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导写——我教《九寨沟》精编5篇
【导言】此例“以读导写——我教《九寨沟》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以读导写——我教《九寨沟》1
片断实录(1)
师:我们随着作者进入九寨沟的珍稀动物区,看到了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此时正在干什么?
生:金丝猴正攀吊在……向你窥视。
师:“窥视”什么意思?
生:悄悄地看
师:此时金丝猴悄悄看什么?
生1(脱口而出):看我们有没有乱扔纸屑。(生笑)
师:这肯定是一只有环保意识的猴子。(生又笑)
生2:(想了想)悄悄看猎人有没有拿枪进入森林。
师:这也许是一只曾经受过猎人捕杀的猴子。(生脸色沉重)
生3:看我们游人有没有带刀。
师:我们人类都没有好人吗?
生:(微笑)悄悄看我们有没有拿吃的东西给它们。
师:真贪吃啊!(生又笑)
师:啊!就“窥视”一词让我们品出了金丝猴的什么特点?
生:机灵(板书:机灵)
师:好一群体态粗壮、机灵的金丝猴。你能读出它的样子吗?
生把“眨巴”读的重而快,“窥视”读地轻。
点评:
片断实录(2)
师:大熊猫又在干什么?
生: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师:“若无其事”是什么样子?
生表演一幅悠闲自在的样子。
师:“若无其事”意思是——
生1:好像没有什么事,很悠哉。
生2:自己做自己的事,不管别人。
师:这么若无其事的咀嚼竹叶,大熊猫一定一边吃一边在想——
生1:这竹叶的味道真好!(生笑)
生2:它一定在想,看我吃的这么香,难道你们肚子不饿吗?
生3:管你们怎么看,俺大熊猫的脸皮可厚着呢!(生大笑)
师:(笑着)谁来读读大熊猫的句子。
生纷纷举手。
点评:
片断实录(3)
师:小熊猫们,你们面前就是清澈见底的河水,赶紧美美地照照吧!
全班生对着桌面在美美地表演,一片笑声。
师:(高兴)你们在照什么?
一男生(脱口而出):臭美!(有生附和)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是臭美!(生点头表示同意)
女生1(不好意思):我照照自己的头发是不是梳整齐了。
男生1(摸摸身体):我看看自己身上的毛干净不干净。
男生2(拍拍身体):我照照自己的脸有没有灰尘。
女生:我照见自己头上的蝴蝶结多漂亮!
……
师:小熊猫们,把你们的高兴美美地读出来吧!
全班齐读,把“美滋滋”读的特好。“美——滋——滋——”
师:充满神奇的九寨沟就这几种珍禽异兽吗?(生摇头)此时你在九寨沟,一定会见到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赶紧把你们见到写下来吧!
生动笔,师巡视,发觉学生写得真不错。
生1:我看见在茂密是树林旁,一群体态粗壮的大象正津津有味地吸河里的水。
师(点头):真不错!能灵活地用上书中的词语。
生2:我看见勤劳的小刺猬,身上沾满了红红的小果子,正摇摇摆摆地在草地上走着。(生拍手)
师;真勤劳的小刺猬。
生3:树上有一只穿着黄衣裳的小鸟,站在枝头若无其事地唱着优美的歌儿。
师:好生动的拟人化手法。歌声——(生补充:歌声真动听!)(掌声再次响起)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5篇以读导写——我教《九寨沟》,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我的九寨原唱的相关认知。
以读导写——我教《九寨沟》2
《九寨沟》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在我国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着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在山沟的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九寨沟是个童话般的世界,在那里到处都充满着神奇的景象。
那么,在初读课文后,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有关九寨沟的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同学们在留言板上提出的问题。
2、点开“大话九寨”,读同学们提的问题。(点姓名)
3、(归纳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总结了一下,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有关——
*九寨沟的风景和那里的小动物们。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看来,九寨沟那神奇的风光已经深深地吸引了大家。那么,就让我们赶快去看看作者笔下的九寨沟风光,究竟是个什么样?好吗?
