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学教案(精编5篇)
【导言】此例“《村居》教学教案(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1
内容摘要:
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书第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古诗《村居》。
教材分析:《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并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诗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春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有关于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展示出了一张图片,谁能够来说说图片里有哪些景物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老师呢还有一个疑问,这些景物通常是在哪个季节里出现呢?(学生:春天)回答正确,这些景物是在春天里出现。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山村里的春天吧!
(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1、教师: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是哪个朝代的呢?(点名回答,并给予评价)
学生:清朝的高鼎。
教师:回答的不错,这首诗是清朝的高鼎所写。我们对诗人仅仅知道名字和朝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所以,请同学们把目光移到多媒体上,让我们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教师朗读
三、初步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
(2)同学们都圈好了,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3)同桌检查朗读古诗。
(4)请学生朗读古诗。
(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教师在学生自读古诗时进行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an)
2、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1)出示“醉、烟、童、散、忙”这些生字,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小组成员一个一个接着朗读生字并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笔顺跟随表,说出笔顺。指名反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后再通过课件演示)
(5)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6)学生描红、临摹。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3)配乐练读
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4)全班齐读
四、品悟古诗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4.再读古诗,感悟春天
(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五、背诵全诗
1、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所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啊!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背下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背诵。
3、集体配乐吟诵。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出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来读一读。)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沾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村居》
2、搜集高鼎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以上这5篇《村居》教学教案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村居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村居》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⑵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⑶ 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⑷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
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村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剖题切入。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2、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真正的题目是“村居”,所以中间要空一格
3、谁能把题目读好?
(清平乐注意“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4、师:一眼看到“村居”,大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有趣味,一起再来读课题。
过渡: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了,在大词人笔下,又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理解字词,疏通语言,初步感知词意。
1、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生自由读词。
3、师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理解字词等方面、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a、注意读好字音: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莲蓬。“媚”读去声,“媪”读“ǎ0”,“剥”读“bāo”。
b、相机理解“翁媪”一词的词义。
看图,谁是翁?我们学过“孤舟蓑笠翁”、“家祭无忘告乃翁”,“翁”是什么意思?“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那“媪”有“女”字旁,想一想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c、相机理解“吴音”一词。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这里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那里的人还在使用“吴音”。
师小结:刚才通过联系旧知、观察画面、分析字理等方法,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今后,大家在学习古文时,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去学习。
4、初步感知全词大意。
交流:能说说这首词的大意吗?你感觉哪个句子意思不好理解?(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指导)
5、生分组说词意,读诗句。
三、整体感知、想象画面,品味诗词情趣。
1、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看到了几幅画面?
生交流:
a、看到池塘上泛着的绿意,溪中流水淙淙。硕大的荷叶托着水上芙蓉—荷花,还泛着青春的红晕。引读:这就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b、“溪上”:看到一对老夫妇坐在家门前聊家常。引读:这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c、看到二儿子心灵手巧,正用薄竹片专心致志地纺织精致的鸡笼。引读:这就是—“中儿正织鸡笼。”
d、“溪东”:看到一亩见方的豆田上,大儿子正辛苦地锄苗。引读:“大儿锄豆溪东。”
e、“溪头”: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池塘边,剥开莲藕吃莲子,不时咂着小嘴。引读:这就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师:“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巧妙的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词吧!
四、引导发现,品析词眼,提挈全篇,深化情感。
1、师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创作年代毕竟离我们遥远,所以有些字词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2、师:你读懂了哪些字的内涵?有什么问题?品读、交流:
a、品味“无赖”。
(1)仔细读读最后两行,想一想。“无赖”在这里应该取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从“喜”字感受到诗人对小儿子不是讨厌,而是喜欢;从“卧”字感受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小儿子的姿态、吃相等方面来理解。
(3)“最喜”和“卧”字让同学们推敲出了无赖的应取之意感受到小儿子的活泼顽皮,那怎么读呢?指名读,读出小孩子的可爱、淘气、活泼的童趣。
b、品味“醉”。
(1)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醉可以组什么词?(陶醉、洒醉、沉醉……)
研究:在词中你认为哪种醉更为恰当?
