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教学目标样例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393189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教案教学目标样例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梅花盛开的情况,结合园艺文化,让学生受到美丽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朗读这段话。想一想讲了什么?

2、你读懂了那些地方?

3、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梅花什么时候开?

"早春" "还……就"说明了梅花开得很早,"满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4、指导朗读。

5、盛开的梅花怎么样?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挨"说明梅花开得多而密,还给人一种竞相开放的动态感。

"片片彩云"大片大片的梅花开在山上,向高处望去,艳丽的红花映着蓝天。确实像片片彩云。

6、看图理解;指导朗读。

7、"一朵一朵"的梅花又是什么样的?边读边想象,结合图理解指导朗读。

"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又名春梅、红梅。梅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白色、淡红色,有芳香,再早春1-2月开花,后发叶。]

8、小结:早春,满山的梅花盛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散发出阵阵香气。你喜欢吗?

9、请学生跟着音乐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许多人也都像同学们一样喜欢梅花,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漂亮?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人们喜欢梅花的什么?

2、讨论(人们喜欢梅花的报春)。

3、指导朗读。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被人们欣喜。]

4、同桌讨论;从那里看出人们喜欢梅花?

5、指导朗读

6、如果你来到梅花山,心情怎么样?

7、学生配乐朗读。

三、学习生字:

1、挨:注意右边"矣"的写法。

2、息:认识"心",说说怎样记住它?

3、休:你怎样记住它?注意木中的"竖",要写在竖中线旁。

4、淡:注意左边的"火"中"捺"的变化。

四、写字。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语文教案教学目标模板》,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2

《包身工》教学拟围绕文章的材料性质与组合方式,采用分合比较的方法组织教学,相机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引导自读,整体感知。让学生用分析性的眼光,用速读、跳读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材料拟小标题。《包身工》的材料主要包括记叙性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悲惨遭遇,说明议论性材料──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向。可据此讨论归纳小标题并用算式板书点拨,总括文章内容。《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或《芦柴棒们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其次,分题精读,讨论点破。先讨论《包身工的一天》,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精读课文:

1、包身工的一天,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断?通过这几个片断,从哪几个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

2、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

3、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上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

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结合板书图示进行小结:

4:15 起身──住宿

描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芦柴棒

4:30 早餐──饮食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小福子

5:00 上工──劳动

↓ ↓

面 点

接着讨论《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精读课文:

1、说的顺序是什么?(事物的发展)

2、说的方式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点?

3、文中或借说明议论,或用比喻议论,或在抒情中议论,各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在精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并结合板书图示小结:

议的内容

议的形式

产生(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叙中议、直接议

发展(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议、议中叙

结果(资本家膨胀、包身工榨干)──引用议、借抒情议

趋势(黎明的到来无法抗拒)──用喻意、抒情中议

最后整合总结,作文训练。

从内容上看,《包身工》就是《包身工的一天》与《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相加;但从组材和结构方式看,文章又不是叙和议的简单相加,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叙议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可能:

1、集中安排(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

2、包中安排:(叙包议中或议包叙中);

3、分割组合、交错穿插(以叙为主穿插议论或以议为主穿插叙述)。

集中安排,叙议脱节,结构臃肿,行文呆板;包中安排,主线不清,过程不清,联系不紧。只有分割穿插、交错组合,才能使叙议配合,交相辉映,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真相、探究问题本质的心理规律,既省笔墨,又富表现力。为提高学生兴趣,可用乘法来点拨。从形式上看,《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并引导学生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可设计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围绕有关包身工的三个比喻性说法,以《猪猡·机器·墨鸭》为题,弄清其联系,说一段话。这三个说法分别形象地概括了包身工的生活、劳动和受剥削的悲惨遭遇,可激起学生的同情和义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木兰诗》教学设计案例3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3、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

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读指导

1。教师带表情范背。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十二转”的“转”就读zhuà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以下八句写木兰奔赴前线、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读得委婉,放轻音量,以表现木兰对亲人的思念;后四句写木兰已经到了能听到敌人战马嘶鸣的地方了,因此要读得刚毅,音量适当放大,以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第4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语言凝练而夸张,朗读时抑扬顿挫要鲜明,节奏要慢。“赴”、“度”、“飞”要读得富有动态,语调要昂扬。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语词要相对压抑,节奏放慢,以表现木兰经历了战场艰苦环境的磨炼。读“将军百战死”语词略抑,“壮士十年归”,读时语调要扬起来,以渲染出军队胜利凯旋的气氛。

读第5段前四句要强调天子给予木兰很高的奖赏和荣耀。“十二转”、“百千强”要重读。从“木兰不用尚书郎”到段末木兰对天子“问所欲”的回答,读时语调要平稳。“还故乡”三字中间要顿开,音调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兰不卑不亢,不慕富贵荣华的品质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表现出来。

读第6段父母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女儿这一句,语气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绪,读时节奏要与老人颤颤悠悠的节奏相符。读阿姊们忙着梳妆小弟忙着杀猪宰羊两句,音调要提高些,节奏要加快,以生动表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情景。木兰“开”、“坐”、“脱”、“著”、“理”、“帖”时,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会有许多往事涌上心头。读的时候节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顺的口吻、娇羞的语气来再现一个健康、美丽、端庄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语气读“火伴皆惊忙”之后要有一个停顿,以示伙伴们反复打量已换女妆的木兰,然后用惊异的语气读“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读。

读最后一段,语调要略缓,“雄”、“扑朔”、“雌”、“迷离”点出了雄雌的特征,要重读,最后一句要慢读,语尾要向上扬,读成反问,给听者以思考与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节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2、填空:情节,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与亲人()。

3、复述木兰故事,背诵课文。

4、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四、布置作业

将《木兰诗》改成现代阿拉文库故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9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