2、(明确要求):让我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去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体会一下九寨沟风光里,那些景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好吗?
3、学生自读
4、汇报:
(1)、“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2)、“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这么美的地方,你愿意再给大家读读吗?
(3)、“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清澈的水中,透着各色的石块,太迷人了。谁来给我们读读看。
(4)、“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这么神秘的地方,我真想亲眼看一看。
(5)、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6)、“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5、读完了作者笔下的九寨沟,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得漂亮、神奇。我们多想亲眼去看一看哪。是不是?(是)
好!让我们赶快登陆九寨沟的学习网站,进入“走进九寨”这个栏目,点开“九寨沟风光”这个板块,去欣赏一下那里的湖泊、雪峰、森林、瀑布。看完后,想想你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又有了更多的认识?
6、学生上网看图片,可以讨论。
7、汇报:
*我最喜欢哪一幅图片,因为 ,就像书上说的 。
*品读课文
?相机扩充五彩池水色成因
在这么漂亮的五彩池边,我忍不住轻轻捧起一捧水,我突然发现,手中的水没有什么特别呀。而池水中的倒影早已被波动的水碾碎了。可湖水的颜色却更加的鲜艳、夺目,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赶快去“九寨沟探秘”这个板块中去找找“水色成因”的答案。
(水中生长着水绵,轮藻,水蕨等植物。死后大量堆积在湖底,反射湖面,呈现出黄、绿、蓝等五彩、无花。)
这水实在是太神奇了,谁再来读读这一句。
8、总结。
畅游在九寨沟里,银白色的雪峰,深绿色的森林,宝石般的湖泊,珍珠般的瀑布……这一切都在水中留恋、荡漾。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
有了这样神奇的山水,怎能少了小动物们的身影。这样的美景会吸引哪些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去树林深处看一看。
2、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找看,我们碰到了那几种小动物?
(四种: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3、九寨沟原始森林里的这些小动物们,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用1,2个词语概括一下。
一会儿,请大家分小组合作完成“大显身手”这个板块中“走进动物”这个表格。
4汇报。
评价表格(用词准确)
回到书本,读出味儿来。
5、这些小动物真是可爱。森林中还有许多动物,让我们赶快去“九寨沟风光”这个板块中去看看那里的“珍禽异兽”。
学生上网
6、在森林里行走,作者说,我们也许会碰到机灵的金丝猴,也许会碰到爱美的小熊猫,也许我们什么也碰不到。瞧“也许”这个词用得多准确呀。
继续前进,也许你还会遇到什么动物呢?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请你发挥想像,仿照课文的样子,也来试着写一句话,好吗?在“大显身手”中的“句式仿写”中完成。
7、汇报。
学生可以自由查看。
读最欣赏的句子。(自己,别人)
8、总结。
九寨沟,这里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四、布置作业。
1、学完课文,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呢?课后,可以继续写在留言板上。
2、在“课外拓展”这个栏目里,有一个活动,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做一做。
网络技术要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
在网络教室上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中《九寨沟》这篇课文,我发现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好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决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出发点,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它,要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努力挖掘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九寨沟》这篇课文。能使学生完成哪些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做不到的事。或者能让学生掌握传统教学中难以学到的一些重要技能。
例如:在导入新课文这个环节中,我们让学生先看课前在留言板上所提出的问题。以最快捷、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了解彼此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课堂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比传统的口头置疑更具直观性与交互性。
