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社会发展的规律》精编2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1590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社会发展的规律》精编2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社会发展的规律》1

一、自主探究

1.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第86—93页。

课标内容要求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虚幻、歪曲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能力: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填一填:

(1)社会存在___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_____,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____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_____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_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___的___作用。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的,马克思主义的______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____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4)在生产方式中,____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_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

(5)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_____。经济基础___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___。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____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___;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____生产力的发展,___社会前进。

(6)___________的矛盾,_____________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的、___的,发展的过程是____的。

(8)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____实现的,_____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加以解决。___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____________的发展,使__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3.想一想: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5)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

1、合作探究

 探究一:近年来,洋节日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社会正被这些新颖的、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性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对待外来文化,我们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 探究二:《诗经•卫风•伯兮》描写一位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她吟唱道:“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哪里能得到谖草,栽种在北檐之下?)”谖草即萱草,传说面对萱草可以忘忧,故又名忘忧草。民间还有一传说:妇女怀孕时,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会生男孩,故萱草又名宜男草。

回答(3)—(4)题。

(3)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一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这表明书本上的观点(    )

a、其真理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b、多数是不可信的

c、是不可盲目相信的           d、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4)古时候游子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的思念之苦。唐代孟郊《游子吟》写道:“萱草生堂附,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忘忧”“宜男”之说虽“无一验者”,但并不妨碍人们借此表达某种愿望,这表明的哲理是(     )

a、某些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眼见不一定为实            d、艺术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2.释疑解难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区别 地位 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 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3.巧建结构

三、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噪音问题、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以及环保、治安等各类问题,无论事情大小,都是让百姓牵肠挂肚的,因而“幸福指数”这一概念成为XX年地方“两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幸福指标体系将纳入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中。这表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06,江苏卷)自XX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 广东)“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4、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表明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5、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这一对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c、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而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社会是的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

b、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是由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7、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a、实践              b、物质      c、劳动           d、主观性

8、随着社会焦点的变化和视角的转移,每一年社会中总会新出现、新兴起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遗产”、“ 学术明星”、“ 一树/梨花/压海棠”、“ 博客”、“ 顶你个肺”、“ 你不是一个人”、“ 反盗版”、“ 标准像”、“ 恶搞”等入选XX年十大流行语。这说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二)双项选择题:

9、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服从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c、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d、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10、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从各国的现代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的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时,都适时地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这段话说明

a、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矛盾普遍性中包含着矛盾特殊性   d、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辨析题:

11、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辨析:正确的荣辱观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决定作用。

(四)探究题:

12、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庭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薄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

材料二 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讲座、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为什么会出现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1-2个哲学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走进生活

第九批新职业公布

XX年4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发布第九批新职业。这10个新职业是:衡器装配调试工、汽车玻璃维修工、工程机械修理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助听器验配师、豆制品工艺师、化妆品配方师、纺织面料设计师、生殖健康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据介绍,劳动保障部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迄今已发布九批共96个新职业,新职业一经确立将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探究提示]

1、请你查找一下最新公布的职业名称,并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适时公布新的职业名称。

2、这些新的职业的公布以及对于这些职业的规范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哲学意义?

《社会发展的规律》2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并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以及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历史现象和现实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三)学法指导

1.澄清概念。本课涉及多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革命、改革等。学生要准确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首先就要对这些概念的内涵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因此,澄清概念既是学习本课的重要任务,也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

2.观察生活。在学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时,学生可以从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看看自己身边各种意识现象背后的物质原因是什么。比如,民间流传的神话、人们信仰的宗教、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等现象背后的物质原因是什么?同时,看看这些意识现象对人们行为和社会发展又有哪些能动的影响。

3.分析历史。在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学生可以运用这些原理对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加以分析,以便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特别是要运用这些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知识点拨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定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精神方面,是人类各种精神生活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这里强调以下几点:第一,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里的社会意识包括各种意识现象,不管它是正确的还是虚假的,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而发生变化。第三,先于社会存在变化而产生的社会意识并不等于先进的社会意识。

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作出了不同回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历史唯心主义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它在历史观中的表现是:认为历史发展由人们的意志决定的,特别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天命”、“神”或“绝对精神”决定的。

例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开放、独立、协作、平等、竞争等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化思想观念逐步得以确立。这些观念的确立,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d.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生了现代化思想观念,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观念的确立,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a和b表述不完整,d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为c。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也叫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这一原理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这里要注意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上层建筑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机构。其中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意识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意识形态的范围比社会意识要小,它专指那些与特定生产关系有关的社会意识现象。风俗习惯、科学等社会意识现象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4.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同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也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例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

①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②概括了社会的基本结构③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④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在于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概括了社会的基本结构,但并非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正确答案为b。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阶级社会的发展可以采取革命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改良的方式。至于到底采用什么方式,要看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程度,看阶级之间利益冲突的激烈程度,还要看具体的历史环境。

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它们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采取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

例题: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    )

①改革是为了解放我国的生产力②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③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的阶级斗争④改革是为了彻底变革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方式的理解。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和革命一样,起到了解放生产力、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③是不正确的,阶级矛盾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④也是不正确的,改革是为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不是要彻底改变它。正确答案为b。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表明(    )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改革开放后,我国有三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是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第二次是关于“姓资姓社”问题的大讨论,第三次是关于“姓公姓私”问题的大讨论。这三次大讨论有助于我们从旧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我们需要不断破除旧思想的哲学依据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思想观念的变化具有相对滞后性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中的决定力量,原因在于(    )

①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之上的②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③生产方式规定了一切社会细节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甲和乙合开了一家蛋糕店。开始时,两个人分别做蛋糕,甲一天做20个,乙一天做25个。后来两人分工,一个制作坯子,一个加工成型,一天可以做60个蛋糕。这个小事例表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生产关系反作于生产力        d.办事情应当从实际出发

5.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有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相适应,我国酝酿数年之久的《物权法》终于在XX年颁布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过程表明(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6.下列观点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是(    )

a.阶级斗争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b.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c.人类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又是有规律的

d.物质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有决定作用

(二)非选择题

1.父亲对正在上大学的儿子说:“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一分钱要掰成两半儿花,千万不能忘啊!”儿子对父亲说:“都像您一样勤俭节约,内需还怎么拉动啊!现在都什么年头了,消费观念要跟上时代潮流。”

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评析父子俩的对话。

2.辨析:凡是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能力拓展

1.“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请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经常变化和改革”的原因。

2.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阐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相关信息

(一)社会历史观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贯彻和应用。依据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后,才出现了真正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这个历史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也称为唯物史观。

(二)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也叫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三)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生产力。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是由人(劳动者)和物(生产资料)这两个因素构成的,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在生产力中,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首要因素。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力是社会生产方式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四)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生产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即分配形式。在这三个方面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方面,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产品的分配形式。

(五)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指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复杂的。在每一个社会形态里,都有一种生产关系占主要地位,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特征,也规定着这个社会上层建筑的主要特征。

(六)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所谓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这个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面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现实基础。

(七)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它包括政治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机构)和思想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在存在着阶级的社会里,政治上层建筑是政治法律制度,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这些体现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思想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观点、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这些体现着人们的思想关系。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2篇《《社会发展的规律》》,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6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