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分享的快乐》教学案例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32020

【导言】此例“《分享的快乐》教学案例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分享的快乐》教学案例1

活动目标

1、知道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愿意将自己的玩具与零食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准备

PPT视频、好习惯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听”故事提问导入:小猴子过生日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听故事《小猴子的生日晚会》

二、基本部分

1、安静听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动物们为什么都走了?

教师总结:小猴生日,小动物都来为小猴庆祝生日,可是小猴却说生日蛋糕是妈妈买给他的,他才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吃,大家都失望的回家了。

2、“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吃吗?

3、认真看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分享?

(2)宝宝学会分享了吗?

(3)小朋友,我们以后应该怎样与好朋友一起分享?

4、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故事告诉我们:分享就是将好吃的跟大家一起吃,好玩的玩具跟大家一起玩,同样别人也会将好吃的和好玩的跟你一起分享,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玩具,也会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你做好朋友。

5、图谱演示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并讲述图片故事,让幼儿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我们除了要跟好朋友之间分享玩具外,还要跟爸爸妈妈分享幼儿园快乐!

三、结束部分、游戏互动。

游戏名称:《我会分享》

游戏准备:图书、零食、玩具若干

游戏玩法:分组游戏,教师每组发一件物品,鼓励幼儿学会分享。

四、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唱读《弟子规》经典: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2)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东西;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教学反思:

最后行为练习这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认知和判断对于幼儿来说都比较容易,难得是体验,只有真正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这样幼儿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分享是一种好行为。我觉得这次活动还是很合适中班的孩子,可以促进幼儿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分享的快乐》教学案例2

第一课时

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的《分享的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6组,每组8人,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教学流程:

活动一:我们班的“分享日”,享受快乐

师:(过渡)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我们班的“分享日”。你知道为什么称今天是“分享日”呢?

生:就是每个人把自己喜爱的物品带来后,让大家共同分享。

师:对。我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带来了东西。请你来介绍一下,让其他同学来欣赏。

生1:这是车模,是我读二年级时做的科技作品,在校比赛中得的奖。

生(齐):哇,真棒,我们好喜欢。

生2: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里面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看吗?

……

师:好呀,现在八人一组互相交流自己的物品,你也可以把自己组的物品推荐给其他组,好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点评:学生带来了集邮册、图书、植物等。教师先安排个别学生上台介绍,再分组活动。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主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物品与他人交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欣赏别人的作品美,从而获得交流的快乐。

师:刚才在交流中,当别人欣赏甚至爱不释手你的作品时,你感受如何?

生1:当徐月红欣赏我带来的菊花,听到了她的赞美词,我的心里像灌蜜一样甜。

生2:当张佳欣赏我带来的《自然科学》时,我觉得自己带来的物品很有价值,原来她和我有一样的爱好,我真高兴。

师:现在我再请你们谈谈当你欣赏别人的东西时,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生:当我欣赏王璐带来的集邮册时,我心里好感谢她,因为她能借给我看,使我能理解到很多课外知识,我好高兴。

……

师:对呀,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另一个同学分享,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快乐。假如有三个甚至更多的同学与你分享,就变成了更多人的快乐。

点评:教师让学生在交流之后谈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给予是一种快乐,有快乐要与人一起分享。

活动二:回归生活,体验分享

师:(过渡)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课件一: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明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明该怎么办?

师:你们想小明会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老师补充一下,小明家离学校很近。请大家选择一个合理地帮助方式。

课件:小明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小明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小明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生1:选第二种。因为小明离家很近,所以他可以回家取伞借给这个同学。

师:为什么选第二种而不是选第一种或第三种呢?

生2:选第一种情况,小明自己衣服会淋湿,会着凉感冒。第三种情况不合理。如果同学家很远,他就会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是第二种情况合理。

师:对,在生活中你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希望你们在帮助别人时,能正确选择最好的办法。

课件2:这是一节美术课,人家都在画画。这时,丁丁上颜色时,发现书包里的水彩笔没带,他坐立不安。这时,同桌冬冬发现了──

师:请大家想想,冬冬这位小朋友会怎么做?

生1:她应该借给他。因为她有水彩笔,可以与丁丁一起分享。他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生2:冬冬借给了丁丁水彩笔,得到丁丁感谢时,心里会很高兴的。

生3:冬冬帮助丁丁,以后丁丁有困难时,他也会帮助她。

师:(小结)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尽力帮助别人。这样,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一个快乐就变成两个快乐,那么生活不是变得更美好吗?