在学习九寨沟风光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充分的去读课文,与书本对话。然后再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 在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越来越强的,想亲眼看一看这神奇的九寨沟的风光的欲望。这时, 我们再让学生登陆九寨沟的学习网站,让他们尽情的去欣赏那里的风景。想看什么 ,就看什么。 喜欢看的还可以多看一会儿。学生对这样个性化的在网上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同时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信息含量较少的弊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九寨沟的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透彻了,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在学习九寨沟里的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们运用合作学习,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第四自然段,并完成网上的表格:用一、二个词语概括这些动物的特点。这既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认真回答问题,同时还能在第一时间查看到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既直接又快捷,这是传统课堂中所无法做到的。而仿写句式的练习,同学们不仅读自己写的句子,也能同时读到别人写的句子,互相说说、议议,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较好。
最后,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也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将产生的新的问题继续写在留言板上,这样学生们课后仍可以网上交流,共同解决。同时,我们更侧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课后通过查找九寨沟的有关资料,来当一当文学家、科学家、画家等等。
综上所述,这节课是我们进行的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产生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后,我们还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如何更好的整合的问题上继续探究、实验。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以读导写——我教《九寨沟》3
前提:
本次开放周,语文同题异构选的是四年级1篇写景散文《九寨沟》。我和张立华老师昨天已经分别上过,晚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写景散文教什么达成了临时性的共识,具体“怎么教”才能达成习得写景散文的能力是绕不过去的障碍。干国祥老师今天为我们现场进行了演绎。
课堂:
第一课时
清晰的确定目标
干老师出示了ppt: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就这篇文章来说,是:
“书读百遍,其‘景’自现。
干老师进一步解释:
就是透过文字,在脑海中出现清晰的画面,不仅有各种景物,而且有层次、条理、过程,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一段清晰的电影。
后面整节课的教学应该说都是围绕这个主要目标来进行的。
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形式显然很感兴趣,眼睛纷纷亮起来。
在板书课题,按字理教学了“沟”和“寨”两个生字后。
干老师告诉学生,用你的耳朵来听,老师读,你听,构建九寨沟的画面。
有意思的是,当有学生指出老师多错了两个字音时,干老师先表扬了他,又指出,我们现在要关注的是能否构建清晰的画面,不能只关注错误而失去了一段美丽的风景。
抓一点突破全篇
接着,干老师和同学们把视线移到了课后习题上。
5、默读课文,想想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几乎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总结全文的作用。另有学生补充说,还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老师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按字理理解生字“禽”:禽字怎么记住它?出示甲骨文“禽”字,你看它像什么?一个网兜,下面是什么?手,一个人手里拿着网干什么,去捞鱼,去捕鸟,这个字念什么?学生喊是禽,干老师表扬他,你真厉害,甲骨文你都认识。后来有个人在上面加了提手旁,捉什么,学生齐答,捉鸟。所以后来这个禽字就专指鸟类。“擒”就专指擒拿了。
干老师提出新的要求:
能否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也概括全文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概括能力面前可能遇到了难度。纷纷找出了“美、诗、情、仙、满、画”,学生显然没有理解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干老师绕过去了:为什么这段话概括全文?这次学生能回答,因为用了四个词语,描绘了课文讲述的内容。老师追问:哪四个词语?学生回答: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老师请大家把跟四个词语对应的句子一一找到的举手。学生可能以为是在最后一段中,都很快地举手了。老师提示是在文中找,因为学生此时是投入的,很快小手又都举起来了。
学生很顺利地找到了古木参天和雪峰插云所指的句子。接着找到了平湖飞瀑的平湖。在找“飞瀑”时老师表扬了一个给前面同学补充的同学,说她很善于倾听。在找“异兽珍禽”时,学生指出是第四自然段,老师没有请学生来读。告诉学生,第四节,我们先放一放。
干老师把前面的问题重新抛出来,我们知道四个词语把全部内容都概括起来,现在要你用一个字把这四个词语再概括起来,刚才哪个字能概括这个呢?
