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3677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综合实践课程【第一篇】

关键词:物质;人力;文化;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82-02

自从新课改以来,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个话题经常被人们谈起。不过,好像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这个问题是更加突出。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决定的。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我们不可能像语文数学那样手持课本滔滔不绝地讲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就蕴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是一本无字之书。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是多元化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资源。我们老师就应该打开思路,尽可能地开发出更多适合学生活动的课程资源。

一、开发物质资源

1.资源包。“资源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快地进入课程,从而促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但不能过分依赖“资源包”,把它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材,否则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会出现学科化倾向,使其失去应有的价值。而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校情,不同的活动情景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资源包作为课程资源就要根据实际和活动的可能,在备课时创造性使用,对活动流程和活动方式进行必要的修改,不死搬硬套。在活动中根据生情,注重生成,用活资源包。

2.联系学习活动,利用校内的各种设施和场地。学校是学生一天中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也比较容易操作,比如,《参观校园的路线设计》学生都去了解、访问了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学生在各个程度都对自己的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在了解到学校的各荣誉之后,学生都因身为是自己学校的学生而非常骄傲和自豪。在自己的设计图上都能体现出来。

还有学校的种植园地,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城市小区,对于蔬菜真的不太了解,所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设活动,让学生认识蔬菜,了解它们的种植过程和营养价值,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他们挑食的坏毛病。活动最后再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蔬菜的乐趣,就算是简单的蔬菜种植,但也遵循了综合实践课程宗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二、开发人力资源

1.学生自主。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来说,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一种课程资源,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他们实施课程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课程,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突显出学生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与需要。所以每一次活动,都要选择适合学生、能提起他们学习和活动兴趣的主题,特别在小组分工时,更要体现这一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这样活动的效益就提高了。当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还要给学生必要和有效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这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2.开发校外人力资源。校外人力资源主要有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家长、社会人士,队伍庞大,构成复杂,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个性、兴趣爱好千差万别,拥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有的拥有特殊才能,有的拥有稀缺资料。这种特点,在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适切性上,是校内人力资源不可企及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和家长、社会人士沟通,让他们清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理解并支持我们。当综合实践活动展开时,一旦需要校外人力支持,我们就可借助人才库找到需要的人,并立即同其联系,求得他们的帮助。例如环境调查这一活动,学生曾访问了卖菜阿姨、清洁工、厨师……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了学生不少帮助。每一次活动的圆满结束,都离不开外界人士的配合,特别是学生的家长。例如《我是小小营养师》,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学生需要他们一起去购买,需要他们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等等,有了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学生在活动中都学到了更多。

三、开发文化资源

1.校内文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等。像我们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都有其深刻的内涵,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挖掘他们的含义。还有学校各处的环境布置,如绿化等,可以利用学校现有植被让学生参与植物的观察系列活动,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还有学校各大楼、各条道路的名称,都积淀着文化价值,蕴含着巨大潜在的教育意义。

2.地方文化。校外的地方文化资源给予教师更大的开发空间和利用形式。各地因地区差异都有不同的文化团体,如学生开展的“我们的家乡”主题活动,学生通过采访、查阅等,了解不少自己家乡的文化底蕴,这在另一层面又升华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应树立一种开放性的思想,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书本,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安排,所以我们教师要利用发散思维打开思路,从尽可能多的角度来考察课程资源的价值,生成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同,从而也收获更多的喜悦!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课程【第二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39-0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几年来,很多教师都能够与学生一起践行课程的理念,体验课程实施的过程,感受课程具有的魅力。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所以我认为要想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国家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要达到的基本教育目标,是每个3~6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而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开设的,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划分应属于校本课程,也不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

2.从两者追求的目标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课外、校外活动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特色来开设的,是以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的。

3.从课程的类型及开发的内容来看。二者都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以活动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二者内容有交叉之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还包括班团体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而课外、校外活动的很多内容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开展的。

4.从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采用长短课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有些内容还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外、校外时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平均每周要保证有3课时;而课外、校外活动的时间也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的,占用的都是课外和校外时间。

二、合理确定指导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水平。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或者专兼职相结合。

1.从学校教师中选拔。在学科教师自由报名的基础上,挑选出知识面宽、组织能力强、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教师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同时,挑选出那些对某个领域有过钻研或精通某门学问、某种技能的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顾问教师。

2.设置教师指导小组。所谓教师指导小组,即学校在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将不同学科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若干个教师指定小组,并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班级分配给各个教师指导小组,实行教师指导小组班级负责制,每个指导小组设置一个组长,实行组长轮流负责制。

