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八年级数学教案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25712

【导言】此例“八年级数学教案实用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八年级数学教案1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变量与函数(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

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自变量取值的求法。

难点:函灵敏处变量取值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概念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什么叫分式?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x+2/2x+3有意义?

(答:分母里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分母≠0,即x≠3/2。)

3.什么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指数是2的根式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0。)

4.举出一个函数的实例,并指出式中的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

新课

1.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解析法的意义:用教学式子表示函数方法叫解析法。并指出,函数表示法除了解析法外,还有图象法和列表法。

2.结合同学举出的实例,说明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有时要受到限制这就可以引出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并说明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是:

(1)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函数解析式(即是函数表达式)有意义。

(2)自变量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讲解P93中例2。并指出例2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

推广与联想:请同学按上述三类题型自编3个题,并写出解答,同桌互对答案,老师评讲。

4.讲解P93中例3。结合例3引出函数值的意义。并指出两点:

(1)例3中的4个小题归纳起来仍是三类题型。

(2)求函数值的问题实际是求代数式值的问题。

补充例题

求下列函数当x=3时的函数值:

(1)y=6x-4; (2)y=--5x2; (3)y=3/7x-1; (4)。

(答:(1)y=14;(2)y=-45;(3)y=3/20;(4)y=0。)

小结

1.解析法的意义: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解析法。

2.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方法(依据):

(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②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

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

(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庆原函数值。

练习:P94中1,2,3。

作业:P95~P96中A组3,4,5,6,7。B组1,2。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与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比如例2、例3中各是4个小题,对每一个例题均可归纳为三类题型。而对于例2、例3这两道例题,虽然要求各异,但题目结构仍是三类题型: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2.注意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优质联想能力。要求学生仿照例题自编题目是有效手段。

3.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良好学习方法。比如对于有实际意义来确定,由于实际问题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就要具体分析,灵活处置。

八年级数学教案2

5 14.3. 等边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I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II例题与练习

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III课堂小结

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V布置作业

1.教科书第147页练习1、2

2.选做题:

(1)教科书第150页习题14.3第ll题.

(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3)《课堂感悟与探究》

5

八年级数学教案3

平方差公式

学习目标:

1、能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几何图形解释公式;

2、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熟练地计算;

3、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熟练地计算;

难点:探索平方差公式,并用几何图形解释公式。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索

1、计算:(1)(m+2) (m-2) (2)(1+3a) (1-3a)

(3) (x+5y)(x-5y) (4)(y+3z) (y-3z)

2、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的发现吗?

4、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1)、公式左边的两个因式都是二项式。必须是相同的两数的和与差。或者说两 个二项式必须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只有符号不同。

(2)、公式中的a与b可以是数,也可以换成一个代数式。

二 、试一试

例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5+6x)(5-6x) (2)(x-2y)(x+2y) (3)(-m+n)(-m-n)

例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 x-y)(- x+y) (2)(ab+8)(ab-8) (3)(m+n)(m-n)+3n2

三、合作交流

如图,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

(1)请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小颖将阴影部分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能表示出它的面积吗? a a b

(3)比较(1)(2)的结果,你能验证平方差公式吗?

四、巩固练习

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a+2)(a-2) (2)(3a+2b)(3a-2b)

(3)(-x+1)(-x-1) (4)(-4k+3)(-4k-3)

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803797 (2)398402

3.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中字母a,b表示( )

A.只能是数 B.只能是单项式 C.只能是多项式 D.以上都可以

4.下列多项式的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a+b)(b+a) B.(-a+b)(a-b)

C.( a+b)(b- a) D.(a2-b)(b2+a)

5.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有( )

①(3a+4)(3a-4)=9a2-4;②(2a2-b)(2a2+b)=4a2-b2;

③(3-x)(x+3)=x2-9;④(-x+y)(x+y)=-(x-y)(x+y)=-x2-y2.

个 个 个 个[来源:中。考。资。源。网]

6.若x2-y2=30,且x-y=-5,则x+y的值是( )

C.-6 D.-5

7.(-2x+y)(-2x-y)=______.

8.(-3x2+2y2)(______)=9x4-4y4.

9.(a+b-1)(a-b+1)=(_____)2-(_____)2.

10.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5,边长之差为2,那么用较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较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差是_____.

1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20 19 .

12.计算:(a+2)(a2+4)(a4+16)(a-2).

