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实用模板)_说课稿格式(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说课稿(实用模板)_说课稿格式(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英语说课教案【第一篇】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外研社小学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始第一册 Module 6 School, Unit 2 What’s this? 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于本期刚接触英语,对学习英语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渴望获得更多的英语信息和知识。经过本模块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询问并识别物体的句型:What’s this?和What’s that?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心理状态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让学生能听、说、认、读pen,pencil,book,bag等单词。
(2)通过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型 What’s this? 和What’s that?
2、学习技能目标:
(1)能听懂Let’s do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如Point to the ?
(2)根据图片或在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乐于模仿的良好习惯和主动竞争的竟识。
(2)让学生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4)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与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新单词:pen, pencil, book, bag,能正确认读。
2、巩固已学句型:What’s this?和What’s that?并能用It’s a?作出相应的回答。
五、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单词的物品图片;实物pen,pencil,book,bag;魔法包;奖品(贴画)。
学具准备:单色物品的图片(学生课前画好)
六、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强、表现欲旺盛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两行为一组),分别用数量单词命名,并书写在黑板的左边或右边。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均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给学生不断创设各种真实的场景,促使学生说英语。
(三)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课上恰当使用激励性评语和奖励个人贴画、小组奖红旗(画在黑板上)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老师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七、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营造学习英语的气氛。
1、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景。因此,在热身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演唱歌曲“Plese stand up”,并做上相应的动作,这样的导入能很快吸引住学生,还渲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同时,歌曲中的物品也可勾起学生们对已学物品单词的回忆,对复习句型What’s this?和What’s that?作好铺垫。
2、复习旧知,培养自信
教师出示Tom的图片,谈话向孩子们引出本节课的新朋友:“It’s Tom.”,并让学生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告诉学生们他是Amy的弟弟,今年才三岁。小Tom有些物品不认识,由于刚和大家见面,有些害羞,要老师代问,让孩子们帮帮他。孩子们对帮助他人都比较热心,反应都很积极。于是老师拿着Tom的图片,在教室里四处走动,随意拿起一件物品或指向一件物品,向学生提问:What’s this? 或What’s that?让学生作出相应的回答。适时还可用What colour is it?进行询问,借以复习表示颜色的单词。大力夸奖乐于助人的娃娃。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渲染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而且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会话导入新知,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是放松的,敢于说、敢于参与教学。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拔、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氛围充满活力。因此,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教师拿着Tom的图片继续指向教室里的物品,向学生提问。课前教师在离讲台较近的墙壁两侧和较远的后墙两边分别贴上pen,pencil和book,bag的图片,分别使用What’s this?和What’s that?向学生提问,学生可用中文来回答。教师引导用“It’s a?”来回答,自然引出新单词,进行单词教学。
2、游戏——变一变。
老师先出示魔法包,把实物pen,pencil,book,bag一件件地特意让学生看到后,再把它们放进“魔法包”中,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从“魔法 包”中握住一件物品,让其余学生猜是什么。若猜对了就把物品拿出来,并让另一名学生上台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全班进行单词练读。学生们对“魔法包”充满了好奇,而所学的单词又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文具物品,从而学习起来非常带劲,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通过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看口形猜单词等多种形式的操练,孩子们能十分轻松地掌握单词的认读。对读得对、读得好的个人和小组要给以及时的鼓励,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呈现新知,合作互动。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紧张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外部动机,引发他们一系列的自主活动,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
1、游戏——Say and() Point
请四位学生上来,分别站在四个不同的方位,手里分别拿着实物pen,pencil,book,bag再请一名学生发出指令:Point to the?其余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以达到对新单词的熟练掌握。这个活动完全由学生来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演一演。这个部分由学生导学。指派一生扮演Tom,在教室随意走动,指向任一物品,用What’s this? 和What’s that?进行询问,其余学生扮演Amy作答,以答到操练句型的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多抽几名学生扮演Tom练 习。这个环节主要是操练学生能正确使用What’s this? 和What’s that?来提问。对能正确使用this和 that来询问的学生要加以大力表扬和奖励。
3、小组活动:Ask and Answer
以学习小组(四人)为单位,摆出pen,pencil,book,bag等文具,可故意将其中的一件放远一些。然后指派一人分别用 What’s this? 和What’s that?进行询问,其他学生作答。依次轮流进行,借以达到熟练掌握句型的目的。若组内成员不懂,其他成员帮助,团结一心,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课文What’s this?
(1)学生打开书,结合课文插图,听课文录音,理解文意。
(2)再听录音,生逐句模仿读。教师适时正音。
(3)趣味操练——多种形式赛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小组赛读。优胜者分别奖个人贴画、奖小组小红旗。各种方式的赛读,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1、完成运用任务:赛一赛——将SB24页的activity3设计为一个抢答赛。教师出示单色物品,用What’s this?询问,学生抢答。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加上颜色作答。不仅巩固了新知,也复习了旧知。这个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多加诱导,多给孩子思考的余地。通过努力,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完成得很好的。对答得对的要大加赞扬和奖励,比如说:呀,你真了不起!能说那么长的英语句子了!太棒了!
