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画教案精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粘贴画教案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粘贴画教案1
一、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动手操作发展水平,制定目标、选择内容
我们说到操作,就会想到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就是眼睛把所看到的一切告诉大脑,大脑再配合前脑、肌肉、关节等传来的信息加以整合,并下指令给手部发生动作,是培养组织力、思考力、创造力、学习能力等高级感觉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如小班幼儿会尝试用不同颜色、材料工具,运用画、撕、剪等简单的方法自由的表现;中班幼儿能积极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和绘画,有初步想象和创新的能力;大班幼儿能大胆使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的技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等,然后针对以上年龄特点,选择制定每个年龄段在最近发展区所要达到的既定目标,选择相适应的活动内容和方法,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可以用不同种子放在一起,让幼儿进行分类捡豆豆的游戏,中班幼儿可以要求他们通过想象,选择不同的种子进行粘贴活动--用丝瓜籽、梧桐果实粘贴小蝌蚪,绿豆粘贴小青蛙、荷叶,红豆、花生米粘贴荷花……;大班就可以组织幼儿自由分组,粘贴出画面丰富的小组画--春天的公园、动物运动会等。
二、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了解本班幼儿是活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们只有尽力去探索和发现本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喜好与习惯,了解每一个孩子过去的学习经验和特别能力或需要,才能有目的地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和满足感,如小班幼儿通过半年的幼儿园生活都有不同的发展,有个别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发展很快,能使用剪刀剪些简单图案,但剪口不整齐,多数幼儿还达不到,还有个别幼儿对撕纸也较感困难,针对这一现象,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就可以投放上不同质量纸的图案、小剪刀、牙签,让幼儿进行剪纸图案、撕纸图案,用牙签在图案周围扎一遍后再进行撕纸等活动,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要,又使每一个孩子都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再如中班幼儿编辫子练习活动,可以根据幼儿能力不同分别投放废毛线、尼龙绳、布条、玉米皮、皱纹纸、报纸条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编织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就使用玉米皮、报纸条、柳条练习在编辫子的过程中,正确的插接技能,能力稍差的幼儿可以选择长一点的毛线、尼龙绳、布条进行成功体验。大班幼儿就可在中班幼儿的基础上,再投放一些辅助材料:针、线、大头针、胶纸、胶水、彩纸、泡沫等,让幼儿在编织辫子的基础上通过卷、缝、粘贴等创造性活动,制作小鸡、小鸟、小花、小蝴蝶、蝈蝈笼、小青蛙等使幼儿尽情的表现自己独特的想法。
三、充分利用自然和废旧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粘贴画教案2
“你是雪山的雄鹰,你是牧民的守护神……”9月11日,踏着金秋牧民高亢歌声和季节旋律,记者来到天山托木尔峰脚下的驻阿某边防团,走进该团文化长廊,被这别具特色的“边关文化”所深深吸引……
根雕:凝聚官兵的审美趣味
驻阿克苏某边防团一线连队驻守在天山深处,周围有大量的胡杨林和多年的桔树,许多树根在戈壁、沙滩、河流边,甚至在官兵巡逻的道路边,有的树根从远处看,很像一件东西,官兵拿回去进行精雕细琢后,一件精美的根雕艺术作品就面世了。
班长王强是个有心人,从小爱琢磨事情,一次巡逻返回途中。一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很像龙的树根,树根激发了小王浓厚的兴趣。回到连队,他拿着树根精雕细琢起来。第二天,官兵发现,在小王的床头,爬了一条“中华龙”,栩栩如生,吸引官兵争相围观。指导员张圣军因势利导,号召大家像小王学习,做个有心人。从那以后,连队官兵将那些被洪水冲刷、饱经风吹日晒的树根、树干、树枝收集起来,一幅幅根雕作品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排长何键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一次,何键带领战士到牧民艾山家宣传边防政策,发现艾山家门口的柴竹堆里,有块树根像两个人一样拢在一起,他将这条树根带回家,雕琢成两个人,乍一看,就像官兵和少数民族拥抱似的,看起来甚是亲切。于是,官兵给这个根雕起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叫“军民根连根”。
该团政委史占湖告诉记者,根雕成了官兵心中的“军营文化天地”,官兵常常利用训练、劳动、巡逻等时机,将树根捡回连队,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几个人在一起琢磨。于是,在窗台、床头、桌面等地方,摆放着许多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有的像龙,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体操健儿,栩栩如生,观赏性较强。走进边防一线连队,你会强烈感受到浓厚的“军营文化天地”氛围。
如今,出自官兵之手的500余件根雕作品陈列在该团根雕展室里,每年要迎接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不久前,南疆军区在该团召开基层文化活动现场观摩会,集中总结和推广了该团的经验做法。一位根雕艺术家看了官兵的根雕作品后感慨不已:“平时操枪弄炮的官兵能雕出这样好的作品,真是不简单!”
