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通用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找骆驼教案【通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找骆驼》教案【第一篇】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1、了解上任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课前准备:字条,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寻人启事》
2、指名读。
3、讨论“根据哪些内容能找到这个人。”(板书:特征)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一段
1、谈话讨论:商人到外地采购货物带骆驼干什么?
骆驼会在什么情况下走失呢?
此时商人的心情怎样?
2、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章。(自由读,指名读)
3、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商人的心情
“找了很多地方”“赶上去”等词语
4、指导朗读。
过渡:刚才我们知道找人的时候要知道这个人的特征,那么找骆驼呢?(生答)
(二)小组合作学习(2—10自然段)
师:课文导读部分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那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将这两个问题解决掉呢?
1、出示问题:(1)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征?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征的?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认为重要的或者认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然后跟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1)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师板书骆驼特征
(2)指导朗读。(出示对话,体会老人说话时的语气跟商人此时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
(3)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a\ 指名读自己画的有关语句。
b\ 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怎样知道骆驼的特征的。(师板书老人看到的现象)
c\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先说原因,后说结果)
再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话。(先说结果,再说原因)
(4)指导朗读。
过渡:根据老人的指点商人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
(三)朗读第11自然段。
四、 拓展练习
师:假设商人没有找到骆驼,你还能有什么办法帮他找到吗?
(生讨论)
学写启事。
1、学生模仿寻人启事,练习口述《寻骆驼启事》。
2、学写启事。
3、课堂交流展示。
《找骆驼》第一课时【第二篇】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
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 “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
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表演。(评议、朗读)
二、定向。
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我们自己来学懂这篇课文。
三、自学。
第一台阶:
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
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
3.说样子。
(1)左脚跛。(什么叫跛?)
(2)左驮蜜,右驮米。(什么叫驮?)
(3)缺了一颗牙齿。
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
我当老人,你们当商人,我们表演一次。
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念出来没有?
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详细”的意思)
第二台阶:
说说,练练
1.用“因为……所以……”句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
第三台阶:
分析,朗读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
(学生答:“课文里没有。”老师要求学生思考)
2.破——浅?跛——晃——左蜜 右米
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
4.读,我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
(1)“不紧不慢”地读
(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顺着……)
(3)找到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
“指点”是指什么?
“一路”与哪个词有关系。(走失)
四、指点。
为什么顺着脚印去找?
另外两条线索为什么不可靠?(学生讨论)
五、我们又不去找骆驼,干吗学?
编者意图是给我们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差异作业 。
1.课后填空,抄词。
2.表情朗读。
选做题:表演“找到骆驼后——”。
七、表演。
板书: 判断 分析 观察
左脚破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缺了一颗牙齿 齿印
顺着脚印去找
《找骆驼》综合资料【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语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胡子、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丢失过自己心爱的东西呢?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
2.师: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峰骆驼,他也很着急。
(出示课件:商人焦急的图片)怎么办呢?他最终找到了吗?
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不多、丢字;不认识的字词学生可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3.教师以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4.学生简述故事大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蜘蛛爸爸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不仅可以提高识字词的能力,而且培养自主意识。
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认字情况,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入品味,读中感悟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老人知道了骆驼的那些情况?又是如何知道骆驼的情况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并重点抓住“不紧不慢、愤愤不平”等词语,随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师:你从老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智慧?
提出中心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交流和讨论,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内心的体验、感悟。
四、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
1.师:同学们,你能帮商人写一个寻物启示吗?
2.交流想法,教师总结
3.写入采蜜集、小笔头
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把课堂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字的占格和间架结构,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找骆驼》综合资料【第四篇】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
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 “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
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表演。(评议、朗读)
二、定向。
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我们自己来学懂这篇课文。
三、自学。
第一台阶:
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
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
3.说样子。
(1)左脚跛。(什么叫跛?)
(2)左驮蜜,右驮米。(什么叫驮?)
(3)缺了一颗牙齿。
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
我当老人,你们当商人,我们表演一次。
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念出来没有?
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详细”的意思)
第二台阶:
说说,练练
1.用“因为……所以……”句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
第三台阶:
分析,朗读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
(学生答:“课文里没有。”老师要求学生思考)
2.破——浅?跛——晃——左蜜 右米
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
4.读,我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
(1)“不紧不慢”地读
(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顺着……)
(3)找到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
“指点”是指什么?
“一路”与哪个词有关系。(走失)
四、指点。
为什么顺着脚印去找?
另外两条线索为什么不可靠?(学生讨论)
五、我们又不去找骆驼,干吗学?
编者意图是给我们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差异作业 。
1.课后填空,抄词。
2.表情朗读。
选做题:表演“找到骆驼后——”。
七、表演。
板书: 判断 分析 观察
左脚破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缺了一颗牙齿 齿印
顺着脚印去找◆
《找骆驼》综合资料【第五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书中的第六课《找骆驼》。这是1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法:组织学生自学、合作、讨论交流。
学法:自学、自悟、讨论交流,通过看、读、谈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步骤共有四大环节:一、谜语导入 明确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切入重点 合作探究 四、拓展提高 想象说话
在第一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谜语巧妙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启发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道理的意识。在第二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多读的方法去了解文章内容。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读懂,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在第三环节中,我分了五个小层次,第一层,我根据文章的特点设计了一份表格,“骆驼的特点”以及“老人观察到的现象”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理解课文;“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不仅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更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分析寻找骆驼的最好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时进行第二层次,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从而提高对人物的认识。接下来通过解决“老人没见过骆驼却能帮商人找回骆驼”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得出今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第四环节的想象说话,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说话能力,也是为了让学生对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