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教案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电功率教案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电功率教案【第一篇】
关键词:高三复习 学案 高效
高三一轮复习课功能有三:一是唤醒功能。学生一般存在旧知识的暂时性遗忘或较深度的遗忘,而教师一但提及或引导学生回忆该部分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便会被唤醒;二是重组功能。通过复习,对零散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形成合理的知识架构,使学生达到易学、易懂、难忘的境界。三是提升功能。通过精选的例题及习题,以训练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唤醒是为了再现,进而内化;重组是为了融合、打通,进而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是为了综合运用、灵活运用,进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唤醒功能中,对学生知识的唤醒一般是由教师完成的,最传统的模式是教师满堂灌,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经常会造成以下现象:教师就好比唱独角戏,学生参与度低,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复习更多的是重复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浪费时间;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弱、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学生,他们遗忘的知识点较多,虽然教师在这节课唤醒了他们遗忘的知识点,但是唤醒遗忘功能是由教师完成,所以学生很容易对教师复习过的知识点还存在遗忘,上课的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教师生怕学生记不住知识点,翻来覆去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听,甚至教师讲了多遍却没有印象,讲得越多越糊涂,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势必影响学习能力的提升。
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高效的学习方式,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模式。
事实上,学案的编写、使用不是新鲜事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复习学案的使用和之前的新课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教师在课前把学案发下去,学生对照课本和笔记完成知识点后,仍然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讲一遍知识点,学生被动的听,然后布置海量的题目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这种形式只是换了一种包装,教师依旧是主体,而且这种模式还会因为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学案,反而更浪费时间,其实效率反而更低了。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关键在于学案如何正确编写和师生如何使用学案。
学案的编写,常见的设计主要由以下模块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达标检测、学习小结。下面就这5个模块探讨一下教师如何有效编写学案和学生如何高效利用学案,以达到高三一轮复习课的目标要求。
一、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在学习目标中,如果只给出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了解、理解、综合应用),目标和知识点笼统,学生不容易掌握该知识点在高考的地位,题型、难度、频率是如何在高考中体现的,就达不到设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目的。以电解池为例,在考试大纲中涉及到的要求是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学生单从大纲说明会觉得电解池的知识点难度系数低,只是定性要求,而且涉及的电源应该来源于教材,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历年高考题,会发现有关电解池的学习目标被分解为: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会判断阴/阳极,根据离子放电顺序表判断阴/阳极产物。(特殊:如果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阳极产物为活性电极本身失去电子)。
2.能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3.利用电子守恒关系列出关系式进行相关计算。
4.新型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阴离子在阴极放电和阳离子在阳极放电)。
结合以上要求在高考中出现的难度和频率以及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自然能给出重点是:
1.掌握离子放电顺序表。
2.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阳极产物的判断。
难点是:(1)利用电子守恒关系列出关系式进行相关计算。(2)新型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阴离子在阴极放电和阳离子在阳极放电)。
通过细化目标、明确目标,从而使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可操作性,是学生能一目了解,明白复习的方向及难度。
二、知识链接
在知识链接编写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尽量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种设置形式,能使学生唤醒相关知识。在使用上,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学习,学生不看教材、笔记,自己独立完成知识链接,并使知识网格化、系统化,再结合教材、笔记明确自己对知识点中尚存在的遗忘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重点标记,提醒自己这些知识点是自己的薄弱点。以前是教师唤醒学生遗忘的知识点,现在应该是学生自己唤醒遗忘的知识点。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再重复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而是对零散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形成合理的知识架构,针对学生易错知识点和在此知识点上结合高考在原有的知识点上进行提升、总结,以达到知识重组的目的。
以有机化学基础为例,在知识链接中,学生填写有机物相关的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后,而教师在课堂按照以下步骤达到知识点整合、重组的目的。
步骤1:将这些有机物按照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之间的转化串成一条主线使得有机物性质形成网状图,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点。
步骤2:将已学官能团以表格列出,学生思考如何引入官能团以及官能团可以转化成哪些新的官能团。
步骤3:列出反应条件。学生思考符合反应条件的哪些官能团发生反应。
三、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包括三个方面的习题: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编写完成的。这样既减轻了困难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调动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在学案使用中,注意通过作业批改与分析,掌握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措施。应积极倡导教师先做题后布置,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有记录,及时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矫正或补救措施。
四、学习小结
这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板块,其实学习小结真正利用起来对学生的帮助是最大的。让学生学会多思考、多反思、总结遗忘知识点、易错知识点,如果积累下来就是一本自己的错题集,这对于后期复习帮助学生有指向性的攻克薄弱点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轮复习是否有效、高效,关键在于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能否有效唤醒了学生已遗忘的知识。学案的精心编写,使用时机的精妙安排,练习过程的有效掌控,势必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真正实现“少教多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电功率教案【第二篇】
题1小明用如图1所示电路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V.
