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8149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读背成语,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所表达的人间真情的感悟,同时积累词汇。

2、阅读短文《外婆家的石桥》,受到至爱亲情的熏陶感染,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学习写读后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和体会。

4、参加实践活动,搞小发明,写小发明论文。把学语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

2、阅读短文《外婆家的石桥》。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自读,解决不认识的字。读通16个词语。

2、采用录音范读、集体读、分组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熟读词语。

3、练习背诵。

二、阅读《外婆家的石桥》

1、提出自学要求,在小组内边阅读短文边思考: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我为什么又恼恨它?

2、学生按要求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⑴ 朗读课文。

⑵ 回答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石桥景色的美丽让我想起了外婆对我的爱。

石桥给我留下美好怀念的原因是看到了石桥,我就会想起曾经关怀过我的外婆,想到外婆对我的爱;在外婆送我去看病时,石阶把外婆绊倒了,所以我又恼恨它。

⑶ 通过回答自学要求中的问题,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外婆给予的关怀,一直铭记在心,对外婆寄予了深切的思念。)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投影出示作文要求,同学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

⑴ 这次作文要求写什么内容?

⑵ 作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2、同学讨论交流:

⑴ 这次作文要求写什么内容?(板书,读后感)

⑵ 作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让学生充分发言)。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读过的文章中,哪1篇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再想一想,为什么给你的印象深?结合现实中的事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⑴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⑵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给对方听。教师巡视。

⑶ 教师分别找好、中、差学生板书,同学之间评论,教师适时点拨。

2、教师提示应注意的3个问题

⑴ 读懂原文抓中心。读是基础,只要读得认真、仔细、得法,才能抓住要点,透彻理解文章中含着的意思,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体会得深,读后有感。

⑵ 联系实际谈感受。读书时要把自己,把自己的心摆进去,联系文章内容,联系思想实际,反复思考,想想这本书(或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最感人,原因是什么;文章中什么最值得学习,怎样学习;读后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收获等等。这样,写起来才能,有感而发。

⑶ 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着重写感。不能只读不感,一味地抄写原文,没有什么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文章意思去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应在读的基础上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且所谈的感受和体会不但对自己有教育意义,对别人也应该有启迪。

3、点评两篇范文:读《赶花》有感、《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

三、学生习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附:板书设计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参加实践活动,搞小发明,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搞小发明或进行观察、实验

1、大家说说小发明的范围。

2、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3、争取多学科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帮助。

二、指导撰写小论文

1、写清发明制作的原理、制作的过程、能给人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好处,以及自己制作后的体会。

2、附上小发明或小实验的示意图。

3、注意文章要写得清楚明白、文通句顺。

以上步骤放在课外进行。

三、展示交流

1、展示成果。

2、宣读小论文。

3、评选优秀小论文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童、立”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振”、“意欲”、“忽然”的意思。

2、深入体会“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含义。

3、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看图片,交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一)谈话导入。

1、师:刚才我们聊了同学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同学们的“所见”,老师看见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听同学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古诗,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读准“所”的平舌音,再全班齐读。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著名诗人写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袁枚),正音“枚(méi)”。

(二)新授。

1、一读:读准字音。

师:那诗人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2页,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古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注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带读。

所(suǒ)见(jiàn) 牧(mù)童(tónɡ) 捕(bǔ)鸣(mínɡ)蝉(chán) 闭(bì)口(kǒu)立(lì)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

(3)去掉词、读生字。师:请同学们来认识今天的生字宝宝。男、女赛读。

所、牧、蝉、捕、闭、立。

①所:分析字型,“所”字左边的偏旁是“户”的变形,表示与房屋建筑有关。

②牧:与“枚”区别辨认。

③蝉:课件展示图片,简单介绍。俗称“知了”,属于昆虫类,雄性的腹部有发声器,会发出叫声。

④捕、闭、立:引导学生做相关动作来学习。

3、二读:读通诗句。师:调皮的生字宝宝回到诗中,你们还会读吗?注意读流利。

4、三读:读出节奏。师:中国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节奏感、韵律美,所以,要把古诗读好,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下面听老师读一读。(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线的古诗句。)(点名读、齐读)

5、联系插图,想想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交流,读词,贴生词卡片。如:牧童、黄牛、林、鸣蝉

(1)“鸣”左边一张口,右边一只鸟,根据字型,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生:鸟叫)这里是指谁叫呢?(生:蝉叫)这就是“鸣蝉”。

(2)预设学生没有说到“林樾”。师:观察插图,图上还有什么呢?(生:树)找找诗中哪个词有树的意思。(生:林樾)对,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木”,说明与“树木”有关。一棵树叫林吗?密密麻麻的树,一棵挨着一棵,形成了绿色的树荫,这就是“林樾”。

