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1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隼:一种凶猛的鸟。翕张:一合一张。
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干将:古代宝剑名。硎:磨刀石。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履:踩,踏。
⑤[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⑥[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
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设想
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2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排比、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2、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课件介绍时代背景)
1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连自己的龙椅都拱手让与他人,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改良政治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做“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在日本听日本人说到中国的时候,都说是“老大帝国”,(板书“老大”)“过去读到过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老大的意思就是……”跟“老大帝国”相反的是“少年中国”。日本人所以这样说我们,因为从当时清政府的腐 败无能看,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走向“衰亡”。“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课件1、“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世上有一少年中国在”
2、“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这两句话也节选在《少年中国说》的原文
句子里有个“将来”,说明作者说的“少年中国”,不是当时的这个中国。
生:这个“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
师:说得好极了!少年中国是未来的中国。“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是议论,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1篇政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课件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二、读通课文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在听读时意在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读得太好了,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屈辱的时代,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
课件:“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听同学们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
三、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找出作者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学生齐读)
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学生说时课件展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这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句告诉我们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学生可以分开说,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现在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它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
(课件突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生: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
生: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师插问:能不能具体地说?)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
师:两种说法都是对的。(笑)说是排比的同学,主要是从这组句子的结构着眼;说是步步推进的同学,则主要从句子的内容着眼。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当然就不同。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细细体会体会它的表达作用。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强,语调要逐步提升。边读边体会作者思路。
(学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充满了少年的自豪感。
生:句子的意思层层推进,不但容易记,而且越读越有劲。
师:你记住了吗?(生点头)那就请你背背看。
课件
“少年×则国×”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生流畅地背诵全句)
师:体会得很好。他不仅体会了作者的感情,而且还背了出来。其实,只要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背诵确实是很容易的。不妨请每个同学都试一试,我相信大家都已经记住了。
(学生各自背诵)
师:据我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大家不仅背得很顺利,而且真的动了情。读文章就该这样,尤其是读这类感情充沛的文章。刚才我们用的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
课件(背读法,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2、下面,我们就用背读法学习下面这组句子,句子不仅长,而且有点“缠绕”,特难背。看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把它攻下来。
课件出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各自低声诵读)
生: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生: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感情非常充沛。
师:体会得都很正确。我们先从句子的形式来看,这组句子句式整齐,逢双句押韵,这里运用了四言韵语,这种四言韵语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感情,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和鼓舞。这一点,听同学们刚才读的时候,从你们的声音中就知道你们已经有了一些体会。
接下来再看这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刚才有人说用了比喻,是对的;我好像听到几位同学在下面说还有排比,也对。这跟讨论前面一组句子一样,也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我想着重讨论比喻的问题。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在读文章的时候,遇到这种形象化的生动比喻,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你们是怎样读这些比喻句的?
生:找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师:凡是这样读的,都请举手。(全班举手)看来大家都这样读。我倒想向同学们提出个建议,看能不能换一种更有兴趣的读法。你们想,本来是十分生动的比喻,我们首先去忙着分析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还有什么味儿?难道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读法了吗?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生动的比喻展开想象。
师:好极了,我们就这样来读文章的。这段话中有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在书中也给了注释,我们借助注释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尽可能生动的语言把你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注意,我不要求翻译,而是用你们自己的话来描绘。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己阅读、想象)
师:现在我们请班上文章写得最漂亮的××同学把她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然后请大家对她的描绘进行评论。
生: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透过朝霞,射向大地;(红日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黄河从地下涌出,一泻万里,滚滚滔滔奔向汪洋大海。(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空而起,它的鳞爪在云中飞舞;小老虎在山谷里怒吼,成千上百的野兽都吓得胆战心惊,四散奔逃;雄鹰才试试它的翅膀,掀起的狂风吹得尘土飞扬。(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及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奇妙的花含苞初放,是那样的鲜艳、辉煌;宝剑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锋刃闪射出寒光。(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一句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德中国少年)少年中国像个巨人屹立在东方,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脚踏着黄色的大地,她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无限广阔的疆域,她的前途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未来的日子很长很长。(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句描写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一指时间之长,一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师:大家觉得她说得好不好啊?
生:(齐)好!
师:的确说得好!真不愧是作文的能手。她不仅把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得很美,而且较好地顾及了原句的含义,如“红日初升”,她的描绘是“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用了“刚”字,就顾及了原句中的“初升”的“初”。这些都说明她不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读书很细心。
哪位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挥想象?(随机找同学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这一组句子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
生: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教师边听边板书)
师:请你们注意,我这里用的标点是原句的标点。你们知道文章为什么要这样标点吗?
生:这些事物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自然界的景物,第二类是动物,第三类是植物。
生:“干将”不是植物。
师:那么是什么?
生:静物。
师:好,就用这个词,“静物”既可以包括花,也可以包括剑,而且跟上一类的“动物”相对。还请大家注意每一类内部的安排次序,第一类从天上写到地下,第二类从大的逐步写到小的,第三类从有生命的写到没有生命的。作者的思路真是一步不乱。现在我把黑板上的字擦掉,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事物按原来的次序复述出来。
(两名学生先后复述)
师:你们看,思路理清了,记住就不困难了。下面要求你们不仅复述几个名词,而且要把原句复述出来,谁来试试?