奇石:映照军人的高尚情怀
官兵说,只要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冰冷的石头看起来也动情。官兵常年呆在大山里。抬头是石山,低头也是石山,石头成了官兵无时不见的朋友。契恰尔边防连身底下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河边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石头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诱人的光。
一次,指导员李峰路过河滩时,突然发现一只猴子蹲在不远处,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石头上的图案很像一只猴子。于是,李峰将这只猴子“牵”到连队,放在自己的房间。在随后的时间里,他捡了许多石头,有的像可爱的动物,有的像风景。李峰所捡的形态各异的石头,激发了官兵浓厚的兴趣,连队官兵也渐渐地“爱”上了石头。
无限风光在险峰,奇石也在比较远的地方。官兵巡逻走的很远,往往可以碰到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官兵就把石头放在马背上驮回来。一次,战士刘洋捡了一块上面有很像连队哨所图案的石头,小心冀冀地抱在怀里,生怕它跑掉,谁知,骑马过河时,军马脚下打滑,他没有拿稳,怀里的石头掉进了河里,小刘跳下马,在河里捞了3个多小时,全身衣服都湿透了,才把心爱的石头捞了上来。在河里打捞丢失的石头,他腿脚因此患了关节病。但小刘心里高兴,因为他捡到了一块“哨所石”。如今,这块奇石陈列在连队俱乐部里。官兵说,这块“哨所石”会永远屹立在他们心里,风吹不倒,雷打不动。
一块石头,一个美丽真实的感人故事。一次,有个慰问团慰问连队,一位姓陈的老板一眼相中了原指导员刘亚利有猴子图案的石头,要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当时,刘指导员正为无钱资助因家中贫困而失学的柯尔克孜族姑娘古丽发愁。石头能卖钱,给了刘亚利很大的启示,他将石头卖给了这位老板。从那以后,刘亚利风里来雨里去,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到连队身底下的河滩捡石头。
石头越捡越多,许多奇石被陈老板以50、100元不等的价格买走,刘亚利将捡石头所得的1万多元钱无偿资助给了古丽。吉丽是柯尔克孜族牧民艾山的女儿,在阿合奇县上中学,因家中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回家放羊。刘亚利知道后,承担了长期资助古丽的责任,后来,古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民族学院。如今,刘亚利捡石头“捡”出了个大学生的故事,在团里广为流传,他的名字也光荣地被载入团史。
官兵巡逻途中,把那些色彩斑澜,形态各异的石头捡回连队,创作成精美的艺术品,并冠以“嫦娥奔月”、“大漠落日”等富有诗意的名称,在欣赏石文化中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美的享受。今年8月,该团以“南天山奇石”为主题,展出了像形石、冰粥石、硅化石、风凌石、蜂窝石等20多个品种上百件奇石,都是基层官兵收捡的石头精品,每块石头都叙说着官兵鲜为人知的故事。官兵对捡回的石头,适合再加工的就雕琢一下,适合组合的就拼接一下。但更多的是取天然的色彩和形状,制作成各种小假山,小盆景,在连队的会议室,阅览室里都摆放着许多形状不一的奇石,点缀着连队。
贴画:显示军人的细腻情感
在一块图板上,以石子、树枝、树皮、树叶、锯沫、花草等为基本材料制作的粘帖画,朴实大方,生活情趣浓厚,深受官兵喜爱。每幅粘贴画的背后,也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2006年,别迭里边防连有一名士官,因几年没有回家,在大雪封山期间,非常想念家中妻子,于是,他把日积月累的思念,尽情挥洒在一张粘贴画上。他找来一块硬纸板,用碎布在上面粘帖了一位多情的妻子,在奔跑中向远方手握钢枪守卫哨所的丈夫招手,画面真情感人。士官将粘帖画取名为《盼归》,意为妻子期盼着丈夫早日归来。这幅粘贴画感动了全连每一名官兵,官兵纷纷要他教“绝招”。最后,临复员前,这名士官就将做粘帖画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连队官兵。
