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汇集4篇】
【导言】此例“《祝福》教案【汇集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祝福》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的
1、鉴赏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鉴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的作用。
3、鉴赏环境描写对人物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方法
研讨、点拨。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想
本文是鲁迅的代表著作之一,背景深,内容多。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孔已己》《社戏》《故乡》等,但《祝福》对学生来说,难度仍然很大。因而鉴赏这篇课文应建立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进行鉴赏。教学时不应面面具到,必须突出鉴赏小说中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难点即全文几次祝福场景描写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来加以揭示和批判,意在复兴,在改善,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今天,我们共同研讨鲁迅小说《彷徨》集中《祝福》为我们塑造的一个病态社会下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祥林嫂。
二、作者简介
1、学生回忆鲁迅。
2、教师补充。
三、背景资料
1、《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1篇。
2、《祝福》写于1924年。鲁迅还是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将年农村的一个小镇,而且唤作鲁镇。鲁镇边式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以及镇上的人们,祥林嫂山村的婆婆、卫老婆子、贺老六,还有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我,组成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祥林嫂的命运是为这个环境所决定的。只有具体分析这个社会环境,才能深入认识这个病态社会的诸多病症。
3、时代已经是20世纪20年代了,但是长期停滞不前的农村封建社会依然没有什么大改变。祥林嫂的不幸,一言以蔽之,在于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性。人权、贞操观、迷信、人心冷漠等成为祥林嫂在死亡线上遭受残酷的精神折磨。
四、放映电影《祝福》精彩片断
五、整体感知作品,了解情节,把握小说结构
1、小说情节结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2、作者把这篇小说取名为祝福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3、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联成一片了。这一段在全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小说中详细的描绘了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目的是什么?
5、《祝福》中的我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
6、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思路,并对问题加以提示与总结:
1、《祝福》的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顺序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凄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倒叙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部分的作用:
⑴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的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⑵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凄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⑴祝福是小说情节的枢纽。小说起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⑵祝福的欢乐气氛与祥林嫂的残死形成强烈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的由上文的倒叙转如下文的顺叙,从第一人称写法过度到第三人称写法。
4、目的是揭露他虚伪的假道学面目和顽固、保守的本质。
5、祝福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任务,《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联起来的。我是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6、文章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又一次描写了鲁镇祝福的景象。作品将祥林嫂悲惨的四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结构上起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六、作业
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为祥林嫂的生活经历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交流日记《祥林嫂的故事》
二、研究肖像描写的作用
1、作者是怎样描写祥林嫂头发的变化、脸色和表情的变化、眼神的变化的?其作用是什么?
头发:五年前花白,──即今全白。
脸色:脸色青黄,但脸颊却还是红的,顺着眼──脸色青黄,只是脸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眼神:没有先前那种精神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表现了礼教和迷信把人变成鬼的过程。祥林嫂身心备受摧残,特别是眼睛的变化,最能表现祥林嫂精神的痛苦。
2、作者写丧夫后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再次丧夫后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意义?
同是扎着白头绳,祥林嫂却是为祥林和贺老六两个男人服丧。寡妇再嫁又克死了第二个丈夫,从此,祥林嫂不但背上了失节的罪名,而且成了伤风败俗的谬种,失去了做奴隶的资格,并最终演出了那一幕的悲惨。看起来毫无变化,实际上概括了祥林嫂丧夫、改嫁,再丧夫、失子、被逐等种种不幸,并预示着更不幸的命运。
3、既然丧夫已成为耻辱的标记,祥林嫂为何不甩掉这根白头绳?
这根白头绳就是沉重的精神枷锁。不愿改嫁又被迫改嫁的祥林嫂,按照规矩不能不为亡夫贺老六扎着白头绳。祥林嫂任人鄙弃,唾骂,也要扎着它,否则,她回良心不安的。仍然扎着表现出封建蒙昧主义的可怕。
三、品味语言
小说的语言特点,一般被归纳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叙述语言的凝练含蓄、新鲜多样。它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往往具有作家的独创性。而且语言的个性化是人物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祝福》在语言运用方面即呈现出惊人的匠功。
1、沉郁的色调传达出悲哀的。感情:
老舍说:1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祝福》正是这样,特别是描写祝福景象的文字,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乐景不乐,叫人只觉得沉郁。
如: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是钝响,天色是愈阴暗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全无美感,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写的是新年的气象,色彩却如此暗淡,情调是如此悲哀,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倾向。
2、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我的话活像一个新派人物,鲁四老爷活像一个讲理学的老爷。卫老婆子像一个中人,柳妈像一个寻开心的市井女人。
四、品味思考
1、短工为什么两次重复我的问话?
