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的教案【精选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庖丁解牛的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湘夫人 教案教学设计(高二选修【第一篇】
湘夫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把握作品人物形象
2、分析诗歌主旨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让学生说出上下句,教师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答案。从这几句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屈原,一个坚持真理,不遗余力去追求和探索的屈原,他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嘲笑,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飞扬,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屈原,品读《湘夫人》。
二、诵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诵读
三、梳理情节
约会 相约不见
赴会 只见流水
想象 美好生活
平静 期盼等待
四、重点赏析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 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 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饧日拧
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
问题设计
1、湘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2、湘君为什么要给湘夫人建造一座这样的宫室?
五、作者介绍
屈原出身贵族,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写作此文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补充材料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屈原贾生列传》
六、主旨探讨
1、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
2、屈原身世悲剧的抒情诗。
3、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
七、课后作业
阅读屈原的作品《湘君》《橘颂》等
附板书设计
湘君 湘夫人
屈原 君王
人 理想
侯凌燕
《庖丁解牛》导学案 (高二选修【第二篇】
《庖丁解牛》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理解“庄子养生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作家介绍
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二)关于养生主的解释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3: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可以了。
夸张。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三)文言知识梳理
1.识记注音
庖( )丁 p( ) 砉( )然向( )然 d( )然 大U( )
莫不中( )音 肯綮( ) 大L( ) 硎( ) 大S( )
怵( )然 更( )刀 f( )然
2.参照译文,解释文中括号前词语
庖丁为( )文惠君解( )牛。手之( )所触( ),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 ),膝之所p( ),砉然向( )然,奏( )刀d然,莫( )不中( )音。合( )于( )《桑林》之( )舞,乃中( )《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
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 )所好者,道( )也;进( )乎( )技矣。始( )臣之( )解牛之( )时,所见无非( )牛者;三年之后,未尝( )见全牛也。方( )今之时,臣以( )神( )遇( )而( )不以目视,官知( )而神欲行。依乎天理( ),批( )大S( ),导( )大U,因( )其固然( ),技( )经肯綮之( )未尝( ),而( )况大L乎!良( )庖岁( )更( )刀,割也;族( )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 )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 )刀刃若( )新( )发( )于( )硎。彼( )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厚( );以( )无厚入有间,恢恢( )乎( )其( )于( )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 )十九年而( )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 ),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 ),视为( )止,行为迟。动刀甚微,f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 )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 )刀而( )藏之。”
”
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砉然向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盖至此乎 善刀而藏之
4.解释古今异义的词
依乎天理 天理: 因其固然 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虽然: 至于:
所见无非全牛者 无非:
5.指出文中活用字的类型
良庖岁更刀 以无厚入有间
族庖月更刀
6.辨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视为止,行为迟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7.解释一词多义
道:臣之所好者,道也 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废先王之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天下土崩瓦解
怀其壁,从径道亡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乎:技盖至此乎?
吾见其难为 进乎技矣。
视为止,行为迟 依乎天理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吾今为之虏已
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合于《桑林》之舞 然:砉然向然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其固然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虽然,每至于族
每至于族 怵然为戒
二。感知文本
1.抄写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
句子:
关键动词:
给人的感受(文中句子):
这说明什么(用两个词语概括):
2.技艺高超的原因
抄写过渡句:
庖丁的观点是(文中句子): 。
解牛的三个阶段(文中句子): 。
这说明什么道理: 。
3.庖丁的人生追求是(文中句子)
。
4.解牛和养生的联系
“养生”的意思是: “ 主”的意思是:
文惠君的道:
庖丁的道:
他们的相似点:
5.小结:
牛体比喻:
刀比喻:
三.课堂练习
1.从词类活用角度,解析不当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 岁:名词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动用
C.以无厚入有间 厚:形容词作名词
D.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形容词用作名词
2.下列句式判断错误的是:
A.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B.技经肯綮之未尝 (定语后置)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省略句)
3.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奏刀d然,莫不中音(合乎)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合)
C、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4.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官知止而神欲行(器官感觉) B、批大s,导大U(批判)
C、因其固然(依照) D、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换)
6.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行为) B.虽然,每至于族(虽然)
C.依乎天理(天理)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未尝)
7.下列各组句子相同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矣 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
C.而刀刃者无厚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吾尝终日而思矣 常以身翼蔽沛公
8.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 B.视/为止,行为/迟
C.视为/止,行/为迟 D.视/为止,行/为迟
9下列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B. 良庖岁更刀,割也
译: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是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在磨刀石上磨刀刃,像新的一样。
D.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10翻译下列句子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p
译: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L乎!
