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教案【优质4篇】
【导言】此例“《春日》教案【优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春日》教案【第一篇】
说实话这节课,我认为自己的状态不错,比较轻松自如,没有忘记教学环节的现象,是我上了这么多古诗课以来,感到最自信的一次,这归功于之前得到了语文组全体老师给我的信心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赖老师的建议:动笔抄写环节,在学生理解、熟记之后,形成“学习——记诵——书写”三步走。郑老师和庞老师给我提出了要注意导入太长,可惜我上课的时候仍没有很好把握。廖老师的在课堂上的读书要体现层次性,最后升华成有感情的朗读的建议。叶老师肯定我的这个教案内容丰富。胡老师建议我朱熹的有关资料由查阅资料的学生向大家介绍会更好。我最后一个环节是交流古诗句,胡老师和赖老师都建议我的将“交流”改成“欣赏”更妥帖,因为最后的环节只是简单了解,所以经过他们的提醒,我发现用“欣赏”更好。姚老师的通过诗眼来体会、感受情感。同时还可以创设情境,充分利用之前的图片,让学生再一次走进春景当中。这样更容易与诗人产生共鸣的建议等等。在此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提出的这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教案比较完善,很多我没有想到和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他们都给我提出了,我特别感谢的智囊团。也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环节清晰,也能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的气氛还不错。
课前热身活动是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和诗句,然后非常自然地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
本课的教学,我意在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古诗,不懂的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解决。同时,结合插图,借助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朱熹在诗中所要展现的春日美景,所要表达的春日愉悦的心情,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等方法不断丰富起来,在他们的眼前展开了一副万紫千红的春日。教学中,我多次通过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如我让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转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学生的朗读比较有感情,这节课我觉得体现了学生朗读有层次的提升。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也因此
得以升华。此时,他们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这一过程,充实了诗句的内容,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
但是上完课了,我感觉以下几点没有把握好,我认为出现问题就得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一、导入时间太长了,看了这些美景能想到哪些诗句?学生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想,所以花费时间过多了,而我今后一定要懂得把握尺度,时刻要记住导入是为这节课服务的,要精、巧。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环节,我多次通过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如我让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转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学生的朗读比较有感情,但是我的困惑是如果我的引导还不能让学生读出感情,像今天就有一两个学生读得很僵硬,我该怎么办?这是我今后要多思考的。
三、我感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时候还不是很到位,我相信我班上的部分学生已经能理解,但是会有一些学生,可能悟出了古诗的意思,但是要表达清晰还是困难,今天我提问的时候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我都提问了,就发现有这样的问题,我想我这节课关注他们得少了些,我想是不是能多想方法,多采用一些形式来启发他们,告诉他们不能光看着这由几十个字组成的古诗,要能把这首诗的前后联系起来,通过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启发想象来理解,如我可以问;你们想象朱熹来到泗水河边,仿佛看到什么?
有句话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渴望大家给我提出更过的意见,使我发现不足,尽快改进,使我进步更大,成长更快。谢谢大家!!
《春日》教案【第二篇】
从教以来,从来没有如此的经历:同样1篇课文在同一学期连续执教七次!因此得到许多从来也不曾有过的感受,想来有必要记录在案,以备后忘!
一、尊重自己的愿望,选择《春日》
在我看来,每学期必上的一堂教学公开课,肯定是每一位老师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作为刚进城北的我更是如此!众所周知,要上好一堂课,课文的选择绝对是相当关键的一步!本学期刚一始,选择什么课就摆到了我的工作日程中,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方面自己对许多课文研究不深,没有独到的见解,走前人的老路显然是一件意义不大且没有激qing的事;另一方面,城北小学语文教坛高手如林,开出来的教学交流课都是另人赞叹不已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却随随便便选择一课,那显然会影响学校的声誉,这种事也千万不可为的。怎么办?语文书翻过来又翻过去,实在是拿不定注意。有一次,观摩了省优质课评比的录象课,发现一位老师上的古诗《江雪》挺有意思,我就想:古诗词浩瀚无边,我能否在这里头下点心思,找点突破?于是马上翻到《古诗四首》认真阅读起来!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当第五、六次读到《春日》时,我脑海里忽然灵光闪现,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春光图,当时我就想,能否让学生读了诗歌之后进行绘画,诗画结合,深入理解诗意?基于这种简单的冲动,我开始有点兴奋,马上找到师傅及其他老师征求意见。在她们的鼓励、支持与指点下,我作出了教学《春日》的决定!
