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64947

【导言】此例“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优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一篇】

第十二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知识梳理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赤壁之战》)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送东阳马生序》)

2.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

大王来何操? (操何) (《鸿门宴》)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鸿门宴》)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师说》)

唯利是图(图利)

省略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许多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就是活用动词的宾语。如: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指南录>后序》)

"臣,海安、如皋"都是宾语,"私、道"原本是名词,现在都活用成了动词。

如果没有宾语,就看一个名词前面是不是有"已、乃"等状语, 如果有状语, 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刺秦王》)

(2)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促织》)

"乃、细"都是状语,于是原本是名词的"前、疏"都活用成了动词。

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那么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如:

(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鼓刃"前面有"能、欲",都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了。

2.名词做状语

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如: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南指"相当于"向南指"。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主要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在一定的上下文当中,一个动词处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这个动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如:

(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

(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援、救"原本都是动词,这里不是处在主语,就是处在宾语的位置,所以都活用为名词了。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做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做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如: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

"贤"原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这里是"贤士、贤人",可见它已经名词化了。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如: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四)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词了。如: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崤之战》)

"勤民"是"使民劳累",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如: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刺秦王》)

"迟之"是"认为这件事办得太迟",是描写心理活动。

考题例析

XX年广东卷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渭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导析a。本试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认知和辨析的能力,能力级b。考点是宾语前置,题行是客观题,在题干中给出"标准",必须首先对这个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弄清它"是什么",然后找答案。题干中的例句是一个宾语前置句,介词"为"的宾语"何"前置。a句"何以"中的"以"是介词,"何"为宾语,前置。与题干给定的句式一致。b句d句属非宾语前置句,c句是动词"有"的宾语"何厌"前置,而不是介词宾语前置。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判断句式的一项是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也           d.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2.下列不是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               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所用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下列不是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夫晋,何厌之有

c.时人莫之许也                  d.相如每朝时,常陈病

4.下列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时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范增数目项王

c.沛公军霸上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6.下列省略的成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7.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d.吾得兄事之

8.下列有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           b.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9.下列"见"不表被动用法的一项是

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苏秦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二、阅读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o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 (《资治通鉴》)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用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的句子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古之人不余欺也。

(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5)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二篇】

论述类

一。  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  (《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

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

b.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c.科学家在追求“真”的同时,有时也会感受到“美”。

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

e.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厂解。

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是(3分)

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b.毛泽东说,《木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

c.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

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

3.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分)

4.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

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

二。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叹,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1.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

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当前电视文化席卷天下,作者及时介绍电视文化批判理论,对沉溺于电视娱乐文化潮流中的人当头棒喝,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b.电视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区分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论述两种文化时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c.波兹曼声讨电视文化,是因为娱乐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电视上的一切都必须。以娱乐方式表现出来,电视垄断了一切,“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d.本文多用“不在于……,而在于……”、“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无可辩驳”、“决不会”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富于严正直率的论辩色彩。

e.文章开头巧借书名发出“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喝问”,峭拔警心,以“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结尾,巧妙点题,而“诅咒”一词更是振聋发聩。

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吕叔湘

①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阿拉文库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1.第一自然段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

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表示。

①__②__③__④

2.第二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   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

第一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

3.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40字,注意语句的连贯)

第一点错误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中说“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4字,注意语句的连贯)

答:实际上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自然段末尾说“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  诗与直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夕卜,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本文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2、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3、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4分)

4、“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成1 - 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题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够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六。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包豪斯”是一所由工艺学校和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艺术设计学校。二十世纪初成立与德国魏玛。

(2),包豪斯这个名字有些特别。德文“bau”指建造和建设。“haus”的意思很多,可指房屋、住房、家、家园,也可指世家、企业、公司、商号等等。创建者为学校取名为“包豪斯”,有“建设者之家“的意思,以区别于学院式的教育机构。

(3),学校的名称特别,来就学的人也与众不同。招收的学生有从战场上回来的,有工匠,有流浪汉,有失业者。年龄从17岁到40岁都有,约三分之一是女性。当然,更特别的还是学制和学习内容。