(学生稍作准备后,由一人复述,基本上背出了原句)
师:现在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了,作者用了这一连串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生:为了写出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师:是呀,当我们的眼前呈现出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时,自然会感觉到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富于青春的活力,他们在地球上的出现,犹如红日东升,黄河奔流,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的!现在你们看,这一组比喻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生:把少年中国比喻成“红日”等事物。
生:本体还应该包括中国少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清了这段话的思路,更好地体会了作者的感情,也可以提高记忆能力。谁愿意试一试来背诵。(指名学生来背诵)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切记——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齐读
课件: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多么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她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多么壮丽啊,我们的中国少年,他们同少年中国一样万寿无疆,永远发光。
四、展社会主义新貌探究异同
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成就祖国的明天。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学生畅所欲言
(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五、布置作业
1、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反复地有感情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3、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本文运用大量反复、排比、对偶句式的表达效果。
重、难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1、 小组合作探究
2、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铺垫 导语引入
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1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生答:听说过,好像是梁启超。
师:好,下面,我们通过照片和《少年中国说》的片断来初步感受一下这位伟大的人物梁启超。
(教师通过一组(4幅)梁启超的图片和音乐等手段的渲染,用雄壮的音乐伴随着《少年中国说》引出一位改革家---梁启超。教师朗诵片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我们课下还上网查找了关于梁启超的资料,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堂回答问题任务表第一项任务:根据你们手中的资料,交流一下梁启超有哪些政绩。最后,我们请各组选派一位你们组的代表,用简练的语言告诉我们你们讨论的结果,同时说说通过这些政绩你认为梁启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反思:通过 情境铺垫 导语引入。把学生带进了1900年维新变法的时代,去领略梁启超的学者风范。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2)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un)发硎(xing)澌(si)
(4) 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采用由反入正的写法,提出本文论题,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 国”的理想和追求。
第二部分(第二段)以人喻国,通过老年人和少年人性格的对比,比喻国家的强盛 和衰落。
第三部分(第三段)指明造成今日老大帝国的是“老朽们”的罪过,说明创建“将来之 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并展望中国的美好前程。
反思:整体感知,同学们能认真领会诗文的意境,使学生在课上想读、敢读、爱读、乐读,积极参于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深入阅读
(1) 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 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地蓬勃兴旺,乳虎般地生气盎然;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果。
(3) 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无可限量;以“潜龙腾渊,临照费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4) 把握主旨: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了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奋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发容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反思:同学们个个轻松愉快,人人积极主动,领悟了诗人当时的真实感受,声情并茂地诵读,提高了他们的表现力。
四、 拓展迁移
(1) 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1、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2、感情激越,大量运用排比、反复、对偶、象征、比喻等修辞方法和酣畅淋 漓的对比论证说理,使文章气势更奔放。
(2)个性体验:小组讨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明确: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者感情的影响,文章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一些问题的片面认识。 例如:作者把国民按老年、少年来区分,并加以否定和肯定,把保守与进取,怯懦与豪壮, 无为与有为等等,仅仅归结于老年和少年性格上的差异,把少年人全部看成先进,老年人全 部斥成保守,并且把旧中国的衰弱,仅仅归根于官僚的老朽,这些认识并不完全符合实际, 甚至有些偏激,对于这些提法都应历史的'加以认识。
反思: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对材料剪裁得当,安排组织的精妙,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现在的中国已经凭借自己优秀国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他朝气蓬勃,他奋发向上,他正在昂首阔步走向新世纪。请你结合中国的发展,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1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反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层次,不同程度的实践本课运用语言的方法。
案例反思
1、 通过上网和观察的方式,布置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筛选资料,从而锻炼学生分析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2、 设计一系列适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渐进地掌握文章剪裁得当、安排组织精妙的技巧。
3、 通过多元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小组活动,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4、 创设审美情境,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对文本人文精神的欣赏。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重点:
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
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步骤:
一、 导入课文:
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 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 重点字、词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果真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 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惟进取也故日新 日图更新
故常敢破格 打破常规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本来 应当
为缘 结为一体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顶着 踏着
2、 正音: 恶 wū 澌 sī 硎xíng
三、 提出突破口
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四、 朗读第一、二段导入
1、 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
1)老年人 常思既往 留恋心 保守 永旧
少年人 常思将来 希望心 进取 日新
老年人 思既往 照例
少年人 思将来 破格
2)老年人 多忧虑 灰心 怯懦 苟且 灭世界
少年人 好行乐 盛气 豪壮 冒险 造世界
3)老年人 常厌事 一切事无可为
少年人 常喜事 一切事无不可为
4)老年人如 夕照 瘠牛
少年人如 朝阳 乳虎
2、 归纳
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 朗读,背诵。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
(1)朗读导入
(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
1、 分析这个段落层次
2、 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 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2)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有如"干将"的勇武形象;
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4)"美哉…………与国无疆"
既赞颂少年中国,也讴歌中国少年,表明两者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
六、 朗读感受,背诵,概括中心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 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1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三、读文识字。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四、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五、布置作业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的结构。
2.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
板书: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板书:层层深入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板书:总分 总领全段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生总结,汇报:
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三、小结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