战士过生日时,要做一幅粘贴画送给对方,画面上的蛋糕是用棉花粘帖的,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战士评选为优秀士兵,战士相互间要送一幅粘贴画,画上的战士胸前挂着大红花,脸上灿烂的笑容像熟透了的红苹果。军嫂来队时,连队战士送一幅粘贴画,表达对军嫂的敬意之情。一次,一位军嫂上到边防,看到战士房间里的粘贴画,以为官兵购买所挂,当听说是官兵用双手粘贴的时,这位军嫂非要官兵教会她技术。
粘贴画教案3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们如何创造高于生活本身的东西,如何把生活里原本不起眼的东西变得更美变得富有艺术气息?这就需要我们用一颗蕙质兰心去发现创造。作为美术教师,更需要在工作之余多多观察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小事物,将其加工成美妙的事物,并带入课堂和学生们一起分享生活的美。豆子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大部分人只知道豆子是用来吃的,但在艺术家手中,豆子也可以制作成为美丽的艺术品。
关键词
豆子 创新 创造 粘贴 艺术
创新是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与要求。整个世界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发展需要靠新的事物去推动。创新的理念无处不在,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当然要在各个课程体系中渗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创新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常常完全拘泥于教材。教材就是课堂的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我们的课堂之本是学生,我认为凡是能启发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并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东西都可以为美术课堂所用。我们可以偶尔适当的改变教学内容,或者教师自编教材,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再加上经济、文化的差异,一套教材并不能完全适合城市农村等不同地区不同的学校。城里的学生有城里学生所深深熟悉并能经常接触到得东西,比如园林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纪念馆等。农村的孩子也有他们比较熟悉的东西,比如田野、石头、豆子等。
我们教师可以适当的把农村随处可见的事物带到课堂,迁想秒得,以它们为素材安排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来开发美术领域的校本课程,真正的让孩子们感受艺术创造魔力的同时也使之深深体会到美无处不在、艺术与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紧密相连。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几节豆子贴画,让学生们感受其中无穷的乐趣。
一、怎样制作豆子贴画,豆子贴画又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做哪些课前准备呢
在安排这样的一节教学内容之前,老师和学生首先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各种豆子,胶棒,硬纸板或者卡纸,剪刀画笔等工具。老师还要先制作好几幅泛画,泛画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总之内容的难度要适中。除此之外,老师最重要的就是编写教材和教案。
豆子的种类当然是越多越好,每一种豆子的数量最好多一点,不能只准备几颗。除了豆子,瓜子花生等坚果壳、米粒等也可以与之搭配。再准备好大小相当的硬纸板或者卡纸用来当画面的底板,你的画面多大,底板就准备多大。然后用铅笔轻轻的在底板上勾勒出画的外形,最后再用胶棒把豆子一颗颗的排列在勾勒出的画面上。这里需要说明两点。第一,胶一定要选择粘性大的,因为豆子有一定的重量,普通的固体胶和胶水是不行的。第二,在粘贴豆子时豆子的颜色一定要丰富一些,并根据画面不同的地方需要,选择不同色彩的豆子粘贴。画面上不仅仅可以只用豆子,也可以用彩笔适当添加,将豆贴与笔绘相结合,也可以给豆子染色,使得作品更具有创造力。