(4),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在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中学习手工艺,三年以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在设计中注重实用需求,屏弃虚浮奢华;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与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与包装。他们注重发挥结果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与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5),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创建者的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发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他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巧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着是一项庄严的事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 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与水平。在他们看来,现代的艺术家,应该以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力气,来设计一个水杯。他的任务,是要在一个普通的水杯上探索和体现美的极致,让美贯穿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细节当中。包豪斯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师生们纷纷走上社会,他们的设计成果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包豪斯的成功证明了:艺术的成功并不只是关乎造型、关乎设计,实际上,他还关乎信念、关乎社会。

(6),当然,任何像包豪斯这样大胆的革新行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误解和攻击是不可避免的。二战爆发前,它被迫关闭了。但被查封的是有形的包豪斯,而无形的包豪斯。即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是无人能够查封的。时至进日,包豪斯的影响随处可见,它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观念。这就是艺术,它不依靠权势与奢华,却往往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

1、以下是对“包豪斯”的介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原本是一所工艺学校 b、最初是建设者的宿舍

c、由学校的创建者命名 d、不是一所正规的学校

2、与传统的经院式学校相比,包豪斯的学生大多来自于 。

3、根据第(4)段,概括包豪斯的相关情况:

(1),主要学习内容:艺术理论与

(2),设计对象:建筑物与

(3),作品主要特点:                   、

4、第(5)段中“神话”在文中的含义是:

5、包豪斯艺术能“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是因为

(1)

(2)

(3)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篇】

六。《欧也妮•葛朗台》导学案

《欧也妮•甚明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葛朗台一家的变迁,广泛地展现了法国19世纪前半期外省的风俗画面,再一次体现了《人间喜剧》所要反映的主题。小说形象地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每一个金钱都充塞着“污秽和鲜血”,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冷酷的“现金交易”再也没有任何联系了。

在法国西部索漠城里一条老街尽头的宅子里住着当地首富葛朗台老头。他在四十岁上与一名有钱的木板商女儿结了婚,1789年他利用革命情势得到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老修道院和几块田地,后来又从岳母、外祖母等人那里得了大笔遗产,于是他的财产就神话般地增长了起来。这老头十分吝啬,有一套理财的本领。他为了省钱,家里整年不买蔬菜和肉,由佃户送来,面包由女仆拿侬做,寒冬腊月舍不得生火取暖,平时还要克扣女儿和妻子的零用钱。他做木桶生意,计算得像天文学家那样准确,投机买卖从不失败,区里人人都吃过他的亏。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他的独生女儿欧也妮的生日。那天,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初级裁判所所长蓬风先生到葛朗台家吃饭,还带来稀有的珍品。他们都是来向欧也妮献殷勤的。葛朗台老头心里也很明白。正当他们在欢庆生日时,突然从巴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欧也妮的堂弟查理。原来查理的父亲破产自杀,让葛朗台照顾儿子的前程。葛朗台看到兄弟的绝命书后不动声色,直到第二天才告诉查理,并且在当夜想好了一套诡计,借口家里有事,忙得分不开身,请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帮忙。老好巨猾的克罗旭没有插手,银行家格拉桑为讨好葛朗台而毛遂自荐,到巴黎帮助处理死者遗产,他将部分债款偿还债权人,余下的按预定计划长期拖延。在这件事情上,葛朗台不但分文不花,还利用银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债买卖,赚了一大笔钱。

