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班会教案及反思优秀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3640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班会教案及反思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班会教案及反思【第一篇】

设计意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许许多多与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的符号标志也慢慢溶入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不一定依赖语言或文字,但却清楚地提示着大家,自觉的遵守这些符号标志是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大家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符号标志对于幼儿而言是熟悉但也陌生的,他们经常看到,却很少去认识理解与主动遵守。我设计本次活动就是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掌握一些常见的符号、标志,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养成从小自觉按公共场所的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1、让幼儿认识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并说说符号的作用,掌握一定的规律。

2、知道公共场所中符号标志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按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

1、禁止驶入、禁止行人通过、火警电话、灭火器、人行横道标志、禁止燃放烟火等各种常见的信号标志;录音机、磁带、挂图及场景布置。

2、事先带领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符号标志。

1、教师以手式“暂停”“安静”“真棒”安定情绪,疑惑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手式——暂停〈左手横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顶掌心〉、安静〈食指放在嘴上〉、真棒〈竖起大拇指〉)。

小结: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会说话的符号,它们不用说出来也不用写出来可是大家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

2、寻找会说话的符号。

师:今天咱们班也来了许多会说话的符号,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找。

要求:找到后说一说它们叫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可自己说一说也可告诉老师或小朋友)。

3、提问,讲述。(出示符号标志挂图,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师:你看到了什么符号?能不能在图中找到?它有什么作用?看到它你应该怎么做?

4、发现规律,认识禁止符号。

师:有一种符号,如果看到它这件事情就一定不能做,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适当提示,引导幼儿找出共性——禁止符号,举例说明如吹喇叭前面加禁止符号就是“禁止吹喇叭”,吸烟上面加禁止符号便是“禁止吸烟”)。

5、游戏:旅游。

师:认识了那么多的符号,现在一起去旅游吧!

音乐——小司机,幼儿在音乐律动中愉快进入游戏)。

(2)情境设置:超市偶然失火——幼儿发现——急呼救火。

(3)教师提问,幼儿讨论讲述:着火了怎么办?

(4)现场演习:(重点指导幼儿打火警电话及找紧急出口撤离火场)。

(5)讨论总结:教育幼儿不要玩火,因为年龄小遇到火灾应先保护自己,可喊人,可打火警电话,但必须学会找紧急出口尽快离开现场;教育幼儿每到一处都要先看清“会说话的符号”,按符号标志行事。

6、延伸:在幼儿园里、日常生活中寻找“会说话的符号”。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安全知识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子,其安全自卫和防卫能力将有较大提高。使幼儿真正地感受到了标志与规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动中提供了幼儿充分地自由表现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了幼儿个性发展。

班会教案及反思【第二篇】

《荡秋千》是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要求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的结论。

由于是实验课,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工具的准备,我在实验室借来了铁架台、钩码,为实验的进行打好了基础。在实验前我还有些顾虑,因为实验肯定有误差,所以在第一个环节,我本看来是想让两个同学和我一起来荡钩码,结果由于用力不一样,实验失败。于是我调整为自己荡,把绳子抬高,轻轻撒手,这样力度一样,所以第一步成功,但在数荡的次数时,由于绳子摆的幅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数错,但大部分同学数的还可以,因此第一个实验绳长15厘米,钩码为10克、20克、30克,荡的次数都是16次左右,都相同。

第二个实验是钩码相同,绳长不同,经过试验,绳子最长的荡的次数最少,绳子最短的'荡的次数最少最多。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这两次试验,都是进行了六次,通过两个实验得出了结论: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绳子越长,荡起的次数越少,绳子越短,荡起的次数越多。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只有老师的准备,才会有学生对课堂的精彩发现。

班会教案及反思【第三篇】

在这次上课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无穷潜力,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那么出色,课改中,我们真的看到了学生在成长,我们也应该在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成长。

“交通安全”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因此,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丰富的生活资料和互动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从中感受交通安全之重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加深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如下体会: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教育回归生活。

生活是教育之源,只有鲜活的生活实际,学生才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才能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进而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来,教学也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如课前的小调查,使学生主动走进生活、参与课堂,使教育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再如课上展示的交通事故录像,及一些违章图片是学生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更是触目惊心的,加深了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出示的课件资料即交通事故相关资料学生观看后有点触目惊心,对于这样的资料,让学生直接接触有点血淋淋的感觉,因此,本课件在教学中尽管有点作用,但弊大于利,毕竟,面对的是小学生。

