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4、十里长街送总理【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0310

【导言】此例“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4、十里长街送总理【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第一篇】

师: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谁给大家读读这一部分?

(生读“人们心情沉痛……擦去腮边的泪水。”)

师: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生:我们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是:首先找出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再理解这些词语,然后体会这些词语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补充两点。一是我们理解词语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生:我认为还应该强调一点,就是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只有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多种解词法,才能理解得全面、深刻。

〔在阅读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归纳读书方法,并运用于阅读实践中,使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师: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大家总结得很好。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

(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师: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不约而同”这个词语。“不约而同”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在课文里指人们虽然没有经过商量,但是“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等这些动作是一致的。

生:(抢答)这里还应该联系“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来理解。“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其实是没有人在指挥。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来长安街为总理送行的人不计其数。这么多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统一,何况没有人指挥呢?

师:老师与你有同感。那千千万万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一致,现在无人指挥,彼此的行动却这么一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周总理,同样怀念周总理。

师:对。我们就应该这样,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有不同意见。说根本没有指挥是不确切的,我认为是有指挥的。只是这指挥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人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在指挥他们这样做。

师:有创见!应该这样理解。只有人们对总理的感情一致,行动才会这样一致。

生:我还有一点补充。这里的“老人、青年、小孩”,从年龄上强调了周总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怀念。

师:说得好,同学读书多么仔细,考虑问题多么全面。

〔老师随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不仅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还理解了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体会了内在的思想感情。〕

师:这几个词语,我们不仅理解了意思,还体会到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谈谈对其它词语的理解?

生:我还理解了“眼睁睁”这个词语。“眼睁睁”就是目不转睛的意思……

师:说得有道理。“眼睁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目不转睛。那么在本文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再读读这一句,并联系前文体会一下。

〔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掌握联系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方法。〕

生:“眼睁睁”比“目不转睛”还多了一层意思,就是没有办法,束手无策。

师:体会得太好了。那么这里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呢?

生: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都能表达人们想多看几眼总理的思想感情,用“眼睁睁”还可以进一步表达人们不忍心与总理分别,想把总理永远留住的思想感情。

师:体会得太深刻了。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由此看来,有些词语的理解必须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谁能运用这种方法继续理解其它词句?

生:我可以用这个方法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总理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总理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师:是啊,亿万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是何等的爱戴,何等的怀念!怎样读才能把人们的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呢?

生:应该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生:以上我们理解的这些词语,都应该读得重一些,才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心情。

师:说得对。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练习读读。

〔在学生自己练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名读,并引导学生评议。〕〔发动学生思考应如何表达感情,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上的感染。〕

师:当时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你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没有目睹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但是电视屏幕却可以把我们带到1976年1月11日的长安街上。

(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灵车的实况录像。)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总理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总理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含着热泪,气愤地)我会说,敬爱的周总理,听说您是被“四人邦”迫害死的,我要把他们抓来,让他们永远跪倒在您的墓前。

生:(泪流满面地)我会追着总理的灵车跑得很远,很远。一边跑,一边喊:周总理啊,您么这么早就离去了,我们不能没有您啊,全国人民不能没有您啊!

生:(深情地)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不会忘记您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不会忘记您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泣不成声地)我要对总理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这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于老师引导得法,体会得深,所以学生的思维是自觉的,情感是真挚的。〕

师:看来,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总理的怀念是深切的,对总理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

生:我觉得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用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师:体会得完全正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主动运用这种方法。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第二篇】

佚名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真实具体地记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其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具体讲了灵车到来之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的悲痛场面。教学中我根据这两段课文内容的特点,或紧扣关键词,或巧设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紧扣“不约而同”这一关键词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学生自读完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出示“不约而同”,指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

2、课文里讲哪些人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选取的人物很有代表性,老人、青年、小孩,其实他们就代表了全国人民)

3、他们的哪些行为一致呢?(引导学生找出“站直”、“摘下”、“望着”等动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哀悼之情)

4、他们的行动一致到什么程度?(重点理解“好象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5、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哀悼之情)

6、指导学生带着对总理的爱戴及失去总理后悲痛的心情读这一段内容。

这样,抓住关键词,牵一“词”而动全“段”,步步深入,环环紧扣,避免了提许多琐碎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抓住“想”字,巧设练习,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引读法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人们眼望灵车时所想到的。

师: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生接……)

师:陪着毛主席——(生接……)

师: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生接……)

师:看到他——(生接……)

师:然而今天——(生接……)

2、人们想到了这些,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温暖》)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周总理的睡衣》)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这样设计,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写周总理的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升华,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第三篇】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实录之一

师: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谁给大家读读这一部分?

