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陋室铭》译文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3227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陋室铭》译文精编3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陋室铭》译文1

刘禹锡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 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 齐读(课件2)

2、 听录音范读

3、 引导断句(课件3)

4、 请同学读

5、 再齐读

6、 跟读录音

二、 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 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 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 ——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 —— 交往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 、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 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 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 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 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 结

略。

第二课时

一、 检查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二、 导入  新课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 品一品,你认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件)

七、文言知识归纳。(课件16)

八、总结拓展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3篇《《陋室铭》译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陋室铭》译文2

教学目标:

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陋室铭》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1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陋室,即简陋的房子。“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

4.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三:品味剖析,领悟意境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从居室环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情趣之雅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

3.文章主旨至“无案牍之劳形”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抱负和志趣。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教师总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目标导学四:写作尝试,拓展迁移

1.为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那种超脱红尘的宁静和宠辱不惊的恬静坦然,可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的《饮酒》、梁实秋的《雅舍》、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2.仿写1篇铭。

《陋室铭》译文3

陋 室 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8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