教师在制作泛画时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具有代表性,比如蓝天白云小草小花大树小房子等,构图要简易不能复杂,太复杂的话学生在贴豆子时容易贴的不整齐,画面太小也不容易排列豆子从而使得画面没有块面感反而凌乱。另外,豆子贴画的制作过程要细心,豆子在粘贴时排列整齐。
二、豆子贴画简单易操作,呈现出来的作品效果又极具艺术性
各种各样的豆子本身就具有各种颜色,暗红色,亮黑色,灰绿色……这些色彩都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能给人清新感和自然感,将其密密麻麻的按照画面的形状组合在一起能给人古朴大方的感觉,充满了艺术性。学生们在体验一次创作之后基本就掌握了创作方法并知道避其弊端和错误制作。在操作时有些学生会不注意所要粘贴的事物的形状,老师可以提供一个简单有不会出错的方法,就是选好所需颜色的豆子,将其一个紧挨一个的将画面边缘的线条贴起来,同样贴的时候注意豆子要贴的密密麻麻,不能留有明显的空白。还要注意的是画面上相邻的部分不能使用同一种颜色的豆子,要不然就浑然一体了。
虽然操作看似很简单,但孩子们容易犯错,老师时刻提醒是必不可少的。
三、豆子贴画不仅能轻而易举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还能促使学生由此展开更广泛的联想
我在给六年级学生上豆子贴画时,学生们依然表现出了很浓的兴趣,学生每升一个年级,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考虑问题的周密性都会相应的有所提升。所以再上这一课时我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画面也更加的复杂,细节也增多。学生们在创作完一幅作品后我将其挂在黑板上进行观摩,他们紧张又兴奋,而且还能从别人的作品里受到启发。当原本空荡单调的黑板被各式各样古朴大方又丰富多彩的的豆子贴画挂满时,全班响起了响亮的掌声。每一个学生闪亮的眼睛里看得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心底感叹艺术无穷又强大的力量,他们对美术的敬仰也变得具体变得真实。也真正的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真是无处不在!
有的将豆子贴画同各种颜料结合起来创作,有的将豆子同各种废材料相结合进行粘贴。总之,作品多姿多彩,美妙极了。
课后,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进行美术创作。并布置学生们课后自己动手制作。
生活的美在于用心观察用心发现,巧手轻点,小小的豆子就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无穷的乐趣。作为乡村的美术老师更要善于发现微妙的事物,不要局限于材的教学内容,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真正让孩子们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相连,为培养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做出奉献。
参考文献
1赤木明登著。雷克 译。造物有美且灵。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粘贴画教案4
关键词: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柔韧性;浸泡;裁剪;打磨;浸泡;装饰性;民族图案
巍巍的大鲜卑山赋予了古老的鄂伦春人以勤劳勇敢和善良。滚滚流淌的阿里河水赠与鄂伦春人以灵气,在神秘的嘎仙洞前鄂伦春人用艺术作品祭拜先祖。桦树皮工艺为鄂伦春人狩猎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发出夺目的光彩。