(生读“人们心情沉痛……擦去腮边的泪水。”)

师: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生:我们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是:首先找出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再理解这些词语,然后体会这些词语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补充两点。一是我们理解词语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生:我认为还应该强调一点,就是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只有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多种解词法,才能理解得全面、深刻。

〔在阅读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归纳读书方法,并运用于阅读实践中,使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师: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大家总结得很好。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

(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师: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不约而同”这个词语。“不约而同”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在课文里指人们虽然没有经过商量,但是“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等这些动作是一致的。

生:(抢答)这里还应该联系“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来理解。“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其实是没有人在指挥。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来长安街为总理送行的人不计其数。这么多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统一,何况没有人指挥呢?

师:老师与你有同感。那千千万万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一致,现在无人指挥,彼此的行动却这么一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周总理,同样怀念周总理。

师:对。我们就应该这样,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有不同意见。说根本没有指挥是不确切的,我认为是有指挥的。只是这指挥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人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在指挥他们这样做。

师:有创见!应该这样理解。只有人们对总理的感情一致,行动才会这样一致。

生:我还有一点补充。这里的“老人、青年、小孩”,从年龄上强调了周总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怀念。

师:说得好,同学读书多么仔细,考虑问题多么全面。

〔老师随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不仅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还理解了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体会了内在的思想感情。〕

师:这几个词语,我们不仅理解了意思,还体会到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谈谈对其它词语的理解?

生:我还理解了“眼睁睁”这个词语。“眼睁睁”就是目不转睛的意思……

师:说得有道理。“眼睁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目不转睛。那么在本文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再读读这一句,并联系前文体会一下。

〔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掌握联系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方法。〕

生:“眼睁睁”比“目不转睛”还多了一层意思,就是没有办法,束手无策。

师:体会得太好了。那么这里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呢?

生: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都能表达人们想多看几眼总理的思想感情,用“眼睁睁”还可以进一步表达人们不忍心与总理分别,想把总理永远留住的思想感情。

师:体会得太深刻了。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由此看来,有些词语的理解必须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谁能运用这种方法继续理解其它词句?

生:我可以用这个方法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总理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总理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师:是啊,亿万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是何等的爱戴,何等的怀念!怎样读才能把人们的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呢?

生:应该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生:以上我们理解的这些词语,都应该读得重一些,才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心情。

师:说得对。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练习读读。

〔在学生自己练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名读,并引导学生评议。〕〔发动学生思考应如何表达感情,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上的感染。〕

师:当时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你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没有目睹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但是电视屏幕却可以把我们带到1976年1月11日的长安街上。

(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灵车的实况录像。)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总理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总理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含着热泪,气愤地)我会说,敬爱的周总理,听说您是被“四人邦”迫害死的,我要把他们抓来,让他们永远跪倒在您的墓前。

生:(泪流满面地)我会追着总理的灵车跑得很远,很远。一边跑,一边喊:周总理啊,您么这么早就离去了,我们不能没有您啊,全国人民不能没有您啊!

生:(深情地)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不会忘记您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不会忘记您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泣不成声地)我要对总理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这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于老师引导得法,体会得深,所以学生的思维是自觉的,情感是真挚的。〕

师:看来,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总理的怀念是深切的,对总理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

生:我觉得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用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师:体会得完全正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主动运用这种方法。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第四篇】

之五

佚名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和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习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进一步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6个生字,10个生词,并会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即人民群众在十里长街上送总理的情景,然后再细致理解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

教学难点 :

1.怎样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细致理解人们送总理时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录像带:人们在长安街送总理的实录。

主要板书计划:

送(无比崇敬、无比热爱、无比沉痛、)

等灵车时 总的概括 人多

个个悲痛

具体叙述 老奶奶

年轻夫妇

红领巾

灵车到来时 时间 夜幕降临

灵车 庄严、肃穆

人们 心情:无比悲痛

的表 神态:不约而同 站着

现 动作:摘下帽 望着 哭泣

联想:怀念

灵车开走时 动作:追站着站着

心情:希望希望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词语、体会思想感情、用词造句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一些故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弄清文章结构。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前谈话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976年1月11日首都亿万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灵车,场面十分感人。

二、教师板书课题:十里长街送总理

审题:课题主要意思是“送总理”,“长街”指北京的长安街,“十里”写街长,实际写人多。题目的意思:当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在这里送别总理。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体会当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1.划出不认识的字。

2.利用拼音字典认读。

3.读生词。

4.查字典理解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佩着灵车拄着洋槐焦急妻子哭泣矫健慈祥泪痕满面不约而同

2.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槐”、“妻”、“矫”,在字形上应注意。

3.理解词语。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可亲。

不约而同: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五、标出自然段序号(共四个自然段)

六、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再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七、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词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生通读全文

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又讲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写等灵车,又讲迎灵车,最后讲送灵车。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导学生根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灵车到来之前,长安街上的场面;第二层:人们等待灵车时的动作,神态。

2.理解第一层意思,指导朗读。

①课文的第一句交待了什么?(天色、天气:灰蒙蒙,又阴又冷。)写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衬托出人们的悲痛心情。)读这一句时要轻、速度可放慢些。

②第二句交待了什么?(人很多。)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概括路长人多。)

③读第三句,你能体会出人们的什么心情?