总之,安全教学要力求以丰富的生活场景、真实的案例透析、自由的创作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真正的体验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社会的交通安全尽一份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班会教案及反思【第四篇】

设计意图:

“标志”作为一种图形符号,以它简单、易懂的特征被现代人所广泛应用。环保标志中的“禁烟”、“禁鸣喇叭”、“垃圾入箱”等标志与幼儿的生活关系密切,是社会性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对此兴趣高,参与性强。通过活动,能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在设计时我通过让幼儿当“小评委”,调动的幼儿的自主性,通过为幼儿提供讨论的机会,调动幼儿的参与性。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环保标志,知道它们所表达的意思。

2、通过各种参与活动,把环保意识转换成环保行为。

3、在看看、听听、画画、讲讲中发展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大图片两幅(白兔市和灰兔市)。

2、各种标志各一。

3、奖牌两枚。

4、正方形纸、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请幼儿做小评委,相互讨论。

师:你选哪座城市为卫生城市?为什么?

幼a:我选白兔市,因为白兔市地上没有垃圾,很卫生。

幼b:我也选白兔市,因为白兔市很漂亮、很干净。

师:我们给白兔市发奖牌。

师:你们为什么不选灰兔市为卫生城市?

幼:灰兔市的地上到处有垃圾,有许多人在吸烟,汽车司机在大声鸣喇叭。

师:白兔市和灰兔市还有什么不同?

幼a:白兔市的天空蓝蓝的,飘着朵朵白云。而灰兔市的天空灰灰的。

幼b:白兔市的街道上、商场门口有一些标志,灰兔市没有这些标志。

1、认识垃圾入箱标志。

师:这是什么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幼:这是把垃圾扔进垃圾箱的标志,我经常在街上看见。

师:垃圾入箱标志提醒人们什么?

幼:垃圾入箱标志提醒人们不能把垃圾乱扔到地上,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2、认识禁鸣喇叭标志。

师:这个标志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幼:这个标志上有一个喇叭,有一根斜线,表示不能按喇叭。

师:那我们就叫它禁止鸣喇叭标志,司机叔叔看见这个标志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幼a:司机叔叔看见这个标志就不能鸣喇叭。因为喇叭发出的声音很难听、很刺耳。

3、认识禁烟标志。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标志?它叫什么名字?

幼a:我在加油站见过这个标志,它是叫人不能吸烟的标志。

幼b:我在超市里看见过这个标志,它表示在超市不能吸烟。

……。

师:为什么要禁止吸烟?

幼a:吸烟对人体有害,会使人咳嗽,得气管炎。

幼b:吸烟不小心会引起火灾,吸烟会使空气变脏。

师:吸烟的危害真大,我们以后看见别人吸烟应该怎么做?

幼a:我会对他们说:请不要吸烟。

幼b:带他去看禁止吸烟标志。

幼c:叫他不要吸烟,告诉他吸烟对身体有害。

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垃圾入箱标志、禁鸣喇叭标志、吸烟标志,他们都是为了保护环境而设计的,我们称它们为环保标志。

1、讨论治理的办法。

师:你想怎样帮助灰兔市,让它们也成为卫生城市?

幼a:我去帮它们捡垃圾。我帮它们打扫卫生。

幼b:让灰兔市向白兔市学习,贴很多标志。

幼c:我想帮灰兔市画一些标志,送给他们。

师:用什么办法最快最好?

幼:用各种标志来帮助它们。

2、幼儿制作环保标志。(放一段轻松的音乐)。

3、送标志。

(1)、灰兔市垃圾箱上应该贴上什么标志?居民们看见标志应该怎样做?

(2)、呀!这么多人还在吸烟,我们应该怎么送什么标志?

(3)、这辆汽车真吵!用什么标志来提醒司机呢?

让幼儿把相应的标志贴到图上。

(4)给灰兔市也送一块奖牌。

师:小评委们真能干,帮了灰兔市的大忙,真像神气的环保小卫士。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城市也需要小卫士好好爱护它!

