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灯光》教案(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6898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灯光》教案(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灯 光【第一篇】

一、教学要求

1、 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围绕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想一想,每一层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层,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层,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层。)。

(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指名说第一层的内容。(大致内容是)在围歼战开始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看得那样人神。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他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这次围歼战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营长的遗体。)

(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1.准备缩写第二段。

一、教学要求

1、 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教学内容:

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复习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

1.讨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我”在清明节晚上到天an门广场散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天an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的赞叹:“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书。看到书上画的电灯,说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和我在交通沟里谈话时,说到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四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第二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

五、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六、挂出写有缩写范例的小黑板,供学生修改参考。

缩写范例

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却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七、学生根据范例修改自己的缩写。

灯 光【第二篇】

一、基础训练

(一)填空: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   ),借着(      )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    )。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    ),突击连马上(       ),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在这(        )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      ),(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        )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    )。

(二)选词填空

微弱    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1、孩子们在(    )的灯光下读书。

2、正在(        )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

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3、渝北这颗(    )的明珠镶嵌在重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4、阿明在(        )之际,捡起了身旁的菜刀,往那罪犯身上扎了一下

罪犯倒下了

5、课文讲了一件                                                                                                                       事

,赞扬了                                                                          。

二、拓展延伸

1、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2、“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3、《灯光》的第二段是个完整的故事。用200字左右缩写这个故事。缩写时要注意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灯光》教案【第三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理清层次。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谈话导入

老师:播放天an门广场夜晚的灯火图,问学生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吗?你想到了什么?

抽生介绍

那文中的人物看到这样的灯光又会想到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要求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资料和工具书;边读还要边想,你明白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可以在不明白的地方,提一个小问题。

2、交流

a、 抽生读生字,词

b、 抽生读难读的段落,正音

c、 抽生交流读懂的内容,以及自己的问题,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a文中介绍了谁看到了这样的灯光?

b看到这样的灯光,他有什么感受?

(感到光明、温暖。这是我和全中国人民的感受,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c他不仅有这样的感受,还让他想起了一件往事

3 理清文章的层次

请你按照回忆文的体例给课文分段

(1—2为第一段;3---11为第二段;12为第三段)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抽生读第一部分,交流你知道的内容。

2、引导体会:这个部分描写了我在天an门广场上漫步,一声赞叹让我沉入回忆。

(一个“震”字,让我感受到了对我触动很大)

三、练习

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

一、复习导入略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整体感知: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主要讲我回忆往事,回忆起了郝副营长。

3、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这样的问题读文,思考勾画。

4、交流:

a一个爱学习的人

4自然段里做了详细的介绍。

先让学生找能看出他爱学习的句子,再找出可以看出他是如何学习的词语。(倚、夹、拿、划、看摆、注视、沉思)

b一个英勇善战的人

从他是一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年轻但是已经打过不少胜仗。

从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在危急的时刻能够想出办法。

c一个不怕牺牲的人

明知道会牺牲,还是点燃了书,暴露的自己,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5、他牺牲了仅仅是因为使战斗取得胜利吗?为什么

不仅是为了战斗,还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为了更多的人的幸福。

6导读: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从这句话,你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我对这位战友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的惋惜,同时还饱含着我对革命先烈为人民谋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的铭记)

三、学习第三部分

教师:读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an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问:从这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

交流:我知道了,我从来不曾忘记这位战友。

四、拓展:那我们呢?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幸福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的革命先烈,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有感情地读文。

《灯光》教案【第四篇】

对《灯光》一文的几点修改建议

《灯光》(人教版第十二册)一文中,有三处叙述我认为不妥:

1、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57师紧紧地包围地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2、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3、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

现予以修改并陈述理由如下:

1、1947年的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57师紧紧地包围地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当时我是战地记者。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原文中的“当时我是战地记者”这句话不仅与“1947年初秋”有时间重复之嫌,还使句子意思不连贯。按理,在“1947年的初秋”这个时间后面,接着应该写发生的事情,但原文介绍的却是“我”的身份。如果将这句话移到“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的后面,句子衔接就很紧凑,读起来就很顺畅了。

2、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但是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3、这火光虽然微弱,但是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

《现代汉语词典》对“虽然”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实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可见,表示转折语气的关联词在使用时,一般应该成对地出现在上、下半句里。如:他虽然工作很忙,可是对业余学习并不放松。原文1、2句中,只在上半句里出现“虽然”一词,不符合语法规范,意思也表达不清,应在下半句里加上“但是”(或但)这个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06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