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英语教育教学案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57750

【导言】此例“英语教育教学案例(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英语教学案例【第一篇】

新课阅读方法探究课。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SEFC Module 6 Unit 17 Lesson 3新课阅读方法探究。

2.教材处理

本课为本单元第三课的第一课时,内容为著名喜剧名家Rowan Atkinson的喜剧作品及其本人的人生经历,文本内容较长,分为两部分,为了完整地展示文本,培养学生对优秀喜剧的赏析能力和对著名喜剧演员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两篇课文合二为一。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改变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实验和探究。

三、学情分析

我首先考虑为什么和怎么上这节课,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实在可行。我的授课对象是三级达标校中学,所任教班级虽为文科最好班,但英语基础仍较差,好在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是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培养的。根据学情,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上一堂新课阅读欣赏的学习课,期待对今后学习中影评人物欣赏有所帮助;注意运用喜剧作品的语言材料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同时便于设题。兼顾设计内容简单化,便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理解并运用本课新出现的单词和短语,培养学生体会文本里字里行间的意义,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能根据图像资料用英语讲故事的能力。欣赏喜剧,培养个人的幽默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话题,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和适当应用“Information Gap”教学法,通过生生之间的问与答及信息交换获得阅读过程中“Making Inferences”的能力。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较少接触英语喜剧作品,不易理解其喜剧语言动作化、个性化、口语化和富含潜台词的特点,因此设置层层深入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并注意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根据阅读材料的类型,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Underline the keywords”并运用“Understanding the general idea”和“Making Inferences”的阅读策略,以阅读课为依托,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提高喜剧欣赏水平。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StepⅠ:导入(4min)

学生观看一段喜剧视频,猜测剧中人物角色。

Reference Question:Who is he?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视频并提出问题,建立与本课主题的关联,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阅读兴趣,从而顺利引入阅读任务。

StepⅡ:阅读(课文一)

(1)快速阅读Exercise①:match the paragraphs with the topics.(3min)

Paragraph1 Writer’s opinion

Paragraph2 Introduction

Paragraph3 Ordered the dish

Paragraph4 Celebrated birthday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每段落的首句或末句,从而快速阅读并找出每个段落大意,使其得以尽快掌握文章主旨,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2)细节阅读 Exercise②:Read Text1carefully and do some multiple choices.(10min)

’s humor is universally understood because ?摇 ?摇?摇?摇?

acts mainly rely on languages.

is a very humorous character.

can express himself well in words.

acts mainly rely on body language.

writer mentions in a fancy restaurant in order to ?摇?摇 ?摇?摇。

us an example of how he amuses his audiences.

us how funny a character is.

that is very clever.

how to make the audiences laugh.

Text1,we know that ?摇?摇 ?摇?摇。

wants to invite his friends to dinner.

is invited to a birthday dinner.

tries to show that he is invited to dinner.

is a very honest and hardworking person.

英语教学案例【第二篇】

关键词:法律英语 案例教学法 教学模式

一、法律英语的概念

英语国家称法律英语为“Legal Language”或“Language of the Law”,即法律语言,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法学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语言。法律英语是以英语共同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是指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使用的英语。法律英语具有复杂性、准确性、庄重性等独特的语域文体特征,同时其词汇系统、内容、风格、句法、篇章等表现出与普通英语的极大差别,这是法律英语的教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特色。从性质上讲,法律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简而言之,法律英语这门学科是与特定的法律职业有关的英语。

二、法律英语教学方法的特点

法律英语是法律科学与英语语言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的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的问题和涉及面都会较为宽泛,其教学方法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方面要按照法律的观点、方法以及法律规范的特殊需求来研究英语在法学理论与实践中的运用;另一方面要运用语言学,尤其是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法律英语的教学。

因此,法律英语的教学方法应该既有别于一般用途英语(EGP)的教学方法,又有别于法学的教学方法。一般用途英语的教学程序是“词汇――句型――语法――文章”,也就是先从单词入手,再通过一定的词汇量进行阅读,从而提高读、写、译的能力。而在法学的教学方法中,则是通过教学的指导,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地对案例进行讨论,特别是通过老师从理论上、法律法规上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指导,从而加深学生对具体法律、法规的理解。而法律英语的教学程序是“文章――句法――句型――词汇”,也就是通过阅读文章入手,再从句子和词汇的学习上升为对文章整体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来掌握法律语言形式,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可这样认为法律英语的教学方法是将外语教学方法与法律教学方法的结合,即“用法律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法律”相结合,使学生在了解一般法律、英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英、美法学教材和著作的选读来提高血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案例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及程序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近几年来,随着法律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法律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的对象。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得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870年前后提出的,并最早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中。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性地从句子和词汇的学习上升为从篇章整体意义和篇章分析进行教学的局面,立足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使学生能够通过法律语言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来掌握法律语言形式,并通过实际案例是学生的法律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稳步的提高。因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怀疑和批判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程序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实际案例的分析作为教学内容,以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作为手段,以案例分析作为考试的题型。但是由于法律英语横跨了法学和语言学两个学科,所以在法律英语授课中的“案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老师指导学生具体的案例为范本,让学生先从文章的总体入手,分析案例结构、写作方法、中心议题及其中的法律原则和制度,然后研究段落的衔接、连贯性及段落的中心议题,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主要的词汇,重点句子和特殊语法的用法。

