帮手。

师:现在,我们尝试着把重点内容抽出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概内容。

生:从前,有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海上遇险,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为了生存,他用木头和船帆搭帐篷。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拿着枪到森林里去打猎,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山羊畜养起来,并种了一些麦子。当发现岛上可能有野人时,他想办法对付野人,战胜恐惧。二十六年后,他救了一个被同伴追杀的野人,给他取名“星期五”,并教化他,让他成为自己的帮手。有一天,他俩看到附近停了一艘船,船长被绑架,他们便救下了船长,那个船长把他们带回了英国。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精准。鲁滨逊在看似毫无希望可言的荒岛上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这时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赏析:本教学片段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经历了一个“概括--揣摩--提升”的过程。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故事梗概具体而又准确地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接着,引领学生回到梗概之中,具体感受鲁滨逊经历的困难和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然后,围绕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效地融合具体内容,进行再概括。经历这样的反复过程,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由“梗概”和节选片段两部分组成,“梗概”主要讲了鲁滨逊是如何在荒岛上历险的,突出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节选片段主要讲了鲁滨逊初到荒岛时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对现实的思考,重点表现了鲁滨逊面对重重困难时积极乐观的精神。这样安排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从鲁滨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学会生存的道理。所以在讲授本课时,我特别注意向学生渗透抓紧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强健身体,锻炼意志,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增强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的思想。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仅对此有较浓厚的兴趣,而且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谈感悟,这也正体现了世界名著的魅力所在。

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三篇】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第二至八自然段鲁滨孙战胜困难的经历。

教学思路: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鉴于个别学生已经大概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因,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印象讲述故事,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接着,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讲一讲鲁滨孙的种种困难的经历。最后交谈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在课前阅读《鲁滨孙飘流记》原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霍金那种向命运抗争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鲁滨孙。(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你们对鲁滨孙知道了些什么?

2.哪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几位同学共同完成?

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读流利。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然后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

四、小组合作学习

请大家自由组合,三五人一组,先交流对画出的难理解语句的理解,再讲讲鲁滨孙的故事。

自由说,如,课文是长篇小说的缩写,小说的其他内容等。

讲故事,听故事。

阅读“阅读提示”,并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画出不理解的语句

交流难理解的语句,讲讲鲁滨孙的故事。

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并思考

讨论并归纳

交流体会并自由发言

五、重点研读感悟

1.仔细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思考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师生共同讨论,从“食物、住处、安全”等方面进行归纳,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生存下来的必备条件,为此,鲁滨孙想了不少办法,很不简单。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鲁滨孙的非凡经历中,感悟学会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气,要善于因地制宜想办法,要不断改善生存环境。

教学反思

《鲁滨逊漂流记》是作家笛福的著作,文字洗练,叙述流畅,情节曲折,非常容易吸引学生阅读。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课文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使学生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阅读引导。

这是1篇独立阅读课文,在课堂教学时,围绕“难和险”字展开教学,把精力集中在孩子直接接触文本的阅读上,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自学自悟,动口、动脑、动手,用不同的符号找出有关的语句。《鲁滨逊漂流记》属于历险小说类。记叙探险、历险的故事,以险扣人心弦,情节跌宕曲折,向来拥有众多的读者。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奇”与“险”相结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魅力。我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学完课文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等,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二、自梳情节。

学生课前必须充分自学,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并交流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经历了哪些事情。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来“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五个小标题。接着重点交流精彩片段,思考深陷绝境的鲁滨逊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从而了解从鲁滨逊具有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热爱劳动、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精神品质。最后交流从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悟出的道理。

不足之处:让学生写一两句话并用上一两个好词在插图下夸一夸鲁滨逊。这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但未做到做到读写听说相结合。未让学生充分学以致用,从中受到启迪。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我会这样做: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切入教学重点。精彩片段中“好处”“坏处”对照表,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一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鲁滨逊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帮助学生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克服困难。通过自读自悟——对照比较——对读感悟,落实知识、方法、态度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也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生存”的话题交流打下基础。

读《鲁滨逊漂流记》【第四篇】

[教学设想]

文学名作是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重心所在。而解读文学名作的文艺理论性文章学生读得不多。如果说文学名作本身是感性而鲜活的,学生会爱不释手,自觉投入,那么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面对理性而呆板的文艺评论,学生可能会眉头紧锁,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想紧抓名作本身,以血肉丰满的小说为平台引出学生对作品的原始解读,再顺其自然引向小说理论家伍尔夫对《鲁》这一作品的解读,从而把学生从感性的“读”引向理性的“评”这个层面上。同时,紧扣课文,集中精力让学生了解伍尔夫解读小说的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再联系文中提到的读者的透视法和学生解读小说的过程来体味像伍尔夫这样的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是如何解读文学名作的,从而使学生获益,觅得一些解读名作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让学生以读过的文学名作为例,进行两种透视法的比较分析,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从教学论的意义上说,这是引导学生再次发现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用他们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名作及作者,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新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这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2反复品读本文,把握作者伍尔夫解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

3对比分析作家的透视法和读者的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让学生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或播放碟片。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大家有过出外遨游,探险漂泊的梦想吗?那么试想一下,你们都会有哪些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假想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与世隔绝,但居住其间的人却“怡然自乐”。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因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关在那里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伍尔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板书课题)

二、重温原作,引入课文

1请学生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多媒体播放鲁滨孙的航船触礁这一情节)如果写到鲁滨孙九死一生,爬上荒岛这一情节时,笛福请你为他往下续写,你会如何写下去?(请2—3名学生简述续写思路)

3思考:为什么以上同学的续写各不相同?为什么他们与作者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我们能从今天要学的伍尔夫的文章里找到上面这一问题的答案吗?(将问题引向本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第3段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

2小说家的透视法指什么?它对我们解读小说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课下让我们再读文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五、布置作业

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由于读者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小说情节及人物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要深入解读一部文学名作,就必须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本节课,让我们借助伍尔夫的慧眼来分析一下笛福的透视法。

二、深入分析,攻破难点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段,其他学生思考:作者让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

2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3集体朗读课文第2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举哈代和普鲁斯特要引出哪个概念?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三、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1请找出文中关于作家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的分析,谈谈两种透视法的关系。

四、拓展运用

1未学本文时,大家是怎么解读《鲁》这部作品的?学了本文之后,作者的解读对你有哪些启示?对作者的解读,你有哪些看法或补充意见?

2试着运用作者的解读法来解读你们熟悉的文学名作。

五、小结全文

虽然这篇文艺评论文行文较为含蓄,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地表达观点,但透过作者伍尔夫的深入分析,我们知道了“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解读文学名作的一条良径,今后同学们不妨一试。

[附]板书设计

读《鲁滨孙漂流记》

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五篇】

读完《鲁滨逊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逊。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逊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逊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逊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逊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鲁滨逊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逊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逊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逊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逊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鲁滨逊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53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