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月相的成因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2814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月相的成因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画月相、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观察白天的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重点:知道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总结月相变化规律,即上半月月亮亮 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右侧;下半

月亮面面积逐渐变小,亮面在左侧。

过程:

一、引入:

1、说说兴趣爱好

2、在白板上画:月亮

首先和学生聊一聊自己的兴趣爱好,活跃一下课堂的氛围,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随即展示自己的爱好:画画,这时利用白板的钢笔工具,画下一个月亮,这样揭示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月亮。

3、说说你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4、讲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展开

1、画一画看到过的月相(白板上画)

<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自己所见到过的月亮的样子,由于电子白板继承和发展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同时又克服了多媒体投影幕只能用于展示的缺点,把教师置于课堂注意的中心,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以互动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月相,知道月相就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2、交流:通过刚才大家画的月相你有什么发现?

所画的月相是什么时间发生的?

按照时间先后给月相排排顺序(初一到十五)

(个别同学在白板上拖拉操作)

3、提问:为什么同一时间你们画的月相不同?

为什么有的月相是亮面在左,有的在右?

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接着观察白板上的各种月相,通过交流发现它们的不同,如:明亮部分面积不同,出现的时间不同,然后根据时间先后给所画的月相排一下顺序,这时候使用白板就能方便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多媒体材料,解决了过去多媒体投影系统环境下,使用和幻灯讲稿教学材料结构高度固化的问题。并且让操作的同学和下面的同学同步思考,及时产生疑问:这样子排序对不对?一个月的月相到底是怎么变化的?有些什么规律?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模拟月相变化。

4、模拟月相变化

(1)为了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

(2)交流: ① 用什么表示月球、太阳、地球?

② 在模拟前我们先要了解月亮、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

白板展示

③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做?

④要注意些什么?

今天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在太空中的月球,所以只能用相应的材料进行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学生对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相对位置等知识还不是很熟悉,那么让他们自己来讨论怎样进行模拟就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通过提问交流,再让学生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拖拉太阳、地球、月亮表现出来,有同学质疑的再次进行拖拉操作,这样来了解它们的相对位置,并能通过自己的操作直观地观察到实验成功的关键点即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明亮的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观看视频展示月球的公转,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如何进行月相变化模拟实验,为解决本课重难点打下基础。

(3)小组实验

注意: ① 观察月相亮面的大小如何变化

② 观察月相亮面的方向

(4) 交流:① 交流你观察到的月相

② 通过这个模拟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③ 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月相的变化,在白板上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月相,

在交流时互动的力度更强,而且可以随时改正错误的月相,在白

板上的灵活移动,不用再象使用那样事先在后台操作好,而

且学生有的想法你课前没有预设进去就不能展示出来,而白

板可以随时编辑,把学生的想法表现出来,这样便于他们得出月

相变化的规律,解决本课重难点。

(5)播放月相变化解释月相成因

接着再次播放月相变化解释月相成因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5、观察白天的月相

(1)我们从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推测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要知道规律是否正确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在什么时候观察月相比较合适?观察时间?如何记录?

在观察中有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从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推测出的规律是否正确,需要进行实地观察来验证,接着和学生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时间和记录内容,想办法解决观察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观察白天的月相既是一个课外观察活动,又是一个课堂延伸的实证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三、拓展

1、 做个小小侦探员:

2009年2月25日晚上办公室失窃,警察抓到两个嫌疑犯:A说:“我晚上一直在睡觉,没出去过。”B说:“我看到A往办公室去的。”警察问:“天黑了你怎么能确定是A?”B说:“他正好回过头来月光照在他脸上。”

到底谁说谎了呢?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搜集月相以及月球地貌特征的图片或资料。

为学习下一课做好准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月相的成因》,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亮》第一课时。《科学课程标准》把本节内容纳入了 “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已经对地球、太阳和月球以及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五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及科学事例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主要还依赖于主观形象的思维,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将科学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但他们非常匮乏生活经验,从理性的角度学习本节课内容还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月相形成较为抽象,因此在课堂上我准备了结构性的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月相变化规律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模拟实验的探究材料和实际情况有诸多不同,如:月球被涂成半黑半白、太阳也是模拟的,并不发光,学生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相信模拟实验的探究结果。最后我通过自制教具《新型月相形成演示仪》结合大屏幕进行效果显著的演示,作为对探究实验的验证和整节课的知识总结,效果显著。

综合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月相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同时由于月相的形成原因的理解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以及理论分析和推理能力,因此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基于以上,并结合课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已有的想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月相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材料、新型月相变化探究仪(演示用)、记录单

一、新课引入

魔术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上课之初,我通过圆球会变魔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课题

“你见过什么形状的月相”这个环节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月相的定义(月亮的圆缺变化)。然后问:关于月相变化,你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体现了自主探究的特点。

三、月相如何变化?