二、一塌糊涂的试教,没有动摇我的信心
现在说“信心”可能带有一些夸张的嫌疑,因为许多人会想:万一当初正式公开课再次失败,看你还谈什么信心?倒也的确如此,如果再次失败,那么,也不必谈信心,也就更没有今天的所谓的反思了。暂且不说这个,首先感谢第一次痛苦的坐在505教室后面坚持听完我试教的我的蓝美凤师傅以及所有五年级语文老师,如果说我的信心没有动摇那是纯粹的谎言,真正让我找回信心并最终有勇气再一次走上《春日》的讲坛的是你们直言不讳的指点以及满怀信心的期待!针对试教课堂上学生毫无目的的信手作画及老师的完全失落的引导,蓝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菲浅;夏丽娟老师把自己心中所想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并急我所急,调动她的孩子为我寻找制作课件所需的材料;其他老师也一个个替我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这一切的一切都另人感动,是这些老师的共同力量,使我完成了《春日》教学设计的主体轮廓,使我有机会站在更多朋友面前展示春日的魅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展示城北小学集体的智慧!
三、揣着八分信心两分随缘,提着担心,第一次成功执教《春日》
这里所谓的“成功”指的是比较彻底的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目标。
由于试教之后紧接着就是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在我初步修改好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后,没能来得及进行第二次试教就怀着忐忑的心情再一次走上了《春日》的讲台。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自己心中牢牢记住的是课堂上的几个主要环节,并读了几遍每个环节的导语。也没有细致地想过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情况,一心想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从对课堂的预见性来讲,我是头脑一片空白进的课堂,在这堂课中,502班的学生充分地、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并表现的非常活跃(这一点与蒋老师课前的鼓励密不可分,在此特别鸣谢),特别是魏来同学的简笔画相当到位地表达出《春日》所描绘的意境,而且又恰恰漏画了春风,这一微瑕却又被眼尖的田静怡同学看个正着,并且来到台上寥寥几笔画出了一棵迎风招展的柳树,把“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实话,这堂课让我最深切地感受到502班学生的机灵和可爱,我为所有的老师以前总将他们和调皮捣蛋联系在一起而鸣冤(当然,许多时候有部分同学的确很调皮)。我想,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这堂课成功的一大因素。另外,本堂课给我留下一生不会忘记的是赵老师的眼神,虽然,赵老师没有机会听完我整堂课,可是,她那仰着头,微微张着嘴的投入的听课的神情显然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赵老师自己可能也没有发觉,她的神情会给一个年轻老师带来如此大的力量,因为,我发现,她不论听哪位老师的课都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专注,这也许已经成了她的一个习惯,一个理解人,尊重人的习惯。正是她的理解与尊重,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认可的感觉,一见到她的眼神,我就会产生一种力量,上课就会多出一份激qing。在此,向赵校长以及所有认真听课的同行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一定向你们学习!
四、面对优秀的学生
参加城关镇优质课评比时,学校安排的是501班,这个班级的学生语文素养比较高,是城北小学公认的优秀班级。在上课开始的第一个环节,要求将诗歌读正确时,几个学生就把古诗读得有声有色。面对这一情况,我在后来的朗读感悟阶段,没有做到进一步的激发提升,也没有范读引导,导致整堂课没有那种螺旋上升的感觉,失去了课堂的立体感,结束后,翁建明老师专门针对这一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很大的帮助!
