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精选4篇
【导言】此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精选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一篇】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二篇】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三篇】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在小黑板上写出“资料袋”里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并齐读课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交流。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先放开学生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教师的这段介绍应该满怀激qing)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模拟情景,延伸拓展
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
注:可以引导学生演讲,写调查报告等。并且要及时反馈,把这个活动比较深入地开展下去。
2、全班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治理黄河的方案。(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
注:1、2项可以选择一项作为重点深入下去。
六、小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
2、复习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
一、筛选、下载资料;
二、整理、编辑资料;
三、完成并存盘;
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
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习;
3、教师监控学习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
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筛选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围绕主题重组资料,推敲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
(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习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活动课教学就是我们这种实验探索中的一次尝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1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时机,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写作方式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个存有黄河视点、防汛、水文源头、治理黄河和黄河风情等内容的,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我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快速检索资料,学习面对未来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检索、筛选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开课时,我就提出了读写一体要求——自主检索阅读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有了这个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激发出来了,我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框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再打开资料库,逐段进入学习资源、小学部、语文、四年级、黄河,然后通过“关键字检索”窗口输入关键词语,如“黄河”、“泥沙”等,几秒种后,电脑就在通读资料库中所有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资料,供你阅读。各小组再根据各自的选题,抓住联系,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等方法协作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虽然文稿内容主要是由资料库中下载的文字,图片或者是影音资料组合成的,但其文本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学生们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
各组再选派代表介绍并展示各自的电子文稿,每组介绍、演示完毕,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修改完,再把各小组的电子文稿组合成1篇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文稿。
这样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四篇】
师:同学们都在课前做了预习,现在你对黄河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生:我了解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生:我了解了黄河在近2000年间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
师:你知道“决口”是什么意思吗?谁来帮忙?
生:水高过堤坝或冲毁堤坝。
师:你还有别的了解吗?
生: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成了人类的忧患。可是它怎么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老师随机板书——摇篮 忧患
师:我们说读书轻轻松松,就像你们这样读书,很好。可读书不仅仅是这样。读书的带着你的思考,你的情感去读。哪些地方能让你读得心惊胆战,读得触目惊心的,在这些地方写写感受,静静地读。假如你还没有听清楚问题你可以举手。
要把让你触目惊心的地方多读几次。
学生自由读书,写批注。
师:读到什么程度呢?读到能把你的感受完全表达出来为止。
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师:谁愿意读出这几个句子?
学生朗读,老师帮助正音。
一生读句子“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
师:别急着坐下!请你站着,读到这有什么感受?
生:黄河破坏相当强。
师:你能具体说说从哪儿看出黄河的破坏力吗?
生:4000吨土壤,550万亩耕地。
老师板书550万
师:用最快的速度算算这个数字。一亩地可以生产粮食1000公斤,那一年黄河大概冲毁粮食多少?
师生算出结果:5500000000
师:拿起书,一起读读这句话(齐读)。请你再读这句话(指名读)。有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再强调地表达出来。(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是啊,一年得减少多少万亩的耕地啊。(550万亩)
师:像这样让你触目惊心的句子还有吗?
学生读句子“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当你读到哪些词时,你的感受最强烈?
生:“无限制”、“严重的水土流失”,我读这个句子时,强烈地感受到人是黄河变得凶猛地罪魁祸首,他们使耕地毁灭,却不知道这是一种自杀行为。
师:是啊,一个人正在进行自杀,却毫不知觉,那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啊!
指导朗读
生:我打算多种树,还要大量兴修水利,再合理规划土地。我不想人类灭绝!
师:不要人类灭绝,更不想让黄河灭绝,不想让黄河流域的人民灭绝。这句话还有好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拿起书一起读。
师:谁继续交流别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生:我觉得此时的人民很讨厌黄河。
师:他们讨厌黄河,你能把他们的讨厌和你的担心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师:继续交流,别的句子还有吗?
学生读句子“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师:当你读到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从你眼前冒出来。(自杀)你知道人类是如何自杀的吗?
生:人类本身是个矛盾体,以“自杀”为乐,强烈地破坏森林是他们地的乐趣,他们还制造乐核武器,中子武器,激光武器等,这使地球更加濒临毁灭,加快了人类灭绝的历史,我想说:快点停止吧,我不要人类灭绝!