4、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整理活动室,到校园捡落叶。

活动反思:

“标志”作为一种图形符号,以它简单、易懂的特征被现代人所广泛应用。环保标志中的“禁烟”、“禁鸣喇叭”、“垃圾入箱”等标志与幼儿的生活关系密切,是社会性教育的内容之一。活动我设计我分了三个大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评比卫生城市(出示白兔市和灰兔市的图片),我让小朋友们当小评委,孩子们的热情非常的高,对着两幅图展开了讨论,并且最终一致评为“白兔城市”为卫生市。第二环节是认识环保标志,引导幼儿说出白兔城市干净的原因(因为公共场所有很多的环保标志),我一共设计了三个标志:禁烟标志、禁鸣喇叭标志、垃圾入箱标志。第三个环节整治灰兔城市,启发幼儿想办法治理一下灰兔城市,在这个环节孩子们的表现很踊跃,想出了各种办法,包括给他们送环保标志,用标志来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最后又让孩子们设计了环保标志,把标志送给了灰兔城市,并且帮助他们捡起了地上的垃圾(图片上的垃圾我设计的是活动的)。

幼儿对此兴趣很高,参与性强。通过活动,不仅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认识了环保标志,同时还培养了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在设计时我通过让幼儿当“小评委”,调动的幼儿的自主性,通过为幼儿提供讨论的机会,调动幼儿的参与性。但由于活动中间有画标志的环节,有些孩子速度有点慢,所以整个活动的时间稍微有点长。

班会教案及反思【第五篇】

一、活动主题:

热情讴歌教师工作的崇高和伟大,介绍历闻名的尊师重教的例子,说明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活动目的:

通过伟人敬师等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自觉地把尊敬老师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明确怎样做才是尊师,大力表扬同学们尊师的行为,同时也指出一些有违尊师的现象,从而激发同学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搞好师生关系,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活动形式:

以学生干部组织活动为主,进行自主性教育、现身说法和自我教育。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尊师、敬师、爱师。

四、准备过程:

1、全面发动。动员全班同学查找资料,搜集素材并集中_主任。

2、从平时生活中观察老师是如何关心和照顾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尊重老师,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调查报道。

3、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排练。

4、班会开始前布置教室在黑板上写上“尊师重教”主题班会的彩色美术字。

五、活动过程:

主持人:教师节快到了,同学们都会向老师送一张精美的贺卡。这一张张美丽的贺卡,都折射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当今时代所绽放出的绚丽色彩。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的,当我们刚入学还不懂事的时候,是老师从细小的事情入手,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或是彷徨无奈的时候,又是老师循循善诱地启迪我们,仿佛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把我们的人生引向光明的彼岸。如果说学校是知识的源泉,那么在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最离不开的就是老师了。

1、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名人尊师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佳话。毛主席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的生日贺信中说道:“你是我二十年以前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这段话已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尊师榜样。让我们来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听一听各小组分享的“班会教案及反思优秀8篇”,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它可能已经被忘却。一个体恤学生的老师,随着慢慢长大,却永远忘不了。看完这首童谣,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一:你以前有过那些不尊敬老师的行为?

问题二:你打算今后怎样尊敬老师?

主持人: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也认识到了我们平时行为中的一些错误,并将积极改正,做到尊师重道。

3、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看两个由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小品。

4、下面请听朗诵《老师,我们最尊敬的人》。

5、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老师了。那么我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老师的工作是怎样的辛苦?他们为了教育事业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让我们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来讨论一下你们的调查报告。

主持人:通过大家细微的观察,大家不难发现,老师的工作确实很辛苦。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课堂上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尽心尽力,既教书又育人。为把我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而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辛苦操劳,忘我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乐章。我们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把老师视作父母,像爱父母一样热爱我们的老师。

6、班长总结。

7、班主任老师总结。

班会教案及反思【第六篇】

上完《春江花月夜》,笔者感慨良多。这是1篇经典诗文,很多教学前辈讲过,思来想去,笔者认为经典的东西上出新意是有难度的,但通过努力同样能够展现自身特色。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为:突出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通过朗读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通过品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如下几个要点:

一、重视先学,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可以放心地把先学的任务布置给他们,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针对这一目的,笔者设计了导学案。导学案主要有作者及该诗歌的简介,预习的步骤和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怎样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二是诗中体现了怎样的景、情、理),当然还有“质疑”.两个核心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本诗的核心内容,可以避开繁琐的分层,又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对全诗的脉络把握到位,从而避免僵化的按顺序讲解。

从教以来,笔者一直铭记叶圣陶先生的教导,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而要想让学生发现问题,必须先预习,诗歌的预习就是读与思。只有在认真的读中,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才可能质疑。笔者还要求学生质疑后小组内互看,小组成员的问题尽量互相帮忙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最终提交到班级讨论,这也大大提高了质疑的质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对于诗歌学习是很有其道理的。

