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精编3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1
考点分析
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设常务委员会,乡级人大不设常委会。
例1(2015・山东卷)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1)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大常委会以及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通过设问可以明确本题的指向是人大常委会向公众征求意见,体现了人大常委会的地位、性质和职权,以及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
答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依法治国。(若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归纳拓展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职权等知识,同时也可能结合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科学发展观、民族精神等知识综合考查。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要求回答人民代表大会为什么要做好某项工作或人民代表大会在某项工作中行使的职权和发挥的作用等。
考点2: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责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县级及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例2(2014・北京卷)在下列“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模拟情景中,“我”的行为不当的是
A.当我被选为人大代表后,在人大网站专门开设群众信箱征集各方面意见
B.当我调查到某工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时,立即拿出代表证要求厂家停产整顿
C.当我调研发现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提出相关议案
D.当我了解到规划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向该局提出质询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职责。题目要求选择不属于人大代表职责的行为。人大代表有义务密切联系群众,A为人大代表合法的行为,不选;人大代表无执法权,B行为不当,符合题意;人大代表有提案权和质询权,C、D两项为人大代表的合法行为,不选。
答案:B
归纳拓展
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的权力、公民的政治权利要注意区分。高考考查时可能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集中制、政协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命题,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例3(2015・山东卷)2014年5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使公民对山东省大气污处防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这体现了
①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管理②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表决权③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对政府的监督权④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的权力、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由“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可知,③符合题意;由“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使公民对山东省大气污处防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可知,④正确;①②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
例4(2015・福建卷)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经历全国人大全委会“一审”――公开征求意见――“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三审”。此过程表明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③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民主集中制等相关知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经历过程,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也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具有最高决定权,②错误。
答案:D
归纳拓展
高考在命制这一考点的试题时,除了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基石、组织、活动原则、决定因素、基本内容和优越性外,还经常与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协等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复习时,既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知识进行准确把握,如人大、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的区别等,又要联系相关知识,提高综合思维的能力。
考点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例5(2015・天津卷)党的十以来,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直击腐败积弊、扶正祛邪,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彰显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A.从严治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B.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民主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D.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材料彰显了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A
归纳拓展
这一考点是高频考点。学生必须从“为什么”“怎么办”两个角度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同时,高考命题有时也把党、人大、政府、政协等联系起来综合进行考查。
考点5: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例6(2014・山东卷)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解析:本题考查党和人大的有关知识,为措施类非选择题。解答本题首先要从党的地位、指导思想、领导和执政方式等方面分析党发挥的作用,其次要从人大的职权、人大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方面分析人大发挥的作用。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归纳拓展
这一考点是党的知识体系中最容易考查的知识点。该考点要联系党的性质、宗旨、地位、科学发展观、我国的国家性质、人大、政府、规律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把握。
考点6: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例7(2015・北京卷)2014年8月,66名高中生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经过调研和论证,撰写并提交了11份“提案”。其中,《关于完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提案》和《关于完善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的提案》与2015年3月由政协委员正式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撰写“提案”反映了中学生积极履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B.上述过程能增进中学生对我国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C.有政协委员提交正式提案表明其代替公民行使建议权
D.向政协会议提交正式提案说明政协委员依法履行质询权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政协。66名高中生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经过调研和论证,撰写并提交了11份“提案”,这一过程能增进中学生对我国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B符合题意;撰写“提案”并非中学生的政治性义务,A排除;有政协委员提交正式提案并不能表明其代替公民行使建议权,C排除;政协委员没有质询权,D错误。
答案:B
归纳拓展
本考点要从我国政党制度的名称、地位、内容、特征和优越性方面进行全面把握。同时,要重点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派的关系、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考点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例8(2013・北京卷)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
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解析:从题干看,中华各民族各有其发展特点,但又有共同的一面,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C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不平衡,A排除;题干未涉及民族凝聚力,B排除;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D错误。
答案:C
归纳拓展
复习该考点时,要联系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等进行综合把握。同时,还要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等相关知识点。
考点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民族团结原则: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例9(2014・安徽卷)“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这说明,民族团结是
①社会稳定的前提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③民族平等的基础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①④正确;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②错误;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③错误。
答案:B
归纳拓展