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画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然后把多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在投影仪里投影出来。学生通过对比各组画出的月相变化图,发现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如: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在左还是在右,初七以后,月相是往外凸还是往里凹?知识的矛盾,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探究月相的成因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我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引导,确定用实物模拟法研究月相的成因。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板,里面有太阳光、月球公转轨道,通过讨论,我们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半黑半白的乒乓球代表月球,始终保持涂黑的一面背对着太阳光。

小组四个人进行分工,2人做实验员负责抬着实验板,1人作为监督员,负责改变“月球”的位置,1人作为观察员兼记录员。记录员所看到未被涂黑乒乓球的形状即表示月相。

通过这样直观的模拟体验,得出月相的成因是在月球不发光和太阳照亮半边月球的基础上,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运动)。在具体的实验材料的支持下,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五、自制教具演示验证

但由于模拟实验的探究材料和实际情况有诸多不同,如:月球被涂成半黑半白、太阳也是模拟的,并不发光,学生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相信模拟实验的探究结果。最后我通过自制教具《新型月相形成演示仪》结合大屏幕进行效果显著的演示,作为对探究实验的验证和整节课的知识总结,效果显著。

六、月相的变化规律

根据模拟实验和教具演示,师生共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个过程我只讲解一部分,另一部分让学生讲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

让学生思考月相变化和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最后,我通过播放《月相与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月相和人类的关系,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理念。

六、复习巩固

我设计了填写唐诗和侦探破案的故事,让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学以致用,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

七、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结合上课的时间,鼓励学生亲自观察一半月的月相,并通过月出和月落时间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一、月相怎么变化?

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西边)

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东边)

二、月相为什么会变化?

1、公转

2、角度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过程和方法

模拟实验,观测球体亮面的变化,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细致模拟,严密推理的科学态度。

一、 古诗导入,了解对月相变化的认识

1、 出示古诗,学生齐诵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2、 这些古诗中的“婵娟、玉兔”指的是什么?

3、 对于月亮,我们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表述,课件出示几种典型的月相,并告知名称(满月、弦月、娥眉月)。

小结:月亮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月相有圆有缺,月相的圆缺变化成为月相变化。

3、出示圆月,了解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有认识。

(1)这样的月亮一般会出现在什么时候?

(2)农历十五、六之前的月相会是怎么样的?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3)十一、二,初七八,初三、四,十八、九,二十二、三,二十六、七不同时期的月相又是怎样的?请给不同的月相找到相应的位置。

二、 模拟实验,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1、 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1) 我们在一个月中的不同时期都贴上了相应的月相,事实真的可能是这样的吗?怎样才能知道?

(2) 我们需要模拟哪些事实?我们要观察的是什么?

2、 学生模拟实验,并画下乒乓球在不同位置“亮面”的形状。

3、 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调整一个月中不同时期的月相排序。

4、 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月相变化的一些规律。

A、月相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B、上半月月相和下半月月相的凸面相反。

C、一个月中有几天是看不到月亮的。

三、 对照一个月的月相图,验证推测

1、 我们根据模拟实验得到不同时期月相以及推测得到的月相变化的规律与事实相符吗?有没有出入?

2、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让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回报。

3、 小结:模拟与事实是存在差距的,要获得有关月相变化更多的信息,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

四、学生阅读P50“观察白天的月相”,准备观察月相。

一稿出来,自己反复斟酌,一再修改,终成定稿。自认为这个设计可以把课堂顺利地上下来了,但事与愿违,几次试教都不成功,不是时间不够,就是学生的兴趣不浓,或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参与率不高,反正就是问题多多。费了这么多的精力,花了这么多时间,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课堂还是不尽人意,原因出在哪儿了?不得不再次进行反思,期望能寻找出其中的原因,期望能寻找出一种理论来理顺这些杂乱如麻的问题。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

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引出月相话题。(圆缺变化)

2、出示月相的若干个照片,使学生了解圆缺变化中看到的亮的部分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3、学生画一个印象中的月相。

4、提问:所画的这些月相都真实出现过吗?

