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案优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朱自清《春》教案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朱自清《春》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说说自己感受过的春光都有什么特点,或者用古诗来形容一下。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战士。1920年**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 》等。
《春》写于1931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出示学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4.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 酿 嘹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
(2)解释词语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有意 显示、炫耀。
宛转:抑扬动听。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二、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
(2)文章是 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 来。
2.理清文章结构: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赞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三、探究质疑
(一)赏读“盼春”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二)赏读“绘春”部 分
1、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 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 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 ,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2、赏读“春草图”:朗读(齐读)
问题:
(1) 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 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 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 。
3、赏读“春花图” :
问题:
(1) 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 哪些词用得好?
4、自读“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小组内自主完成对这三幅图的学习。
(1)春风看不见,摸不着,作者是怎样描绘春风的?
(2)作者笔下的春雨有怎样的特点?它的到来让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迎接春天的人多吗?从何处可以看出来?人们的精神状态如何?
(三)赏读“赞春”部分
(1) 每一自然段展现了春天什么特点?
(2) 能不能把这三段顺序调换,为什么?
(3) 这一部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归纳写景方法: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从高到低、从低到远等;
(4)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四、小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 、当堂检测
1、朱自清,字——,现代——、——、——。
2、课文分别描绘了——、——、——、——、——五幅春景图。
3、举例说明作者写景时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4、学了课文,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 、布置作业:
用上本文学过的写景方法描绘一下你眼中的美丽春天,字数在300字左右。
朱自清《春》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解思路揣摩品味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2目标3
教法教具:
诵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开始第三单元的学习,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说话练习)
1说话练习:我最喜欢的季节是__,因为__。
(按照这个形式来说话,给你们几分钟时间互相说说看,等会我请同学***说)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都发现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特点
比如在春天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到处都鸟语花香,
而夏天呢,虽然天气炎热,但是绿树成荫而且正值暑假同学们可以做很多户外活动像游泳等等,
秋天就更不用我多说了,我们把秋天说成是丰收的季节满眼的金灿灿,
冬天万物凋零但是下雪的时候到处银装素裹)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就是1篇描写季节的散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
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板书:春朱自清
3先来介绍一下作者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战士。散文**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板书:字佩弦,号秋实《背影》《荷塘月色》等
二朗读感知课文
1先请一个同学把导读部分读一下
从导读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所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春天啊?
~江南
我们都知道江南水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么,导读中告诉我们江南春天是什么样的?
S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2那么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春天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分别请三位同学来朗读课文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你的发音,语速还有语气,其他的同学在下面要认真听我会叫同学来评价指出***朗读的三位同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第一位1-4
第二位5-6
第三位7-10
(纠正读音: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润rùn嫩nèn眨zhǎ脆cuì笠lì)
3请同学们**读课文。
思考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
3全班齐读。回答问题: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
板书:盼春(1)盼,来,近
绘春(2-7)
赞春(8-10)
4通过分析这篇课文分为三部分,重点是哪部份?
~绘春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绘春这部分也就是文章的2-7节,看看这一部分分别描绘的春天的哪些景物?
春草图——草报春3
春花图——花争春4
春风图——风唱春5
春雨图——雨润春6
迎春图——人迎春7
6根据上面的归纳,我们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 P54词语注音写在作业本上
朱自清《春》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
2、理清课文写景的层次。
二、导入
(放几张春天景物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春》,领略大好春光。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 人、学者、**战士。1920年**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2、扫清字词障碍。
水涨zhǎng起来 散sàn在草丛 鸟巢cháo 撑chēng伞 应yìng和ha酝yùn酿niàng 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薄báo烟 黄晕yùn 抖擞sǒu嘹liáo亮赶趟tàng儿 宛wǎn转
3、听录音朗读,体会感情。
4、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用喜爱、欢欣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5、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一部分(1-1): 盼春
第二部分(2-7): 绘春
第三部分(8-10):赞春
四、研究课文:
1、第一部分——盼春
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①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
②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写它的脚步,把春天拟人化, 让人倍感亲切。
五、练习巩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酝酿( ) 胳膊( ) 抖擞( ) 应和( ) 支撑( )
摇曳( ) 宛转( ) 傍晚( )抚摸( ) 嘹亮(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 鸟儿将cháo ( )安在fán huā nan ya()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ng yǐn bàn(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 )着,戴着lì( )。他们的房屋,xī xī shū shū ( )的,在雨里jìng m( )着。
3、填空。
⑴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 )、( )、()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六、课堂拓展:搜集有关春天的俗语、成语、歌曲、诗词等。
七、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德育渗透:欣赏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1、背诵课文;2、就课文不理解之处之意
二、新课学习
1、检查朗读、背诵情况。
2、第二部分:绘春
(1)齐读第2段,思考:
①春天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了一句话对春回大地做了概括,学生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②总写春回大地后,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
点拨:“山”、“水”、“太阳”,运用拟人,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也表现了作者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③盼望在文中一连出现两次,可否删掉一个?
不能,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人们盼春的心情急切。(盼春之切)
④第一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3、朗读“春草图”,思考:
(1)质疑: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哪些特点?
点拨:嫩、绿、多、软
(2)质疑:“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点拨:“钻”“偷偷地”用得好,运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偷偷”体现了人们在不经意间才发现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赋予小草感情的意识,使小草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钻”字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3)质疑:“嫩嫩的,**的”是修饰小草的,按正常的语序应该放在“小草”前,作者却将其放在句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强调春草嫩绿的特点。(突出了是春天的作用使小草充满了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4)质疑:写春草为什么又写人的活动?
点拨:既写春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欢乐,又从侧面烘托春草的嫩绿可爱。
小结:作者眼中的春草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我们可以用一句诗句来形容: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4、朗读“春花图”,思考:
(1)质疑: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花的?
归纳:
①“你不让我,??赶趟儿。”写花朵多;(花态)
②“红的像火,??像雪。”写花色艳;
③“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④“闭了眼,??梨儿”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⑤“花下?飞来飞去”写蜂闹蝶舞,从侧面烘托春花的繁密,香味浓郁;
⑥“野花遍地是”写野花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野花多,而且色彩亮丽;
(2)质疑: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归纳:①“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生动写出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②“红的像火,??学”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花色艳(不仅使色彩更鲜明,也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③“散在?眨的”运用比喻、拟人,写出野花多,色彩亮丽(不仅写出野花的繁多,而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野花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明丽色彩和春风吹拂下轻
轻摆动的可爱情态。)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飞”好不好?
明确:不好。“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喧闹的热闹景象,从侧面体现春花的繁茂、鲜艳、甜香)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所以,作者用“闹、飞”衬托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4) 作者写“春花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树上繁花-树中昆虫-树下野花按从上到下,从高到低的顺序来写
小结:春花图犹如朱熹笔下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反馈练习
阅读课文第1-4段,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1、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第④段写的是“春花图”,而划线的句子却写蜂蝶的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改成“长”行吗?为什么?(2分)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这些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是( )(2分)
A、草地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
C、是间接写草地,突出草的嫩绿可爱D、写了草,又写人,构成一个画面
5、选文的第③段写的是“春草图”,其中写春草“质地”的词语是 写春草“色泽”的词语是写春草旺盛长势的句子是 (3分)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四:课堂拓展: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五、课堂小结;
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而且结构清晰:按盼春—绘春—颂春来组建全文。构思巧妙
六、作业:参照“春花图”,选取某个季节里的一个景物进行生动描绘。
朱自清《春》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战士。1920年**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 酿 嘹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1)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
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