五、参加区优质课评比,接受专家点评
莲都区优质课评选提前而至,三年前,我无缘此项赛事,如今,当我站在这一期盼已久的特殊的讲台前,心中难免有一些激动,我渴望成功,渴望将自己的水平尽情发挥,渴望得到与会老师、专家的指点以促进自己的进步。担任本次评委的是区教研室翁建明老师,市教研室赵胜勇老师以及丽水师专小语教黄香源老师。赛后,赵老师认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画画评画这一环节,他认为,这一点是古诗教学的一个新尝试,比较有创意,另外,他对我的课堂形象以及教师语言进行了比较高的评价,给了我很大的鼓励。黄老师主要针对古诗文中的一些文学性比较浓的字词提出了意见,她认为应该让孩子体会到一种典范与意境,比如“等闲”这一词语,闲字的用法,在诗中表示随随便便,不用费心,她说:“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个字有这种意思,比如毛主席的“万水千山只等闲””。和他们的交流,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对诗镜的把握更加准确了。
六、囿山行,第一次市级公开课的成败得失
七、送教石牛,投入的感觉真好
八、远赴天台,亲身感受差距
《春日》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教材简析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四、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cai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作者资料。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积累词语
1、天女散花: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
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春风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雷 春潮 报春 春节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和日丽 春花怒放
3、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二、学习古诗,享受春天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
3、作者简介: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赏玩美好的风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都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
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读、互读、评读、齐读。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小组(或同桌)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9、背诵古诗。
三、总结升华、体会喻意
同学们,《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熟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资料袋: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县。14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
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早期儒学的权威代表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国后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著的书被元、明、清三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收;他的哲学观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时间;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春日》教案【第四篇】
一、以文引诗、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春意盎然!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盛老师常常想起我学生时代,学过的1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写得非常美,我想背几句给你们听听,好不好?
生:好!
师: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幻灯片出示,配乐朗诵]
师:写得美吗?
生:美!
师:你们想不想来读一读?
生:想!
师:好,春天……[师引读]
生: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幻灯片出示,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 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师:这几句话,就是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咱们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38页,请你先把《春日》《游园不值》这两首诗念一念,看看能把它们念得很通顺很流利!
(生自由读这两首诗)
师:能读通吗?
生:能!
师:好,男孩子读第一首,女孩子读第二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男孩子来!《春日》——
(男生齐读)
师:女孩子来!《游园不值》——
(女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你们读下来觉得这两首诗哪首比较难学?
(生议论)
师:很多同学都说第二首。你想先学难的还是简单的?
生:难的。
三、切入一首,深入理解。
师:真不错,很多同学都说学难的,敢于向困难挑战,是不是?好,那么咱们就先学《游园不值》这首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古诗有哪些理解古诗词句的方法?还记得吗?
生1: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语序、补省略。
[师板书:看、查、联、换、补]
师:好,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试着学学《游园不值》这首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也可以找我商量,好不好?
[设计意图] 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生讨论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好,咱们现在交流一下!好,先读一下题目——游园不值。[幻灯片出示插图与诗歌]
(生齐读题目)
师:题目什么意思,谁来说!
生1:到园里去,没有遇上主人。
师:把话说顺,你再说一次!
生1:作者去游园,可是没有遇到主人。
师:好的,这个“园”字在这里是什么?
生1:是游玩的意思。
师:“园”字?
生1:“园”字是花园。
师:花园,对,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都有私人的花园,所以这个“园”字指的就是花园。好,我们一起来读第1句、第2句。
生: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看屏幕读]
师:这个地方有两个字特别容易写错,同学们自己在书的边上写一下,一个是“扉”字,一个是“屐”字。
(生写)
师:你们说古代的“屐”和“扉”就是咱们今天的什么呀?
生:“屐”是鞋子,“扉”是门,
师:这两句诗你自己能学到什么,汇报一下!
生1:我学懂了这句诗的意思。
师:哪一句?
生1:上半句。可能是主人害怕鞋子踩坏了门前苔藓。
师:这一句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生2:主人十分爱惜苍苔,所以他怕有客来了,客人的鞋把他的苍苔踩坏了。
师:这个“苍苔”什么意思?
生:苔藓。
师:看到过吗?
生:看到过!
师:“怜”指的是什么?是怜惜、可惜的意思。在这里“应”的解释是什么?
生3:应该。
生4:大概。
师:到底是“应该”还是“大概”?联系一下下一句,下一句谁学懂了?
生5:作者轻轻地敲柴做成的门,可是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师: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产生了上面这样的——想法,猜测(生说)那么你说这个“应”字应该解释为什么?
生:大概。
师:诗人游园心切,然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生自由读)
生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盛老师觉得她“久不开”这个词读得不错,“久不开”好象是非常失望的样子,对吧!