复习该考点时,要结合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职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进行多角度把握。
考点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例10(2015・山东卷)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的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同年12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日喀则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党政领导机构。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②民族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职权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④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城内各项事务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与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①与题意无关;地方政府接受上级政府与中央政府的领导与监督,重大事项必须接受上级或中央政府的领导,④错误;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归纳拓展
关于这一考点,高考试题往往以中央对民族自治地方实施的新政策、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等为背景,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着重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自治机关、自治地方、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等。
考点10: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例11(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近年来,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截至2014年9月,全区1787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1735座寺庙通了路,1730座寺庙通了电,1662座寺庙通了水,1736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上述做法
①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②保障了公民的权利③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④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的相关知识。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保障了公民的权利,调动了信教群众积极性,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C
例12(2015・浙江卷)我国既实行自由政策,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后者意味着,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②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③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④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有神论者,不能要求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也不能要求其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①②错误;③④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要求,符合题意。
答案:D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广告法。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是
①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②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③我国的立法机关,依法行使决定权④我国的立法机关,可以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年5月21日至22日,江苏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南通,重点围绕“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这一课题进行专题调研。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
①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②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履行职责③具有提案权和决定权④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具体事务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年4月29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第二次全体大会就六届人大代表选举时间进行表决,确定2015年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截止时间从“5月10日”推迟到“5月20日”。现深圳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需要张贴宣传标语。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一条标语是
A.加强人大建设,接受政府监督
B.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居民自治
C.增强主人翁意识,选人民满意代表
D.保障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政治权利
年5月1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来到奉贤,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报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①我国的根本制度②我国的政体③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④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年5月18日,云南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提出,要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机制,深化协作配合,形成依纪依法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强大合力,着力追逃追赃,彰显反腐败斗争全覆盖、无、零容忍的决心和力度,为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作出新的贡献。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基于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党中央依法管理国家事务③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④中国共产党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年5月4日,政法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①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加快立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共产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依法治国③行政机关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④共产党依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7.一位派前中央领导人说,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派都应积极参与,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派的关系是
①共同执政的友党关系②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友党关系④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要求,2015年台盟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开展多项调研活动,将全面深化改革建言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相结合,努力为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献策出力。这体现了
①派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②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进行组织领导③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④我国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年5月19日至22日,天津市政协举办今年第一期委员学习培训班,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人民政协性质地位、职能作用的认识,为委员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奠定了基础。人民政协
①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是各派的政治联盟③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④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机关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年5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出会并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的民族工作,必须铸团结之魂、固团结之基、聚团结之力、成团结之事,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而奋斗。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③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④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温暖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仅用短短的半个世纪就创造了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
A.主张让少数民族人民行使高度自治权
B.符合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C.让少数民族人民自主地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D.能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