查理可怜的处境得到了欧也妮的同情,巴黎花花公子的打扮和举止也引起乡里女子的爱慕之心。查理为了自己的前程,决定去印度经商。临走之前,欧也妮将自己积蓄的金币送给他。查理也把母亲给他的金梳妆匣留给她作为纪念,两人海誓山盟定下终身。查理走后的头一个元旦,葛朗台发现女儿把金币送给查理,就大发雷霆,把地监禁起来。这事惊扰了他妻子,使她一病不起。公征人警告他,妻子一死,他的财产必须重新登记,欧也妮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葛明台老头害怕起来,就和女儿讲和,但妻子一死,他又要女儿马上签署放弃继承母亲遗产的文件。1827年吝啬鬼死去,留下1700万法郎,欧也妮继承父业,成了当地首富,人人向她求婚,却痴心等待查理。但是经过海外种种卑劣手段发了横财、见识过众多女子的查理,早把乡下的堂姐撇在脑后。他要与贵族小姐结婚,但因不肯偿还父亲的债务而受到阻碍。欧也妮得到查理负心的消息之后,一气之下答应蓬风先生结婚,但保持童身,并帮查理还了债。查理知道欧也妮有如此之多的财产时后悔莫及。欧也妮在33岁上就成了寡妇,于是城里人又开始向这个有钱寡妇发起进攻。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第四篇】

第二节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知识梳理

(一)别字类型:

1、形近致误:修茸(葺);膏盲(肓);肆(肄)业;赢(羸)弱;鬼鬼崇崇(祟祟);如火如茶(荼)……

2、音近致误:反应(映)意见;礼上(尚)往来;手(首)屈一指;再接再厉(厉);纷至踏(沓)来;一愁(筹)莫展……

3、义近致误:坠(堕)胎;略(掠)夺;弱不经(禁)风;遗(贻)笑大方;串(穿)插;哀(唉)声叹气……

4、偏旁同化致误:按(安)排;编缉(辑);脉膊(搏);脉胳(络);沤(呕)心沥血;满脸绉(皱)纹……

(二)复习建议:

1、博闻强识。

①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比如“鸠占雀(鹊)巢”,很多学生在平时对“雀巢咖啡”耳熟能详,却不知道“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当然也就难以判断它的正误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

②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另外需注意,不要把同义异形词语中的字当作别字,如翔实——详实,词不达意——辞不达意,攀缘——攀援。很多学生因为只熟悉后者写法,因而易导致判断上的失误。

2、加强练习。

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要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

3、学会区别同音字。

如“娇”的义项有(1)柔嫩、美丽可爱;(2)娇气;(3)过度爱护。组成词语中有“~纵”、“~贵”、“~生惯养”等。而“骄”的义项有(1)骄傲;(2)猛烈。组成词语中有“~横”、“~衿”、“~阳”等。

4、学会以音辨形。

如“翔”(xiáng)是“盘旋地飞”的意思,“诩”(xǔ)是“夸耀”的意思。组成的词有“翔实”、“自诩”。熟记字音,辨别字形,就不会写错、用错。

5、学会以义辨形。

如“密”的义项有①和“稀、疏”相对,有“严密”、“密植”;②关系近、感情好,有“密友”、“亲密”;③精致、细致,有“细密”、“精密”;④秘密,有“保密”、“密谈”。而“蜜”的义项有①一种昆虫,有“蜜蜂”;②像蜂蜜一样的东西,有“糖蜜”;③甜美,有“蜜月”。

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如“化妆”意为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①假扮;②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装成夫妻”,就不能用“化妆”,因为在这个语境中,“化装”有“假扮”的意思。

(三)解题指导:

1、以义为纲,据义别形。

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

①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贪脏(赃)枉法”、“脱颍(颖)而出”,分析一下结构,就不难看出后者是别字。脏,从“月”(肉),指身体内部器官。赃,从“贝”,古代曾用贝壳作货币,所以,用“贝”作形旁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贪赃枉法”的意思是贪污受贿、违反法纪,因此应写作“赃”。颍,从“水”,指颍河。颖,从“禾”,指禾穗的芒尖。“脱颖”本指禾穗的芒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后比喻人的才华全部得到了显示,所以只能写作“颖”。

②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如“纷至踏(沓)来”,这是联合式词组,“至”与“来”相对,同义;那么,与“纷”相对的怎么会是“踏”呢?又如“惹事(是)生非”等。

2、多用排除法。

3、不能望文生义。

如“礼上(尚)往来”、“手(首)屈一指”、“一愁(筹)莫展”、“弱不经(禁) 风”;又如“歪风斜(邪)气”、“直接(截)了当”、“英雄倍(辈)出”、“墨守陈(成)规”。一定要掌握词语的本来面貌。