译: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
(4)臣之所好者,道也
译:
(5)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L者,盘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L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L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L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L者美人头,自造门进L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e,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后竟与赵俱亡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 相:辅助
B.自造门进L者,因谢焉 谢:道歉
C.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 矫:假托
D.子孙代,后竟与赵俱亡 竟:竟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不杀笑L者 举匏樽以相属
B.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 或师焉,或不焉
C.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平原君喜宾客的一组( )
①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②争相倾以待士
③平原君乃斩笑L者美人头 ④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⑤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 ⑥于是平原君从之
A.① ④ ⑤ B.① ③ ⑥ C.② ③ ⑥ D.② ④ 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从政期间,三次离开相职又三次复就此位,封地在东武城。
B.平原君没有按请求杀死讥笑跛足人的妾,是因为他觉得跛足人因一笑就要其妾的命太过分。
C.平原君杀死讥笑跛足人的妾,并亲自到门上致歉,是为了挽回爱色轻士的影响。
D.在邯郸危急的时刻,李同的建议起了重要作用,并且为国献身,因此,平原君封李同的父亲为李侯。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4分)
译:
(2)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
译:
(3)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3分)
译:
16.学习报告:《庖丁解牛》给你怎样的启示?写1篇读后感,800字左右。
蒋睿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学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心理和思维能力方面较高一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够对人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另外,在学习完高中阶段的五个必修模块后,学生已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对文本进行自主的阅读鉴赏。
二、教材分析
《庖丁解牛》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自主赏析”部分的第1篇文章,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欣赏,单元教学赏析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別。古诗中的形象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跳跃性大;散文中的形象是具体的,贴近现实生活。《庖丁解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的课程目标有: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以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庖丁解牛这一故事的解读感悟来领悟本文所阐述的养生的道理,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读和课堂的检测使学生积累本文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领悟“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并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领悟本文所揭示的“养生”的道理,并能辩证地进行评价。
四、教法和学法
1、导读法
2、朗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七、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自读《庖丁解牛》一文,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假如我把《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比作一头牛,那么解牛人就是谁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大家初步解牛的情况如何。
(二)自读检测
1、一词多义:
善:“嘻,善哉”好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拭擦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介词,给,替
“视为止,行为迟”因为
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之处
乎:“技盖至此乎”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语气词,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感叹或赞叹
2、通假字
“向”通“响”,响声
“盖”通“盍”,怎样
“善”通“缮”,拭擦
3、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活用作状语)
4、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三)朗读体会:
1、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庖丁解牛的具体情形,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3、追寻庖丁解牛经历的几个阶段,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明确:解牛之初: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四)感悟讨论
1、庖丁为什么能达到解牛的至高境界呢?要求尽可能多的使用原文中的材料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道”作为追求的目标。)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不懈实践,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谨慎专注,尊重规律,从不骄傲大意。)
2、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庖丁解牛的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五)拓展探究
结合《庄子养生主》一文的第一段思考,文惠君所领悟的“养生之道”和庖丁的“解牛之道”有何相似之处?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拓展的教学资源)
拓展材料: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注:①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即养精神。②生,通“性”,天性。
参考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求取无限的知识,那是费力伤神的。既然这样还要追求知识的渊博,那就难免陷入危险的境地了!做善事不必贪图名利,做恶事不要惹上刑戮之灾。顺应督脉自然中和之气作为打通经络的主要方法,就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奉养老人,可以享尽天年。
明确:庖丁的“解牛之道”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文惠君的“养生之道”是: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二者的相似之处是“顺应自然”。
(六)交流应用
1.交流学习中的疑问,让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本文后还有哪些疑问。
2.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养生”?
