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11427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第一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0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11  古诗两首)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

《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查字典或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  影  流  夜发  向  思  君  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6.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抄写词语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峨眉山月歌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性交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㈣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㈤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第四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三、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四、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五、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31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