3.从社会上聘请。这门课程不管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实施乃至管理和评价上都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与社会密不可分,又因为它常常以社会问题作为主题而面向社会现实,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打交道,而广阔的社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开发,可以获得大量的社会力量支持,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可以从社会中来。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与传统的学科相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教师的引导与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活动的前提。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

2.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从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同步的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形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从活动过程来看,不同小组的活动时间、活动空间需要教师的指导;另外,学生不是永远在教室里进行活动的,一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调查、采访、观察、劳动、服务等,就涉及联系、安排、安全等问题,更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的评价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倡导学生、教师(包括所有指导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等方面评价的综合权衡与认定,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3.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由于教师的信息储备、人生阅历、思维能力总体上比学生强,加上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还是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并进行合作研究,教师要参与进去。

4.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者。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本质上看,管理是多元的,包括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会管理等,其中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管理是动态的,既有预设的“审阅计划”、“批准外出”等,更有生成的带有阶段性、细节性、偶发性的事项需要指导教师管理。

5.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者。作为评价者,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全程性的评价,而且在评价用语上应有所研究,应善于运用积极激励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活动。教师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公平,且能促进活动的开展。教师还应对自己参与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不断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成败得失。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三篇】

一、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管理制度,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管理制度是该课程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的保障。必须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的师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各科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1.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与协调

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由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县(市、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协调、管理、指导和监督。并设立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负责对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规划与指导。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管理评价体系,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领导、师资配备、校本研训实施、教师评价及教师工作量等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建设。

2. 相关部门要合理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正常课时计算其权重系数不应低于语文、数学。教师指导一个学生小组,并经历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交流活动成果、反思活动过程整个完整过程,即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小课题研究的,应适当奖励标准课时工作量。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的课时待遇,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予以政策倾斜。教师需要在双休节假日指导学生活动的,应按加班计算。

3. 学校要成立相关组织

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政教处、总务处和大队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工作,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校长必须亲自抓,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教导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与管理、师资配备、学业评价工作。教科室主要负责课程的开发和规划、教研组活动指导、教师研训和课题研究与指导工作。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社区服务、社会实践领域活动实施,指导班主任实施活动。

4. 构建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及与其他教师协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二、 着眼于区域实际,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合理地选择和配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

1. 师资配备

师资配备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需要有大量教师和其他人员的参与,其师资结构组成应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指导教师。目前师资的最佳配备组合为:专职与兼职并存,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其他人员协助。这样,各学科、各类型教师的资源可以进行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使现有教师资源得到最优的开发和利用。另外,由于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跨出校园,走入社会进行实践活动,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会教育力量,聘请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政府公务员等,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校外指导教师。

2. 师资要求

专任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应由观念新、知识广博、组织能力强、一专多能的教师担任,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制订全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并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主持校本研训,总结课程实践的成功经验。兼职教师、指导教师要按照多学科结合的原则,选聘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学校要鼓励班主任、任课教师(如劳动技术专职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科学教师、社会思品教师、辅导员等)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兼职教师或指导教师。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管理,按课程表上课,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指导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提出课题,确定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方案,参加课题论证并作点评,参与小组成员任务分配的协调,参加课题论证会,对课题作出点评,并提出答辩中的有关问题,评审课题组的“课题手册”,批阅研究报告,作出课题评价的初步方案。为保证教师指导的实效性,一个指导教师一学期指导学生课题1~2个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个。

三、 以课程培训为切入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课程观念、认识以及实施课程的能力都是通过课程研训工作来落实和提高的。要以课程研训为切入点,相互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在交流、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训活动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及由此产生的效果进行审视。

1.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对于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需要在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以及相关知识上进行更新。为了使任课教师及时了解本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性质、内容选择、学习方式、教育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知识,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向“常态化”发展,要分类分层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课教师专题培训会。培训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立及指导策略;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和学生活动方案撰写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课型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学习方式及指导策略;学生活动方法及指导策略。

2. 专业引领,示范教学,体验感悟

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使他们体验感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背景以及实施注意事项,在理念上和实践上作更加深入的探索,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领会其实质。健全课程组织,成立县(市、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室,加强研究工作。

3. 同伴互助,经验交流,互学互进

综合实践课程【第四篇】

关键词:课程资源;病症;开发;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学科,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专业的教师、没有课程实施过程中课时量的保证。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这一些矛盾都一一突显。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让活动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主动地动起来,活起来,从而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更好地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走进学生的视线,留在学生的脑海成为常态课。