(1)小明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2甲所示,则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观灯泡总不亮,且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示数接近3 V,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灯泡短路B.灯泡断路
C.滑动变阻器某处断路D.开关接触不良
(3)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示数为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指针如图2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阿拉文库§ (4)实验中,小明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在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时,小明设计了如下表格,你认为这张表格的设计是(正确/错误)的,原因是。
表1次数111112113电压U/V电流I/A电功率P/W电功率平均值P/W此题是各地中考命题中的热点问题,学生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在处理数据时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所以很多学生在答题时认为此表格设计是正确的,原因是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那么到底表格设计正确还是错误呢?
首先要对误差有一个认识。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 是不可能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也称为偶然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减小误差。随机误差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概率统计方法。处理的前提是系统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其影响事先已被排除或事后肯定可予排除。系统误差的处理虽然无统一的方法可循,但是,首先应尽可能预见到各种误差来源而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消除或削弱其影响。其次,应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以便尽可能削弱系统误差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所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系统误差。而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随机误差的前提是在一列等精度测量中,每次测量的误差是无规律的,其值或大或小,或正或负,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
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要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即低于额定电压、等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相差很大,不符合求平均值减小偶然误差的条件。所以不能求电功率的平均值。
题1中第(4)问的正确答案是“错误”,原因是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不同,求不同电压下灯泡功率的平均值没有意义,因此小明设计的表格错误。
学生听了我的解释之后,对这个问题好像搞清楚了。
过了一天,学生又拿来一道题问我,老师,您看这道题也是测小灯泡电功率,为什么可以求平均值呀!
题2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V.
(1)小明在连接实验电路时还有导线未接上,如图3甲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3甲中的电路连接好(导线不得交叉).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移到(填“A”或“B”)端。
(3)实验时,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乙所示,其示数为A,那么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4)小华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小灯泡额定功率,她用同一套器材做了三次实验(她将电压表调到 V,图3丙是其中一次实验所调的电压表示数),获得三组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见表2.
表2实验序号111112113电流示数/额定功率/额定功率的平均值/W11P=++=①他测得功率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②这样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
本题是2012年江苏省扬州市的中考题中的第28题图,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题2第(4)问不同的参考资料给的答案是不同的。比如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专版《中考档案・物理》中161页选编的第22题,给出的答案:①灯泡在不同的实际电压下工作,测量的电功率各不相同②不正确 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功率不能求平均值。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2013中考零距离物理复习教程》第130页第8题,给出的答案①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不正确;功率不能求平均值;从网址上搜到2012年扬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中第(4)问的答案是:①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不正确;用电器只有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而江苏省十三市2012年中考试题汇编中第(4)问的答案是:①电流表或电压表有误差 ②正确;减小误差。
同一个问题,还是中考试题,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呢?是题目本身存在不足,还是对误差理解不足,给出的参考答案有问题呢?
电功率教案【第三篇】
关键词:学案设计;交互式电子白板;化学反应速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7-0064-0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doi:/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及化学反应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反应进行的方向、电解质溶液等知识作好准备。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材中化学反应速率这个专题,安排了一系列简单易行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我再根据DIS数字化传感器技术,在计算机上绘出有关实验曲线,使学生对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和实验现象更加清晰明了,便于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些都为学习下一节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创造了条件。而且通过实验和理性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化学反应,有的反应进行得轰轰烈烈,而有些反应却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模拟爆炸的动画)
电子白板书写: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图片:(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炸药的爆炸、溶洞的形成、钢铁腐蚀、牛奶的变质等
[交流]这几幅图片所描述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如何?你对化学变化的快慢有何认识?