(二)月相的规律

1、提问:这些月相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持续?

2、每生画一组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图。

3、在小组中先讨论交流:所画的月相规律是否都一样?有哪些不同之处?

4、全班交流,达成对月相规律的初步共识。

(由缺到圆,亮面的方向、位置,初七八后明暗交界处是凸还是凹)

5、讨论:农历下半月的月相规律

6、小结:指出学生对月相规律还存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这些月相是大家凭平时的印象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的结果。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学生带着以下三组问题自学书本“模拟月相变化”P49大标题开始到P50第一自然段。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哪些?

2、讨论交流上述三组问题,重点强调“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进行‘运行’时要注意什么”。

3、分小组内进行月相模拟活动,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4、根据模拟实验的记录结果,重新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纠正前面所画月相规律图中存在的问题。

5、小结:月相模拟实验不能等同真实的月相。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在课堂内我们无法观察到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说说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或困难。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宇宙》这一单元属于《科学(3—6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的范畴。《宇宙》单元在结构安排上是非常严密的,这一单元从认识月球开始,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的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同时令他们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深入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球的规律性的圆缺变化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无论转到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而,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看到的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也就不同。《月相变化》一课在学生认识月球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到貌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跟太阳照射、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月亮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充满着神秘和幻想,学生非常想了解有关月亮的秘密。月相更是学生每天都会见到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对于他们仅仅是看到而已,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描述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规律。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我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力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本课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能尝试解释貌相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科学探究目标: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再作出假设,同时能再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他人的观点,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五、教学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棒、一半黑一半白的篮球、汇报卡、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知识背景,激发探究兴趣

1、12月10日(农历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六)发生了一件天文学上的大事“月全食”,有人观测吗?能说说你看到的月食现象吗?

2、关于月亮,你还知道哪些常识?

(学生回忆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月球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第一节的学习基础,了解了一些关于月球的基础知识,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为本课探究貌相变化奠定基础。

3、同学们在夜晚都看到过天空中美丽的月亮,那么谁能描述一下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描述各种不同的月相)

课件展示:不同的月相以及月相的概念

4、月相在一个月当中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它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课题)

5、刚才同学们都描述了自己所见过的不同的月相,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他们画在各组的纸卡上。

(要求:每个小组画出8个不同的月相)

(出示汇报卡,讲解使用方法。)

6、请各组同学将本组的8个月相粘贴在汇报卡的相应位置上。

(将各组的汇报卡粘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相,充分调动学生关于月相的原始认知。通过画、贴促使学生思考:不同的月相与时间点之间的联系,该放在哪个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

(二)明确目的,推测成因

1、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印象中的月相图。比较一下各组的汇报卡,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说明存在的问题)

2、亮面大小不一样,亮面的朝向也不一样,究竟哪个组画的对呢?月相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下边我们就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找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点上月相不一样?月相在一个月里是怎么变化的?变化有规律吗?月相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促使学生去寻找真正的答案:月相亮面大小如何变化,月相亮面的方向如何变化。

3、(课件演示实验内容)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亮面的大小和朝向是怎样的。同时思考为什么月球是球形的而我们看到的形状就总是不同?

(三)制定计划,模拟探究

1、演示课件同时讲解实验方法,请学生演示正确操作动作。要求学生将看到的月相画在纸片上,并贴在汇报卡上。

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前必须制定严谨合理的试验计划,学生要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是模拟实验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如果学生心里没数,实验中就会漫无目的的玩,而不是关心实验现象和结果,更不会发现规律。教师要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指导,让每个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了然于胸,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经历一个科学、严谨的实验过程,得出正确的现象,从而发现规律。

(四)解释现象,揭示规律

这是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之后画的月相,与前一次画得月相比较,区别明显吗?现在你能不能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师板书:上半月,由亏到圆,右亮;

下半月,由圆到亏,左亮)

(五)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利用早上和傍晚的时间继续持续的观察月相并认真记录,完成一个月的月相记录表。验证我们今天发现的变化规律。当然也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身边各种事物的变化从中发现规律,科学就在你的`身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54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