如果能经常这样训练,学生们以后看到陌生的诗歌,也就不至于雾里看花了。

二、重视朗读,培养感悟能力。

诗歌的朗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悟的外在表现,因为“诗言志”.但这首长诗景、情、理都有,虽可分开解读,但又交错相融,所以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真正体悟了语言背后的情感,才能很好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朗读的处理上,笔者先给学生听配乐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试着模仿,在模仿中体会情感的起伏变化。然后,进行理性的分析,一部分一部分的读,或者几句几句的读,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有感悟的语句,并适当分析。

这是本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本课的特色所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分析本诗中的`景、情、理。这一环节上,学生不是简单读了诗歌的语言,而是在用心品味诗歌的情感,再通过自己对语言的表现能力读出诗歌,这给了他们很大的成就感。当然,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学生读到哪里老师相机引导到哪里,因而随机性较大,老师的课堂驾驭是核心。

其实,诗歌教学,无非就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同时透过诗歌的语言来欣赏其中蕴含的“志”.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所追求的教学效果是直指诗歌本质的。

三、重视写作,培养表达能力。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当然也得注重练笔。更何况是这样1篇“孤篇盖全唐”的美文。笔者选择了月夜美景要求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情境。诗歌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诗歌的语言美,但太精炼。散文的语言更形象,直观。作为生活阅历不丰富的高中生,散文更适合他们。其实这项内容也是课前准备的,但是课上依然给时间修改。因为课上学生经过进一步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感悟提升了很多,课堂修改时,笔者发现有学生竟然改掉了一大半的文字!笔者想,这就是课堂的成果吧。自然,最后推荐出来的小散文语段也就出色了很多。

如果说,朗诵是一个学生对语言把握的展现,那么写作,则是一个学生感悟、表达等语文素养最综合最直观的展现,同时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它又不是能立竿见影的项目,所以要因势利导,见缝插针。只有始终把写作放在心头,时常练笔,才能更好地驾驭这千年来的方块字,更好地利用它们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四、重视作业,培养拓展能力。

笔者教学中一直坚持“学生一望而知”的内容不讲,放到诗歌教学中,就是简单的读和简单意象的呈现不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再花功夫,但深层次的意象哲理,该讨论的还是要讨论。所以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笔者安排了意象的寓意的分析及其普遍寓意的探寻。一来,学生回家后收集资料比较方便;二来,这些意象在文中的难度不大,就学生的学习经验而言,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但仅看到本诗歌中的意象的寓意又是不够的,需要举一反三,所以布置他们探寻这些意象的普遍寓意。从课后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积累了这几个意象,在收集资料时很多同学还积累其它一些意象,比如:鸿雁、砧声、柳……可见,只要引导到位,学生的潜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大!这便是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的含义吧。

当然,此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课堂的控制,节奏的把握,对学生朗读的点评……俗话说,教学是门有缺憾的艺术,我相信,只要多注重反思与修正,在这条路上,我会让缺憾越来越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班会教案及反思【第七篇】

二、题目。

学会感恩,孝敬爷爷奶奶。

三、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前的调查,了解老人对家庭、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知道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全社会尊老、敬老的一些举措。

2.通过理解为什么要尊老、敬老,了解老人的需要,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尊老敬老。

四、活动准备。

1.通过调研归纳出班内在孝敬老人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召开班委会和家委会一起筹划活动。

3.班会的演示文稿。

4.向家人了解自己的长辈退休前的工作情况,寻找与长辈的合影,收集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五、活动过程。

(一)了解老人对社会和家庭做出的贡献,激发热爱爷爷奶奶的情感。

2.了解爷爷奶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集体交流(5~6人发言)。祖辈年轻时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故事。

3.感受祖辈对家庭的无私付出。

(2)请5—8人说感受。

(3)学生讲述祖辈关爱自己的.故事。(8人发言)。

(二)知道孝敬老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了解古人孝顺的故事。

3名学生讲述古人孝敬老人的故事。

(三)了解祖辈的心愿,讨论怎样孝敬爷爷奶奶,做孝敬祖辈的好孩子。

1.播放录像:周末的时候两位老人孤独地守候在电话旁,儿女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回家看父母,孙辈因为上课或和同学聚会不能看望爷爷奶奶,爷爷奶奶非常失望。

2.讨论:录像中的爷爷奶奶开始为什么那么高兴,后来却又那么失望?你觉得他们最需要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集体诵读儿歌《孝敬歌》、《感恩孝敬歌》。

(四)班主任讲话。

六、活动延伸。

1.利用晨会和班会时间,讲二十四孝顺故事,继续深化学生孝敬老人的意识,并付诸实际行动。

2.结合学校知恩感恩的习惯培养,班里进行“爷爷奶奶眼中的好孙子(女)”的评比活动,使孝敬老人成为学生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养成尊老、敬老的美德。

