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我的母亲》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阅读答案《我的母亲》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阅读答案《我的母亲》1
2胡适《我的母亲》
课 题《我的母亲》执教:蔡合良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教学难点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挂图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预 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1、学生查字典注音。 2、学生查词典注释。导入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学生按提示和要求默读:1.抓住关键句、段。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学习 课文 内容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1、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学生讨论交流。探究活动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小结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亲情,激起了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对关心家庭,关心父母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了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形成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 书 设 计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 重罚、舔病眼 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 仁慈、温和 受气,忍耐、悲哭 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 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教 学 流 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管束责罚 气量广漠 质问 宽恕 文绉绉1、学生听写词语。2、听写后检查。 朗读体会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朗读下面语句。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体 会 文 章 艺 术 效 果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全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1、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2、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3、学生讨论交流。比较欣赏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老师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1篇。 1、学生进行比较欣赏作品。2、写成读书随感 欣赏“诗中的母爱”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学生欣赏“诗中的母爱” 小 结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结合学习的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1、学生研讨后完成。2、在老师的指导下,拓展深化。板书设计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 重罚、舔病眼 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 仁慈、温和 受气,忍耐、悲哭 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 刚气,不受人格侮辱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亲情,激起了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对关心家庭,关心父母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了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形成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教学后记
阅读答案《我的母亲》2
阅读答案《我的母亲》
多做阅读理解有助于提高个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解答能力哦!以下是第一范文网为大家编辑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文具盒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
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
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料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莫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
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的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
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
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17.小说开头一段描写说明了什么?(3分)
答:
18.面对三件捐物,娘为什么选择红毛衣?英为什么选择文具盒?(4分)
答:
19.“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答:
20.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3分)
答:
21.英原先执意选择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红毛衣”,你对此有何看法?(6分)
答:
参考答案
17.(3分)
说明英缺少御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贫困。(大意对即可)
18.(4分)
娘选择红毛衣,因为它可以御寒,实用。英选择文具盒,是因为英要读书,向往现代文明。(每点2分。第一问能答“御寒”即可;第二问能答“要读书”即可。)
19.(4分)
“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紧紧地盯住”(或“专注地看”)。“扎”字生动地表现了英对文具盒的喜爱,对读书的渴望。(解释2分,只解释为“盯”“看”等给1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或大意对即可。)
20.(3分)
因为文具盒为英打开了一个她所向往的现代文明的学习天地,给了她无尽的慰藉。(大意对即可)
21.(6分)
略。(开放性试题。回答此问题,首先要理解英“想要一件红毛衣”表现了姑娘爱美的天性,然后就此提出看法。对美的看法,不论是理解、赞赏,还是批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名字,我的心痛
我一直觉得,“遭遇”离婚,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父母离婚那年,我12岁。也许是觉得我还小,他们一直没有告诉我,要不是母亲突然带我搬回了姥姥家,要不是那天无意中在母亲衣柜里发现了那本离婚征,我还真不知道他们会瞒我到什么时候。当时,真的很伤心,因为他们完全忽略了我。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我刚要睡着,迷迷糊糊中听到母亲说要跟我聊聊。我拉亮了台灯,看到母亲蓬乱的头发,红肿着双眼,顿时吓了一跳,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谁知母亲却开始滔滔不绝的抱怨父亲,说他没出息,不会关心人,懒惰,吝啬……好像父亲成了天下恶人的典型。母亲憔悴的脸庞由于愤怒而变得扭曲,我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刻薄的女人竟是我昔日美丽善良的母亲,也不敢相信那个被母亲说得坏透顶的男人竟是我慈爱有加的父亲。我哽咽着打断母亲求她不要再讲下去。她顿了顿,说只是想让我知道离婚是出于无奈,而且他要我改掉名字随她姓,理由是我被判给了她,那一夜,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回想起从前全家其乐( )(róngróng)的情景,泪水打湿了枕头。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离婚是如此可怕。
第二天,母亲真的拿给我一本字典让我选字改名,我怯怯地说用不着字典,其实要改,光改姓就行了。母亲发起了火,怒气冲冲地说要我和父亲彻底划清界限,连名代姓一个字不留。看着母亲不容( ) (zhì)疑的表情,我别无他法。
那天,我在书桌前坐了一整天,被泪水浸湿的稿纸写满了我最熟悉的两个字——吴娟,揉成了团的废纸丢了一地,摊开的字典也被我画得一塌糊涂。不是我找不到合适的字,而是我觉得,多年来这两个字已成为了我身体的一部分;小时候,父亲总是咬着这两个字叫贪玩的我回家,母亲总是哼着这两个字哄我入睡。这一切让我如何割舍得下?