能力训练一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提纲   拭目以待   融洽   通货膨涨   b.赋予   宏伟报负   迁就   弥天大谎

c.振幅   墨守成规   贡献   英雄辈出   d.予备   寻物启事   通牒   演绎归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戳穿   力挽狂澜   暧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是非   文过饰非   提名   金榜题名   b.付出   入不敷出   蒙昧   素昧平生

c.风采   光彩照人   历书   变本加厉   d.开合   信口开河   出奇   出奇不意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谋取      牟取暴利      源流      渊远流长

b.黯淡      暗然无光      焕然      涣然冰释

c.直言      仗义执言      棘手      痛心疾首

d.壁画      金璧辉煌      餐具      与时俱进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招聘      目不交接      诡秘      瑕不掩瑜

b.坐落      风靡一时      编纂      脱颖而出

c.蝉联      沸反盈天      怄气      迫不及待

d.悖谬      郑重其事      昏聩      优柔寡断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不堪      不刊之论      国事      共商国是

b.原型      原形毕露      解疑      妙语解颐

c.退化      蜕化变质      描摹      观摩教学

d.结对      成群结队      行迹      行迹可疑

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立意      标新立异      分外      应得份额

b.生色      声色俱厉      洪大      规模宏大

c.坚韧      坚忍不拔      按照      安装设备

d.清净      耳根清静      钢笔      刚愎自用

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经典      弱不禁风      宣泄      大事渲染

b.繁琐      要言不烦      抱负      饱以老拳

c.谙熟      万马齐喑      侪辈      人才济济

d.亵渎      穷兵黩武      嘻笑      文恬武嬉

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睚眦      不期而遇      毁谤      指桑骂槐

b.技俩      游刃有余      钦定      平易近人

c.内蕴      居高凌下      机缘      淆乱乾坤

d.攀附      积毁销骨      卑怯      众口烁金

10、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淡褪      玉砌雕栏      失魂落魄      亘古不变

b.弥漫      恪守教诲      言词中肯      衣锦还乡

c.荫凉      精神慌惚      声名狼藉      迅若流星

d.虔诚      瞬息万变      苍海桑田      钩魂摄魄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丧心病狂      蜂涌而上      同舟共济      相得益彰

b.耳提面命      世外桃源      逆来顺受      荡然无存

c.牵强附会      赏心悦目      乌烟瘴气      叹为观之

d.自顾不暇      眼花撩乱      矫枉过正      未可厚非

1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闲情逸致      淋漓尽致      出神入化      骄揉造作

b.情随事迁      隐约其辞      夸夸其谈      前赴后继

c.梦寐以求      百折不挠      辟头盖脸      惨谈经营

d.言简意赅      言近指远      伸张正义      川流不息

能力训练二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 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 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 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 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 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 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 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 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 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欲盖弥彰

4、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戳穿      力挽狂澜      暧昧      食不果腹

b. 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 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疾俗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留恋      留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 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 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抱负      威慑      流芳百世      源远流长

b. 寒暄      署名      曲意逢迎   各行其事

c. 偏袒      蒙昧      重蹈覆辙   积腋成裘

d. 学藉   暴躁      浮想联翩   山清水秀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班配      藏污纳垢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凌厉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懵懂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怄气      徒有虚名      鬼斧神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蹂躏      深邃      急流勇退      各行其事

b.联袂      赝品      翻云复雨      集思广益

c.璀灿      蛰伏      明火执仗      出奇制胜

d.盘桓      羸弱      如法炮制      别出心裁

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耗费      坐标系     仗义执言      忧柔寡断

b.疏浚      度假村     晨美景      各行其事

c.渲染      编辑室    饥肠漉漉      枉费心机

d.弹劾      协奏曲     融会贯通      志大才疏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        )

a.赔偿      待价而估      寥廓      闲情逸志

b.煦暖      绵里藏针      靓丽      杀一儆百

c.寒怆      得鱼忘筌      俾益      正襟危坐

d.谗言      死心踏地      深邃      黄梁美梦

能力训练三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黯然      道貌岸然      家严      嘉言懿行