桦树皮制品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防水性能,以此制成的器皿轻便耐用、易携带,不易破碎,是狩猎民族喜爱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它形式多样,造型各异。主要有桶、盆、船、篓、碗,上面刻压有各种花纹图案,它们不但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是精美的工艺品。桦树皮工艺的制作一直以来都是艺人间口口相传。为了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在学生中更好地推广桦树皮工艺的制作方法,使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工艺的这朵奇葩重放光彩,总结自己多年来桦树皮工艺的教学经验,今天特将制作过程写出来,以便更好地交流。
一、准备工具
预先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充足的材料才可以制作出更美的作品来,制作桦树皮工艺的工具不难。准备的工具如下:剪刀、粘得牢、锥子、铅笔、裁纸刀、橡皮锤、橡皮、彩笔、直尺、圆规、刷子、清漆、针(大针)、棒线、砂纸(400目)等等。
二、选料
不是所有的桦树皮都可以拿来制作桦树皮制品的,所以说选材也很重要。桦树皮有新旧之分。隔年的桦树皮颜色偏暗褐色,柔韧性差;新桦树皮颜色新鲜,偏浅黄色,柔韧性好。桦树皮的选材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如果要制作桦树皮桶,并要再桦树皮表面做一些装饰性的民族图案,这时尽量选择新桦树皮,表面光滑一些,尽量避免根、节的部分。制作桦树皮装饰画就无所谓新旧了,并且可以利用桦树皮上的天然纹理进行创作。天然的花纹往往是用笔画不出来的效果,还可以用桦树皮不同的层面的颜色进行粘贴制作。
三、桦树皮的处理:浸泡、蒸煮
选好的桦树皮在制作前要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以便在制作中更柔软、更方便。
传统的制作时桦树皮要在大锅内蒸煮一下,这样省时省力。在学生制作时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可以用盆将桦树皮在清水中浸泡7---8个小时,这样桦树皮吸足了水分,制作起来更方便,制作出来的桦树皮制品更结实耐用。蒸煮后的桦树皮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桦树皮的外层的白色部分撕掉几层。如果是做背篓或是装米的大桶,就可以保留桦树皮的原样,直接裁剪制作就可。
四、裁剪
经过处理的桦树皮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裁剪了,这时可以借助剪子、裁纸刀、圆规、等工具进行裁剪,根据自己要做的作品裁剪出要的每个部分。
例如:圆形桦树皮盒:需要裁剪出来四个正圆形(做底和盖子),一个长方形(桦树皮盒的立面),若干根桦树皮条(用来粘贴盒子的缝隙)。需要注意的是:桦树皮条要规整,粗细一致,四个圆形每个圆的大小要一致,长方形规整,这样粘贴起来就不会出现比较大的缝隙。
五、打磨、粘贴、缝合
剪裁好的桦树皮盒的各个部分要用砂纸进行边缘打磨,边缘整齐才好粘贴。需要注意的是:砂纸要用400目的细砂纸打磨,不要用粗砂纸打磨,粗砂纸打磨后会留下很深的划痕,就不好看了。
打磨好之后就要把各个部分按先后顺序进行粘贴了。
例如:圆形桦树皮盒:先要粘贴圆桶(由剪裁好的长方形对着粘贴而成),再将两个圆两两对着粘贴,做盖子和盒子底,上盖还要粘好盒子的边沿(用裁剪好的桦树皮条站好)。粘贴时使用粘得牢要注意时间,不要太早,太早粘的不结实,太晚就粘不上了。传统的制作时为了使盒子更结实会用锥子和针进行缝合,这样的的特别。粘贴好的粘贴的地方要用橡皮锤进行捶打,这样就更结实耐用。
六、装饰
粘贴好的桦树皮桶要在其表面进行装饰,传统的桦树皮桶上绘有民族图案,或雕、刻、剪、刺、压出各种纹样,图案呈带状,或是三、四个单独纹样均匀粘贴于桶的表面,在桶的边、沿、盖子上都会有相同的图案进行装饰,格调十分鲜艳、明快,有比较突出的悦目之感。
装饰好的桦树皮桶可以在表面刷上清漆,刷地时候要注意漆不要刷的太厚,太厚看不清图案上的细节,太薄就不均匀。刷好漆放在干燥处阴干,避免灰尘太多的地方,否则会粘在表面。这样一个桦皮桶基本完成了。
七、鄂伦春民族图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鄂伦春民族也不例外,鄂伦春的民族图案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很多图案都来源于生活中,比如云的图案变形,树的变化,动物形象,山中的一草一木都会是他们的描绘对象,萨满文化的影响等等,都对鄂伦春的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