五、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六、当堂测试

1、下列多项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x+1)(1+x) (B)(1/2b+b)(-b-1/2a) (C)(-a+b)(-a-b) (D)(x2-y)(x+y2)[

2、填空:(1)(x2-2)(x2+2)=

(2)(5x-3y)( )=25x2-9y2

3、计算:

(1)(-2x+3y)(-2x-3y) (2)(a-2)(a+2)(a2+4)

4.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①1003997 ②14 15

七、课外拓展

下列各式哪些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怎样用?

1) (a-b+c)(a-b-c)

2) (a+2b-3)(a-2b+3)

3) (2x+y-z+5)(2x-y+z+5)

4) (a-b+c-d)(-a-b-c-d)

完全平方公式(1)

八年级数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2.教学难点:矩形的本质属性及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及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具演示、创设情境,观察猜想,推理论证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外,还有它的特殊性质,同样对于平行四边形来说,也有特殊情况即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写出课题).

讲解新课

制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堂上进行演示图,使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角的变化,当变到一个角是直角时,指出这时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使学生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在于一个角是直角,深刻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矩形的性质:

既然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应具有平行四边形性质,同时矩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个角是直角的条件,因而它就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继续演示教具,当它变成矩形时,学生容易看到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它的对角线也相等(写出这两个结论),指出观察出来的结论不能做为定理,需要证明。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角的性质证明得出。

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对角线相等。

由矩形性质定理2我们可以得到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这实际上是 △的一个重要性质,即 △斜边中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它在求线段长或线段部分关系时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 矩形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 ,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按教材的格式)

(强调这种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防止学生离开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单纯进行代数计算)

总结、扩展

1.小结:(用投影打出)

(1)矩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从属关系如图。

(2)矩形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特有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3.思考题:已知如图, 是矩形 对角线交点, 平分 , ,求 的度数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8中2、5,P195中7.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46中1、2、3、4

八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3、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5分钟,动手实践、探索、感知,学生进一步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1、小组活动一

内容:

问题1: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彩纸或白纸一张。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边重合,得到一个四边形。

(1)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与同桌交流一下;

(2)给出小明拼出的四边形,它们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请用简捷的语言刻画这个图形的特征。

2、小组活动二

内容:生活中常见到平行四边形的实例有什么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第二环节 探索归纳、合作交流(5分钟,学生动手、动嘴,全班交流)

小组活动3:

用 一张半透明的纸复制你刚才画的平行四边形,并将复制 后的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你能平移该纸片,使它与你画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吗?由此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能用别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吗?

(1)让学生动手操作、复制、旋转 、观察、分析;

(2)学生交流、议论;

(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实践的过程。

第三环节 推理论证、感悟升华(10分钟,学生通过说理,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操作层面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并了解图形具有的数学本质。)

实践 探索内容

(1)通过剪纸,拼纸片,及旋转,可以观察到平行四边行的对角线把它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如图连结AC。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 // BC, AB // CD

()2,4

△AB C和△CDA中

1

AC=C A

4

△ABC≌△CDA(ASA)

AB=DC, AD=CB,B

又∵2

4

3=4

即BAD=DCB

第四环节 应用巩固 深化提高(10分钟,通过议一议,练一练,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进行简单合情推理,体现性质的应用,同时从不同角度平移、旋转等再一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1。活动内容:

(1)议一议: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能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吗?

A(学生思考、议论)

B总结归纳:可以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

由平行四边形对 边分边平行 得到邻角互补;又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由此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可以确定其它三个角度数。

(2)练一练(P99随堂练习)

练1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求ADC、BCD度数

(2)边AB、BC的度数、长度。

练2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它的四条边中哪些 线段可以通过平移相到得到?

(2)设对角线AC、BD交于O;AO与OC、BO与OD有何关系?说说理由。

归 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第五环节 评价反思 概括总结(8分钟,学生踊跃谈感受和收获)

活动内容

师生相互交流、反思、总结。

(1)经历了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索,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

(2)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练表现,优秀方面有哪些?你看到同伴哪些优点?

(3)本节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上、方法上)

考一考:

1、ABCD中,B=60,则A= ,C= ,D= 。

2、ABCD中,A比B大20,则C= 。

3、ABCD中,AB=3,BC=5,则AD= CD= 。

4、ABCD中,周长为40cm,△ABC周长为25,则对角线AC=( )cm。

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1

A组(学优生)1 、2

B组(中等生)1、2

C组(后三分之一生)1、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42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