生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这么长时间还没来开门,还有谁来读?
生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小扣柴扉久不开,多么失望啊!一起来试试,好不好?
(生齐读1、2两句诗)
师:真好,要不要再来一次,好!
(生齐读1、2两句诗)
师:正当诗人有点失望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什么了?
生:一枝红杏。
师: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大伙儿一起读。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什么意思?谁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1:春天的景色在花园里是关不住的,一枝红色的杏花伸出墙来。
师:好,谁再来说一次!
生2:春天的景色花园里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长出了墙。
师:听懂了没有?其实啊,同学们,为了表达诗人惊喜的心情,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你听,盛老师加了一个什么字?
生:呀。
师:这就让这个句子变成了一句——
生:感叹句。
师:下一句说,你会说吗?试试看!
生1:瞧,一枝红色的杏花已经伸出墙来了!
师:真好,这也是一个感叹句啊!还有谁说?其实啊,还可以这么说——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你听,这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那下一句该怎么说?
生1:看,那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来了吗?
师:真好!这种惊喜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自己念念!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
生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脸上笑了,很惊喜了!谁还想读?
生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真不错!表达了作者高兴、激动的心情。好,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3、4句诗)
师:好,让我们连起来读整首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好不好?
(生读《游园不值》这首诗,师指导前两句轻一点)
四、带动《春日》,整合学习。
师:满园的春色到底怎么样?诗人叶绍翁有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的空间。可是巧了,今天咱们要学的另一首诗《春日》,其中有好几句,是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的,有没有兴趣来研究一下?[板书:满园春色]
生:有!
师:好,那我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来研究《春日》这首诗,你看看哪几句是可以描绘这满园春色的?
(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顺势研读《春日》,形成了一种诗中有诗、景中有景的意境,课堂结构呈现出一种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态势,这是和古诗本身的意境幽远相和谐的。
师:好,谁来读《春日》这首诗?[屏幕出示插图与诗歌]
(生1诵读,师鼓励)
师:这首诗有没有同学学懂了,用自己的话说,试试看!
生1:作者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来到泗水河边寻找优美的景色,无边无际的风光景色一下子焕然一新。随随便便就能找到春天的面容,春天总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
师:对她的说法还有补充吗?
生2:最后一句。所有颜色都在表明春的存在!
师:懂了吗?春天的颜色非常的多!那你说这首诗中的哪几句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春色?
生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还有没有?
生2: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还有吗?你们都觉得第1句不是,是吧!咱们一起来念一下!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
师:为什么这一句不太合适呀?
生1:我觉得主要是在“泗水滨”这三个字上。“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滨”就是水边,“春色满园”我想一条河不会在园子里。
师:就是说他描写的地点是不一样的。但是,这句话里也有春的,哪些词有春?
生1:“胜日”。
师:“胜日”什么意思?
生1:“胜日”就是风和日丽的日子。
师:对,还有哪个词有“春“?
生2:“寻芳”。
师:为什么?你说!
生2:“寻芳”就是寻找美丽的景色。
师:对啊,春天的景色就是很美,是吧!那么就让我们重点读好下面的三句话,来体会春天的美丽,同学们练一练,你喜欢哪句诗,你就重点念好哪句诗!
(生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读?
生1: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万紫千红”都有哪些颜色?
(生自由说)
师:这么多颜色把春天打扮得五光十色,美不胜收,那这句话该怎么读?谁来读?
生2: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你好象把我们带入万紫千红的春天了![屏幕出示:花团锦簇的背景,上有诗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谁来?
生3: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4: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5、6: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大家一起来,好不好?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
师:读得真好,我想再听一遍,齐!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你还喜欢读哪句呢?
生1: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我觉得你的“一时新”读得很好!同学们,听了她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生2:我仿佛看到了河水边,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一棵棵柳树摇着长辫子,十分美丽。
师:这就是你脑海中的“一时新”,是吧!那这句话你读读,该怎么读?
生2: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你简直把这个“一时新”读活了!谁还想读?
生3: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他笑眯眯的,让人感觉春天真广阔呀!
生4: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好,请喜欢读这句话的孩子一起来!
生: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大伙儿一起来,好不好?