6、逐句品读,整体感知诗的意境美。

(1)品读:牧童骑黄牛。

瞧!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走来了,这就是—牧童骑黄牛。牧童天天放牛,和牛可亲了。他骑在宽厚的牛背上,摇呀摇,晃呀晃,那感觉怎么样啊?(生:开心、快乐、自在、悠闲)

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像成小牧童骑在牛背上,读出“骑”牛自在、悠闲的感觉。

(2)品读:歌声振林樾。

小牧童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走进了什么地方呢?(生:树林里)

那树林会有什么呢?(生:树、草、花、蜻蜓、蝴蝶)

看到这样的美景,小牧童的心情会怎样呢?(生:欢快、高兴)

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生:唱起歌来)

那歌声怎么样?

(生:响亮)从诗中哪个词知道他的歌声响亮呢?(生:振)

这就是—歌声振林樾。请同学们读出歌声的响亮。他的歌声这么响亮,连树上的叶子也听到,它们一片一片把歌声带到更远的地方,歌声在树林间回荡。请同学们再读读,读出歌声的回荡、悠长……

(3)品读:意欲捕鸣蝉。

正当小牧童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唱了起来,你们听,它是谁?(生:蝉)

它的歌声多么得意呀!看看插图,小牧童这时有什么表现呢?(生:呆了、愣住了)

他为什么发呆呢?(生:被蝉的歌声吸引了)

他还会想什么呢?(生:想要抓住蝉)

对,这就是—意欲捕鸣蝉。小牧童非常想捕到这个鸣蝉,请同学们读读,读出想要捕蝉的紧张、急切。

(4)品读:忽然闭口立。

牧童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生:不能)

所以他就(生:停止歌唱,闭口立)。

从唱歌到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化快还是慢呢?(生:快)

从哪个词看出来?(生:忽然)

这就是—忽然闭口立,请同学们读读,读出停止歌唱的迅速。

既然是停止歌唱,我们还要读出安静、无声的感觉。再读读吧。

7、多可爱的小牧童啊!这一切看在诗人的眼中,于是诗人把一切都写进了诗中,让我们也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吧。接下来,通能老师黑板上的提示,试一试,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呢?(自由背、个人背、全班齐背)

8、古诗不仅读起好听,唱起也很好听呢!下面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学唱歌曲《所见》吧。

9、指导书写:立、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写好?要注意什么?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2)看老师写,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在桌子上书空。

(3)在自己的田格本上写一写,每字写一行。(教师巡视)

(三)拓展、链接。

这首诗的作者袁枚,又叫随园老人。他的作品大多写对日常生活的感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流畅。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老师带读)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ōu)眠。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篇】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六、教具准备:课件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

(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学习前4个自然段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胡杨)

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周围见不到胡杨?

4、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个“只”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杨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5、引导学生了解

①胡杨最美、最古老;

②胡杨的生长地、数量。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6、师:在与沙漠这个天敌彼此对视,彼此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不过老师可没办法带大家到沙漠中去看,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7、师:看,这就是秋天里的胡杨。它的枝叶——(生接说茂盛、茂密等),它的颜色——(生接说灿烂夺目、金灿灿等),它的生命力——(生接说旺盛等),充满了勃勃生机。美吗?这样的金黄之美让我们陶醉。

8、过渡:这么美的树在黄沙中究竟经受了怎样的洗礼,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又变成了怎样的一种树?

9、学习胡杨的特点。

㈠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生拿笔在书上画。

②指名回答。

③师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㈡为什么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

引导学生从4个方面理解:

①根茎20米,对比感受:若一层楼房按高3米算,这么长的根茎大约相当于几层楼房呢?请大家算一算。(约7层)感受根茎之长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不易;

②耐炙热耐严寒,可让学生拿自己在严寒酷暑中的体验做比较;

③不怕盐碱腐蚀;

④不怕风沙侵袭。

⑤:胡杨够有韧劲儿,够坚强,它忍受了我们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铁骨铮铮的本色。(出示课件直观感知)

㈢说它无私是因为什么?

引导学生将胡杨与牡丹、桃花进行对比,理解它的无私。

①硕大的牡丹,粉嫩的桃花都见过吗?漂亮吗?怎么个漂亮法?(生答)一个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另一个是白里透红、娇艳

欲滴,但它们只在什么时候开放?(春季)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凋落了,用书中的话就是——(生答“稍纵即逝”)。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花异草。

②而胡杨呢?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否有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们只是在——(生答“长年累月地忍受着那摧肝裂胆的风沙”)。

③:出示课件,来看看这沙漠前的屏障,有了它们的冲锋在前,才会有那身后的繁华景象。

④再来品读一下这无私的树好吗?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㈣它的悲壮又体现在哪里?