预设:美好的风光、孩子们的勤劳可爱、夫妻的恩爱让老两口陶醉。
除了陶醉,老两口闲暇之余喝喝洒,聊聊天,因此还有些酒杯之意。
·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老两口心理,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后再读,读出温馨的情景。
小结: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感情诵读)
d、理解诗人之“醉”。
(1)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和睦的家庭啊!课文里除了老夫妻之醉,还有谁在醉?(诗人)
(2)想象诗人喝了一点酒来到这里看到和平安宁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诗人因为什么而醉?仅仅是因为喝酒了吗?(诗人因美丽的田园风光而醉,因安宁的田园生活而醉)
(4)师: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向往呢?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四、吟诵积累,引读明意,拓展延伸。
1、师: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呢?把书合上试一试。(自由背诵)
2、师生全作背整首词。
3、师生对白。师说词意,生说词句。
4、指名背诵。
5、师: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乡村,和他一起感爱恬静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安乐的田园生活。相信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
在古词中还有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也可以了解辛弃疾的其他词。“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五、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景—美 人—美
醉
《村居》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多种方式灵活理解词语
3.结合图意,在正确解释词语、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词描绘的意境,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通过理解这首词中的意境和情境,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和热爱国家的赤子情怀
教学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并能动笔将词的意境描写出来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想象、朗读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
朗读法、抓重点词句品味想象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词”
1.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寻隐者不遇》,生齐读)
2.(出示课文)从形式上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
3.简介“词”这一文学形式: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如,题目中的“清平乐”就是词牌,“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全词
1.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读
课件出示:清平乐 村居
强调:乐: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yuè)!“清平乐”与“村居”之间注意停顿
2.这首词的题目“村居”是农村人家的意思,辛弃疾笔下的农村人家是怎样的一户人家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课件出示全词)读一读这首词,希望大家读正确、读通顺
4.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翁媪、锄、剥、莲
5.读词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的停顿上、下阙之间也要注意停顿(听范读录音后生自由练读)我们再来读一遍
三、理解词句
1.刚才大家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还真有了些词的韵味有不理解的字或词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预设
①“吴音”不是指苏州、无锡这一带的方言,而是课文中“农家”的所在地——江西上饶地区,所说的`方言叫“吴音”
②说着“软软吴音”的是谁呢?从字形上我们不难发现,“翁”指老公公;“媪”则指老妇人“翁媪”就是一对老夫妻
③你是怎么理解“相媚好”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词的内容来说说
④“锄豆”是怎么回事?
⑤“无赖”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小儿”是这样的无赖吗?从这首词中我们也能体会出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4.理解了这些词语,我们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层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注意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品味意境
1.这首词朴实易懂,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2.这首词中哪种景象你特别欣赏,并从中品出了味道?(村居美景、翁媪图、锄豆图、编织图、顽皮图)
3.能拿起你的笔,为大家描写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吗?
4.这一个一个的画面是通过什么事物连成一个整体的?(溪)
5.重点赏析“醉”字
①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意境,你会选哪个字?(醉)
②谁为什么而醉?
③(配乐响起)看着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老夫妇俩醉了!看着勤劳、活泼的孩子们,老夫妇俩醉了!喝着美酒、悠闲地聊着天,安宁舒适的生活更是让他们陶醉!一起读一读,把老夫妇俩的幸福、满足、陶醉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也一起醉上一醉!
6.体会诗人的情感
①醉的仅仅是“白发翁媪”吗?
②看着眼前的景象,词人辛弃疾也醉了,他又为何而醉?
③让我们像作者一样,陶醉地读一读这首词
7.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让我们来试着唱一唱,好吗?(先听一遍,再自由地唱一唱)
五、拓展阅读
1.辛弃疾也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茅檐低小的恬淡情趣,还有金戈铁马的壮烈让我们来看一看辛弃疾的另一种“醉”吧!
2.课件出示《破阵子》
3.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又为何而醉?
4.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了力主抗击外族侵略的金戈铁马的岁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醉物外的沉沦词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希望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辛弃疾,了解辛弃疾词中或壮怀激烈,或恬静淡然的情感
六、课外作业
1.认真书写“翁、锄、莲”;
2.背诵这首词,并想象整首词描绘的情境,写下来念给家长听;
3.搜集辛弃疾写的其他的词,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景 溪 青青草 美
人翁媪 相媚好大儿 锄豆 醉中儿 织鸡笼小儿 剥莲蓬
《村居》教学谈5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像,扩充古诗的内容,并写成1篇记叙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铺垫感情。
阳春三月,同学们到野外去游玩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确定一个表达的中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选择材料)请你具体地说说有这种感受的经过。(练习表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题,实际上意义并不大。)
二、复习《村居》,指导选材。
春天的景色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历代的诗人、作家都用自己的笔赞颂春天,反映春天的特点。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诗人高鼎是怎么来反映春天,赞颂春天的特点的呢?
出示古诗,讨论要求学生说出两点:(1)作者选取一个典型的地方描写具体的事物,反映春天的美丽。(2)他具体描写春天一群孩子放纸鸢的情景,反映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这理解这首古诗的重点,也是改写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复习来解决它,是对的。)
三、指导改写,意译古诗。
1、确定改写的人称。
假如你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情景,该怎么来告诉别人呢?(通过讨论,明确可以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改写。)
2、想象经过,确定重点。
写这个故事时,想一想,作者在春天去游览,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景色。他仅仅只是看了一处吗?不是的。但他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地方和事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那么,我们在描写春天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要求学生想像作者观赏的经过,提示突出写好诗中的两个情景。)
3、练习改写。
学生用十多分钟的时间,自己动笔改写。
4、交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指导、表达、批改、评讲揉合在一起。不仅要评讲学生所选择的人称、文章重点、还要注意了基本的语言表达。)
四、欣赏例文,归纳方法。
(课本中的例文可以作为学生欣赏、比照的对象,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语言表达上与例文不相同,与同学不一致的地方。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的基本上,欣赏归纳古诗、改写古诗的一般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改写的能力。)
(简评:徐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