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4160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第一篇】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 谈孔子:

①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 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 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⑶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六、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第二篇】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1、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2、感悟题意:

⑴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⑵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认读生字:

⑴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⑵指名认读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⑴给这些生字组词。

⑵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1、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2、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⑴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⑵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课外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2、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2、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3、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4、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五、布置实践活动

1、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活动筹备。

⑴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⑵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3、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4、交流活动计划。

六、课外作业

了解孔子其他方面的资料,论著等。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⑴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⑵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⑶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2、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⑴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⑵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⑶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①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②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③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Ⅰ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Ⅱ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3、齐读三段:

⑴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⑵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⑶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四、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

(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五、再读全文,再感受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第四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兼、仆”等7个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的道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课件与Flash动画演示)。

2、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并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激趣,“走近孔子”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今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吗?(投影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知道这句话出自什么地方吗?(《论语》)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播放flash动画)

2、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思考: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3、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3、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4、全班交流: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应怎样读好这句话?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4)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5)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四、拓展延伸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9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