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分数的意义教案(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77819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案(优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分数的意义【第一篇】

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老师板书),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同学们所了解的有关分数的课外知识等。

二、教学实施。

1.认识单位“1”。

师:(出示课件),哪位同学能在上面的图中标出1/4呢?

学生操作,并交流反馈。

学生1: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根香蕉就是这4根香蕉的1/4。 学生2:我把8块面包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2块,就是这些面包的1/4。学生3:我把一条线段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段,每段就是这条线段的1/4。      师: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表示1/4,,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都是把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师:(概括)对,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就可以用自然    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

2.举例: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都可以看作单位“1”。

生:比如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一个学校的学生……,都可以看作单位“1”。      生:再比如一个苹果、一堆苹果、一车苹果……,也都可以看作单位“1”。       师:说的太好了。生活当中到处可以发现单位“1”的存在。

3.表示几份。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可以表示这样的几份,(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按要求在相应的图中表示出3/5、2/3、4/8,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学生交流。

4.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单位“1”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们知道,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它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而且,我们刚才列举了许多分数,那么,到底分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你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交流,反馈,相互补充。

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

三、练习,拓展。

1.课件出示练习内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游戏:抓糖。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吃糖,咱们现在玩一个抓糖游戏,谁抓对了,糖就奖给谁。老师现在有8块糖,请一位同学来拿出这些糖的1/2,(学生拿去),再请一位同学拿出剩下的糖的1/2,依次类推……,

师:为什么同样是拿糖的1/2,而他们拿到的糖却不一样多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单位“1”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拿到的他们拿到的糖不一样多,

3.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突破了一个整体的教学,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游戏,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层次拓展,整个学习过程轻松、自然。

《分数的意义》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0个半块月饼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用乘法计算。)

(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米是几个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米平均分成2段。米是6个米,实际上是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米的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

《分数的意义》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1.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举一个分数的例子。

(2)以为例,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分子

—……分数线

3……分母

(3)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请你用线段图表示。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后,画出阴影,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二)教学实施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l÷2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好朋友,相信你们一定认识他们,让我们看看他们是谁?

课件出示唐僧、孙悟空、沙僧的图片

师:那猪八戒呢?原来他去化缘了,他在路上边走边想:如果能化得8张饼就好了!那猪八戒问什么想要8张饼呢?

引出平均分,让学生列式:8÷4=2(张)

总量÷份数=每份数

二、探究新知

1、老猪化得一张饼,如何分给4人呢?

师: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计算的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道题。

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

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师板书:1÷4)

师:1÷4表示什么意思?

生:1÷3表示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求一个人分得多少。

师:好,这道题也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平均分的问题,所以也要用除法来计算。那么,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个吗?

生:1/4个。(师板书)

师:大家都认为是这样吗?(是)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这个圆看作这张饼,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张饼的1/4。

师:请大家看,每份都是1/4,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个蛋糕呢?

生:1/4个。

师:在分物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每个人分得的饼就是1/4张。

教师说明:1÷4表示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求每人得到多少个,而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每人得到1/3张。所以1÷3的结果就是1/3。(板书“=”)(齐读算式)

(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3÷4(师板书)

师:这道题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也是用除法来计算的。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呢?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学具(3个圆片),现在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学具一起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有了结论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

(小组边汇报,边演示)

小组1汇报:我们小组是一个一个分的。我们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也就是1/4块。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下吗?

小组1:1÷4=1/4块。

师:好。请接着汇报吧。

小组1:接下来,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其他两个圆。最后每个人分到的是3个1/4块,也就是3/4块。

师:大家认为他们的方法可以吗?(可以)我们再来一起回忆一下他们的方法。(教师边叙述方法,边进行课件演示)

师:还有没有和这组方法不同的?

小组2汇报:我们小组是把3个圆叠放在一起,把它们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了3/4块。

师:(课件演示方法二)这种方法是把3块月饼放在一起,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3块月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3/4块。

师:通过大家操作我们知道了每人得到了3/4块月饼(板书3/4块)。有些同学是一块一块分的,有些同学是3块一起分的,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3/4块,也就是说3÷4的结果就是3/4。

师:请大家看一看,今天这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都是什么数?(分数)请大家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发现,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

师:你能试着表示出来吗?

生: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师板书)

师:如果用a来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生1:a÷b=a/b(师板书)

生2:老师,我认为还要写上b≠0。

师:为什么b≠0?

