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案(精彩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顶碗少年》教案(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 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 背诵第6、7自然段:
① 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 同学互背。
④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北京版六上《顶碗少年》教案【第二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1、品味课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相关句子,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顶碗少年的精神。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师: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教师出示课文挂图并板书课题《顶碗》,之后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找一找文中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这一次表演的总体评价?
(明确: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理解“惊心动魄”的含义。
3、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惊心动魄”的词句:
⑴
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⑵
表现观众的词句。
4、体会: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
5、理解“拼搏”的含义。
6、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能体现“拼搏”的词句。
⑴
表现顶碗过程的词句。
⑵
表现少年神态动作的词句。
⑶
表现观众的词句。
7、体会:为什么这些词句表现了少年的拼搏?
8、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师: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师: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师:同学们课下进行课文改写:
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开头,进行续写。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明白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初步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
教师活动交流预习资料。 教师导入新课。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的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在课前查找到的作者资料,及需要理解掌握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设计意思通过交流分析,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两次失败,顶碗少年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把握人物当时内心的思想情感。
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2-6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面对这两次失败,他的表现如何,观众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试分析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学生活动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同学则边听边圈画出描写顶碗少年和观众表现的语句,并且交流分析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把握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促使学生沉入文本的情境,感受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顶碗少年那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师活动请同学在分析人物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次失败,和第二次失败的段落。
学生活动学生依教师的要求,先在小组中朗读
给组员听,再推选几位同学在班级中朗读,其他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关键是读出当时的气氛,能够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三、探究质疑,把握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且明白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教师活动
思考:
1、作者花很多笔墨,描写在场观众的'表现有何作用?
2、作者在文中三次写到“金边红花白瓷碗”,三次写有何不同,为何这样写?
3、“那位白发老者嘴里低声说了句什么”,根据上下文,你想想他可能说了什么?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从文章要表现的主旨着眼,考虑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拓展。
设计意图
通过写下想对顶碗少年说的话,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赵丽宏的散文感情真挚,文风细腻,引导学生阅读他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教师活动
1、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位观众,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赵丽宏的其他散文。
学生活动
把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并且借阅赵丽宏的其他文章。
《顶碗少年》教案【第四篇】
拼搏──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温州市营楼小学六年级⑴班 苏繁丽
题记: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胜利,才是最高的享受。幸福,属于生活中无畏的拼搏者。
在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看了一场杂技表演。一位英俊的少年表演顶碗。起初12个碗就想少年的士兵一样乖乖地躺在少年的头上。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极高难度的时候,12个碗想故意似的,跳起了舞蹈从他头上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第2次也一样。当台下的观众起哄说着:“看下一个表演!下去,下去!”顶碗少年进行了第3次表演。这一次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终于成功了。他在两次失败后博得了成功,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被这种不怕失败,敢于拼搏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不错。在困难的时候只有不断地拼搏才能迈向成功的道路。正如居里夫人。
1895年玛丽(居里夫人)与他的丈夫比埃尔。居里结婚后,俩人同甘共苦,攀登科学高峰。居里夫人为了寻找一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的射线经常要把20读千克重的容器般来般去……提炼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没有被困难下倒和灰心。整整坚持了4年终于成功了,以好几万吨的矿渣是提炼出110克的镭化合物 ──氧化镭,它具有极大的放射性。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和顶碗少年是靠什么成功的?是不别的,正是那一次次失败后的拼搏。他们并没有像“大雪天吃冰条──凉了心”一样丧气和灰心,而是通过拼搏踏上成功之路。
高尔基曾说过:“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只要顽强拼搏就会成功;在山穷水尽时博一博也许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寒冷的冬天博一博可能就回迎来温暖的春天……
敢于拼搏,才可能获得成功──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杭州市秘密小学 菲 飞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但面对失败的态度却各不不同。有的人不敢面对现实,垂头丧气,一厥不振;而有的人却敢于拼搏,百折不挠,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有一次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一位少年出场表演杂技,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碗,做出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当他在表演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时,他骑在了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人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一大叠碗忽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少年歉疚地微笑着,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可是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但是顶碗少年没被失败吓倒,再次向观众鞠了一躬,音乐第三次奏响了,顶碗少年稳定一下情绪,继续进行表演,当碗又晃动起来时,顶碗少年果断地把头一晃终于把碗稳住了。雷鸣般的掌声一下子呼啦啦地从每个座位上响起来,顶碗少年表演成功了!
在我读《顶碗少年》之前,我并不是一个敢于向失败“挑战”的人,当失败降临在我身上时,我曾垂头丧气,失去信心。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思考题,看完了题目,苦思冥想,就是想不出来,在草稿纸上画草图,可还是做不出,我急得把草稿纸满桌乱扔,结果自然做不出。还有一次,我期末语文考试识字和作文考了良,两个基本的部分我都考了良,差点就要掉“珍珠”了,我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失去了信心。
这次,我读了《顶碗少年》之后,从顶碗少年身上看到了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也明白了张老师在奖品簿上给我留的名言“一时的的失败不能决定一切,坚持自己的理想!”的真正含义,我相信自己今后一定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面对失败而不气馁,努力不断地取得进步。
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小学城北校区 卓荣杞
今天,我怀着激动而崇拜的心情再一次认真阅读了《顶碗少年》一文。那位少年真了不起,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东方杂技团的一位表演者。
在一次演出中,这英俊的少年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出场了。只见他头上顶着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了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会掉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用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得有些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又从一位姑娘那儿接过12只碗高高地顶到头上。一切都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可是碗又一次掉了下来。
这时场上一片喧哗。观众中有人大喊起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依然捧着12只白瓷碗交给少年。少年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第三次音乐奏响了,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汇成了一片暴雨般的声音。
这暴雨般的掌声也给了我莫大的教育和鼓舞。使我也不再害怕困难了。因为我知道了,不管什么都要经过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比如我为了校田径运动会,积极训练真正起到体育委员的作用。但由于我个儿小,相对来说耐力不够,可我不怕苦,不怕累,跌倒了爬起来再跑,失败了再来。在我的带动下,个个"运动员"坚持不懈地锻炼,争取在运动会上显示自己的实力。
这也让我进一步知道了: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指导老师:钟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