①指名回答。

②作者在文中反复的使用了一个词,让老师的印象极深,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千年)出现了几次?(三次)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树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朽?可是谁能?(胡杨)

③:出示课件,看那,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在坚定地挺立着,三个“千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凛然的英雄气节。

④让我们来读出他的悲壮好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胡杨的美仅仅是外表美吗?更美的是它的什么?(内在)它有着极其高尚的品质,这样的树都为人类做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胡杨具有哪些特点?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明白胡杨为人类做了些什么?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胡杨的?(五六自然段)

师:胡杨的贡献真大!可人类是否善待了胡杨?他们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对胡杨有什么影响?

生一一回答。

㈡理解胡杨流泪的原因。

师:人类只为了自己的私利,就完全不顾及在与沙漠进行顽强抗争的胡杨了。胡杨也哭了,它为什么流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

师:这小小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那些上游的人们依然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他们怎能()?怎能()?……难道()?难道()?……

生接说。

㈢交流:如果你就是一颗胡杨,你会对“上游的人们”说些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交流。

3、作者的希望与信念

过渡:如果你站在这胡杨林中,看着那些正在拼搏着的和已经倒下的胡杨,会有什么感受?(伤心、悲痛、难过等)会想些什么?(指名回答)作者也无比悲痛,他在那里默默祈求。

㈠作者在祈求什么?

①指名回答。

②感受作者强烈呼吁人们去“保护环境”(板书)的心情。

③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祈求吧!生齐读祈求的内容。

㈡作者的信念。

①作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醒那些无知的人们,他始终怀有一个坚定地信念,是什么?指名读。

②师指导朗读,要读得坚定些。

㈢回归课题。

①作者还坚信直到某日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是啊,大片的胡杨依然挺立在烈烈西风中,这就是——西风胡杨。(生齐说)

②孩子们,让我们带着作者对胡杨的爱,对胡杨的同情,对胡杨的赞美,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全文

同学们,这一课让我们认识了胡杨,通过胡杨让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希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来保护环境,来保护胡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9西风胡杨

最美、最古老

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保护环境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赁借“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初步感觉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初知道理。

2、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法学法:

情感教学法,阅读法、以读促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给大家一个机会,当着大家的面推荐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谁来?(板书:理想)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留下浓重的一笔。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医生,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作家,用我的笔去描绘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老师:同学们的理想真伟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一个山洞里。(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自学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3、老师板书生字、新词,详细讲解。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炉火纯青:炼丹炼至炉火呈现纯洁的青色时方可成丹。比喻知识和技艺达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坚持不懈:一直坚持不懈怠。

半途而废:半路上停下来。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翻山越岭: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也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锲而不舍: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通过讲述安徽广德太极洞里的滴水穿石的奇观以及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三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段落划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滴水穿石的奇观。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用正、反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反之,则一无所成。

第三段(第5自然段):总结课文,告诫我们要牢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滴水穿石的奇观,通过具体事例启示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就要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作者着重描写了哪几项内容?

(①滴水穿石的奇观。②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成功事例验证了水滴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精读课文,细心体会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滴水穿石的奇观。

(1)指名渎第一段,说说什么是滴水穿石的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出示图片。

(2)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对滴水穿石奇观的分析。

(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怎么能把石头滴穿呢?从文字中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结合第1自然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很自然地起到了过渡作用,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下一段。)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精读第3自然段,从具体生动的例子中体会水滴精神。

(1)李时珍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就?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体会“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与水滴精神的联系。)

(2)爱迪生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着重体会“毕生孜孜不倦”这句话。)

(3)齐白石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有哪些具体描述?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4)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哇!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5)仔细体会“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是什么意思。X|k |B| 1 。 c|O |m

(6)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大家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的事例,不超过l 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7)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雨水的力量比水滴大得多,但是因为缺乏专一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铭记”。

三、总结课文

我们读完这篇课文,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作者有哪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说理以及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板书设计:

李时珍

滴水穿石的启示 爱迪生 持之以恒,终于成功

齐白石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篇】

《鲸》是1篇说明文,讲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写到了鲸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箐多数字来说明。教师可指导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 )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国捕获一头( )公斤重的鲸,有( )米长,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重。(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长,( )公斤重,一天能长( )公斤到( )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通过读、画、填让学生体会到鲸确实很大。

二、说一说

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讲清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学生对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据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这样学生兴致盎然,效果颇佳。

三、比一比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可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9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