生: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春光无处不在,当然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它了,让我们读读第3句!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
师:好,让我们连起来读这三句诗!一边读一边想象春天的美丽!
生:无边风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你们的朗读向我们描绘了一副多么美妙的春光图啊!同学们?如果要你给这副图取题目的话,你觉得这首诗中的哪个词最合适?
生1:我觉得是“万紫千红”。
师:你特别喜欢这个词是吗?请你上来写在这儿!
(生1上前板书)
师:还有吗?
生2:寻芳。
师:“寻芳”也不错的!还有吗?你觉得呢?
生3:无边风景。
师:“无边风景“也很好!春光很广阔。还有吗?
生4:胜日。
师:也好的!你呢?
生5:一时新。
师:你真有眼力!你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5上前板书)
五、欣赏春色,激活情感。
师:你们刚才描绘的这满园春色,想不想亲眼看看啊!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看到高兴的时候,你可以交头接耳,可以指指点点,甚至还可以手舞足蹈,尽情地来表达我们的感受,敢不敢?(敢!)敢不敢笑?(敢!)敢不敢叫?(敢!!)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放媒体欣赏满园春色。师配以解说,生感叹不已)
师:美不美?
生:美!
六、内外结合,回归整体。
师:那么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描绘春天的优美诗文,通过朗诵来表达我们的感受,好不好?
生:好!
师:你想到哪一段,想到哪一首诗,就站起来!谁先来?
生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这是几年级学的?前两句特别合适,接着来!
生:四年级。
师:前两句特别合适,接着来!
生2:《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这诗你怎么知道的?
生2:课外书里看来的。
师:好的,再来!
生3:《春晓》。(配乐,齐诵读)
生4:《草》(配乐,齐诵读)
生5:阳春三月……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白花争艳的盛会……
增添了许多生趣。(配乐,齐诵读)
[设计意图] 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描绘得非常的美,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对不对!你们刚才描绘的画面就是“万紫千红”,就是“一时新”。你们看,这两个词用得多么的凝练、传神啊!同学们,满园春色诗人叶绍翁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的想象和描绘却填补了这个空白。是什么唤起了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是什么呀?
生:红杏。
师:就是这一枝小小的红杏向我们传递了无穷无尽的春天的信息,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中的下面两句![师板书:一枝红杏-]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盛老师发现你们在读这个“春”字的时候,特别带劲,特别有力量!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读吗?要读出什么吗?
生1:要读出作者欣喜、兴奋的语气。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你看这一枝红杏就这样伸出墙外来了,它非常的……
生2:红杏出墙来了说明园子的树木花草已经非常茂盛了!
师:噢,让我们产生了联想,这枝红杏出墙来了。一个“出“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那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是吗?(是)那你们说是谁赋予了这枝红杏顽强的生命力呢?
生:春天!
师:对,就是春天,就是这神奇的大自然!那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再赞美春天,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好不好?特别要注意什么字?
生:出!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学了这两首诗,马上请同学们再来看看朱自清爷爷的三句话。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三句话,再读一读这两首诗,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自由读)
师:谁发现了?这三句话分别解释了咱们今天学的诗中的哪几句?
生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解释了“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你很自然的想到了这一句,是吧!还发现什么了?
生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想到了“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是不是很巧妙的联系起来啦!还发现什么了?
生3: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我想到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设计意图] 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师:都是那样的充满了生命力!是啊,同学们,不管是古代的诗人还是现代的作家,尽管他们写作的角度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向我们描绘的春天都是这样的美丽,是这样吗?(是)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春天的美,配上音乐,好么?
(生读《春日》《游园不值》这两首诗)
师:能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一下吧!
(生背诵)
七、设计作业,自主学习。
师:学完这两首诗,盛老师有一个提议!平时,咱们这个作业都是谁布置的?
生:老师。
师:想不想做老师?
生:想!
师:敢不敢做老师?
生:敢!
师:好,今天盛老师就给你们这个权利。你来设计一个作业,给大伙儿设计,也可以给自己设计!根据这两首诗,你想设计一个什么作业?
生1:课外收集一下关于“春天”的诗文。
师:好啊,需要吗?做得到吗?
生2:读诗!
