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阅读答案原文样例(精编3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莫高窟》阅读答案原文样例(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莫高窟》阅读答案原文模板1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是1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既要领会语言文字的优美,更要从中学会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课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会表达,多角度的思考。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
2.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通过阅读想像画面是进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课堂自由研读、课后搜集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学
用优美的文字导入并点题,再加之重点语段的出示,让学生初步感受莫高窟的艺术,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也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品味“彩塑”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让学生自读读课文,然后思考、交流:这一自然段里描写了什么,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让学生学会找中心句。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我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在这过程中点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小结: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你想不想记住这段文字,然后由填空开始指导背诵。
2.回味“壁画”
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能体会到壁画“宏伟瑰丽”的语句,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3.体味“藏经洞”
“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适时播放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段。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写法指导
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力图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可取。所以在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法,让学生不仅会学课文,更会用课文来学语文,也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根据课文的内容,体现简洁明了、统领全文的原则,表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珍贵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新的情况会随时出现,新的问题会随时生成。我将以教材为起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采取合理的措施。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莫高窟》阅读答案原文模板2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的第4篇文章。前接世界一流的《香港夜色》,后接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和运河》。所有这一切都那么美丽迷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教师有必要深挖;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让学生读读吧,从读中孩子定会有不少收获。
二、说学生
本班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自学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等。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少数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多数学生只是静观其变。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地图、课文朗读磁带、查找莫高窟图片并制作成灯片、搜集其它两大石窟的有关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并尽量搜集有关图片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资料图片,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通过师生互动,了解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句的优美与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古代艺术的宝贵,人们要从身边做起,保护好古建筑。
五、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说教法、学法:
1、情感朗读法:教心学认为: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引导,让学生受到感染,读出感情。
2、直观教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3、揣摸感悟法:是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摸、感悟、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基本功的提高。
4、欣赏对比法:图片与文本进行对比学习,读文本、看图片、再读文本,从而,了解作者的写法。感受莫高窟这一古代艺术的魅力。
5、学法:主要以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大胆想像为主,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读、画、析、赏、读了解彩塑和壁画,学习写作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创设情景、自主阅读、引导质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领会文本:抓住重点、欣赏想像、美读美诵
本课二、三段为教学重点,对彩塑和壁画作了深入细致地描写。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像中美读美诵,是主要教学目的。怎么实现这一突破呢?
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制作图片,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和壁画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读)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画)画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赏)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析)课文如何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串联成一段的?通过学生自读合作等形式,找到(有—————有—————有—————还有——————)排比句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抓住卧佛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抓住长达、侧身、眼睛、神态等词语,再来看看相关图片来感受卧佛的`惟妙惟肖。
(读)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三)感悟文本:理清结构、复述课文、争当导游
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开始习作了,多数学生对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如何过度衔接等方法缺少了解,在这里,教师有必要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教师立即引导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即日2、3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教师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超越文本:自主实践、学以致用、赞我古镇
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龙兴古镇,与本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让指导学生课前欣赏龙兴古镇的华夏宗祠龙藏宫龙兴寺等,并作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赞美古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古迹、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八、说板书设计:
莫高窟
总:一颗明珠
彩塑神态各异
分:
壁画宏伟瑰丽
总:艺术宝库
《莫高窟》阅读答案原文模板3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且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点读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领悟写作法等。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通读了课文,并且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扎实地经历“初读”的过程。再加上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感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另外,发挥数字化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开学没多久就开始着手选材,收集资料,制作平台的工作,尽量让学生能够利用丰富的平台资源,更深入地学习课文,提高语文素养。课上,环节清晰,一环紧扣一环。设计的学习活动也很丰富。特别是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特浓。然而综观本次教学过程,学生的确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学习了课文内容,但学习得还不够深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在于:
1、整堂课的设计老师牵的多放的少。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是相似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可以总结学法,提出自学步骤,让学生自学讨论,在交流时教师再作适当地引导。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带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机械似的走下去。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体现得不够。由于这篇课文所处的位置较前,第一课时的教学与第二课时的教学间隔时间较长(中间隔了个期中考试),学生已经能把这篇课文熟练地背诵出来了,因此课堂上的朗读激发不起他们的朗读激情,学生读得比较乏味。而这时我非但没能用慷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反而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读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飞天的那部分积累语言,虽然以幻灯片的形式摆出来了,学生也会背了,但感情地激发还不到位。
3、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老师也就满足了,而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想象片段的训练,没有落实到位。
第一处是彩塑神态的想象,学生没有明白老师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孙悟空”“有猪八戒”等,此时教师没能很好的把学生引导到进行神态描写的训练上,而是进入了下一教学环节,没能达到真正的训练目的。
第二处是飞天的想象。有好几个同学站起来表达的都很美,但遗憾的是他们都只说了一句话,此时如果教师能适当点拨,说一句“如果你能用上自己的,再加上别人的,变成一段话就更好了!”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醒了学生,相信他们会越说越多,越说越美的。另外,这里如果能加进一些图片的支撑,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