其实课堂案例教学并没有特别固定的模式,笔者在多年的法律英语教学中,逐渐总结出4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的课前案例布置。在上课前教师应选取或编写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相关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分发给学生,对于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可能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应该按照教师布置的案例进行课前准备并进行分析(如果有条件学生可以将准备的内容做成PPT格式,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还运用到了任务教学法,教师应在课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具有相同兴趣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合理的搭配在一起,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然后各小组自己推选组长,我们实行的是任务包分制。也就是在小组合作中,老师把任务分给各个组长,而组长确保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任务。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mock trail)的案例教学模式,也就是将学生分为控诉组(prosecution),辩护组(defense),陪审组(jury),并分配角色如法官(justice)、原告(plaintiff)、被告(defendant)、证人(witness)、嫌疑人(suspect)、辩护律师(prosecuting attorney)、陪审员(juror)、书记员(court report)等。课前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二环节为课堂辩论。以小组为单位,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辩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各自的观点,并做小结称述。在这过程中,每一步骤都要用英语表述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学生把握有关法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三个环节案例总结阶段。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讨论、辩论之后,教师应及时对此项案例进行补充讲解学生未谈及的相关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总结本次讨论,同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以便在期末考评时,教师可以参看该学生的平时表现),最后教师还应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讨论。第四个环节是撰写案例报告。经过小组、全班的讨论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案例报告,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在整个课堂设计上,教师的作用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和锻炼法律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法虽然在国外已经成熟,但随着在我国法律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索、研究过程中,制约案例教学法的因素也不断的产生。

1.教师专业素质的制约

由于法律英语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两者都兼顾,既要培养学生用法律思考,又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因而案例教学法对讲授法律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及责任心要求相当高。除了在英美法律制度的领域内有较深的造诣外,还必须掌握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实现好“用英语学法律”和“用法律学英语”的双重目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但是目前许多开设法律英语的学校,其教师来源主要有两类,即英语专业教师和英语程度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前者虽然是英语专业出身,英语语言功底扎实,听力、口语俱佳,但是却对法律英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法律知识匮乏,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对法律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刻和全面的把握。后者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这样就出现了片面强调“法律”或者“英语”的局面,学生老师都很头痛。

因此,为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授课老师最好是选择英语基础的法学专业老师,或者是具有法学学历、懂法学的英语教师,或暂时聘任外籍法学专业教师讲授法律英语课程。

2.案例资料的制约

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课前布置案例,也就是教师在课前着手选取或编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同时学生也得在课前进行大量的阅读案例资料。这就需要以大量的案例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为前提。但是由于社会形势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尤其是一些时事政治性的变化,而目前出现的法律英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案例无法及时的反映出来。而我们总不能使教育去满足已逝去的时代需要,而应该有一定超前性,使之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法律英语的案件材料就这就需要教师寻找甚至自己编写必要的教学资料。然而教师的工作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有时自行编写的案例很粗糙。因此当然教师在编写案例是,要注意个意志与实践情况的结合,既不能主观地剪裁材料,又不能直白地记录教材,要把法律的理性与案例的客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当取他人材料时,要认准那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而形成的案例。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将诸多案例进行组合等方面的加工,使之更加典型化。

3.课堂设计的制约

据了解,有部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称使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是实际上只是在课堂上举了一些案例而已,并没有进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这只能称为“举例说明”,在其课堂设计上,课堂上的主角永远是以老师教授为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这种课堂设计教师可以系统地完整地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却较少鼓励学生对这些法律知识提出挑战和怀疑。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再去主动地认真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这与我们法律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不相符合的。那么这样的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又有何区别?