母命难违,最终还是在这两个字上画上了一个巨大的“╳”,“血淋淋”的像是刻在我的胸口。交到母亲手中的纸,名字已经改成了“田婧”母亲宽慰地笑了,也许她永远发现不了新名字里的秘密。“婧”字里,“女”旁“月”底仍取自于“娟”因为我永远无法忘记为我取名的父亲,而那个“青”头,上面一横是我,下面两横是父亲和母亲,中间那一竖就是一个家,能把我们拴在一起,虽然我知道,那已经永远成了过去。
阅读记叙文回答问题:
29. 注音并解释(2分)
刻薄 吝啬
30、为文中( )填汉字(2分)
31、文中加点的“如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2、第三段中的省略号与文中哪个词相照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3、第三段对母亲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发挥你的想象,为第二段“也许是觉得我还小”后面在加两个句子。(2分)
(1)也许 ;(2)也许 。
35、如何理解“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你认为母亲做得对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用第二段加点的“要不是……,要不是……,还真不知道……。”造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ó 尖酸、小气 ; lìn sè 小气、不大方
30.融融;置
31.父母的离婚对于家庭造成重大的伤害。
32.滔滔不绝
33.表明母亲受离婚的打击之大。
34.(1)他们觉得我不懂事。
(2)他们怕伤害我。
35.父母的痛苦只是暂时的,离婚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是无穷的。
36.说明“我”的家庭也曾经是一个无比幸福的家庭。
37.略
38.略
我的母亲
中国文化馆要我写1篇《我的母亲》,并寄我母亲的照片一张。照片我有一张四寸的肖像。一向挂在我的书桌的对面。已有放大的挂在堂上,这一张小的不妨送人。但是《我的母亲》一文从何处说起呢?看看母亲的肖像,想起了母亲的坐姿。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一间是我家。但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是柔软的厚壁,凌空原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翻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人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了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告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我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在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肖( )像 (2)沸( )翻盈天
(3)训诲( ) (4)瞻( )望
18.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是什么?(2分)
19.第一段中母亲的照片“一向挂在我的书桌的对面”中的“一向”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有什么样的感情?(2分)
20.第三段中作者从哪四方面写出了母亲座位的不舒服?(摘引文中语句回答)(4分)
(1)
(2)
(3)
(4)
21.母亲座位既然如此不舒服,那她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4分)
22.第四段开头写到“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其中“丁艰”一词是书面语,指遭到父母的丧事。我们在初中课本里学过哪1篇文章也写到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奔丧回家这一情节?(2分)
《 》
23.第五段结尾“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中“四班人”都指哪些人?(摘引文中语句回答)(4分)
(1)
(2)
(3)
(4)
24.第六段中两次描写了母亲,当作者临行时,先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后写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为什么当作者放假归来时,描写顺序却相反呢?(4分)
25.第七段中“唯假期归省”与鲁迅的《社戏》中“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两句中的“归省”意思相同,写出这个词的意思。(2分)
26.第九段引用的陶渊明诗句“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是说明人在年轻时容易犯什么毛病?(答案不得超过10个字)(4分)
27.“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是深深印在作者脑海中的母亲的形象,这句话贯串全文,重复十次,可见其重要性。结合全文,分析概括出这句话所体现的母亲的性格特点。(4分)
28.本文是1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们在初中课本中还学过1篇这样的文章。写出这篇课文的作者和题目。(2分)
(1)作者
(2)题目《 》
参考答案
17.(1)xiào (2)fèi (3)huì (4)zhān
18.中国文化馆的约稿或中国文化馆要我写1篇《我的母亲》(再加上“怀念母亲”)。
19.深深的怀念之情。
20.(1)(很)不安稳 (2)(很)不便利 (3)(很)不卫生 (4)(很)不清静
21.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或母亲可以兼顾内外)
22.背影
23.(1)工人们 (2)店伙们 (3)父亲的朋友 (4)亲戚邻人
24.为突出母亲对儿子的慈爱。
25.回家看望父母或回家探亲。
26.不愿听从长辈的劝告(或不全部接受长辈的训诲)。
27.严肃 慈爱
28.(1)朱德 (2)回忆我的母亲[或(1)水上勉(2)母亲架设的桥
阅读答案《我的母亲》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通过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了解文章背景。
(2)精读课文,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3)联系学生生活,讨论母亲的为人和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情境回顾
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再现亲情 齐背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走近名人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xx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三、疏通字词:(读出下列字音)
糜( ) 嬉( ) 文绉绉( ):