3.读写结合,让学生结合《逍遥游》一文和本课的学习,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庄子这位历史名人写一段评语。(50字左右)
(七)收获时刻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八)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内容。
2.总结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庖丁解牛 教案【第四篇】
言不可言说之道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当涂二中
陈颖慧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神态描写,把握庖丁形象。2.学习庄子富有特色的言说技巧。3.体悟本文蕴含的庄子的养生道理。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神态描写,把握庖丁形象。2.学习庄子富有特色的言说技巧。教学难点
体悟本文蕴含的庄子的养生道理。教学方法 读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庄子·知北游》一段
庄子认为万物生于道,又复归于道,道无形无声又无处不在。在《庄子》内、外、杂篇中庄子反复阐述了道之“不可言说”的特性,同时又对这超越时空的永恒和无限、这绝对自由的存在本体“再三言说”。
二、文本推进
(一)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1.场面描写
明确:庄子通过这个场面写活了庖丁解牛的境界。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熟练流畅;牛皮骨分离时发出和谐、富有韵律的音响。庄子连用了七个四字句,前四个句子写动作,后三个句子写音响,竟让庖丁解牛成为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
2、神态描写
明确:庖丁遇到难解之处,神情警惕,目光集中,行为迟缓;成功解牛之后,四下张望,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庖丁先后的神态既有变化又有对比,非常传神。文章的第一段只见境界不见人,而这几句则把庖丁的形象具体化了,使人过目不忘。
3、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1)PPT:良庖
岁更刀
族庖
月更刀
臣之刀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明确:良庖用刀割肉,族庖用刀砍骨头,庖丁能在牛骨节间发现空隙,让薄而锋利的刀刃在宽绰的空隙中游走,因此十九年屠牛数千而锋刃如初。
(2)PPT: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
方今之时
吾见其难为
明确:此三“见”出现于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上。一“见”是庖丁初操牛刀时,他见到的是牛的表面,是一整只牛,也是常人之“见”;二“见”是在庖丁经过三年的解牛实践后,他洞悉了牛的全身结构,能透过表面现象,将注意力集中在牛的内部构造上,已属行家之“见”;三“见”凝结着庖丁十多年来丰富的解牛经验,他能眼到神至,“每至于族”就能迅速作出判断,此时的“见”已是技艺高超、反应敏捷的通人之“见”了。
(二)寓言
重言
卮言
问题:《庖丁解牛》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庄子如何实现通过“言说”而达到“不可言说”目的的?
明确:“庖丁”虽然只是一个厨子,但庄子笔下的他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厨子,他是一个可以在“文惠君”面前“解牛”的人。并且他的一番慷慨言说赢得了显贵君主的肯定,这足以让人忘却庖丁的身份而顺着文惠君的意思去揣摩“养生之道”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同时也延续了庄子寓言的一贯风格,本应是一个充满血腥的屠牛故事,庄子却将它演绎得充满艺术美感,看似不着边际、像醉话,读者却也十分认同。
三、养生之道
处世之道
问题:从《庖丁解牛》中你获得了哪些养生的启示或是处世之道? 明确: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四、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一)闻一多先生说:“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的美,那是文字的美。那思想与文字,外型与本质的极端的调和,那种不可捉摸的浑圆的机体,便是文章家的极致;只那一点,便足注定庄子在文学中的地位。”
(二)课后搜集其他寓言故事,以《我读〈庄子〉 》为题写1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庖丁解牛
庄子
言:
创造形象
寓言、重言、卮言
不可言: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