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的教案【范例4篇】
【导言】此例“小马过河的教案【范例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马过河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重难点:
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教具:
多媒体课件。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出示课题)
(2)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
(4)学生回答。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
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回答事物之间联系。(教师连线)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
2。(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4(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
5.指导感情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妈妈。学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马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6思维拓展: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看板书质疑问难。
2、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
回答:因为老牛(),所以它说()。
因为松鼠(),所以它说()。
3.思维拓展:假如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来问你,你该怎样回答?
4.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
(三)自读课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词语。
难为情——课文写谁难为情?它为什么难为情?难为情的话怎样读?亲切——怎样读出亲切的语气?
(2)、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3)、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4)、小马趟过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5)、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都不一样呢?(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过渡:课文学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五、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答案。
六、古诗欣赏: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八.兴趣作业: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你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小马过河教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
2.认识书中出现的“小”“马”“牛”等字。
3.引起小朋友的思考: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图画书《小马过河》,绘画用纸,笔等。
2.“小,马,牛”等汉字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阅读前设疑,引导幼儿回忆。
(1)教师提问:小马是要去干嘛?他在路途中遇到了谁?
(2)教师逐一出示“小,马,牛”等汉字卡片,请幼儿认一认,并想一想,做一做故事中角色的相应动作。
(3)将幼儿分成若干份,合作排序故事的先后顺序。
2.讲述后设疑,引导幼儿反思。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内容。
(2)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围绕这个问题向幼儿提问。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编,如果小马要再次过河,他还敢不敢过了?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如下几方面有所提高:1,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的语言习惯。如小马在向牛伯伯请教时,使用了礼貌用语:“您好,请问,谢谢”等。在故事的其他地方也有礼貌用语的使用。2,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并且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3,我在课堂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幼儿们则是课堂的主人,幼儿们发表看法,幼儿们表演故事,幼儿们续编情节。
小班游戏小马过河教案【第三篇】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幼儿在以往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对数很感兴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不能做到手口一致点数,基于孩子们对点数的兴趣开展了这次以游戏为主导的数学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开展。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操作感知5以内的数,尝试5以内按数取物。
3、能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难点:通过操作进行按数取物(例如取五块木头,取4个草莓,帮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做到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唱数1——10,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点数游戏。物质准备:音乐、积木块,草莓卡片,户外场地。
活动过程
(一)、想办法
1、导入:小兔怎么过河?师:“今天兔妈妈要带兔宝宝去摘草莓,我们一起出发吧。”教师带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师:哎呀我们面前有一条小河,过不去了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一起去搭桥。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小兔来引起幼儿搭桥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2、幼儿讨论,引发幼儿搭桥过河。
(二)、捡木块1、听口令捡木块
2、听拍手声捡木块
3、木块排队,你捡了几块?鼓励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第一次让幼儿捡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数字的木块。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木块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木块的数量控制在5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在活动中注重了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
—按数取物,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开展。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目标。
(三)、搭桥过河
幼儿将木头放在“河面”上,边放边手口一致点数。
这一环节不只练习了幼儿的点数能力,而且孩子们之间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通过操作知道了木块要一个连一个的才能搭好桥,这当中需要孩子们互相帮助、合作。幼儿过桥幼儿过桥时教师引导幼儿每走一块木块数一个数(12345,12345)巩固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大多数幼儿不仅能手口一致点数,还做到了手脚一致点数,并从游戏活动中感受到点数的乐趣。