生:因为b表示除数,除数不能为0。

生:分数的分母也不能等于0。

师:好。通过观察思考,我们知道了分数与除法存在着这样的关系(齐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反过来看看,分数能不能表示两个整数相除呢?

学生观察算式,思考

生:可以。比如3/4=3÷4。

课件出示,齐读: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反之,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师: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呢?

请学生观察黑板算式,和同学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除法和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同时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列算式的商

(1)3÷2=()

(2)2÷9=()

(3)7÷8=()

(4)5÷12=()

(5)31÷5=()

(6)m÷n=()n≠0

2、试一试

()÷7=4/71÷()=1/37/9=()÷95/8=()÷()

3、把1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平均装在3个袋子中呢?

4、填空

9厘米=()米59秒=()分

13分=()时5时=()日

5、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8段,每段长(5/8)米,每段绳子的长度是全长的(1/8)。

四、全课总结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要求下,数学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形式,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本节课我在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认识了分数,对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已经了解,并且知道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进行平均分。在以往有关分数的教学中,感觉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学生也觉得分数这个东西很抽象,存在理解的误区。学生对于分数的感知很少,好多就是靠背下来的,没有亲身体会过分数的真正含义。由于分数与“除法”、“比”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意义不理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四、设计思路: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智慧的生成需要一个理想的“融炉”,而这个融炉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有挑战新问题情境的结合体。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五、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的过程,探索分数的意义,充分感知体验分数概念中的各要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西瓜图)现在要把这个西瓜合理的分给每一个同学,应该怎样做?(平均分)每位同学得到多少?()

对于这个分数你有哪些认识?(关于这个分数,我已经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顾,明确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举例平均分

师:刚才我们是把一个西瓜进行了平均分,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什么进行平均分?(学生举例)

估计学生会举出: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

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如果学生没有说到一些物体的平均分,教师直接引导:我这里有一些笔,你能把它们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吗?)

抓住学生中所说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事例问:他把什么进行了平均分?和前面几个同学说的有什么不一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师小结揭示单位“1”: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些个整体,我们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1”。

举例单位“1”

(3)举例单位“1”

师:谁能说说我们还可以把哪些想成一个单位1。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句子,读读看,它们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书上练习: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

男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的

一条路,已修好全长的

小丽看了一本书的

(4)总结单位“1”

刚才我们列举了这么多的单位“1”,老师这里用一首儿歌概括了,读读看:

一条道路一个梨……

一吨稻谷一克米……

一片树林一群鸡……

都可看做单位“1”。

自己读读看。看懂了吗。这里的指的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5)单位“1”与数字1的比较

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的单位1,那么单位“1”和以前所学的数字1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举例,理解单位“1”,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单位“1”有更深更广的认识。

2、揭示分数的意义

(1)集体演示分数

老师这里有一些笔,想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多少?

如果我想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该怎样做呢?(指生来做)

其中的一份就是,两份呢?

(2)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得到分数

利用手中的材料,你有多少种不同的平均分的方法?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把找到的分数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说清你是怎样找到分数的?

活动材料:6只小狗8只梅花鹿10只蝴蝶4块橡皮

(3)汇报

学生汇报:

渗透分数单位明确分数单位

同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

同样的分数,由于单位“1”的不同,每份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同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同样的分数,由于单位“1”的不同,每份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4)具体环境中理解

老师这里有一句话,一起来看一看:中桥小学五一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3人,男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5)揭示意义

师小结: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这就是分数的意义。一起读一读。(板书)(如果开始学生说不出,在这里揭示: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由具体的事物抽象出语言形式,是思维的一个提升、概括。

(三)、生活中的分数:

1、用线段上的点表示分数

2、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读读看。学生在自由读题后指生回答。

果品生产是平谷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平谷建成了大桃、板栗、红杏、苹果等8大果品基地,年总产量亿公斤,约占北京市总产量的1/4,连续12年居北京市首位,是全国果品百强区之一。表示把北京市果品总量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平谷的果品总量占其中的1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分数不止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四)、数学小知识

分数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并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传》中,规定了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过周文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过九分之一。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设计意图:数学小知识的介绍,不仅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发展,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看书: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是75页到77页,完成练习十二的1、2、4、5、8题。

(六)、游戏下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377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