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初中初二精编精编物理教学教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2101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初二精编精编物理教学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1

《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指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作用,并说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重点)

3、运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图,分析铁路网东西分布疏密的原因。

4、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能够指认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重、难点)

教学模式“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入欣赏歌曲《天路》,并配以青藏铁路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国交通事业的飞跃发展。

问:大家每天是如何来上学的?此外还有那些交通工具?

有句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看来,我们出门无时不刻不依赖于交通。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中国的交通运输的有关问题。学生听歌曲回答

骑自行车、步行、乘车

火车、轮船、飞机

联系实际设计教学,有亲和力,易于学生接受。

承转过渡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各走向的山脉是支撑这只雄鸡的骨架,那么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线就是这只雄鸡的经脉。

交通运输所运送的是“人”和“物”。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交通运输和现代交通运输的差别,并补充地铁、管道也属于现代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证明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上运输兼顾货运与客运,管道运输只能用于货运

播放有关铁路运输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的现状。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认识了铁路干线,就能认识全国的铁路网,进而认识全国的交通运输网。自学完成现代交通方式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总结出铁路运输是我国各种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观看中国铁路线图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以及分析判断能力,最终提高学生阅读图文内容的能力。

承转过渡目前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都是铁路运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很快,通车里程不断增长,已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下面我们认识我国的主要铁路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初中初二精选优秀物理教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直线运动?

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

(1)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

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

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3)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情景:

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

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

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2)观察完模拟实验后,学生做实验。

(3)分析归纳得到: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4)学生举例说明:物体为什么做曲线运动。

(5)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也在这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夹角,这时,合力就不但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三、巩固训练:

四、小结

1、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上。

3、当合外力F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夹角a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五、作业:<创新设计>曲线运动 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件导入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反馈练习一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2、完成单位换算: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

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7×10-5m= 7×10-5×106μm=70μm。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2、带着问题阅读,并交流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思考回答: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

dm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70 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105 nm

(1)长度的测量工具

(2)观察刻度尺

展示实物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2、怎样放置刻度尺?

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其中69mm是准确值,是估计值。

(4)正确读取估计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 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 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

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确值是,估计值是,因此读数应为 cm,不能读作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反馈练习二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

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

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

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估读值为,所以木块长为

答案:A; B; (或)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3、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计时工具

知识拓展

1、 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

2、 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准确值是;估计值是0. 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

=,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

答案: ;

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阅读“知识加油站”,熟悉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在“知识加油站”的基础上,熟悉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反馈练习三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答案:

讨论回答: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大圈指针指示是,因此读数是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四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②㎜;③㎜;④㎜;

⑤㎜。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断) 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误差”,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第④四个读数187. 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①㎜;②㎜;③㎜;⑤㎜,它们的平均数为,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该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综上所述,应选D.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见附件1.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4.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减小误差的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

初中八年级物理精选教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音调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 赫 ,符号为Hz.

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 。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 20 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小组讨论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 慢 ,音调越 低 。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 高 。

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

教师点拨

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

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低于20Hz.

学习指导二:响度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4、3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4、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小组讨论

1、做教材34页的演示实验,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保持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以更大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 大 。

3、让你的同桌站在操场中央,大声的说话,你从距离他较远的地方向他走去,你可以发现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教师点拨

1、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要注意使乒乓球慢慢地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否则快速碰撞音叉就会影响实验结果了。

2、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除了每一次都要敲击同一个音叉(运用控制变量法)之外,还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摆动幅度来了解音叉的振幅)。

跟踪训练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C)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学习指导三:音色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5页,完成下列填空: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小组讨论

1、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几个同学喊蒙住眼睛的同学的名字,让他“听音辨人”,每个同学蒙眼一次,看谁辨得又快又准。听音辨人依据的是不同的人音色不同,这是因为发声体不同。

2、拿一根筷子轻轻地敲击一个结构完整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再拿这根筷子轻轻地敲击同样的但已经破了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教师点拨

在音色这一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白:发声体不同,所产生的声音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振动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5

(一)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差异网●(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七)[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2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