短工的重复,表明他对祥林嫂的四漠不关心,说不清楚,又表明他认为所问的是明摆着的事情,根本不必问,这说明人际关系的冷漠,祥林嫂在人们心目中无足轻重。
2、鲁四老爷两次说可恶,然而为什么用转折句?
转折正意在后,表明他虽然对祥林嫂的婆家抢走祥林嫂、卫老婆子合伙劫人很反感,但他又认为婆家枪回出逃的儿媳天经地义,合乎纲常伦理。用转折句深刻揭露鲁四老爷卫道士嘴脸。
3、第一次祭祀时,四婶阻止祥林嫂沾手,说祥林嫂,你放着罢!第二次却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句式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两句话表意相同但情味有区别。第二次用主谓倒装句,你放着罢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强调,表现出四婶的紧张、慌乱和严厉。这一呵止彻底摧毁了祥林嫂,令她精神完全崩溃。这一声呵止代表封建礼教和迷信,宣判了祥林嫂死刑。
五、研究小说精当的环境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作者巧妙的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乐景写哀,烘托悲剧气氛,与祥林嫂之死形成对照,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惨。
六、作业
读罢此文,你可能感触颇多。请就其一方面,任意写1篇短评,400字左右。
第三课时
一、交流短评
二、鉴赏人物形象
1、问题,学生课堂讨论:
⑴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作者怎样通过祥林嫂的形象表现礼教吃人的主题?
⑵怎样看待祥林嫂的挣扎与反抗?
⑶鲁四老爷大骂康有为表明了他增样的政治立场?
⑷从鲁四老爷的书房看,鲁四老爷具有怎样的性格?
⑸为什么鲁四老爷以事例能达心气和平为信条,却诬蔑祥林嫂是谬种?
2、教师点拨:
⑴祥林嫂: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社会所吞噬。
⑵鲁四老爷: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反动,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⑶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⑷柳妈: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毒害极深的劳动妇女,和祥林嫂同样是旧社会的受害者。
三、课堂阅读鲁迅的小说《明天》,比较祥林嫂与单四嫂子形象的异同
四、作业
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1篇3五百字左右的短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什么?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四、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
从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参考角度:
A、没有名字
B、小十岁的丈夫
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描绘目的何在?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屋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祝福》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
[重点]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1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1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检查预习
1.字词。
第1段 钝dùn响 幽微 寒暄xuān 第2段 瓦楞wǎléng 朱拓tà
第3段 间jiàn或 乞丐qǐ gài 第10段 悚sǒng然 踌蹰chóu chú
第17段 不更gēng事 第20段 谬miù种 第30-31段 淡然 俨yǎn然
第32段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第34段 颊jiá 周正 第50、56、60段 沸反盈天 贺家墺ào 嚎háo 第66段 荸荠bíqí 絮絮xù
第68、69、72、74段 呜咽yè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第79段 敛liǎn
第83、87段 怔怔zhēng zhēng | 咀嚼jǔ jué赏鉴 渣滓zhā zǐ 瞥piē
第96、98、99、101段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诡秘 门槛kǎn
第109段 窈yǎo陷 惴惴zhuì zhuì第112段 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蹒跚pán shān
补充解释:瓦楞:瓦陇,亦作瓦垄。 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
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踌蹰:chóu 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墺:à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ù xù1.语繁不断貌。 2.连绵不绝貌。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歆享:1.神灵享受供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松树底下|步履蹒跚。也作盘跚。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分析课文
1.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必须先来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 节 内 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补充知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夏末。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
3.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5.本文的线索: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6.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明确: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第1段)和人们忙碌的景象(第2段)。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第1段第2行)“阴暗”的天色,(第2段倒数第9行)“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第2段倒数第7行)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第2段倒数第11行)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7.小说的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一句作何理解?
明确:从表面看,这话似有语病──同义重复;其实,它是有深刻的意义的。联系上面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以体会到,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
8.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
明确: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得出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9.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春天是什么(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1)春天是什么
明确:春天是幸福、生机希望的象征。
(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
明确: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明确:探讨祥林嫂的死因(亦即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要弄清祥林嫂的死因必须分析一下小说的中人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要弄清她是什么样的人就有必要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从而领会《祝福》的主题。
在分析情节的同时,可以结合起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我们知道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本文是白描的典范作品。(细描: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手法之一。用细腻的笔触对人物进行详尽的描绘。要求从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描写的对象加以渲染和铺陈,有如镂金错彩,绮丽华美。但要防止堆砌辞藻的形式主义或忽视艺术概括的自然主义倾向。)
《祝福》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什么?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四、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从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B、小十岁的丈夫C、工钱
旨在引导
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描绘目的何在?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屋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寿终正寝)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明确:
1、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2、对于中心的表达上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