生:我认为人类本身就是矛盾的,一些人保护树木,一些人破坏树木,如果保护树木的人不管理好破坏分子,那么即使种再多的树,也会被破坏的。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上课发言没好坏,只有敢不敢。
生:我读的句子在39页。“黄河在近2000年间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我想这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师:这个温馨的提示很好。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黄河)先把这几个数字圈出来。
师:听陈老师读这段话,看看这1500多次决口中的一次,你能想象黄河两岸的人民将遭受怎样的灾难呢?(老师范读)
师:你似乎听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拿起笔快速写下来。
学生写批注,老师引导:当凶猛的河水疯狂涌向两岸时,当狂风肆虐,河水猛涨时,两岸的人民,他们有的……,有的……,有的……。
师:谁写好了吗?写好了,先自己练练。把自己当作黄河边的百姓,读读练练。放开声音读,不要紧。
请学生站起来读自己写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用心倾听他们的描述。
生:田地被洪水淹没了,房子被洪水冲毁了,人们都惊惶失措,到处逃窜、呼救。我真想把黄河制止住。
师:我仿佛看到你的手都在颤抖,我想这样的动作最能表达此时的心情。
生:黄河凶猛地把田地冲毁,到处只剩下枯树,人们不能生活,没地方居住,甚至有很多人都死了。
师:用一个词,那叫做“家破人亡”。
生:植树造林地小树苗被冲走了,婴儿坐在水盆里被水冲走,老人家眼睁睁地看着房子倒塌也束手无策。他们都无家可归了。
师:用一个词,那叫做“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同学们,读一读这几个词。(学生读词)
师:真好,同学们,似乎大家此时的表情都很严肃。这只是一次决口带来的灾难。在这2000年间,黄河决口竟达(1500次),改道(26次)。把你所有的感觉都送到语句中去。(学生齐读句子)
师:黄河从来都如此吗?找到文中这句话,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句子。
师:陈老师刚才有个建议,就是读书得带着自己的情感。当你读到这句话时,仿佛你眼前跳出哪些词,跳出哪些画面呢?
生:五彩缤纷,都舒展着各种姿势,婀娜多姿。
师:什么婀娜多姿?谁继续来补充,想开来。
生:果园里、田地里的水果蔬菜很多很多。
师:是啊,瓜果瓢香,再想开来。
生:人们生活得很美好,他们在一起聊天下棋休息……享受生活。
师:丰富多彩,百姓的生活真是无忧无虑。
生:森林郁郁葱葱,鸟儿欢唱,到处是山清水秀的景色。
师:是啊,鸟语花香,细雨和风,拿起书,读进去。那时候,你就在那里,你就在黄河边上。(齐读)
师:看这!那是从前的黄河,鸟语花香,和风细雨,气候温暖,阳光灿烂。这是现在的黄河,你此时有什么问题想问,有什么想法从脑袋里蹦出来。
板书——从前 现在
学生质疑。
生: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生:黄河为什么成为了忧患?
生:黄河怎么成为摇篮?
生:应该想个有效的办法去治理黄河。
生:人类太愚蠢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师:你们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我想把这些问题归结为一个字“治”。黄河变化的原因很容易找到,课文第3自然段一看就知道。看到这,黄河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我们该如何去治呢?究竟该治的又是什么呢?拿起笔写下:我打算如何治理黄河。
学生写。
师:可以看课文,假如你是黄河的百姓,假如你是黄河的官员,假如你是游客,可以思考更深入,究竟该治的是什么,想得更深入进去。留给我们一个沉重的话题“到底该治什么”,而你们提出的是该怎么治。
师:看到你们高举的双手,我很欣慰,谁想交流?
学生交流。
生:该治的是人类,让人类起保护自然。让我们开始行动起来!
师:真好。我们该做什么?(种树)
生:该治的是黄河边上的泥土,使它凝固。
师:真好。怎么凝固?(种树)
生:可是这样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幼苗会被冲毁的。
师:你的意思是黄河永远治不好了。你准备怎么治?回复他。
生:把黄河周围变成自然保护区。
生:造堤坝。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治黄河要数管齐下。
生:治理黄河应先治理人类,让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更进一步!否则治不好黄河的。
师:你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黄河能治吗?我也给大家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人心能治吗?黄河的将来能治吗?
作业:黄河要怎么治理呢?治理的效果怎样?你们去上网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