年5月19日,安徽省旌德县兴隆镇司法所联合派出所干警来到兴隆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以“崇尚科学,反对”为主题的警示教育活动。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家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②不是宗教,与科学对立③本质是反人类、、反科学的④我国坚持自由政策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年4月1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强调,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之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司法规律,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
结合材料,从政党角度,谈谈党对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领导的必要性。
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国家应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广告法”,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立法权,②④正确,③排除;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①错误,故选D。
全国人大代表不具有决定权,③错误;人大代表并不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具体事务,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政府接受人大监督,A错误;人大不属于居民自治,B排除;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并没有扩大公民政治权利,D错误,采用排除法,故选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是我国的政体,②③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非根本制度,①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④错误,故选C。
深入推进正风反腐,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党中央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管理国家事务,②错误;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不是中国共产党,④错误,故选B。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加快立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共产党依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①④符合题意;政府是依法行政,②错误;司法机关需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③错误,故选B。
“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派都应积极参与”,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②正确;“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④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派是参政党,①错误;中国共产党和各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③错误,故选D。
“努力为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献策出力”,表明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③正确;“2015年台盟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开展多项调研活动”,表明我国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正确;题目没有涉及派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①排除;中国共产党与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组织上是独立的,②错误,故选D。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派合作的组织形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②错误;人民政协不是我国的国家机关,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③错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能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D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只是行使一定的自治权,并非高度自治权,A错误;B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依据,排除;C中的“自主地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说法错误,故选D。
不是宗教,是披着宗教外衣从事的犯罪活动,故材料本身与宗教活动无关,①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13.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②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要求。党对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领导,坚持了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③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
14.(1)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由于历史和自身条件的制约,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很落后,各民族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异。③国家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改变其落后面貌,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2
在中央民族大学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大陆民族区域自治概况、民族区域自治法制体系、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等议题从理论层面展开探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自治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研究、台湾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教育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近10位教授、专家参与座谈。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文喜出席座谈会。通过交流,参访团成员了解到大陆民族区域自治的模式、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和理念。这些为正面临民族“自治立法”不完善、民族传统文化流失严重、民族人才缺乏等问题的台湾少数民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座谈会后,中央民族大学的学者还向参访团赠送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方面的书籍,为参访团回台后研究民族区域自治问题提供了学术资料。
参访团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后,与当地民族自治实践方面的专家就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落实展开座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专家主要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经验为例,从民族工作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落实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座谈会上,自治州统战部和民委领导同志介绍了延边在不断完善民族法制建设、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各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并与参访团深度交流意见和看法。通过座谈,参访团成员对大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落实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在感叹大陆少数民族民众获益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同时,也对自身利益在岛内受到当局忽视的现实欷献不已。座谈过后,参访团成员来到图们,参观了新建成的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在了解朝鲜族文化的同时,也学习了大陆在民族文化保存方面的经验。
在北京,全国还组织在京部分专家学者与参访团进行座谈。座谈主要围绕两岸交流主题展开,探讨了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见解、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订后如何惠及台湾中下层民众等议题。王建民等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近10位专家学者参与座谈,全国会长梁国扬出席并发表讲话。在两岸专家学者对议题展开充分讨论交流之后,梁会长做了总结发言。
梁国扬肯定了参访团此行的意义,对全国近年来为台湾少数民族乡亲做的实事一一做了介绍:一是出版了一套《台湾少数民族丛书》;二是举办了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台湾少数民族抗日史实图片展。这是大陆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大型主题展览,并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上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等领导的高度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是关注台湾少数民族乡亲的生存和发展需求,通过举办烹饪技术培训班、舞蹈培训班、工艺美术培训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八八风灾”过后,组团入岛赈灾,深入部落,慰问受灾乡亲,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灾后重建进展和需求;四是通过举办冬令营、夏令营、学术研讨等活动,协助台湾少数民族乡亲来大陆交流参访,增进他们对大陆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梁国扬强调指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两岸签订ECFA大背景下,全国将把台湾少数民族相关议题纳入专门研究,在给予台湾少数民族产业帮助、入岛定点采购台湾少数民族物产、推广部落深度游、协助台湾少数民族乡亲子弟来大陆高校读书、加强与台湾少数民族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广泛收集意见,通过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提出议案和提案,以期有所突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3