(四)摘草莓
1、师:兔宝宝们真能干,我们来到了草莓地,每个小兔子采5颗草莓。”师演示怎么摘草莓(手口一致点数)
在摘草莓时,幼儿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能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这对个别幼儿来讲会有一点难度,但大多数幼儿已达到目标。
2、幼儿摘草莓(摘完草莓再次点数)教师对点数错的幼儿给与指导。
幼儿回到“岸上”时引导幼儿再次点数摘到的草莓,这时幼儿自己手口一致点数时发现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孩子们自觉的又去摘或者放回多余的。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自己动手验证结果,对整个活动来讲都得到了提升。真正做到玩中
3、我们带着我们的草莓回家喽!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将摘回的草莓送给幼儿园的好朋友,送的时候鼓励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活动总结
小班小朋友孩子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这次活动,既帮助幼儿复习了点数,也让我了解了班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更激发了幼儿对点数的兴趣,整节活动幼儿们基本上都能在游戏中达到目标,点数时,个别幼儿存在着手口不一致的现象,孩子们往往手点得慢,嘴里数得快,所以,每次都叫他们手指头拿出来一个一个指着物体数,我也在益智区里投放了这一材料,在让幼儿们点点圆点有几个,再拿相同数量的插花玩具,从而培养他们能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适时、适宜、适度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所以此次活动孩子们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他们认真的点数,通过操作掌握点数并说出总数,提高了幼儿的点数兴趣,如果再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一些圆点等其他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就更好了。
《小马过河》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强调实践的意义,使学生懂得做事要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头饰、课件、生字卡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一)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马)
小马:同学们好。 生:小马好
(二)复述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发生在小马身上的一个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生:我记得,我来……
生复述故事: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它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回家问妈妈。后来它自己去试一试就过了河。(在此板书:小马、老牛、松鼠的简笔画:动物大小要有区别)
师:讲得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板书课题)
(三)复习生字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到学习乐园去把昨天学的生字复习一下。
出示生字卡。(随机抽读)
师:大家记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能学得更好。有信心吗?(有)好,开始吧。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和小组里的同学读一读课文。
2、让学生自主地说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马有两次想过河。(读得可真仔细)
生:我知道了小马第一次没过成河,第二次才过了河。
师:为什么小马第一次没过河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三、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播放课件
2、师提问:①小马在去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难题?(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②他觉得……(很为难)③当时它又是怎么想的?(他想:这条河我能不能过去呢?要是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多好呀!)
3、指导朗读
①师: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评一评。(我觉得她读得很好,把小马难为情的心情都读出来了。(你这位小评委评得真不错)
②全班同学齐读这句话。
师:我们一起像…那样{}读读。
4、学生讨论:小马为什么没过河。
师:小马很为难,它是请谁来帮忙的呢?(老牛和松鼠)
在老牛和松鼠的帮助下,小马过河了没有?(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前后桌讨论一下。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
5、学生自由读第三四自然。
师:现在你们自己读一读第三四自然段。
学生自发:①老师,我要提醒大家,老牛的话要读得粗一点。(师:你能试试吗?)
师:你们还有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②读松鼠的话要读得大声点,快一点。(你来试试,好吗?)(大家像他这样读读。)
③读小马叹口气要把示知道怎么办才好的心情读出来。(你来试试,好吗?)(大家像他这样读读。)
师:读得真不错,同学们真是越来越棒了。
6、小组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再来读读吧。第一组当老牛,第二组当小马,第三组当松鼠,第四组读其它部分。
7、扩散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小马光老牛和松鼠的话,自己不动脑筋。所以过不河。如果你是小马,会怎么做呢?
生说出①用小木棒伸进水里试一试(这个办法不错,你比小马还聪明)②用石头(你知道的可真多)③不光听别人说,自己去试试(对呀,只有自己试一试,才能解决问题)④造船(这个办法是不错,不过要花很多时间)⑤搭桥(这个办法还可以,但你可要多找几个朋友来帮忙哦)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替小马想出这么多办法,可是小马呢?它要回家问问妈妈。妈妈对它说些什么?跟着老师去看看吧。
1、师范读。
2、师:你觉得妈妈的话中,哪句话最重要。(指名)
你们和他的看法一样吗?(一样)
师:是啊,不要只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去试试。小朋友可不像小马那样。
妈妈的话多有道理啊!你们想不想再读读妈妈的话。(想)这样吧,男同学当小马,女同学当妈妈。(不读旁白)
3、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4、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可以)在读之前,老师想提醒大家,读小马的话要读得……(学生接:读得低一点,好像要哭了,它很难为情)
对了,大家看小马的话中,有省略号。说明小马没能完成妈妈的任务,很难过,吞吞吐吐,说不出话来。好了,我们开始吧。
师生对话。
五、 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默读。
2、小马通过自己去试一试,过了河,它发现了什么呢?(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板书:浅 深
那为什么小马能过得了河呢?板书:不深不浅
师:是呀,小马通过自己试一试,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它觉得河水不深不浅。老师希望你们今后遇到困难多动动脑筋想想,去试一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相信你们会成功。
六、 分角色表演
1、小组分角色练习表演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那好,你们自己在小组里把这个故事读一读,或者是表演一下也行。
2、 指名表演
谁愿意上来演给大家看一下。
学生自发地鼓掌。
七、 延伸
1、大家想想看,小马回到家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小马把麦子驮到磨坊后,在回家的路上又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