2、完成运用任务2:将书本25页的activity5设计为小组活动——Show and ask 学生展示出课前画好的单色物品图片,在小组内互相用What’s this? 和What’s that?来进行问答。提醒学生在问时把图片拿出来,做出合适的动作;在答时尽量加上表示颜色的词,教师巡视指导。
此任务的设计,重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师生,生生,小组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课堂小结和课堂延伸。
1、总结小组的战利品,(包括个人的贴画和黑板上小组的小红旗)学生掌声祝贺并鼓励未获胜的小组继续努力,为激发下节课的学习气氛打下基础。
2、布置课外作业——我来当当小老师。
将所学的单词或英语句子教教你的家人或朋友。并将你当小老师的情况在下节英语课上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此环节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让孩子的家人和朋友也来分享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更加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欲望,真切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功带来的喜悦,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八、设计说明
本节课不论是新知的呈现,还是游戏的设计,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积极参与到课堂,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感悟、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关于说课【第二篇】
实践证明,说课不仅是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举措。这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形式,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各科教学研究、教师考核和评聘工作之中。说好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思维过程,已成为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然而,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说课的问题不少。本文仅就中小学语文教师说课中常见的三个问题提出探讨。
一 、“开场白”表述不当
说课的开场白一般应当扼要地说明所说的对象和内容。不少老师的开场白却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倔强的小红军》(第16课)”,或“我今天所说的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3篇课文《背影》”,或“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第十八课<<一夜的工作>>”,诸如此类。很明显,这类开场白的所指是所说的对象或课题,而没有明确所说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既然说课是教师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某一教学课题的教学实施方案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分析,那么,说课伊始,说课教师就必然要准确地概括出自己所说的课题和主要内容,让听讲的教师明确信息接收的主要方向,以利于听讲的教师调动先前经验和根据评价标准参与思考与反馈。因此,上述几例开场白可改为:“今天我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倔强的小红军》(第16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今天所说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3篇课文《背影》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的第十八课《一夜的工作》这一课题的教学难点 确立、突破教学难点 的设计及其理由”。这样,一方面反映了说课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说课的针对性,也能说明说课应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二、内容要素与结构部分认识混淆
在说课的理论与实践中,说课一般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板书五个部分。我们认为,这样安排说课的结构内容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仅仅是课题教学实施方案及其理论依据分析中必然要涉及五个要素,而并非说课的结构部分。既然说课是对某一课题教学方案设计的思维过程的说明,那么说课也要根据教案构成的两大主要部分(教学目标 与重难点,教学过程 与步骤)来结构,先说明教学目标 及其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与理由,再说明教学程序安排的依据与理由,而不应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板书”来结构的。
第二,“说教材”不应是说课的结构部分。一方面,“说教材”是说课首先要涉及的要素。因为说教材的过程是说课教师说明自己参照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分析教材某一内容及其设置依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编排依据,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 及其确定教学目标 的依据,这一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各自的确定的依据的过程。另一方面,“说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课题教学目标 确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说课题教学目标 定位及其理论依据才是说课必然的结构部分。
第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板书不宜并列地进行分析与阐述。如,“说教学方法”是介绍师生在教学过程 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所采用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而且教师教的方法要基于学生学的方法来选择。说教法与说学法应当合并为一个部分才合乎逻辑。“说教学程序”是说明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如何有机结合的安排设计逻辑的构想,包括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步骤 设计、教学媒体的使用步骤设计、板书安排的步骤设计及其理由。因此,“说教学板书”是“说教学程序”的下位概念,两者不可并列。否则,说教法与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与说教学板书的内容前后穿插或杂糅,影响说课的艺术性与时效性。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说课首先要澄清其内容要素与结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一般结构包括“教学目标 的分析与定位(主要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主要反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要点)”、“教学过程 的安排与意图(包括教学媒体和板书的使用步骤及其理由)”三部分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及其确定依据时言之无物
先看一个说课实例: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语文第九册的第七课。课文讲述了我去西湖的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画的鱼如在纸上游动,而他却是一个聋哑人。课文在叙述上采用两条线索:一条是青年人观鱼为线索,表现他具有勤奋专注的品质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另一条是以作者对青年人逐步认识为线索。两线线索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依据“新大纲”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把这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确定为: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青年人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勤奋专注的品质,而且掌握了高超的绘画技巧,两者缺一不可。2、了解作者是怎样逐步认识这位聋哑青年的,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中教学的重点项目是目标2,教学的难点项目是目标1。
……”
这个例子中,说课教师虽然能概括地说出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及其重难点的确定依据,但是让人感到的却是比较空泛,言之无物。问题至少有三:一是“新大纲”关于现代阿拉文库阅读教学的要求不详,则教学目标 确立的基本导向与依据不明;二是教材编排特点和编者思路不详,则未能反映特定教材、特定课文的教学功能与价值,三是学情不详,则难以说明教学难点 的确立是合乎学生学习实际的,因此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缺乏说服力。在教研说课活动或教师考评说课稿中,如上例的问题屡见不鲜。
