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专业(精选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专业(精选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一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间隔现象、简单搭配、排列现象、简单周期现象和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师准备四、五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在同学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我们又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找规律》的一些知识。
1.间隔现象的排列规律。
植树现象:
在首尾相接的封闭排列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类似的现象还有锯木头、爬楼梯等。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要求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要求出这条公路有多少个20米,即先算出间隔数。因为是在公路一侧从头到尾种树,所以杨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2.简单搭配、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师: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搭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路线选配用符号表示,有顺序地思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想法。
3.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师:通过观察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计算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因为北京奥运这四个字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把每4个字看作一组,244=6组,没有余数,说明第24个字是第6组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运字。(同理分析第2个问题。)。
4.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师: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出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从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画图、列举、计算都是常用的策略。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交流想法。
课前思考:
现在进入到复习阶段,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本身知识的缺乏,就拿孙老师所说的间隔问题。这是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且也有一定的规律,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好。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在练习中遇到这类题型,知道是间隔问题,所以我去请教了任教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我一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一直要发现问题才想去解决问题。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间隔问题的求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是一脸茫然。孙老师本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一下。
课前思考:
在6月3日与5日的会议上,朱红伟老师与苏主任都谈到了在检测中要对《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个内容需要检测,检测的难度限于例题与试一试,我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可能化时比较多。看了四~六年级的教材,其中替换、倒推是解决问题策略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图形的平移规律是找规律中不太用,学生可能已经遗忘的知识点,否可以补充一些五六年级这两方面内容的例题,在讲解分析例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建议将这两个内容花一课时时间复习。
课后反思:
有关植树问题较之前相比,很多学生都能掌握,但在做巩固练习第一题时有一小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对,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题求的是间隔数而不是通常求的棵数再加上在公路的两边都种月季花,所以一部分学生没能转过弯来。
在巩固练习第3题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这一条件去掉,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从这节课的复习情况来看,找规律的知识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二篇】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分享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专业(精选10篇)”,制成统计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1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
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
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
教学后记: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三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9页“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2、3-5,第90页上第6题。
1、进一步复习巩固加法和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和除法中的一些运算规律。
2、能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3、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1、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请先将第89页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2、说说各运算律用语言文字怎么理解?
3、除了这几个运算律,在减法与除法中还有哪些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减法与除法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1、第89页上第2题。
要求先分析各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2、第89页上第3题。
分析这4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3、拓展练习(一)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拓展练习(二):第90页上第6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观察前两题的简便计算过程,再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后两题。
拓展练习(三)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由于补充的习题中有分数,无法发帖,所以只能发在共享空间了)。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高教导又补充了一些具体的题目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
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一些经常练习的简便计算学生基本掌握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学习困难生掌握的不好,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四篇】
一:根据算式补充条件:
梨有60千克,______。苹果有多少千克?
(1)60×15。
(2)60÷15。
(3)60×(1—15)。
(4)60×(1+15)。
(5)60÷(1—15)。
(6)60÷(1+15)。
二:根据条件列式不计算:
1、有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总数的15,第二次运走总数的14,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1)两次共用去10吨。
(2)还剩下10吨没有运。
(3)第一次比第二次少运10吨。
(4)运走的比剩下的少10吨。
2、育才小学有男生120人。,女生有多少人?
(1)男生是女生的35。
(2)女生是男生的35。
(3)女生比男生多35。
(4)男生比女生少35。
(5)男生占总数的35。
(6)女生占总数的35。
3、东方小学六(5)班,男生有30人,,女生有多少人?
(1)女生比男生的35多3人。
(2)男生比女生的35多3人。
(3)女生比男生的35少3人。
(4)男生比女生的35少3人。
4、鸡有20只,鸭有25只。
(1)鸡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鸡比鸭少几分之几。
(3)鸭只数比鸡多几分之几。
(4鸡是鸡与鸭总数的几分之几。
三:列式计算或用方程解答下列各题。
1.一根钢管长12米,第一次截去14,第二次截去13米,两次共截去多少米?
2.一根钢管长12米,第一次截去14,第二次截去13,还剩下多少米?
9.六年级共有学生30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4,六年级男生有多少人?
10.六年级共有学生300人,女生人数的是男生人数的15,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五篇】
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指着圆形图片)这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圆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多姿多彩圆的世界,对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圆形图片,加上简洁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的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这一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知识点?
生: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1、学生自主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但有点乱,怎样是这些知识更有条理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下面就请同学们先看一遍教材,然后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要求分享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专业(精选10篇)”,清晰,一目了然。(学生整理。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地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完善整理结果,取长补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自己的分享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专业(精选10篇)”,指名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要求:在别的同学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倾听;评价时要看知识点是否完整,是否有条理;不要重复汇报。
(设计意图:面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不一样的整理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根据整理结果,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消化、吸收。
师:通过整理图表,对于本单元你又有哪些收获?