学生大声回答:画。并且有学生很清楚地指出,这里面既有动物,也有植物。老师概括,既写到自然风光,又写到了珍稀动物。这都是内容。
学生纷纷点头。干老师追问,最后一个练习题有没有好处啊?这下学生意识到了:有。
分散学习构建画面
干老师出示了下面的投影:
4、读读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段落。比一比,看谁读得最传神。
这1篇课文怎么叫读得传神?一名男生回答:要读得有感情。老师追问,这1篇课文怎么叫读得有感情?又有学生补充,就是要理解了。老师继续追问,这1篇课文怎么叫理解了?这时,一个女生站起来抢着说,就是脑子里要有画面。
是的,老师肯定了她的回答。接着老师征询大家的意见:这篇课文能不能打乱顺序来学?学生选择了不打乱顺序来学。
先学写雪峰插云的句子。
一个学生读本句,读得很好。接着是齐读。
再读写古木参天的句子。刚才有个不敢举手的女生读了这个句子,老师表扬了她读得到位的地方,指出有一个字的轻重没处理好。学生感觉出是“遍”没有读好。老师追问,为什么“遍”要处理好?学生敏锐的感觉到,“遍”说明原始森林很多。老师请学生齐读。
接着老师按学生要求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其他画面的建构。
在学其他部分时,老师充分发挥了文本细读的能力。如,引导辨析“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等,使学生栩栩如生的领会了词语和句子的原初意思。
这时,老师请学生再读,把画面读出来。
再读“飞瀑”部分时,老师也引导学生经历了细读文本之旅:“这是怎样的瀑布,如果没有高低错落,那么瀑布都会是什么样子?由于高低错落,所以这样的瀑布才会白练腾空(老师插入“白练”的理解,是白的丝绸带子),才会银花四溅(银花,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再读,从脸上表情看,很多同学确实进入了画面中。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开始了,干老师一上来,告诉大家刚才有同学指出“寨”字写错了。老师笑着说,我是写错了,下面是什么呢。学生说,是“小”字加一横。干老师说,我没对,你们也没对。下面确实是“木”字,只不过,是木字的变形。
然后干老师意味深长的说:同学们发现错误的眼光真是敏锐啊,不仅老师会有错误,书本也会有错误。不过我们学课文是不是只是为了发现他那个错误啊?我们要学习课文中好的东西,学会了再把错的找出来纠正。
回到整体构建画面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画里有哪些内容?
学生很准确的回答出,有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老师强调:把他们割开来一段一段学了,这是不好的,最好的是放在整体中去学习。要求读的时候要注意呈现画面,完整地清清楚楚的呈现。
老师出示了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看得出,有部分学生已经构建了画面。但也有部分学生似乎很难清晰的呈现画面。
干老师看出了这一点,说,从大家的读中,我感觉景物朦朦胧胧看到了,但是景物还不清晰,你感觉到你在哪里了?学生一时很茫然。
老师提示,“一座座雪峰……”这时,你在哪里?
学生此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在远处。老师描述了一下:在雪峰的远处,远远地就看到九寨沟那边,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他这时看到了,激动得一颗心就扑棱棱地飞过去了,飞到哪里了?
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了“大大小小的……”作者的叙述方位——很简单,只有在高处才能看到。
此时的干老师像一位诗人:
下去吧,多么美啊,湖水……湖中石块……再抬头看看吧:啊,古木参天……再低头看到了什么:每当……
学生不待老师提示轻轻的读起来。
干老师继续往下引导: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湖,还想去看另一个湖,湖泊与湖泊之间有什么?我肯定就会看到瀑布。
由于河谷……
大家知道了作者是怎么一路路看来的,能不能打乱。
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叙述顺序,齐答,不能打乱。
老师要求,现在大家按照作者看到的顺序,自由读。
这时,出了第四自然段,其它段落都读到了。
老师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齐答:异兽珍禽。
看来学生并没有觉察出有什么不妥。
干老师继续把文本细读的过程呈现给学生。
首先是结构的梳理。
老师告诉大家,这一段文章采用了总分的方式来写。
在理解总写的部分,老师提出什么是“出没”?第一位学生说是出现。第二为学生纠正道:是出现和消失,没的意思是消失。
继续往下梳理:
这段分别写了哪几种珍稀动物?
