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教案1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
2、回顾旧知
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
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难点
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二、新授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P22)。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自己独立完成。
7.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
三、练习
活动三:试一试。
1. 在下图中描点(图见课本P22),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 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 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 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①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②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上页第(1)题的图中描点表示上表中的数量关系,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次巩固练习了正比例的相关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3
教材说明
综合应用“合理存款”是在完成了第六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合理存款”活动共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明确问题。
本活动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这一问题展开的。该问题中蕴含着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
明确问题后,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教材中呈现了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的信息:(1)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2)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3)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3、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4、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即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本活动涉及的调查与收集信息工作,老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以及银行咨询等多种渠道获得人民币储蓄、教育储蓄以及国债的利率和相关规定。
3、课堂教学时,老师可结合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活动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这笔存款的用途。这可以促使学生整理信息时更有针对性,特别是为设计教育储蓄存款方案提供合理的理由。
4、在明确学生已经收集到必需的信息之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设计方案。教材第一张表格中给定期储蓄存款方案预留了三行,实际上学生在具体设计时可能不仅仅只有三种,如一年期存6次,二年期存3次,三年期存2次,先存五年期再存一年期……多种方案。老师对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要恰当的给予鼓励,不能不加指导让学生盲目地停留在对定期储蓄存款方案的罗列中。
5、在对教育储蓄和国债方案的设计之前,建议老师先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和明确收集来的关于教育储蓄和国债的相关信息与规定。例如:(1)2006年发行的凭证式一期国债,三年期利率为%,五年期利率为%。(2)一年期、三年期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同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期按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教育储蓄储户凭存折和学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以下简称“证明”)一次支取本金和利息,每份“证明”只享受一次优惠。
6、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讨论逐步认识到,由于教育储蓄和国债都免征利息税,所以相对同期的定期存款,它们的收益会相对较高。但由于国债和教育储蓄对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地限制,所以为了实现本笔存款收益化,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教育储蓄存六年。(2)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买三年期国债。(3)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三年期教育储蓄。(4)先买五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一年期教育储蓄。在连续存款的方案中,连续存款时仍然只存本金一万元,不包括已经获得的利息(具体见下表)。
1、教师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本小组选择的收益的方案,并具体算出到期的收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活动在设计方案时国债利率均以2006年发行的凭证式一期国债的年限和利率为准,教育储蓄也以当前的规定和利率为准。实际上,国债以及教育储蓄的利率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无论利率如何变化,方案设计的思路是一致的。教学时老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
2、教师在与全班同学共同反馈结果后,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果自己有钱,想怎样投资,理由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
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难点
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二、新授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自己独立完成。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P22)。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自己独立完成。
7.在统计图上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
三、练习
活动三:试一试。
1、 在下图中描点(图见课本P22),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 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 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 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①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②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上页第(1)题的图中描点表示上表中的数量关系,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次巩固练习了正比例的相关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