从“都”字用三次,人们佩戴一致,动作一致,反映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

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3.学习第二层,指导朗读。

(1)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人?

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反映他们怎样的心情?

这三句话写出人们等待灵车时的焦急,迫切希望最后看一眼总理的灵车,盼灵车快来。但他们热爱总理,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4.指名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归纳段意: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待总理灵车。

5.放等灵车部分录像,让学生体会。

6.再读、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并参看教材插图。

思考:①灵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灵车是怎样装饰的?②人们眼望灵车,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自学准备后讨论。

①灵车是在“夜幕”降临时来到的。灵车的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

②“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个句子真切地描绘了课文插图的情景。

“无声的指挥”是什么意思?“不约而同”怎么理解?

这是反映总理的灵车牵动着亿万群众的心,使等候在长安街两旁的男女老少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的一致行动。这句话表现了人民群众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写了作者的联想。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这些人民群众,所以联想自然。人们回顾当年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更增添了想念总理的悲痛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概括段意:

人们眼望总理灵车,想念总理。

4.放这部分录像。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

一、读前两部分内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指名背诵前两部分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边读边划出表达人们心情和神态的语句。

心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神态:“面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

2.指导朗读。这段课文表达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深情,朗读时,语气要深沉些,速度缓慢些。这样更能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3.练习朗读。概括段意:灵车已经远去,人们久久不能离开。

4.放这部分录像。

四、放完整录像片

五、指导造句

六、总结全文

课文记叙人们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沉痛悼念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做课后第3题填空练习。

3.造句。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第五篇】

之四

佛山市建设小学 李亚娜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恩来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激发学生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

2.学习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首都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使学生的情感与首都人民当时的情感同渠而流,达到以情悟文的境界。)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总理遗像及装饰物。

2.自制《十里长街送总理》电脑软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揭示课题。(抓“长”、“送”两个字眼)

2.师生共同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

3.联系课题简介背景。(教师诵读“长”、“送”的有关句子)

4.读懂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5.概括主要内容。(借助课题)

6.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深入理会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崇敬、怀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黑板中上部张贴总理遗像,佩上黑纱,缀上松枝白花,贴上挽联。(据内容创设深切悼念周总理的教学环境。)

板书: 等灵车

望灵车

送灵车

教学过程 :

一。渲染气氛,引入情境。

1.语言描述,音响渲染。

播放阵阵狂风的录音。

师述:同学们,请听,狂风在呼啸,在长吟,它扫过大地,卷过长空,摇撼着树木,抖动着电线,为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而发出一阵阵悲戚的呜咽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刺骨的寒风,走进长安街,看看首都人民是怎样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的。

2.播放录像,再现情境。(有画面,有哀乐,有朗诵)

3.引导表达观后之情,进行语言训练。

看了这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送别,我的心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读“等灵车”片段。

1. 师:对,这是一场感人肺腑的送别,来到长安街,我们首先

看到的是:(出句子)

长安街两旁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 ),向西( )。

(1) 口头填空、诵读。

(2) 这句话是围绕哪两个字写的?(人多)

(3) 哪些词说明人多?划一划,说一说。

(两旁、挤满、男女老少、望不到头、望不到尾)(“两旁挤满”说明队伍密。“望不到头,望不到尾”说明队伍长。)

(4) 想象着长达十里的长安街上挤满了数百万群众的情境,诵读这句话。

2.图画再现情境,观察思考结合。

① 过渡语:人如此密,队伍如此长,可见悼念总理的人是很多的。让我们再把镜头向前推近。(出图)

② 在悼念的人群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什么样的脸?(帮助移情并积累词汇。)

③ 再仔细观察:(图下出句子。)

人们臂上都___________________,胸前都___________________,眼睛都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去掉三个“都”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三个“都”强调了什么?(所有的人装束一样,动作一样,怀念总理的沉痛心情一样。)

⑤ 以沉痛怀念之情来读这句。

3.理解词语,利用图画,想象情境,发展语言。

① 师:人群中有这样一位老奶奶。(出示老奶奶特写图和相关句子。)读句子。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等待着。

② 想象情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焦急”。

师:在刺骨的寒风中,在拥挤的人群中,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我们仿佛听见老奶奶在说什么?