班会教案及反思【第八篇】

七年级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应范读或领读一两遍,或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

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首诗的特点。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

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并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节奏、语速及语调等方面的)。

2、能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此诗。

3、理解并能解说诗歌的意思。

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对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中如何借景抒情。

5、启发学生像本诗作者一样,心存远大志向,将来为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建功立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进行诵读训练。

2、理解诗歌意思,解说诗句的意思。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开课入题,揭示目标。

1、解题:观,看。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

二、简介作者。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他欲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三、字词积累和基本技能训练。

(一)首先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仔细地听,将生字标记出来,不懂意思的词加上点,仔细听这些字词的发音。

掌握生字词的读音,认读两遍,对生字的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识记。

学生一读课文,齐读,读准字音。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二)朗读诗歌要注意正确处理诗歌的节奏、语速及语调。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言的节奏型是:

xx/xx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四言句)(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峙”“起”“里”“志”等字,押的是“i”韵。)。

赏景诗一般语速较慢,诗人往往是边赏景边歌从心来。

此诗的语调比较激昂、雄浑有力。

学生二读课文,要读好诗歌的节奏、语速及语调。看屏幕赏读,一边欣赏壮阔的画面,一边想象诗人当时的感受。

(三)理解诗歌内容,先要明白生字词的.意思。

学生三读:自读,看注释或资料,补充注释一些字,然后释译全诗。译一句就齐说一句。

原文译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挥师)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登临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多么。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碣石山上树木聚集在一起生长,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大水波升腾,向上冒。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运行好像其,指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极点来。

四、赏析与理解:

学生四读:快速默读,然后说一说:作者观海观(看)到什么样的景?

(明确“写了什么”)在文中标记一下,首先是哪些事物,请举手回答。

描写了曹操登碣石山所见沧海之景:海水、山岛、草木、洪波、日、月、星辰。

讨论1、所写之景有什么特点?

海水荡漾动景山岛耸立静景实。

草木丰茂静景洪波涌起动景景。

写实景中有动有静,这样动静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和宏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想象之景虚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常言说:世上最大的地方是海洋,比海洋还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什么?——人的心。用在这时候是不是最准确?曹操不仅看到了大海,还在想象中看到了日月星辰。那么,我们用一个什么词来准确概括诗人的心胸?——博大!“日月星辰这些亘古不变的事物,好像都是从眼前的海中出来”,意思是它们也在运动中,它们每天要从海里升上天空,在它们日常运行的位置上去,那它们有一种什么精神才可以?——昂扬奋发的精神!那么,我们用一句话概括此诗:这首诗借写所观海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明确: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看到这么宏伟的景象,诗人的心里会想什么?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讨论2:“诗言志”。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想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知人论世。屏幕上有曹操所处时代的介绍,请看一下幻灯片展示的时代背景。

公元2,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和乌桓,八月取得北伐的胜利,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现在,已统一了北方,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观沧海”这首千古传诵的壮丽诗篇。

我们已经知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一句:日月星辰这些亘古不变的事物好像都是从眼前的海中出来的,意思是不是大海主宰着一切?而这大海在诗人眼前,也在诗人心中,他是否在想,中国辽阔的山河大地何时为我曹操主宰,号令天下之“令”何时皆出于我曹操之口?“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不会为了写景而写景,我们透过这些景物了解诗人的情感。正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宏大抱负。)。

此时,曹操一统天下了吗?没有。所以,这一统天下是他的抱负,是他的远大理想。同学们有没有远大理想?你的远大理想是什么?找个时间,我们师生一起来说说,好不好?现在,让我们带着我们的远大理想,像曹操那样很豪气地朗诵一遍《观沧海》!(学生五读)有感情地齐诵一遍。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是怎么写的,探讨一下它的写法。(明确“怎么写的”)。

这首诗先写景,在写景中自然的抒情,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

全诗14句。3-12句是写景。据此,该诗的层次也就明晰了。

讨论3:此诗分几层来写的?

第一层(1—2)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3—8)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9—12)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讨论4:全诗围绕什么字展开来写的?(同学们的慧眼能不能发现此诗的诗眼?)。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全由“观”字展开。“观”是“诗眼”。

五、小结:这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这首乐府诗借写所观之海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

“诗言志”。这首诗所言之志是作者想要统一中国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六、课内巩固:

试背此诗。展示绘画作品。

比比谁记得快!

谁来朗诵这首诗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73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