师:有自己的想法!
生3:创作一首春天的诗!
师:好,那从你开始,好不好?
生4:依据诗句画图画。
师:这个作业创新,非常好!
生5:把诗的题目换一下!
师:可以啊!
生6:把诗改一下。
师:改成现代文,写下来,是不是?
生6:是。
师:写也有了,再说!
生7:我觉得可以让同学们将诗中不满意的词找出来,改一改!
师:你的意思是向古代的诗人挑战,改一改他们的诗,对吗?
生7:是。
生8:我们还可以对这两首诗评头论足。
师:好,这些作业我们平时都没听说过的,设计好了作业,盛老师还有一个提议,下节课,我们上节活动课,形式呢,就是把大家的作业展示一下,咱们起一个主题:新世纪第一春。不满意,还可以改!
[设计意图] 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板书:
一时新
一枝红杏---满园春色
万紫千红
查、看、补、换、联
注:本课在中央教育三台《名师讲坛》栏目示范教学并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横看成岭侧成峰
点评:
执教者在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上的巧妙融合,令人瞩目。在“文”与“诗”整体整合的大框架中,又有机地兼容了诗与诗的整合、新学与旧知的整合、学科与学科的整合,联系自然,混若天成,可谓功夫独到!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绍兴市教师进修学校周一贯)
自评:
一、多方整合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封闭状态,促进各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本课设计做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整合:
1、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即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力求使精读与泛读都能在课堂上示范方法。
2、新旧知识的整合,做到以旧引新,以旧释新,以新带旧,以新比旧,新旧知识互相融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中的知识经梳理、归纳后有序化、条理化,形成链接、组成知识环。
3、诗文整合,“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诗文有效结合,定能使各自的优势得到互补,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语言信息量,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4、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各学科的知识、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们语文老师主张学习数学老师的精讲多练,学习音、美老师的形象、生动,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的整合,必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形象、生动、高效,从而得到优化。故而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想象,配乐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自然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追求;又让学生为古诗配插图,迎合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兴趣。还有多媒体所展示的大幅的春光图,也取到了同样的作用。
多方整合是以积累语言为基础的。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传统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而薄发”。怎样的积累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有人说“智慧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得怎样,既取决于他对外部语言材料及其所涵的信息整理吸收的质量,同样也取决于学生自己头脑中已有相关信息组块的储量及其概括程度。所以积累之功,重在整理构建,形成系统。
本课的教学设计,多次安排了积累、整理语言的环节。“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一问,调动了所有小学阶段描写春天的语言储量,把它重新整理、构建、形成系统,这样的积累,是个非常强的信号冲击,必定能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巧妙融通
1、结构上的融通
本堂课的结构,“曲径通幽”、“有张有合”,“游园不值”就像“一张嘴”,张开后,把“春日”吞进去,然后在里面咀嚼(学《春日》,体会“一时新”、 “万紫千红”),最后再把门关上,回到第一首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二句,整个结构是一个圆,首尾呼应,形成“诗里有诗”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意境。这正是和古诗的意境相和谐的。这样的设计,能够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2、情感上的融通。
《春日》一诗以白描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无边无际的春天的画卷,诗人坦露的是喜春的情怀,《游园不值》一诗则通过一枝红杏,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表露的是诗人惊喜的心情。尽管写作角度不同,然而表达的都是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情悟情,去接受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信息,去贴近诗人的情感,努力找到情感的生发点、契合点,使教师、诗人、学生的情感在同一水平线上共振。
1)导语激情。教师的导语起着有效的激情作用,关键是要吐真音、抒真情,才能打动人。关牧村的歌声动人之
处便是真、有个性。传神的导语起到了指点江山、冰消雪化的神效。
2)媒体激情。适时使用媒体,能起到很好的激情作用。读“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时,教师可适时打出图片,当学生一下子看到繁花似锦的景象,好象整个春天一下子呈现在了眼前,情绪会一下子激动起来,争相动情朗读,通过自己投入、动情的朗读,“万紫千红”这个词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了。
3)朗读激情。朗读应引导学生读出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万紫千红”这些词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如“一枝红杏出墙来”通过对“出”字的朗读把握,体会“出”为什么读得那么有力、带劲,领悟到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