b. 酒泉      九泉之下      留言      流言蜚语

c. 新贵      米珠薪桂      委屈      委曲求全

d. 相如      相濡以沫      代劳      以俛待劳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捶炼      辟邪      明查暗访      藏污纳垢

b. 骄纵      枢纽      良晨美景      人才辈出

c. 遭殃      妖冶      淹没无闻      一劳永益

d. 振幅      拯济      先发治人      相得益章

3、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蔚蓝      食言而肥      既往不咎      鲁班门前掉大斧

b.佝偻      积思广益      回天乏力      黄泉路上无老少

c.干燥      忧心如焚      惹是生非      磨刀不误砍柴功

d.诅咒      山青水秀      欲壑难填      虎落平阳被犬欺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糟蹋      病原体       理屈词穷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妥帖      连锁店       额手称庆      一年之季在于春

c.贸然      下马威       责无旁代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d.坐落      泊来品       真知灼见      覆巢之下无完卵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耗费      突如其来      元气大伤      言必行,行必果

b.返聘      一如继往      攻城略地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扫瞄      怀瑾握瑜      流芳百世      风马牛不相及

d.引申      要言不烦      无以名状      不以一眚掩大德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诛连      和颜悦色      鱼龙混杂      清官难断家务事

b. 灵犀      年深日久      轻车熟路      窥测方向,以求一逞

c. 顿悟      信马由缰      浮光琼影      心有余而力不足

d. 欣幸      珠联璧合      倾国倾城      来而不往非理也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犒赏      山青水秀      赴汤蹈火      胜不骄,败不馁

b. 狭隘      脍炙人口      众口铄金      无事不登三宝店

c. 斡旋      明辨是非      泾渭分明      温良恭俭让

d. 恢弘      脱颍而出      蔚然成风      化干戈为玉帛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商榷      猕猴桃      声誉鹊起      不敢跃雷池一步

b.坐镇      制高点      一诺千斤      初生牛犊不怕虎

c.编辑      经纪人      对簿公堂      置之死地而后生

d.匮乏      倒记时      幸灾乐祸      画虎不成反类犬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恢谐      蓬松      寥若晨星      君子以自强不息

b.震惊      神洲      唇枪舌剑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座谈      抱歉      杀身成仁      打破沙锅问到

d.发轫      华诞      色厉内荏      依胡芦画瓢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庇佑      金瓯无缺      戳力同心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b.桀骜      诌上欺下      滥竽充数      小不忍则乱大谋

c.碟血      张皇失措      置若罔闻      生也有涯,学也无涯

d.一瞥      直言不韪      贻笑大方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斡旋      蝇营狗苟      不容置喙      口慧而实不至

b.剽窃      未雨绸缪      故技重演      英雄所见略同

c.贸然      向隅而泣      炙手可热      在地愿为连理枝

d.联袂      毋用置疑      摩肩接踵      达则兼济天下

1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十几年前,浦东陆家嘴还是一片危房俭屋,而今高楼林立、美仑美奂,这一片美不胜收的建筑群是谁造就的?

b.本人昨日下午不慎在学校图书室遗失书包一个,内有教材、钱包、证件,有拾到归还者,本人必有重谢,决不失言。

c.毛泽东的一生,不是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间,也不辍吟哦或默诵。

d.早在朱元璋进南京前沈万三就已作古,裨官野史称他出资修南京城墙,实属子虚乌有。

能力训练四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磋商      穷形尽相      安分守纪      迅雷不及掩耳

b.时蔽      豁然开朗      既往不咎      恨铁不成钢

c.申张      置若罔闻      设身处地      树倒猢狲散

d.辐射      目不暇接      怨天尤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烦躁      眼中盯      小题大作      反其道而行之

b.灌输      紧箍咒      针砭时弊      黑云压城城欲摧

c.累赘      口头掸      默然置之      惶惶不可终日

d.安详      恶作剧      旁证博引      图穷匕首见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详      兵慌马乱      纷至沓来      心有灵犀一点通

