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梦游天姥吟留别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80443

【导言】此例“梦游天姥吟留别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教学难点:鉴赏 “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意象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

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

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

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

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

(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

1. 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

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

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①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

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六、作业设计(见ppt)

七、板书设计

一、梦之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景仰向往 对比夸张

二、梦之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兴奋、轻松愉快

登山奇景 壮美奇绝 陶醉、乐而忘返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迷惘、惊悚

神仙洞府 绚烂辉煌 极度兴奋、愉快

梦境消失  无限哀痛、留恋

三、梦之感  蔑视权贵 追求自由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诗歌是李白的长篇诗歌,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首诗,首先应该要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理出了诗歌的层次,然后再具体分析。分析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配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力求达到“和谐高效”的效果。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相关认知。

梦游天姥吟留别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2.作者简介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作,多用一个“奇”字。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类评价语很多。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寓于中。

杜甫很敬佩李白,在《春日忆李白》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突出的是李白在诗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有些用“豪放飘逸”“豪爽感激”“豪迈俊逸”来概括,虽说法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一个“豪”字。联系他的《将进酒》《蜀道难》。等等诗歌,可以看出他的诗往往透过“豪”的表面寓于“悲”的实质,在悲感至极就以豪语出之。这正是李白个性的基本特征。

3.作品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消极情绪寓于积极豪迈之中

2.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⑵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惊,

⑶虎鼓瑟兮风为马:演奏                 ⑷失向来之烟霞:代神异的景象

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服侍       (6)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

⑺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确、确实

3.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语句,理清思路。

⑴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

入梦缘由(现实)→梦境路线(梦中)→梦中仙境(梦中)→梦醒留别(现实)

⑵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

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4.理清本诗结构

一。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二。梦游幻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 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 壮丽辉煌

梦境消失 无限留恋

三。抒情表态   蔑视权贵 反抗现实

四。 课时小结

这首诗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的笔墨借助想像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突出地展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

五。作业布置

⑴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⑵整理文言字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3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4

江苏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朱兵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朗诵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回忆李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句。

二。 整体把握

1. 学生试读,看注解,懂得字面意思;

① 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② 以时间顺序概括全诗的每节大意,把握总体脉络。

三、品味鉴赏

1.赏析第1节:

① 问题背景设计:“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处的关键词语暗示了第1节是“梦游”的原因?

② 写“五岳”、“天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

③ 最后四句,作者为了突现天姥山的高峻挺拔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④ 析“或”,“云霞明灭或可睹”给在梦境中才能游览的天姥山蒙上了一层什么样的色彩?

2.赏析第2节:

① 导入  :充满神奇色彩的天姥山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让我们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② 学生齐读。思考:请找出本节中写“仙境”的部分。

③ 第三层:

a.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b. 学生随朗诵带齐读,把握节奏,感受意境,

c. 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d. 检查预习情况:以抒情散文的笔调译写“仙境”;

(投影)要求:

a.不能直译原文;

b.文笔要流畅优美;

c.要能体现意境的特征。

e. 交流点拨;

f. 其实,诗人在登上天姥山后至梦见仙境之前,也看到了许多奇异景象,虽不是仙境,但所渲染的意境似乎已接近仙境了,这与仙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g. 体会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a. 再次出示李白的有关诗句,学生归纳;

b. 在读过的1、2两节中,其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2.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 析“留别”(带讲背景),这首诗是为留给东鲁的朋友而作的,那么诗人要告诉东鲁朋友的真意是什么?(板书)

② 找依据;

③ 但诗人梦醒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找依据)

a. 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b. 哪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此采取的做法?

c. 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板书)

四。教师小结,学生背诵仙境部分。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完成练习册。

我的邮箱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58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