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五年级数学教案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6158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数学教案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内容及练一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知“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的大小,会读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难点:理解容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盆、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设疑导入

师手拿两个杯子,提出问题:如果两个杯子都装满了水,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呢?这里面隐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谁来猜一猜是什么?(让生自由猜)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齐读)

1、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2、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我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自学,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2页的内容,然后动手试一试,比一比,思考:

1、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你是怎样比较的?

2、你认为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单位有哪些?

3、升和毫升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自学时,可以边看边动手做一做,重点的地方用笔画下来。

(自学时间5分钟,看书-思考-动手-交流-汇报)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也可参与学生的活动中。

2、议一议(对子交流,疑难问题小组讨论,整合答案)

针对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动手演示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由老师指定题目进行汇报,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小组可以在期间举手示意要求汇报,但只展示不同方式或质疑补充。各组展示后,可以自评,他评或老师评价。对疑难地方师及时点评讲解。

4.小结归纳

生说,师生共同总结:容器中所能装液体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常用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四、学情展示。

1、课本第3页试一试。

2、练一练中的1题。

3、练一练中的第2题。

要求:

1、独立完成、对子交流。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子,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讨论、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学法指导:每两组展示一题,预展速度快的组先展示,另外一组只展示不同之处,或质疑补充评价。由组长分工:展示题1可板演口答,展示题2可以边演示边说明理由,展示题3可以口答。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化。(预展时间:2分钟)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由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5、操作指导:教师要在预展时巡视各小组,指导并帮助小组快速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你还存在什么疑惑?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说一说:1、知识点(表格、知识树等)2、方法3、易混易错点4、疑惑5、学情。

六、巩固提升

1、在()内填入升或毫升。

(1)一瓶大瓶可乐的容量是2()

(2)一瓶牛奶的容量是250()

(3)一瓶眼药水的容量是5()

(4)一桶饮用水的容量是15()

(5)一瓶洗发水的容量是200()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3、拓展:课本第3页练一练的第4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

一、学习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 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乘法算式中对乘数已经有比较熟练的理解,学习因数可以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拼图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设计意图:拼图游戏学生很喜欢,创设拼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课件)

1、 师: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2、 班内展示交流。(请学生演示自己摆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确正方形的个数与因数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他们在相互的探讨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3、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

4、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1、2、3、4、6、12。)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和写乘法算式有一定的关系,体会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5、 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6、 找出9的全部因数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9的因数)

(2)交流找的方法。

板书:9的因数有:1、3、9

观察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9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9,??)

7、 试一试: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8、 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练习深化。

1.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把课本第9页的1、2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投影展示一名学生1、2题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拼长方形找因数的方法,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把第3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学生做完后,看看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做得对不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活动,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3、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班内交流:(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对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 游戏:好朋友互报学号,分别找出对方学号数的全部因数,比比谁能有对有快!

(四)当堂检测。

1、找一找,填一填。

1 2 4 7 8 12 16 24 32

24的全部因数 32的全部因数 既是24的因数也是32的因数

2、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个( )个()个 ()个 ( )个 ( )个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了解目标达成情况。)

(五)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你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了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找因数的方法一般是按乘法算式来找的,可是在找的过程中容易漏掉几个,所以必须强调要有序思考。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改成,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8=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求商的近似值有兴趣,体会取商的近似值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对话。由“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到“自然灾害发生时哪些人战斗在第一线及经常发生哪些事情”,引出少先队员慰问解放军的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自然常识,激发学生热爱解放军的情感,自然引出送果篮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计算

1、提出“平均每个果篮中有多少钱的水果”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探索,初步体验商的小数位数特别多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计算情况。让计算出不同位数的同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板书,使学生体验商的小数位太多啦。

(设计意图:展示不同计算结果,让学生感受计算结果多样化,进一步体验商的小数位数特别多,产生求知的需要,为求商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3、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计算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确信158除以7除不尽。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计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除不尽的共识。)

三、求近似值

1、教师说明,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取商的近似值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为下面用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2、师生共同完成158÷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取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积的近似值的已有知识经验取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读书上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值,阅读方法概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表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使知识内化,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6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