圆有哪些特征。
圆的周长的意义,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计算时需要的条件一样。
不同点:意义、计算公式、计量单位不一样。
(设计意图:整理交流完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完善,以达到对知识熟练掌握的目的。)。
三、重点练习、强化提高。
师:刚才,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有条理的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功感。)。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进行总体评价。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六篇】
1.直接写出得数。
13+34=257×19=413×34=。
5×5110=×57=5×1425=。
2.填空。
(1)30个56是(),45千克的89是()千克。
(2)35时=()分58千克=()克。
(3)一堆土重1516吨,用去25,用去()吨,还剩总数的。
(4)一根长12米的钢管,先截去13,再截去13米,两次共截去()米。
(5)一本书128页,小兰4天读了全书的58,平均每天读()页。
3.判断。
(1)一个数乘以分数的积,一定比这个数小。()。
(2)1千克的'58和5千克的18是相等的。()。
(3)25×8-3=25×5=2()。
(4)计算19×1718=(18+1)×1718=17+1718=171718,这里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较简便。()。
综合提升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选择。
(1)一个非零自然数除以13,这个数就()。
a.扩大为原来的3倍b.缩小为原来的13。
c.减少原来的3倍d.增加原来的3倍。
(2)一根绳长5米,用去34,用去多少米?列式正确的是()。
×。
××14。
(3)求57吨的25是多少吨,算式是()。
×÷25。
(4)425+325×25=425×25+325×25,这里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d.加法结合律。
(5)当()时,57×m57。
。
=。
5.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7×413+57×91312+13+16×12。
6.打印一份书稿。
他们各打了3天,共打了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7.面对水资源缺乏的局面,
8.有两袋大米,
总重59千克,如果从甲袋取出12千克放入乙袋,两袋同样多,两袋各重多少千克?(用不同的方法解。)。
答案:
1.略。
2.(1)2540(2)36625(3)3835(4)413。
(5)20。
3.(1)?(2)?(3)?(4)。
4.(1)a(2)a(3)a(4)c(5)a。
。
吨。
8.甲:30千克乙:29千克。
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练习题(带答案)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小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七篇】
一、请用比例的方法试解下列应用题:
1、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
(1)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现有药粉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二、应用题: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7小时行完全程,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
3、在比例尺是。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在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7、把长35厘米的圆柱体按3∶2截成了一长一短两个小圆柱体后,表面积总和增加了30平方厘米。求截成的较长一个圆柱的体积。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八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学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2、能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辨异能力。
3、在绘制统计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负责态度。
一、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要求通过对统计图的复习,达到下面的目标:
1、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的方法、步骤。
2、会对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绘制统计图时讲究整洁、美观。
二、回忆梳理,结成络(15分)。
组织回忆:统计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三、组织记忆,融会贯通。
同桌间相互讨论,边说边记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
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步骤基本一样,如果连接每个直条的端点,就使条形统计图变成了折线统计图;而沿着折线统计图的各点画出直条,就转变成了条形统计图。
四、练习矫正,形成技能。
第11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旅行车从8:00到11:00行走的路程为180千米,时间是3时,所以速度是每时60千米。
(2)可以这样描述,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时,休息了1时后,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1时,然后浏览了2时的景点,再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1时,总共行驶了300千米。
旅游车停留的3时,学生只要叙述合理就行。
第21题。
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由跑步可排除c,由跳远可排除a,再比较跳高可以排除b,选择d。
第22题。
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纵轴可以1格代表2个人,可以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笔描画折线图。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学生也可以议一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也许会说:从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看出,营养不良的学生数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肥胖的人数也比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生活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所节制,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九篇】
1.按规律填数:100%,,,______(百分数),_____(分数),_____(小数),_______(成数)。
2.观察数列,将数列补充完整:1,3,8,22,60,(),448。
3.小明在计算乘法时,不小心将一个因数24错写成42,那么计算结果比正确答案多()。
abcd。
4.母女俩的年龄差是28岁,母女俩的年龄比是3:1,那么女儿是()。
a16岁b15岁c7岁d14岁。
5.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边长与半径的比是():(),面积之比是():()。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十篇】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甲比乙高5米,乙就比甲矮5米。()。
3、六年级今天缺席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92%。()。
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减数与差的和的2倍。()。
5、把8克盐放在200克水里,制成的盐水中含盐4%。()。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
1、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5克盐和10克水,这时盐水含盐百分比是()。
a、大于30%b、等于30%c、小于30%d、无法确定。
3、已知8x+8=24,则4x+3=()a、11b、10c、9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