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教案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07610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教案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关于教学反思【第一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临摹,出示教师范作,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能积累许多素材。但是,长期以往的教学,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依赖别人已有的东西,造成儿童画的公式化。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而美育就是要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力。要造就一批新型人才,就必须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下“独创”的种子。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我认为首先要教师合理地引导,就会使学生产生许多奇特而有趣的想法。如六年级《丰盛的大餐》一课,先安排同学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特点,利用5分钟进行知识抢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展示名菜,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形象,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表现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其次,运用各种学科的优点,融会贯通,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要能够取长补短,充分利用,那会使你的课完美得多。如我在教"小鸟"一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在教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之后再与色彩对号入座;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过来挂等等。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恐惧和自卑,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胸,尽情地用夸张变形的涂抹表现心中的思想,这是纯粹心灵的流露,这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前提。

教学反思【第二篇】

1、 课堂导入比较新颖。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帮助学生酝酿情感,积蓄创作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用爱心、善心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2、 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把更多的时间、空间和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在律动环节中,让学生演一演,做动作,表现动作的美感,老师帮助学生进行修改与添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表现欲、创造欲更趋强烈,达到了预设的课堂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情感交流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新课改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让学生敞开心扉,用爱和美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大胆交流,大胆着笔,创造最美的、独具个性的形象,画出自己最想画、最想表现、最有意义的内容。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教学失误,因为时间很紧,备课时间短,对于学生作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周,部分学生画的内容简单、空洞,人物形象过于简略问题没有仔细研究对策,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致使一部分学生的课堂作业不够完整,缺乏表现力,影响了最后环节的呈现。如何引导孩子表现真,善,美,还需要在今后课中注意。

教学反思得不够及时,对完善本课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对今后的教学改进不利。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第三篇】

任教高一至高三政治课这十几年来,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矛盾问题我都在不断思索并努力寻求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至此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真正的素质教育离我们多远?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而新课程的实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和旧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授课形式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我们教师在学习新理念、改变旧观念的同时,正在研究、寻找既适合新理念和符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新型教学形式,使目前的政治教学呈现出了新气象。从实践出发,在“三个维度”的整体中推进,通过政治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政治文化素养,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正在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大力推广,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抓住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点和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正在被我们教师所接纳,但是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缺陷。

困惑一:课改条件下关于政治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由于新课改被推广得轰轰烈烈,教师缺乏相对应的现实技能,加之社会压力、学校高考压力过大,使大部分教师在新课改条件中无法融合。教师陷入两难选择,处于边缘状态。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主体地位的突出,素质教育也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而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这一主体,这是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只念答案而不分析,或是纯粹为讲授而“讲授”,任由学生的喜好,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独立思考”。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的正确定位。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组者;不仅是对话的提问者,而且是疑问的激发者;不仅是学习的辅导者,而且是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课堂的合作者;不仅是学业的评价者,而且是成长的记录者。在这里,强调后者并不等于否定前者,而是两者要更好的结合,相互促进、相统一。现在学生的知识储存量大、兴趣广泛,他们的视野不仅仅限于书本的知识,更多地向课外拓展,所以政治教师要想抓住学生的“心”必须在教学之余,也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要关注国内外的社会热点,能多角度,全方面分析问题。

困惑二: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我们知道高中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而学生的注意力也只是二十多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充分展示出来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若把握不好会影响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炼重难点,要求学生把握基本知识,参与探究活动,并且能让学生尽情发挥,比如:我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课时,讲到某村由于不重视精神文明所引发的后果,结合本县城存在的一些现状。我设置一个问题:假如大家是我们本县的县长,如何重振我县成为一个全国闻名的“文明县”?这时候学生热情高涨,都纷纷说明自己的主张,有学生说:“如果我是县长,我会发展本县的教育事业,把人才留住……”有学生说:“如果我是县长,我会发展本县的特色产业,比如:香蕉、芒果等,让这些产品打上中国烙印,推向世界,成为世界品牌。”有同学说:“吸引外资”、“举办三月三,提高知名度”、“治安问题是制约我县发展的关键”……学生的兴致很高回答也很精彩,迎来阵阵掌声,我也沉浸在学生的描述中,但是还要考虑到一节课的内容,所以只能对学生问题给打断了,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只能是留下了遗憾。因此,课堂不是满堂讲,而是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并在有效的时间里教师要协助学生把握重难点问题、考点问题,合理规划一节课的时间,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考验。

困惑三:学生自由、合作、探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与整体全面发展如何协调?

个体化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这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既指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差异,也包括学生中接受能力快与接受能力慢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学生中发展快慢之间的差异。像对《文化生活》中的有些道德两难问题我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探究问题后,让学生分小组相互合作、探究、说说他们曾经经历过哪些事情?学生面临两难问题应如何处置?结果反应快的学生积极研究、探讨,说出自己是如何做的。而反应慢的学生呆坐一边默不做声,这种差异会带来整体发展的不协调,使课堂陷入尴尬的局面,目前学校采取大班制教学,一个班至少有六十多名学生,一个一个提问吧,照顾不过来,同时也影响这节课的课堂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主体的差异 性,相应做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调整。高中生这段时期的自尊心强,同时也不愿服输,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征,我在课堂教学中举行“小组比赛”活动,如:在《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探究:在进行村民委员会选举时,你认为影响投票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要求各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黑板上写出他们的答案,这时候学生完全抛弃个人的沉默,一个接一个往黑板上跑,写出他们的想法,平时不积极回答的同学为了小组利益想不上去也很难,连平时反应慢的同学也会绞尽脑汁为其他同学出谋划策。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针对性的评分了,要适当地给他们鼓励但又不能给各个小组一碗水端平,不然学生觉得没意思也没动力,要有意地让他们留些“遗憾”才能够再次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就得留足余地了。在活动过程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协助,形成“以优带差”的氛围,相互帮助,带动整体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在新课程的政治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的特点,政治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要改变这些状况,达到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的“双丰收”,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端正教学思想,这都需要在我们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和提高。

个人教学反思【第四篇】

本节课是我第一次正式上一年级的数学课,在课前我做了一些的准备,因为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外来工子弟的儿女,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一些家长长年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让家里的老人带着,所以导致有的学生没有上幼儿园。因此我在上课前都有对他们进行数学的摸底测试,比如:数数、找朋友等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在摸底中我发现基本上说有学生都能从1数到10,甚至20以内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我的一年级教学工作。

《快乐的家园》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认识1—10的数;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3、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三个活动。活动一:猜一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上课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动二:夸家园。在小兔子导游的带领下,老师为同学们展现出主题图,让学生去说看到什么?再着重引导学生去发掘与数字“1”有关的事物,并且能说出生活中与数字“1”有关的事物,如:课室里有一位老师、一把尺子、一台电脑……在学习中,学生都能准确说有关“1”的事物,在这积极的情况下再学习有关“2”、“3‘、”4“的事物。活动三:小小运动场。在足球比赛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序数与基数之分。

在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但在巡堂中我发现一(2)班的杨X在数数,与数的运用方面能力较差,所以在以后的培优扶差工作中,我会着重关注该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5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