论文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法 藏族习惯法 融合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于2001年修改后并在2005年出台了实施规定,但目前与之配套的具体措施还不完善,民族法制建设已经成为民族区域自治法发挥最大效用的当务之急。但是,民族法制不可能包罗万象和十全十美,而且所有法制的关键在于执行。藏族习惯法的内容广泛,一般涉及到宗教与世俗法及各种社会规范和村规民约等方面,它与藏族同胞的生活紧密相连,在藏族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现实的影响。倘若藏族习惯法与民族区域自治法能够进行有机融合,则可能对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出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民族区域自治与藏族习惯法的内涵
按照规定,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主要指的是在中国统一的主权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统一有效的领导下,在中国宪法的总体要求和指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区域,设立少数民族自治机关,行使少数民族自治权利,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我国的民族自治区域主要特征大致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紧密结合,是一种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基础的民族自治形态,国家既要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又要照顾少数民族特点与自身的民族习惯。二是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一个不可分离的行政区域,自治机关是立法授予的一级地方政府。三是核心是聚居在区域内的少数民族独立行使自治权。这种自治权主要包括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享有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变通执行的权力等。四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是自治机关。
藏族习惯法内涵目前尚有争议,一般认为藏族习惯法应该基于对习惯法的理性认识之上。笔者认为,习惯法是与国家明文施行的制定法相对应,其源起于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权威,用来规范一定社会组织及其一定区域的全体成员,被这些组织及成员严格遵守,它们与国家制定法存在严格的界限甚至于互相对立。所谓藏族习惯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藏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自身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藏民族世代相传,在历史时空中不断发展成为藏民族民众所信守的价值观念形态和约定俗成的群体生活模式与习惯模式的系列规范。流传至今的藏族习惯法并非国家(官方)依照程序制定而成,体现一种明显的“非国家的法”形态。现存的藏族习惯法的内容相当广泛,一般能够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与刑事及民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外在特征表现为混合性、简约性、地区性与任意性等等。
二、藏族习惯法历史表现与现实影响
我国藏族习惯法在以农牧经济为基础的历史长河中进行传承与发展,同时还带有深刻的宗教背景,不可否认的是,藏族习惯法曾经在其古代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仅以赔偿制度和赔命价就可窥见一斑。赔偿制度是藏族传统习惯法中用来惩罚犯罪与制裁社会越轨行为的一种独特具备的制度,它盛行于吐蕃王朝时期,其中的盗赃要成倍赔偿就是惩罚性赔偿的典型之一,在当时对于稳定藏族地区的社会秩序曾经发挥着重要历史作用。赔命价指的是在发生杀人与伤害等侵权事件以后,其中的受害人家属可以向致害人或家属索赔命价以及血价的一种不成文习惯法。一般主持裁决这种索赔仪式的,往往是部落的头人或者宗教上层人士。死命价主要指藏民之间相互发生争斗或因骚乱而杀人,那么杀人者应该交付给死者家属足够的赔偿金,其中包括赔偿死者的祭祀和墓葬所需费用以及赔偿亡人之命的相应费用;活命价主要指的是在争斗或骚乱中,其中的致伤者应该交付给受伤人相当的医疗费用,这种形式又被称为赔血价等。这种做法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为藏民族处理案件的一种习俗和一种非常重要的习惯法。
伴随着藏区的解放,新生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藏区得以建立,农奴真正做到了当家作主,各藏区发生翻天覆地的系列变化,与此同时,文明的现代法逐步取代了部分过去的野蛮法。但是,法律本身需要法律文化作为生长的根基,只有充分考虑到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本质并尽量追求达到一致,该法律才会成为当地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被藏民族所认同和接纳并遵守,否则将难以真正地得以贯彻执行。因此,民族区域自治法不能漠视藏族习惯法,更不能简单的对它进行否定。这是因为在藏族民众的现实生活中,不管藏区习惯法以何种形态延续存在,只要它作为藏族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就必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尤其在近几年以来,藏族的习惯法开始大面积回潮甚至于扩张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在藏区越来越多的各种案件私下正在接受着习惯法的调整与处理。其回潮与扩张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同种藏民族文化具有认同心理;另一方面,藏民族对现行法的表现出不完全信任与相对陌生的心理状态;另外,也有一些图谋不轨的民族问题的不法分子,蓄意挑起事端来破坏民族团结与国家大局的稳定。在藏区的基本情况而言,没有被国家立法机关认可的藏族习惯法数量还很多,大多数如果经过适当改革的习惯法可能会在精神上和现实功能上与现行法保持一致,必然能够弥补国家现行法的不足。
三、民族区域自治法与藏族习惯法融合难导致的弊端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具备的突出特点在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集中统一的领导,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最大限度地行使自治权,并照顾到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与自身需要等。但是在实际贯彻实施过程中,民族区域自治法也同样遭遇水土不服的问题,在法律文化与风俗习惯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融合困难。
第一,自治权在藏区的行使遭遇藏族习惯法的诸多不适应导致自身缺位问题。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目前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表现为是民族自治与地方自治的有机紧密结合,一般在我国这种民族+区域的自治制度架构内,哪怕是在同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只要其所属的部分成员没有生活在实行自治的自然区域内,则享受不到同聚居区内的同一民族所享有相应的自治权。而且,同一聚居区内的各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各不相同,差别很大,融合起来相当困难,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涵盖面不可能是全面而必然是有限不完整的。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法与藏族习惯法存在部分冲突导致配套管用的立法效率不够高。藏族自治区域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开展地方立法的实践中,对如何协调好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协调关系,如何协调藏族习惯法与上述法规的关系,并发挥好它们融合及各自的优势,在这方面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理论问题,同时更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的立法技术层面的问题。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法与藏族习惯法的原则规定性与具体操作性未能很好融合导致相应的民族法规不管用。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规及条例在立法技术上不够高,法规语言文字不够规范,内部结构不够严谨;相应的法律规范不够完备,相关的民族地方法规特定的立法权限不够统一,有关变通的补充规定相应的授权性规定杂乱。在加上最重要的忽视藏族习惯法,导致不管用,必然就缺乏法律的科学性、权威性与强制性。有的藏区没能考虑到藏族习惯法及地方实情,其颁布的民族地方自治法规的条文过多地甚至照抄照搬国家与藏族自治区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它有关政策性的条文和规定。与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其针对性不强并且可操作性差,严重脱离实际,导致不能鲜明地体现本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难以提供有力管用的法律保障。
第四,民族区域自治法与藏族习惯法融合难导致自治法规调整的内容还不够全面,有效调整的范围较狭窄。目前大多数藏区的法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基本上都集中在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继承、选举、森林、土地等方面,其涉及的范围远不及藏族习惯法广泛,更缺乏有效适应自治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法规与举措。
四、民族区域自治法与藏族习惯法的融合途径
首先,理论界与实务界要高度重视对藏族习惯法的研究和借鉴与运用。藏族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俗,这些特殊的调整规范在各方面构成了藏族的内部规定性,全体藏族经世代流传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藏族习惯法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在本质上是藏族成员间共同认可与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章规约。藏族习惯法不但具有乡土社会的藏区的地方性,还必然具有极强的藏区的民族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强的地域约束力,在很多方面制约和影响着藏民族全体成员的各种活动。
其次,藏族区域自治法及其配套法规与条例等要尊重并吸纳藏民族的风俗习惯。要根据藏族自治区的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特点来确定管用的立法项目。比如,要尊重藏民族不同的禁忌,可以在饮食方面就制定管用的单行条例;尊重藏民族医药的特点,可以制定诸如藏民族医药保护发展条例;根据藏族地区的地貌名胜与文物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来科学确定立法项目,并可以对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与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