学生轻松回答:四种。
老师插入学习了生字“继”。丝-刀-断。再接起来。
第一种动物:金丝猴。
老师请了男孩子读。读得很好。老师问,什么叫窥视?窥视能看出什么?学生此时灵感迸发,很快回答,窥视可以看出金丝猴很机灵。
老师又问,为什么要用也许?学生回答,可能看见,也可能看不见。
第二种动物:羚羊。老师请了女生读,读得很有意思,读出了羚羊的轻快灵活。老师顺带用字理教学的方法学习了生字“窜”。
学习“大熊猫”一句。老师引导:什么是憨态?憨厚。什么叫可掬?笑容很多,憨态很多,可以捧起来。若无其事什么意思?金丝猴窥视,羚羊窜出来,就大熊猫若无其事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所以,读起来是不一样的。指导后,学生再读时也不由得憨态可掬起来。
学习第四种动物小熊猫一句。老师穿插讲了生字“敏捷”的学习。这是干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讲了四种动物,有可能看见可能看不见。九寨沟是不是因为这些闻名的?学生回答,不是的。
老师说,是的,主要是九寨沟的水。有人讲,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然后,干老师问,这种写法叫什么?(学生都不知道,老师告诉学生:这叫做排比。)老师追问,这四种动物能调换顺序吗?学生思考后,一名男生回答,是可以换的,因为顺序换了意思是一样的。
在此,干老师继续抛出了前面设伏的一个问题:这一段讲的什么?
学生还是异口同声:异兽珍禽。
老师笑着追问:是不是?
学生还是回答:是。
老师没有再往下追问。
转换后,老师引导,这幅美妙的画叫什么名字呢?在哪里呢?为什么叫九寨沟呢?引导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老师评价读得好的地方和读地不好得地方,顺带讲了“县”这个生字。
回到全文建构画面
最后,干老师又有意识的回到了全文。
干老师说,我们来印证一下你们这节课构建的图画。是你心里想的九寨沟更美,还是画面的九寨沟更美。
老师呈现了与课文一一对应的相片。相片后呈现了文字。请学生轻轻的齐读。
在调查谁比照片想象的更美的时候,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老师表扬了他。告诉他,你太幸福了,每一本书里都有着比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
在课的结尾,干老师出示了一段话:
九寨沟
是一首诗
是一幅画
是一个童话
九寨沟
一首美妙的诗
一幅缤纷的画
一个永远看不厌、讲不完的童话
一个人类可以到达的仙境
学生轻轻诵读后,老师布置今天的作业。一个是完成课后的一题中的背诵和二三题的生字抄写。一个是课文中有一个大大的问题,回去后和自己的老师交流自己发现了没有。
课后:
第一课时后,我采访了一名女生,请她评价这一课时。
她说,老师上的蛮有意思。老师讲的很明白,生字的教学,很新鲜。老师讲的我都理解了,因为练习比较多。
不足是,老师黑板上的“寨”字写错了。读课文读的不好。
第二课时后,我采访了六七位学生。
有的说,老师让我们想象画面,很有意思。我知道怎么想了。
有的说,生字的学习,老师很有办法。
有的说,这节课很有意思,很愿意再上。
我问,课文的大问题找出来没有。
他们都摇头,笑着说,没有。
诸向阳校长课后很兴奋,连声说,上的很成功。并逮住干国祥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说,从这一课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很多启发。
我个人的感想:
这是写景散文教什么,怎么教的一个范例。
一是,教什么,明明白白。老师要教的就是要学生养成阅读写景散文的能力,具体一点就是以文字构建画面和文本细读的过程呈现。
二是,怎么教。清清楚楚。老师的环节很简单,但符合写景散文的内在规律。甚至有意识的像数学老师学习数学教学的准确。让学生清清楚楚的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赶紧打住,我只负责描述,评述还是以后再做吧。
《九★★寨沟》部分ppt:
以下ppt原为动画,图片无法显示其效果。
以读导写——我教《九寨沟》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1
教学《九寨沟》,我确定两个重点,一是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二是九寨沟的珍禽异兽。也是课文中详写的段落。自然风光我抓住湖水和瀑布的不同形态,引导学生学习。珍禽异兽,我抓住动物的种类多,特点不一样,以及作者在写这些动物的时候的用语,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指导学生写作。
一、整体把握。
开课初读后,请学生说说,九寨沟什么最吸引你?