汪潮认为,学习和研究语文教学目标 ,树立语文教学目标 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 在说课发言中,我们首先要精到地说出教学目标 确立的具体依据,让听讲的教师相信你的教学目标 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听讲的教师认同你的教学方案。假如教学目标 的思维过程不能准确地具体地阐述的话,那么教学设想和实施步骤的设计与分析都将失去依存,没有意义。所以,说好教学目标 的厘定过程特别重要。
我们认为,找准教学目标 的定位,做好教学目标 设计及其分析,一是要概括介绍新大纲”或课程标准对某一类教学内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或综合性学习等)的总体要求,二是要准确说明教材编写意图,三是要扼要阐述课文内容或特点,四是要具体分析学情。只有这样,才能从语文教学目标 的宏观鸟瞰中,从教材编写意图的中观观照中,从课文特点的微观谛视中,从学生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中处理好教材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目标 及其确立的依据分析言之有物。
说课反思【第三篇】
《猫虎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词的背景来自民间传说的一则故事。它刻画了一只聪明狡黠的猫的形象,幽默诙谐,极富童趣,迎合了低年级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天性,突出了趣味性。这首歌曲由故事改编的,于是我设计的导入就是“老虎拜师”的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把表情做到位,有时也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在学唱结束后,我让学生上来表演歌曲,以便来巩固。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做铺垫,学生们对猫和老虎的性格把握的比较好。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游戏、歌曲表演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编创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从而引起感情的升华。但整节课下来也有一定的遗憾,比如在歌曲教学中安排时间较少,拓展和导入部分过多;在对声音要求上没做到细致到位。
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厚兴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第四篇】
《雨巷》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文章是诗人的成名作、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现实与理想冲撞下的苦闷与忧郁。这是高中阶段的第一单元,学习现当代新诗和外国诗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鉴赏新诗的兴趣,丰富感情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学素养。这是语文课程的任务。本文安排在单元第2篇,在学习了《沁园春。长沙》的豪迈气概之后,如何指导学生学好中国新诗史上的代表作;树立学生学好新诗;尝试生动学习诗歌,创作小诗的关键。学生可以借此学习诗歌情感与意象的表达与应用,学习鉴赏诗歌。
根据新课程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应注重学习技巧的点拨和积累,以及情感的挖掘,我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知识和能力:
了解有关戴望舒的知识,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过程和方法:
探讨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新课程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形象,理解诗中的意象,进一步把握作者的复杂思想感情。由于高一学生的诗歌素养和发散性思维还比较低,本文的难点是如何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朗读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诗歌是一门抒情的饿艺术。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以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对诗歌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讨论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对意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发挥学生自主性。
关于学法,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本诗歌意象比较朦胧,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鉴赏本课的关键,多元解读和问题探究能有效促进对话教学,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主要有:
课前安排预习,朗读诗歌,搜集整理有关戴望舒的信息,这样能让学生慢慢养成预习的习惯,同时有助于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的提高。
导入:从唐诗的两位集大成者——李白、杜甫入手。两位的风格或飘逸洒脱或沉郁顿挫,风格不同却同是文学史上的高峰,由此引出与前1篇诗歌《沁园春长沙》的慷慨昂扬不同风格的《雨巷》,并引出“雨巷诗人”。
首先: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新课表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体验,陶冶心灵。通过学生阅读来指出情感与节奏把握上的不足之处,再放朗诵带使学生走进诗歌情境,把握情感基调。老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再次朗诵,体会其音乐性。这时提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其次:意象理解、情感把握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我设问本诗的意象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众多意象中找出主要意象。讨论这些意象对本文感情基调的确定的作用。这样将意象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
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分析意象有什么特点?意象是理解诗歌的突破口,意向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能直接切入诗歌的核心。诗中雨巷是悠长、寂寥、潮湿而凄清的;丁香是忧愁、哀怨、彷徨的,给人孤独而忧郁的感受。在把握意象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一步思考如何理解这两个意象的意义。这是在深入把握意象,是鉴赏本诗的关键。可以放段江南雨巷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走进情境。在理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和引导,如丁香意象代表孤高、美丽、忧愁的特点在古典诗词中常见,了解这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意象。接下来分析诗中的“我”,诗中的“我”与作者在情感上是相同的,通过讨论“我”的形象、“我”为什么喜欢逢着一个忧愁的姑娘而不是欢快的姑娘等问题来把握作者情感。诗言志,诗往往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自我追求,诗人生经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感悟在诗中会有所体现。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且需要一定历史知识
由老师与学生在对话中交流作者资料、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体现了读诗要知人论事的要求。讨论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心灵对话,是思想切磋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再次:品味语言,提炼表达技巧
“读诗应知诗家语”,要注意品味本诗语言的含蓄性,音乐性。
可让学生再次朗读把握节奏,并找出压韵的字词。本诗的含蓄性体现在诗的写作手法上。可先由老师介绍几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再由学生根据本诗去分析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这两个意象。
总结:这是一首借雨巷,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忧郁惆怅的优美诗歌。
布置作业:背诵本诗,预习《再别康桥》,并选择喜欢的章节自学分析其意象与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