b.诨号      融会贯通      相辅相承      无落木萧萧下

c.宣泄      大材小用      促膝谈心      古逢秋悲寂寥

d.糜烂      闲情逸志      鞠躬尽瘁     落霞与孤鹜齐飞

4、下列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脉搏      言不由衷      退避三舍      无功不受禄

b.风靡      乔妆打扮      毛骨耸然      远水不解近渴

c.暮霭      心灰意懒      稍纵即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落寞      扪心自问      颠沛流离      事实胜于雄辩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深邃      两全齐美      休戚相关      隔阂

b. 白皙      荒芜人烟      猝不及防      缱绻

c. 气韵      朋比为奸      枉口拨舌      端详

d. 遴选      供认不讳      投笔从戎      商榷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绿草如荫      开源节流      思忖      幡然悔悟

b.和衷共济      统购统销      绝招      百喙莫辩

c.貌合神离      提纲挈领      倨傲      精兵减政

d.曲意逢迎      最后通牒      堆砌      计日成功

7、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铤而走险      管窥里测      煞废心机      恰如其份

b. 深负众望      出奇致胜      崭露头脚      额首称庆

c. 天翻地覆      插科打浑      称心如意      循规蹈矩

d. 改弦更章      自顾不暇      当仁不让      励行节约

8、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克隆      龃龉      潘多拉      纰漏百出

b.融资      饿殍            通货膨涨

c.攀升      报负      敲竹杠      世外桃源

d.淡薄      藩蓠      双刃剑      款式新颍

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和霭      粗犷      直截了当      随声附和

b.观摩      泻漏      呼天抢地      张慌失措

c.冷静      漫延      遐思尔想      夙兴夜寐

d.漠糊      纂改      披星带月      功亏一篑

10、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功迹      不可思议      苍桑      置若网闻

b.抵砺      矫揉造作      仓皇      德艺双罄

c.高梁      惩前毙后      词藻      迭床架屋

d.缪种      轻歌曼舞      描摹      恪守不渝

11、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 膺品      解构作品      开源节流       吃一欠长一智

b. 落聘      辑私队        事必恭亲       一不坐二不休

c. 理赔      负案在逃      因地治宜       穷则独善其身

d. 观照      渡假村        计日程功       不敢跃雷池一步

1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据说那天他还亲手浇了花,为鸟添了食,然后安详地坐在靠椅里午睡,到家人发现时他已经过逝了。

b.这些历历如昨的往事,此刻竟在她心里引起无限的悔咎,她自觉罪孽深重,无颜再苟活在这个世界上。

c.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写了王琦瑶凄美的一生,写法新颖别致、不落巢臼。

d. 苍蝇逐臭,自古已然。与凶残暴戾、鬼计多端的张君一样,其犯罪集团成员都是一伙良知泯灭的魑魅魍魉。

附录1易错字形览表

双音词(括号内为正确字形)

针贬(砭)    烦锁(琐)    寒喧(暄)    松驰(弛)    暮蔼(霭)

响午(晌)    通谍(牒)    蹩气(憋)    脱化(蜕)    震憾(撼)

范筹(畴)    秧然(怏)    通辑(缉)    防害(妨)    慎密(缜)

漫延(蔓)    焕散(涣)    羁拌(绊)    脑怒(恼)    技俩(伎)

脉膊(搏)    接恰(洽)    秘决(诀)    真缔(谛)    协从(胁)

慢谈(漫)    融汇(会)    报消(销)    萎糜(靡)    教悔(诲)

急燥(躁)    呕歌(讴)    骄健(矫)    缀学(辍)    全愈(痊)

掘起(崛)    瞻养(赡)    眩耀(炫)    免励(勉)    冒然(贸)

卫戊(戍)    陪偿(赔)    霎那(刹)    膨涨(胀)    揉躏(蹂)

污告(诬)    竭见(谒)    坦护(袒)    沤吐(呕)    鬼计(诡)

咀咒(诅)   分岐(歧) 决择(抉)   针炙(灸) 撒慌(谎)

