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2023年幼儿古诗独坐敬亭山备课教案 古诗《独坐敬亭山》教案(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9827

【导言】此例“2023年幼儿古诗独坐敬亭山备课教案 古诗《独坐敬亭山》教案(最新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独坐敬亭山》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并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隐藏在诗中诗人那份孤寂,落寞的情感。

教学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李白的诗歌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的精神振奋,他是一位豪放派诗人。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再去领略诗人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初读

1、抓住诗题,学习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

2、诗题是什么意思?多读几遍,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从“独”字中看到了什么?(李白是自己一个人在敬亭山,李白此刻的心情应该很孤独。)

3、 如果你此刻也跟李白一样独坐敬亭山,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4、李白独坐敬亭山,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5、相看两不厌,是什么意思?此时李白把敬亭山看成了什么?(个性朗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以带着对朋友的那份坦诚,对亲人的那份温暖,对爱人的那份炙热。)

6、李白会对敬亭山说些什么?而敬亭山又会对李白说些什么呢?

7、把李白和敬亭山之间想说的话浓缩进这五个字,那就是:相看两不厌。

三、再读

1、李白独坐敬亭山,和敬亭山相看两不厌,除了敬亭山,他还看到了些什么呢?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在这两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字,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3、天空原本都是鸟儿,诗人也许正享受着鸟儿的悦耳叫声,也想来高歌一曲。可是鸟儿们却离开了诗人,都往高处飞走了。天上的云朵变幻无穷,诗人也许正想吟诗一首,可是云朵也离开诗人飘走了。原本热闹喧哗的敬亭山突然之间就安静了不少。

4、(众鸟最终飞尽,孤云也独去了,在这飞和去之后剩下了一片宁静。)根据联想,个性朗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四、升华

1、介绍诗歌背景。(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2、众鸟飞尽,孤云亦独去,李白独坐敬亭山,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3、再读诗题。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4、所以李白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既然李白把敬亭山看成了对他不离不弃的人,那你觉得敬亭山又会对此刻的李白说些什么呢?

6、请你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可以是李白,也可以是敬亭山,你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还可以学着古人摇头晃脑,让我们一起来吟一吟这首古诗。(配乐背诵)

《独坐敬亭山》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会写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能够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解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唐诗。

二、书写朗读古诗

1、老师把诗默写在黑板上,请你照着老师认真抄写下来。

教师默写古诗,学生抄写。

2、抄写好了,请认真地对照一下,看有没有抄错的地方。尤其是“亭”这个生字,看看它怎么写的?

3、请你读一读这首诗吧,看谁能读正确,最好能读得有诗的味道。

4、指名读,让学生把诗读正确,必要时,教师可范读。

三、了解诗意

1、现在大家会读了,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的意思,看看谁能根据注释和词语手册,大致地弄懂这首诗?

学生自己思考诗意。

2、先来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一句,这里你有最不能弄明白的字词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重点理解“尽、闲”二字。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或者说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景象?

(天上的鸟儿们都高飞远去了,万里长空中的一片白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地飘远了。)

4、看看诗题,什么叫“独坐”?

独自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什么样的情景?

若这个独坐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孤独寂寞)

5、有感情读这两句诗。

6、你知道这位独坐在敬亭山上的诗人是谁吗?

那么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请你下课后去查查有关的资料,那时,老师相信你更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更能品味出诗里的味道来。

7、那么是不是当高鸟飞尽,孤云飘逝,李白就这样一直觉得寂寞伤心下去了呢?请看后一句。

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不明白的字词吗?

重点理解“厌”、“相看”(即谁看谁?)

9、李白觉得是不是自己真的是孤单到一无所有了呢?他觉得还有令人高兴的或者说是让人欣慰的事物吗?那有是什么呢?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我”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好像看着“我”,我们相互总也看不够,大概只有敬亭山还愿意和我做伴,做我的知己朋友吧。)

10、鸟儿你要飞就飞走吧,白云你要飘也飘走吧,起码还有敬亭山和我两两相望,做我的知己朋友。从中,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吗?你对李白有什么新的认识?(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喜爱,李白是个很洒脱、乐观的人。)

11、有感情读这句诗。

12、连起来说说诗意,再次了解一下诗人感情的变化:从感到孤独寂寞到喜爱敬亭山,乐观豁达起来。

13、有感情读古诗。

四、背诵

五、拓展

李白是个乐观洒脱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表现出来的,请大家再看一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学一年级语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

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老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

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

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读给大家听。

幼儿古诗独坐敬亭山备课教案 古诗《独坐敬亭山》教案【第四篇】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尽:没有了。

闲:偷闲,安闲。

厌:厌弃,厌烦。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1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