点评:教师通过课件为演示,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去思考、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力求避免说教式道德观念的灌输,而是培养学生学会一种合理的道德思维。它带给我们的友情和欢乐是自觉的、自愿的、愉悦的。

活动三:小记者行动,感受分享

师:刚才我们看了两个片断,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老师请你当小记者,采访一下自己班的同学,并完成表格。

我的调查记录采访对象 调查内容    我的发现与感受  (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每一个同学上台都带上表格。)

生1:我采访的对象是戴浩桢同学。调查内容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的发现是他在一次春游活动时,知道另一个同学忘带水壶,就主动把水壶给他一起享用,他的行为值得我学习。

生2:我在采访中,最佩服的是小明同学。当他在住院期间,看到同床的小弟弟看着他吃水果时,就把水果分给小弟弟一起享用。我发现帮助别人是一种享受,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是件幸福的事。

生3:我在采访中,有位同学告诉我,在一次上体育课时,一个同学忘了带镜子,向他借时被他拒绝了。后来,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那个同学不计前嫌,主动地帮助他,他觉得很羞愧。他说以后一定会尽力去帮助别人。

师: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间的关爱和帮助。才有了彼此的分享快乐。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点评: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各抒己见,并适时评价,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事,应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课外拓展:把带来的物品分类,课余交流。

教学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

《分享快乐》这课我打算2课时完成。在第一课时安排上,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第三环节小记者行动,感受快乐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感受,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2.适当拓展,体现创造性。

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因此,我让学生在课余将带来的物品统一归类。如生物角、图书角、收藏角等。再进行交流,让学生学会探究,懂得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也感受分享的快乐。

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

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交流物品,分享快乐;看课件,体验快乐;小记者行动,感受快乐。还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享的快乐》教学案例3

浙江省北仑区霞浦中心小学 阮雪君

第一课时

关爱别人、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的《分享的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6组,每组8人,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学目标 :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教学流程:

活动一:我们班的“分享日”,享受快乐

师:(过渡)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我们班的“分享日”。你知道为什么称今天是“分享日”呢?

生:就是每个人把自己喜爱的物品带来后,让大家共同分享。

师:对。我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带来了东西。请你来介绍一下,让其他同学来欣赏。

生1:这是车模,是我读二年级时做的科技作品,在校比赛中得的奖。

生(齐):哇,真棒,我们好喜欢。

生2: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里面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看吗?

……

师:好呀,现在八人一组互相交流自己的物品,你也可以把自己组的物品推荐给其他组,好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点评:学生带来了集邮册、图书、植物等。教师先安排个别学生上台介绍,再分组活动。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主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物品与他人交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欣赏别人的作品美,从而获得交流的快乐。

师:刚才在交流中,当别人欣赏甚至爱不释手你的作品时,你感受如何?

生1:当徐月红欣赏我带来的菊花,听到了她的赞美词,我的心里像灌蜜一样甜。

生2:当张佳欣赏我带来的《自然科学》时,我觉得自己带来的物品很有价值,原来她和我有一样的爱好,我真高兴。

师:现在我再请你们谈谈当你欣赏别人的东西时,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生:当我欣赏王璐带来的集邮册时,我心里好感谢她,因为她能借给我看,使我能理解到很多课外知识,我好高兴。

……

师:对呀,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另一个同学分享,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快乐。假如有三个甚至更多的同学与你分享,就变成了更多人的快乐。

点评:教师让学生在交流之后谈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给予是一种快乐,有快乐要与人一起分享。

活动二:回归生活,体验分享

师:(过渡)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课件一: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明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明该怎么办?

师:你们想小明会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老师补充一下,小明家离学校很近。请大家选择一个合理地帮助方式。

课件:小明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小明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小明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生1:选第二种。因为小明离家很近,所以他可以回家取伞借给这个同学。

师:为什么选第二种而不是选第一种或第三种呢?

生2:选第一种情况,小明自己衣服会淋湿,会着凉感冒。第三种情况不合理。如果同学家很远,他就会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是第二种情况合理。

师:对,在生活中你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希望你们在帮助别人时,能正确选择最好的办法。

课件2:这是一节美术课,人家都在画画。这时,丁丁上颜色时,发现书包里的水彩笔没带,他坐立不安。这时,同桌冬冬发现了──

师:请大家想想,冬冬这位小朋友会怎么做?

生1:她应该借给他。因为她有水彩笔,可以与丁丁一起分享。他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生2:冬冬借给了丁丁水彩笔,得到丁丁感谢时,心里会很高兴的。

生3:冬冬帮助丁丁,以后丁丁有困难时,他也会帮助她。

师:(小结)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尽力帮助别人。这样,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一个快乐就变成两个快乐,那么生活不是变得更美好吗?