清冽(洌)   商摧(榷) 璀灿(璨)    争辨(辩) 纵恿(怂)

鼓惑(蛊)    摧眠(催) 尝罚(赏)   挛生(孪) 函养(涵)

拖杳(沓)    简漏(陋)    垂弃(唾)    膺品(赝)    教梭(唆)

游戈(弋)    板面(版)    伥然(怅)    稠怅(惆)    作崇(祟)

穿带(戴)    装钉(订)    复没(覆)    急待(亟)    刻簿(薄)

闪铄(烁)    渲泄(宣)    茶毒(荼)    妥贴(帖)    幅射(辐)

频临(濒)    园满(圆)    毒棘(辣)    座标(坐)    忘想(妄)

桥粱(梁)    摄服(慑)    弛骋(驰)    按磨(摩)    撕杀(厮)

誉写(誊)    欧打(殴)    问侯(候)    恢谐(诙)    帐蓬(篷)

戊戍(戌)    证卷(券)    肆业(肄)    污篾(蔑)    挑畔(衅)

钓杆(竿)   招幕(募) 消遥(逍)   矍烁(铄) 道谦(歉)

膏盲(肓)    贪脏(赃)    竟赛(竞)    枯躁(燥)    脉胳(络)

蓝球(篮)    搞劳(犒)    演译(绎)    高梁(粱)    撩绕(缭)

观磨(摩)    姿式(势)

附录2易混字

弊  作弊   弊端  除弊                    利   利害  利害得失

敝  敝衣   敝帚自珍                      厉   厉害  变本加厉 再接再厉  厉行节约

蔽  遮蔽  掩蔽  隐蔽                     励   勉励  奖励  励精图治

混   混杂  鱼目混珠                     颗  颗粒  一颗黄豆

浑   浑身  浑然一体                     棵  一棵菜  一棵大树

采  神采  兴高采烈                     泄  排泄  发泄  泄漏

彩  色彩 光彩  精彩 喝彩  丰富多彩     泻  泻药 一泻千里

象  表象  迹象  惨象  印象  气象  抽象  练 训练  熟练  练笔 简练  精练

像  画像  肖像  录像  好像              炼  锻炼  炼丹  炼钢  炼狱 精炼

相  相貌  相片  众生相

迭  迭起  迭次  忙不迭                度  欢度春节  虚度年华 度日如年

叠  重叠  折叠  层峦叠嶂              渡  横渡长江  渡过难关  过渡时期

迹  足迹  事迹  古迹                  慨  感慨  慷慨  愤慨

绩  成绩  功绩  业绩                  概  大概  概况  概不退换  气概  概念

即  即使  立即  若即若离

既  既然  既而  既往不咎

交  交税  交代  交公粮

缴  缴费  缴纳  缴枪

附录3成语及其他短语中易错的字

和霭可亲(蔼)    原物必还(璧) 天崩地折(坼)   并行不背(悖)

计日成功(程)   哀声叹气(唉) 民生凋蔽(敝)   出类拔粹(萃)

刚腹自用(愎)   暗然销魂(黯) 披星带月(戴)   清彻见底(澈)

明辩是非(辨)   鞭苔三百(笞) 撤消处分(销)   遮天避日(蔽)

飞扬拨扈(跋)   赤博上阵(膊) 大有稗益(裨)   以逸代劳(待)

一张一驰(弛)   纵横俾阖(捭) 惮精竭虑(殚)   趁心如意(称)

按步就班(部)   一愁莫展(筹) 虎视耽耽(眈)   肆无忌弹(惮)

裨官野史(稗)   布署已定(部) 万事享通(亨)   曲高合寡(和)

相形见拙(绌)   穿流不息(川) 言简意该(赅)   感人肺府(腑)

残无人道(惨)   搬门弄斧(班) 吊以轻心(掉)   沾污清白(玷)

以见一般(斑)   义不容词(辞) 轰堂大笑(哄)   声音宏亮(洪)

戮穿阴谋(戳)   扬常而去(长) 一股作气(鼓)   卑恭屈膝(躬)