一、在课程实施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一无所知”型

在现形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就属于偏远学科,缺少的是专业教师对这一课程的了解和认识,缺少专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层面:排足课,排满课。(每周三课时)老师层面:这一节课也仅仅只是课表上的课,它成了一种摆设,不知道这门课程如何进行活动指导,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活动评价。

2.“随心所欲”型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使用最多的教材就是《劳动与技术》《人与自然、社会》,还有校本教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他们往往照本宣科,把教材内容进行泛化,看到什么就拿什么,讲什么,一味地把学生“关”在教室内,进行着填鸭子式的教学。或把综合实践课上成品德教育课、手工课,有甚者上成放羊式的活动课。

3.“束手无策”型

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综合实践课程就是缺少相应的教材和参与资料,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的老师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只停留在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如何进行活动指导,方案设定还需要长期的实践。

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三种病症,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了一种既能治标又治本的良方,它有四味药组成,相信通过努力按要求定时定量服用,定能药到病除,重新焕发出综合实践课程的光彩。

1.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

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必然结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实践指导老师应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性质、基本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及活动建议。学校可以成立一个综合教研梯形团队,以学校领导牵头,教研大组长为主全面展开各项工作,下设三到六年级各一个年段综合实践负责老师。检查记录各年段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多组织多开展各级类教研活动,多外出取经,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2.转变观念,挖掘多种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农村小学,教师以分评生、家长以分论校的思想根深蒂固。唯分数论、唯成绩论。评价一个学生好不好,不看能力强不强,只看分数高不高。我们要让老师和家长们转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经历体验,积累经验;有助于学生认识自然、社会、自身和三者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获取新知,增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张扬个性,弘扬创新精神;有助于他们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个性品质。这个学科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每一个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1)学生即资源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都各有不同,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自由编成小队,小队一般以8~10人为宜,选有组织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队员当队长,负责全小队的统筹工作。每个小队必须有一个特色的小队名,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有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以小队承包制的方式来自主活动、自我管理,同时也可邀请其他小队成员一起参加活动。

(2)教师即资源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教师对书法有研究,有的教师对国画很精通,有的教师更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有的教师吹拉弹奏样样在行。我们就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一种资源,由于教师自己对这一方面的知识有研究,因此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就会得心应手。

(3)家长即资源

每一位家长有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千差万别,拥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他们这一庞大的队伍群体也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课程资源。

(4)校园即资源

校园内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主题,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找主题,于少先队工作中找主题,从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找主题。

(5)社会即资源

“生活即教育。”社会生活是重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炼成活动主题,从而开展一个个主题活动。

3.创设活动,依托社团和校本课程有效实施

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我校是一所饮食教育特色的农村小学,学校在健康饮食教育方面有很多先进的做法。学校开展的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学博会等,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和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它们可以互补,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全校饮食大社团为主线,充分依托各年级下设的六个健康饮食中社团来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在中社团下分设各中队的小社团,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制订活动方案、有效实施活动计划。通过社团活动让社员们主动去采访、观察、实践、体验从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增强他们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综合实践组结合学校的特色发展,成立了食育校本课程的编写小组,重点研究并开发编写了食育校本课程。这本校本教材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特点,精美的封面设计加上一则则由小故事引发的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思考,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了解饮食文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校本教材中动手学做菜充分体现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特点。

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有机结合。学校开创了一条活动创特色,品牌求发展的教学新思想。全校师生积极联动,成立了六大类食育社团。在每个年段联合中队辅导员的带动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一年级的和谐亲子社;二年级趣味童字社;三年级石年生态园;四年级的活力老字号;五年级的绿饮一家人;六年级的创新小字号。在每一个年级社团下每个班级都成立了一个个的小社团。在活动中队员们广泛开展了调查、采访、探究等实践活动,使饮食教育不仅在学校里搞,在家庭社区也搞的热热闹闹。

4.整合学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教师都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我校综合实践指导老师的任教情况分析,往往都是由语文老师来担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老师。那如何更有效地将综合实践与语文教学整合起来成了每一位老师认真研究的主题,他们把语文每单元中的学习任务和综合实践学习的主题相结合,分别由学生自己调查实践、确定主题、策划参与、组织排练、实践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如《叩开诗歌的大门》,学生从搜集诗歌的来历、分类搜集诗歌、诗歌背后的故事,诗人的传奇故事、自编诗歌、给诗配画等自主性探索活动,小组合作编写完成一本本精美的诗集。综合实践与各学科之间携手,在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搭起桥梁,让学生应用所学学科知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促使学生以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为各学科的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更好地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活动性,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走进学生的视线,留在学生的脑海,并成为常态课。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2]郭元祥,姜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2006.

[3]沈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6.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61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