[反思]化学反应中“快”与“慢”是一个相对的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从“生活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常识”入手,通过判断几个常见反应快慢的常识,从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
电子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7,回答下列问题:
1. 定义: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某一反应物____________的减少或生成物_________的增加来表示。
2. 表达式:v = 单位:____________。
(用v表示化学反应速率,Δc表示浓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均取绝对值。)
参考答案:浓度,浓度;v =Δn/(V·Δt),mol/L·min或mol/L·s。
(电子白板的实物投影功能)展示个别学生完成的学案,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利用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3. 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电子白板的实物投影功能)展示个别学生完成的学案,师生共同点评。
[反思]在某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是否相同?
[归纳]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 比,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 速率。
参考答案:正;平均。
[交流]4. 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归纳](1)同物比较法——比较时,必须化为同一物质才能比较,且单位要一致;
(2)系数比例法——比较时,各物质的浓度与其系数的比例大,速率快。
设计意图:学生更容易把握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要点,提高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
电子板书:二、测量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8,如何测量某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电子白板的超链接功能)网络查询“比色法”、“pH测定法”等方法的百度文库。
[实验探究1]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的装置
实验操作:请两组学生分别做如下两套装置的实验:在锥形瓶内各盛有同等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1mol/L和40mL 4mol/L的硫酸,比较两者收集10mL氢气所用的时间。
实验原理:写出该反应方程式Zn+H2SO4=ZnSO4+H2
实验数据: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归纳]实验结论: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电子白板的实物投影功能)展示个别学生完成的学案,师生共同点评。
[实验探究2]请两组学生利用DIS数字化pH传感器进行双氧水分解实验。
实验操作:DIS数字化实验系统连接完毕后,在锥形瓶中放入40mL15%双氧水溶液,将pH传感器放入溶液中,观察现象,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显示出的曲线,说明双氧水呈弱酸性,并且自身分解不明显。
实验原理:2H2O2■=2H2O+O2,加入质量相等的块状MnO2和粉末状MnO2进行对比。
[归纳]实验结论:加入MnO2后,根据pH曲线变化,说明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并且加入粉末状的MnO2后,分解速率比较快。
[反思]若再对刚才反应的锥形瓶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3]另请一组学生对锥形瓶加热,看气泡出来的速率。
[归纳]实验结论:升高温度后,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
(电子白板的实物投影功能)展示个别学生完成的学案,师生共同点评。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讨论,你领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归纳、总结、分析、表述、应用等多种能力。
[检测与评价](略)
[作业]课本习题3、4、5。
设计意图: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完善知识体系,设计一些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习题,起到及时检测和评价的作用,保证课堂训练到位。师生共同总结并点评。
三、教后反思
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实验室传感技术已经为现代化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极大地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的进程。这节课充分利用强大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和数字化实验传感技术,采用“自主、交流、反思”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不仅有效地拓展了教材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与科技发展保持同步,且能轻松实现数字化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DIS数字化实验系统,拓展教材内容,改进教学实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老师为学生创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创设了一连串环环相扣创造性问题,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图片、录音、录像材料、多媒体动画以及电子白板所特有的拖动功能和缩放效果,将它们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更乐于学习。
参考文献
电功率教案【第四篇】
关键词 大学生电子档案 就业服务 企业招聘 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使用,高校的政务管理和学籍管理也逐步信息化,给高校日常管理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大学生档案管理却还延用着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员工作理念还停留在档案“看管”的层面,不能发挥其为就业服务的功能。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大学生电子档案信息系统,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提供交流平台,发挥大学生档案为就业服务功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传统档案管理在就业服务中的现状分析1.管理模式落后,制约其就业服务功能经过企业走访调查发现,除了国家政府机关、大型国有企业比较重视应届毕业生入职前的档案查阅外,众多的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很少在招聘时进行案查阅。档案查阅更多是放在入职后或是转正时,档案利用滞后情况严重,不能真正发挥其为就业服务的功能。