③ 想象情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耐心”。身旁的人见老奶奶年迈体弱,劝她回去休息,奶奶会坚决地说什么呢?

④ 师:对,这就叫做“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板书:焦急,耐心)

4.自读品味。

① 过渡语: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的不仅仅有老人,还有青年和儿童,他们都像老奶奶那样盼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

② 出句子,指名读。

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着。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③ 从哪些词可看出大家都在焦急而耐心地等待?

④ 为什么连用两个“望着”呢?(等候时间长)

⑤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5.设疑悟情。

(看课题)在长长的街道上,长长的队伍为什么能长长地等候,不辞劳苦地来送总理呢?(对总理情长)想象这个情境,有感情地再齐读一次课题。注意突出“长”、“送”两个字。

三。 导读“望灵车”片段。

1.过渡语:人们等啊,盼啊,终于在夜幕降临的时刻,迎来了灵车。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境。(播放第二自然段的配乐朗诵)

2.以问促读: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样相送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

3.抓词语品语感,反复读,激发情感。

(1)没有约定,没有商量而动作一致叫什么?(板书:不约而同。)

(2)导读,增强气势,加深印象。

师:(引读)送别总理,人们不约而同地———

生:(接读)站直了身体。

师:(引读)不约而同地———

生:(接读)摘下帽子,

师:(引读)不约而同地———

生:(接读)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师:(引读)就好像有人在———

生:(接读)无声的指挥。

(3)指挥人们行动的到底是什么?(提示:请注意带点的表示动作、神态的词。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4)对,正是这种对总理的无比崇敬和失去总理无限悲痛及永别总理的无限眷恋之情在指挥着人们。人们就是以这样的情感来送总理的。

(5)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4.重现一组图片,拓宽意境,激发依恋之情。

① 过渡语:送行的长长车队缓缓地行进,按照人们的意愿,拉长了送别的时间。望着灵车,人们思念长长。(投影出一组图片)

② 此时,你们又想到了什么?(教师相机“点睛”,激发感情引起共鸣)

生:我想到周总理常常日理万机,彻夜不眠。有一次,他工作了一夜走出大会堂,还与清洁工人亲切地握手。

生:我想起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

师:对,总理是那么平易近人,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

生:(接)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

师:然而,今天,他————

生:(接)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

师:我们再也看不到他那——慈祥的笑容,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了。

生:我想到在飞机遇险的时候,总理把伞包让给小扬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么好的总理,我们怎么舍得他离开?

生:我想起总理一生艰苦朴素,衣服上打了不少补丁,甚至逝世了,也没换上一套新衣服。

师:对,总理他一生一无所有,一无所求。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这样的好总理,我们怎么能不热爱,怎么能不留恋呢!

生:我想起总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快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总理真是太伟大了。

生:……

师:(看课题)长安街上十里相送,勾起人们长长的回忆,让我们想着总理所走的长长的革命之路,想着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想着总理的丰功伟绩,用崇敬的心情再读一次课题。

师:就是这样一位一心想着人民的好总理,在中国人民最需要他的时侯却去了,永远地去了。一想到他就要化为一缕香烟,一堆白灰时,我们的心就像刀绞一般疼痛。(师生情感与当年首都人民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

③ 带着这种万分悲痛的感情读第3自然段。

四。导读“送灵车”片断。

1.引读第四自然段。

2.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是因为————

生:……

师:对,舍不得总理,不愿与总理分开,这就叫————(板书:难舍难分。)

3.想象情景,抒发感情。

(1)这个难舍难分的场面深深地映在我们的脑海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表述。

4.师:对,所以说灵车牵动着————

生:(接)千万人的心。

5.读“灵车渐渐远去,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再读课题,这个“长”字还说明什么呢?(送别时间长)

6.(指课题)为什么不说十里长街永别总理?从“送”字,你还体会到什么?

7.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

1.人们焦急而耐心地等灵车,不约而同地望灵车,难舍难分地送灵车,说明了什么?(板书:崇敬,爱戴,怀念)

2.我们今天怀念总理,学习总理,就要像总理小时候那样————

(投影句子,齐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对,继承总理遗志,踏着总理的足迹,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六。再现灵车渐去的画面,使课虽终意犹未尽。

师:让我们想着总理长长的革命之路,走进长长的送别队伍,一起怀着崇敬、爱戴、怀念之情再送总理一程吧。

附板书:

(板书一) (板书二) (板书三)

等灵车 焦急耐心 崇敬

望灵车 不约而同 爱戴

送灵车 难舍难分 怀念

(附:结合学科活动课,开展《周总理,你在哪里》诗歌朗诵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