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精彩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乡愁》【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乡 愁【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3、学习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理解诗歌中意象之美;通过点拨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本课拟用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走近作者
播放《江河水》音乐。(创设情境,教师以饱满的激情介绍这首曲的作词人)
曾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中国台湾,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祖国大陆到祖国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期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在回乡无望的时候,他于1972年写下了一首诗,一首生离死别般灼人心痛的诗──《乡愁》。他是谁?──中国台湾著名的诗人余光中。我们在倾听的这首歌曲就是根据他的《乡愁》谱曲改编而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
板书:乡愁 余光中
二、诵读中感知
1、配曲《春江花月夜》,教师美读(语调缓慢、深情,期望中凸显深沉)。
问1:你从中听出了什么?
可能有以下说法:内容方面:思乡、惆怅;
形式方面:形象、整齐。
2、再读: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并要求他们说说如此处理的原因。
教师明确:当时,大陆与中国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作者抒写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千千万万的游子对亲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情怀。
4、归纳并投影朗读的方法: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句间停顿要长一些。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表示形象的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把握感情基调:
感情:深挚 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
语速:舒缓
5、动画展示音乐响起,全班齐读。
三、研读中感悟
1、这首诗是现代诗歌的上品,曾拨动了千万人的心弦。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想听一下同学们的意见。
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可出示两问题提示学生思考:
⑴ 将每节相同位置的语句进行归类赏析,看看哪一处最美?
⑵ 你对作品中哪一节印象最深?试作评析。
学生畅所欲言并美读相应的诗句。
教师评价,归纳整理。
如:
⑴ 美在意象。诗人精心撷取和提炼意象,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可感的具体对象,把四个人生阶段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表达出来:单纯、集中、丰富、含蓄。
板书: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
↓ ↓ ↓ ↓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⑵ 美在情感。主题逐步深化升华。第四节“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具有了其他乡愁诗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表达的不再只是个人情感,而是千千万万海外游子的恋国思家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感。可谓是“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
板书:个人 国家
2、根据大屏幕提示背诵: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_______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_______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_____________,我在外头,_______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_______在那头。
四、拓展迁移
1、探究中国文人的乡愁情结。
诗中化抽象的乡愁为形象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种“化抽象为形象”的写法在我国古诗词中是经常使用的。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积累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含有“乡愁”的诗词句。
可能有以下诗句,如:
⑴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⑵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⑶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教师点拨:在诗人的生花妙笔下,“愁”有了重量,可以搬上船;“愁”有了动感,如同汹涌澎湃而绵绵不绝的春水;“愁”如影随形,漫空飞舞。“愁”无处不在,有多少游子,就有多少离愁──
2、说说“我”对乡愁的感悟。
在刚才的品味中,诗人、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让“愁”更可感。请学生们选取一物象抓住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乡愁是……”这一句式表达,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音乐响起,充满乡思的秋夜画面出现──)
教师举例:乡愁是绵绵的长城,岁月绵绵,情也绵绵。
参考示例:
乡愁是一弯如钩的残月,
乡愁是故乡的小溪,永远流淌在心头。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
……
(说明:学生只要能用恰当的物象表示乡愁即可,长短不拘。可以在全班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将这些句子优化,连缀成篇)
五、延伸练习
阅读于右任的《望大陆》,试品味两首乡愁诗的异同。
望大陆
于右任(1879~1964)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位诗人经历相似,都用诗歌阐述了一种浓浓的乡愁,都表达了一种叫做“爱国”的哲学。
不同点:余诗把自己富于力度的情感倾注于新奇的意象之中,蕴藉含蓄;于诗则直抒胸臆。《乡愁》语言简练,虽运用口语,但意味深长,各个诗节形式整齐,全诗结构匀称,节奏明快。尤其叠词的反复运用,造成一种徐缓、悠远而又沉郁的情调。《望大陆》各句“顿数”较少,诗句短促,具有急骤、昂奋、“慨而慷”的激愤。
〖相关链接〗
这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因眷恋大陆家乡,于去世前病中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2003年3月18日就任总理后,在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及中国台湾问题时,就提及并朗诵了这首诗。并评价为“这是多么震憾中华民族的诗句”。
板书设计
乡 愁【第二篇】
课文简析
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创意说明
运用文本细读教学法。对这样一首妇孺皆知的新诗名篇,仅仅只满足于浮光掠影式的浅层赏析,显然是不够甚至是不得要领的。我们应该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骊得珠,进一步寻求它大获成功的深层原因,这样不仅可以把对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还可以由此诗的成功,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艺术上成败的规律性因素。
教学预设
一、整体感知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二、细读探究
1、细读乡愁的情感内涵
(1)这首清浅明朗的小诗,读来似乎没有任何理解障碍,然而它举重若轻地浓缩了中国式乡愁的全部内涵,你认为“中国式乡愁的全部内涵”具体指的是什么?
亲情
乡愁 爱情
祖国情
(2)读《乡愁》这首诗,我们能感到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著的主导情感仅仅是乡愁吗?
──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细读乡愁的形式讲究
(1)“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些有什么目的?
(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每一节均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节对应,位置上的诗行字数相等)
(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芜杂。)
(2)“乡愁”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结构的复沓升华了这首诗的思想意义,使这首清浅明朗的小诗显得既深情绵邈,而又庄严正大。)
三、规律把握
1、你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解读一首诗歌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2、拓展阅读《乡愁四韵》
《乡愁》【第三篇】
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放歌曲《乡愁四韵》。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中国台湾的现场演唱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呀,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海外游子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
二、教师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读录音,同学们体会
三、学生分组自读余诗
(可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四、教师找学生范读余诗,其他同学进行品评,后再读,教师进行指导,后学生再一次进行品读
(师:通过读诗,现同学们对本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共同解决几个小问题,看谁回答的准确)
五、师生共同来分析本诗(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师生讨论完成)
1、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候(少年) 生离之愁 求学在外思念母亲(少年清愁)
家愁 长大后(青年) 新婚离外思念娇妻(夫妻离愁)
后来啊(中年) 死别之愁 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
国愁 现 在(老年) 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
3、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
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
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
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师:这就是余光中,这就是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情结,你感受到了吗?好!就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再一次聆听一下他的心声吧!)
六、教师再放一次朗读录音,同学们用心来体会
七、拓展练习
教师放余光中另一首乡愁诗《春天,遂想起》进行拓展练习。听后,你最感动的句子是哪些?(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教师小结。)
八、教师小结
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心。同学们我们当前应怎样去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九、结束本课
教师放中国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作词、蔡琴演唱的歌曲《出塞曲》结束本课。
乡 愁【第四篇】
《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的这首诗现已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关于《乡愁》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乡愁》阅读原文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阅读题目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你知道诗的最后一节中提到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吗?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什么意思?
《乡愁》阅读答案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思念,热爱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2、答: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3、答:诗的最后一节中提到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中国台湾海峡。
4、答: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中国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