佃( )户 轻薄: 质问:
面红耳赤: 侮辱:
四、默读课文,感悟真情
自由朗读,感悟文章内容。选用下列其中一个句式发言:
1、我从文章中读出了一个 的母亲。
2、紧扣文章内容以“我从母亲 一件事上感受到了母亲的( 慈爱 严厉 刚强 宽容 )”说一句话。
总结:
①通过初读课文,你能总结文章写了母亲那些事?
明确: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第五件:
②文章写了母亲几方面的事情?
3、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我性格的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4(4)过度段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小结:母亲的为人和作者感情
对“我”:严格————待人:宽容
怀念、感激、敬爱{
对亲人:和善、忍让————对人格:认真、不马虎
五、存疑求援 合作探究(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品味语言分寸感(研讨课后练习)
六、心灵共鸣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
2、请回忆你妈妈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件事。
配乐朗读
仿佛
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凝注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七、课后作业:
1、 5 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在母亲节的那天,为你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美好的祝愿。
2、搜集关于歌颂母爱的诗文作品。
八、名言妙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学;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会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第四件: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母亲的性格特点:慈爱 严厉 刚强 宽容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性格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
重罚、舔病眼 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 仁慈、温和
受气,忍耐、悲哭 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 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明确: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
《我的母亲》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通过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了解文章背景。
(2)精读课文,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3)联系学生生活,讨论母亲的为人和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情境回顾
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再现亲情 齐背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走近名人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xx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三、疏通字词:(读出下列字音)
糜( ) 嬉( ) 文绉绉( ):
佃( )户 轻薄: 质问:
面红耳赤: 侮辱:
四、默读课文,感悟真情
自由朗读,感悟文章内容。选用下列其中一个句式发言:
1、我从文章中读出了一个 的母亲。
2、紧扣文章内容以“我从母亲 一件事上感受到了母亲的( 慈爱 严厉 刚强 宽容 )”说一句话。
总结:
①通过初读课文,你能总结文章写了母亲那些事?
明确: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第五件:
②文章写了母亲几方面的事情?
3、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我性格的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4(4)过度段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小结:母亲的为人和作者感情
对“我”:严格————待人:宽容
怀念、感激、敬爱{
对亲人:和善、忍让————对人格:认真、不马虎
五、存疑求援 合作探究(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品味语言分寸感(研讨课后练习)
六、心灵共鸣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
2、请回忆你妈妈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件事。
配乐朗读
仿佛
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凝注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七、课后作业:
1、 5 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在母亲节的那天,为你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美好的祝愿。
2、搜集关于歌颂母爱的诗文作品。
八、名言妙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学;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会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第四件: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母亲的性格特点:慈爱 严厉 刚强 宽容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性格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
重罚、舔病眼 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 仁慈、温和
受气,忍耐、悲哭 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 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明确: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