为虎作帐(伥)  坠落腐化(堕) 欢渡春节(度)   横度长江(渡)

英雄倍出(辈) 富丽堂黄(皇)     有持无恐(恃)   精神焕散(涣)

惨绝人环(寰)   如法泡制(炮) 提纲契领(挈)   明知固犯(故)

拙拙逼人(咄)   三翻五次(番) 手不失卷(释)   一窃不通(窍)

张慌失措(皇)   心恢意懒(灰) 磬竹难书(罄)   挑拨事非(是)

性格粗旷(犷)   步入正规(轨) 披沙捡金(拣)   倾刻之间(顷)

翻复无常(反)   翻云复雨(覆) 到处传颂(诵)   篷筚生辉(蓬)

风雨如诲(晦)   迫不急待(及) 批漏百出(纰)   手屈一指(首)

行踪鬼秘(诡)   浪废金钱(费) 金榜提名(题)   卑躬曲膝(屈)

防碍交通(妨)   丰功伟迹(绩) 当人不让(仁)   嗜好成僻(癖)

既往不究(咎)   随声附合(和) 前扑后继(仆)   列出题纲(提)

貌和神离(合)   入不付出(敷) 义愤填鹰(膺)   稳操胜卷(券)

破斧沉舟(釜)   不记其数(计) 儒子可教(孺)   括不知耻(恬)

模范事绩(迹)   规规距距(矩) 星落棋布(罗)   骄揉造作(矫)

合盘托出(和)   佳宾满座(嘉) 揠旗息鼓(偃)   风尘扑扑(仆)

励行节约(厉)   风声鹤泪(唳) 甘冒不讳(韪)   挺而走险(铤)

性格崛强(倔)   千钓一发(钧) 始终不逾(渝)   耳嚅目染(濡)

箴口不言(缄)   坚难困苦(艰) 敷演塞责(衍)   滥芋充数(竽)

史无前列(例)    火中取粟(栗) 运筹帷握(幄)   淹没无闻(湮)

工程峻工(竣)   不卑不坑(亢) 大伤原气(元)   为命是从(惟)

草管人命(菅)   直接了当(截) 不可思义(议)   渝期作废(逾)

一枕黄梁(粱)   廖廖无几(寥) 自顾不遐(暇)   一口同声(异)

接长补短(截)   书写了草(潦) 口干舌躁(燥)   暇瑜互见(瑕)

情不自尽(禁)   功亏一匮(篑) 一劳永易(逸)   世外桃园(源)

蜡梅盛开(腊)   事过景迁(境) 通霄达旦(宵)   苦心孤旨(诣)

竞竞业业(兢)   流连往返(忘) 绿草如荫(茵)   举止端祥(详)

流览一遍(浏)   陈词烂调(滥) 修养生息(休)   敲榨勒索(诈)

无耻烂言(谰)   不径而走(胫) 动则得咎(辄)   遗笑大方(贻)

纠纠武夫(赳)   高官厚碌(禄) 反应情况(映)   脱化变质(蜕)

语无论次(伦)   可作篮本(蓝) 寒喧客套(暄)   改弦更章(张)

身体赢弱(羸)   前踞后恭(倨) 仗义直言(执)   化学反映(应)

龙盘虎据(踞)   风糜一时(靡) 良秀不齐(莠)   气喘嘘嘘(吁)

望风披糜(靡)   甜言密语(蜜) 殉私舞弊(徇)   举世振惊(震)

再接再励(厉)   修茸一新(葺) 莫中一是(衷)   忧柔寡断(优)

免强答应(勉)   临摩字帖(摹) 记忆尤新(犹)   宣宾守主(喧)

含辛如苦(茹)   礼上往来(尚) 梳装打扮(妆)   出奇致胜(制)

感情融恰(洽)   洽如其分(恰) 怨天由人(尤)   沤心沥血(呕)

海市唇楼(蜃)   偃苗助长(揠) 少纵即逝(稍)   招摇装骗(撞)

巧装打扮(乔)   名落深山(孙) 妄费心机(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86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