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学生档案管理模式有关。其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及观念比较陈旧,档案管理员对档案管理只停留在“看管”的层面,很少对企业开放学生在校档案查阅服务。如果企业想查阅学生档案,则必须向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系部、档案室等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涉及部门多,手续繁琐;其二,根据我国人事档案管理规定,除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或其上级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单位有人事档案管理权外,一般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是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权。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聘和录用大学生时,都很难有机会看到大学生个人在校期间的档案。档案功能只是停留在资料的收集,不能发挥其在就业服务的功能。2.档案内容陈旧,可利用率低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绝大部分还是延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档案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可利用率低。首先,档案资料单一,内容陈旧。高校学生档案主要包括高校招生录取材料、党(团)材料、奖惩材料、学籍表、成绩单和体检资料等;其次,档案管理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管理好档案就可以了,不会主动去了解就业市场,影响其对大学生档案在就业中的作用认识;再次,传统的纸质档案容纳信息有限,统一化、标准化的档案内容又使得档案管理流于形式,空洞无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个性特征和个人能力。然而,用人单位除了了解毕业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能力外,更想深入了解他们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然而这些资料在传统纸质档案中无法记录,难以考察,致使用人单位无心去查阅毕业生纸质档案,纸质档案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降低了纸质档案的利用率。3.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可信度高校大学生档案评价延用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形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多种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由于参与主体单一,忽视了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价值,容易出现评价的片面性。此外“档案优化”现象严重。个别高校则为追求高就业率,促使毕业生顺利就业,不惜为学生进行“档案优化”。例如,《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最为重要的综合评价材料,也是企业录取毕业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在院系推荐意见栏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或是使用统一的评价模板,评价不能体现个性差异。以上的行为在高校中屡见不鲜,致使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这不仅影响到用人单位选拔优秀人才,而且干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大学生电子档案在企业招聘中的作用1.提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电子档案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来管理每名大学生大学期间的成长档案,能详细地记录了每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奖惩情况、实践活动情况、心理情况及诚信记录等。企业在招聘时可以通过指定的网络端口进入学校毕业生资源库,可以快捷查询毕业生们的信息材料,并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筛选条件,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面试。这比一个个查看毕业生纸质材料或纸质简历更加便捷和节省时间,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2.有利于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学生综合能力面试是每个毕业生进入公司工作,获得就业机会的必经环节。用人单位通过和毕业生面对面的面试只能获得对学生的直观印象,而对于学生本人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专业竞赛、社会实践和诚信等综合素质却很难以一时进行考察。大学生电子档案则系统记录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实践和诚信等情况,可以更全面展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有助于企业在招聘中更为直观而全面了解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招聘成功率。3.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电子档案系统不仅可以反映学生本人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能完整,清晰反映学生品德表现、干部经历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综合素质的情况,是毕业生学习成长的一个记录,也是非本人提供,是为他证的证据。其可以作为向用人单位自我推荐最具权威性的凭据,也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主要依据。高校通过建立在校生电子档案,并向合作企业开放毕业生电子档案查阅服务,使毕业生档案信息得以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有效地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4.提高“人―职”匹配度企业招聘的主要途径有:现场招聘会、内部选拔、网络招聘、推荐、中介、媒体等,当中效率最高为“推荐”。它的好处在于推荐者一般比较熟悉招聘企业的具体要求和待遇情况,同时对被推荐者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也比较了解,所以在推荐人员时也会有的放矢。电子档案则类似于推荐者的角色,它可以根据企业的招聘要求,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在现有的毕业生数据库中“推荐”出与招聘条件高度匹配的毕业生供企业招聘。而经“推荐”选出来的毕业生,其个人的职业能力和求职意愿与企业需求吻合度也相对会高些,从而提高“人―职”匹配度。
参考文献:
[1]贾洪芳。北京大学:电子学档打开大学生求职“窗口”[J].中国教育网络,2012,(4).
[2]陆淼焱。强化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J].百色学院学报,2009,(12).
[3]王莉。强化学生档案管理 促进大学生就业[J].科技创业,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