点评:教师通过课件为演示,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去思考、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力求避免说教式道德观念的灌输,而是培养学生学会一种合理的道德思维。它带给我们的友情和欢乐是自觉的、自愿的、愉悦的。

活动三:小记者行动,感受分享

师:刚才我们看了两个片断,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老师请你当小记者,采访一下自己班的同学,并完成表格。

我的调查记录

采访对象

调查内容

我的发现与感受

(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每一个同学上台都带上表格。)

生1:我采访的对象是戴浩桢同学。调查内容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的发现是他在一次春游活动时,知道另一个同学忘带水壶,就主动把水壶给他一起享用,他的行为值得我学习。

生2:我在采访中,最佩服的是小明同学。当他在住院期间,看到同床的小弟弟看着他吃水果时,就把水果分给小弟弟一起享用。我发现帮助别人是一种享受,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是件幸福的事。

生3:我在采访中,有位同学告诉我,在一次上体育课时,一个同学忘了带镜子,向他借时被他拒绝了。后来,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那个同学不计前嫌,主动地帮助他,他觉得很羞愧。他说以后一定会尽力去帮助别人。

师: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间的关爱和帮助。才有了彼此的分享快乐。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点评: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各抒己见,并适时评价,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事,应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课外拓展:把带来的物品分类,课余交流。

教学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

《分享快乐》这课我打算2课时完成。在第一课时安排上,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地安排第三环节小记者行动,感受快乐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感受,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

2.适当拓展,体现创造性。

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因此,我让学生在课余将带来的物品统一归类。如生物角、图书角、收藏角等。再进行交流,让学生学会探究,懂得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也感受分享的快乐。

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

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交流物品,分享快乐;看课件,体验快乐;小记者行动,感受快乐。还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原创作品)

《分享的快乐》教学案例4

活动背景

孩子较小刚来园几个月,在家里玩具都是自己的,独自玩惯了,现在在幼儿园许多小朋友玩几个玩具,不能独自玩了,所以就出现了抢玩具,争玩具的现象。为了从小培养他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并感受其中的乐趣特创设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

2、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难点

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

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玩具(为避免幼儿忘记带玩具)

2、幼儿带来的玩具(提早几天通知家长)

活动过程

1、展示玩具。请玩具的主人上台来介绍玩具的来历(谁买的,在哪里买的,什么时候买的)以及它们的玩法(提醒幼儿:别人介绍时要专心听。)

2、给玩具分类。和幼儿一起将玩具作简单分类,例如,请带车子的小朋友上来、请带娃娃的小朋友上来。最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玩具属于哪一类。

3、分享玩具。→请幼儿谈谈玩玩具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幼儿相互交换玩玩具。(交换玩具时提醒幼儿相互道谢,老师并及时夸奖幼儿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很棒!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活动反思

1、让孩子把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其他的孩子分享,一起感受共分享玩具的快乐!

2、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学习与人分享事物,是踏入群体的第一步,也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好方法。

《分享的快乐》教学案例5

活动目标:

1.能主动与朋友分享好吃的食物,体验与同伴分享食品的快乐。

2.初步认识到只有学会了与人分享,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3.通过故事初步领会"分享"一词的含义,能大胆讲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1.家长为幼儿准备适量爱吃的食品带到幼儿园来。

2.点心盘、调羹、餐巾、抹布等。

3.教学CD《甜甜和多多》。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甜甜和多多》,引导幼儿欣赏。提问并组织幼儿讨论:

--为什么甜甜和多多是一对好朋友?

--甜甜晕倒了,为什么她还能顺利回家?

--如果多多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2.幼儿分享食品,感受分享的快乐。

--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你愿意和谁一起吃?

--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食品,说说喜欢吃的理由,学说叠词"甜甜的、香香的、脆脆的"等。

--师幼讨论,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懂得心中有他人才会真正快乐。

提示语: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怎么样才能品尝到更多的美味,体会更多的快乐呢?

3.师幼分享食品、分享快乐。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食品和大家的放在一起,小朋友一起分享食品(可播放轻音乐,营造温馨氛围)、分享快乐。

4.师幼共同收拾、场地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分享(如分享食品、分享玩具、分享图书、分享快乐),在分享中结交更多的朋友。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玩具、图书、食品等物品,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2.建议家长观察并反馈孩子在家的分享行为,鼓励孩子与家人共同分享食物和其他物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9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