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出示四个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这就是就在沟最吸引你们的地方,也是九寨沟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
在中国旅游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神奇的水使它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它的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图片,请去过九寨沟的同学介绍一下他看到的水。作者有是怎么将九寨沟神奇的水介绍给我们的呢?
二、精读感悟
学生自由的读课文第三段。总结出,湖泊是从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气势上吸引人的。请学生自由读出湖泊色彩的美,怎么美就怎么读。请学生读,其余学生听,共同评议,比赛读。瀑布的句子请男生读,要求读出瀑布的气势。评议后全班读。
接着整体读第三段,读前提醒:将你体会的美的不同读出来。
教师过渡:风景迷人的九寨沟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并画出动物的名称。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写的九寨沟哪种动物,为什么?
教师提出九寨沟还有小松鼠、山鸡……动物,你能用什么词来一一形容它们呢?
学生开始畅所欲言,教师将不可能出现在九寨沟的动物点出来,由此扩展到其他地域的动物的形容。请学生围绕着他用的词,用一句话来介绍一种动物。
三、弱化一二段,疑问带过。
九寨沟这样迷人,你们想去吗?可是它在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去呢?请你们做个小导游,介绍给我听听吧。
(第一范文 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寨沟)
此问转载
四、观看《神奇的九寨》音乐碟,整体感知全文。
评析:本文很美,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们不要只是想教给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而是交给学生课文是怎么将这样美的景观写出来的。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紧紧把握这一点展开教学。
语文与生活结合有多种途径,其中一条就是善于捕捉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真实情感。因势利导,进行语文教学,进行读写听说训练。确实,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进了充实的活力。
(第一范文 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寨沟)
此问转载 ;id=24187
以读导写——我教《九寨沟》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9
| by: 俞敏 ]
利用电教手段教《九寨沟》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语第七册中的1篇课文,介绍了九寨沟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色。课文语言优美,感情充沛。怎样教好这1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呢?我作了以下的探索。
一、利用投影片激发兴趣
位于四川省北部的九寨沟很美,但离我们这里遥远,学生对其知之甚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老师的一段导语:“同学们,九寨沟景色美不胜收,九寨沟的动物妙趣横生。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坐上火车去那里游览。(稍停,我打出几张九寨沟美丽风光的投影片)九寨沟车站到了!请同学们尽情饱览吧!”同学们睁开眼睛,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不禁发出了惊叹——“啊!九寨沟真美,真奇特!”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产生了求知欲望。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出示了高低错落的瀑布投影片,让学生在投影片上标出难理解的词——“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等。然后,通过录像画面品味意思,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会语言美,感悟意境美,培养语感。
二、借助录像指导背诵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借助课文录像指导学生背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第三自然段“五彩池”写得很美,为了让学生通过背诵积累下来,我放了一段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对照课文小声跟读。为了让学生活记背,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这段录像没有解说词,你愿不愿意给它配上解说词呢?”学生跃跃欲试。由于录像的画面与课文描写的顺序一致,学生背起来思路清晰,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降低了背诵的难度,使背诵成了具有欣赏性质的“美读”。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全文学完后,我安排了一个赏读品味的环节。我将《九寨沟》的录像从头至尾放了一遍。在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声中,出现了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澜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平湖瀑布。画面一转,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吊在一棵大树上,不知什么时候,忽的窜出一群羚羊,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贪吃呢!在播放的同时,请一个朗读好的同学将课文配合着录像朗读一遍。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品,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语言文字在他们的脑海中跳跃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第一范文 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九寨沟)
此问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