所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课堂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应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地探求和获取知识技能,并且教师在讨论中,只能以理服人,不能过多的干预,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教师是主角,因为整个过程是由他来主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也是主角,课堂上80%的时间都应交给学生,由他们各抒己见。教师和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交流互动,相互合作,互补不足,可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气氛活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懂易记,印象深刻,最终回归教学目的。

五、小结

当然,虽然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法律知识。同时这种互动方式和讨论方式的教学方法,只是适应部分学生,而不是所有的学生,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上课的学生人数太多,因此,完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可能只有少数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因此,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融合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完成高效率教学。虽然案例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缺陷,但是,案例教学法符合法律英语的ESP性质和要求,是一种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必然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推行。

参考文献:

[1]樊爱茹。法律英语的特点及翻译[J].包钢科技, 2003,(3).

[2]牛晓。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践与探索,2009,(6).

[3]王青梅。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案例教学法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2003,(5).

[4]张新颖:高校法律英语教学方法研究。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2004,(5).

[6]张娟娟。法律英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J].高教研究,2006,(4).

[7]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8]郑勇。法律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0,(2).

英语教育教学案例【第三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专业课程;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14502

1 引言

为适应国际竞争发展的需要,大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2001年8月颁发了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在大学专业英语的教育中,双语教学是既基于基础英语教育又高于基础英语教育的良好教育手段。在适当的时期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进行横向的跨学科双语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可有效实现大学英语教育的衔接和提升,提高学生的专业国际交流能力。开展双语课程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即学到世界最新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语言的背后是文化,高校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大学生科学知识的国际对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发展自己。

为了提高学生外语运用、外语与专业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专业外语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和优秀率,上外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自从2010年9月推出了10门双语课程,涉及经济类、法律、新闻传播、外语等专业学科。在这些双语课程中,笔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最适合双语教学的课程。

2 西方经济学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基本上是从国外教科书中直接翻译、改编而成的。选用外语教材,使用英语讲授课程,基本概念、定理、定律、规范及法则的表达更加“原汁原味”,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直接,对于掌握专业知识易深、易精、易透。拓展了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的空间,为专业学习和发展夯实了根基。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成功展开,必须要有合适的教材。所以除了使用英语编写的专业原版教材以外,我校还在积极编写适合中国学生的双语对照教材。

西方经济学为我国教育部指定的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是一门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的课程,并需要通过大量的图形及数理实证分析去学习、理解这些经济学原理,简单的照本宣科会对学习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们普遍感到教授的内容抽象而枯燥,难以理解。

3 案例教学的总体优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探索出一套适用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使得抽象的图表形象起来,枯燥的数理生动起来,学生们可以从具体案例的分析中自己导出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和理论,这样不仅让学生不容易忘记学到的知识,而且能真正把掌握的知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恰恰是在学生们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策划下,根据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进行案例的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识别、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灵活的沟通能力以及协作精神。

4 案例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

为学生创造用英语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讨论的安全感

创造性思维必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笔者在案例教学中有意识地尽量组织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利用集体、小组等互动方法,创造一种互动互助的协作氛围,试图让学生摆脱由于害怕出错而引起的紧张、困惑等消极心理因素,让同学们在愉悦融洽的环境中享受讨论的乐趣,充分发挥其思维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兴趣。在双语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光要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兴趣,而且要培养他们对西方文化的兴趣。主动地用英语去学习任何一门课程,对英语没有浓厚的兴趣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莱坞电影,比如华尔街,套利交易,利益风暴,硅谷传奇,影子大亨等等都是讨论金融问题的电影。还有更多的金融纪录片,比如监守自盗,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金钱永不眠等。在观摩这些电影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增进自己英语的语感,而且可以对西方经济金融有更深的直觉上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兴趣

由于受到英语听说能力的限制,部分同学对双语教学有着本能的距离,甚至恐惧感。如果我们仍然使用传统的方法,从理论到理论,从数字到图表,无疑是加大了学生们学习的难度,进而必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将案例以更加生动的影像展示给学生,实践证明能够有效的激发同学们的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在此之上,我们还可以給学生提供的一些最新的,紧跟经济时展脉搏的影像案例资料,如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经济类媒体,这些媒体对重大经济事件都有专业详细的报道。阅读这些试图用一些浅显的经济学理论去解释当下的经济事件的报道,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本科生更好地把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联系起来。

5 案例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学的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们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加强外语能力,而是以外语为媒介、手段来熟练地掌握国际、国内的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学科体系。所以,双语教学案例不能和英文阅读文章划上等号。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与教师则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在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学生才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一言堂的灌输,要把学生当做案例学习的中心,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其个人分析能力和集体思考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或较为独立的完成对案例的阅读,在课堂上拿出较为充裕的时间开展讨论,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己见,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和判断案例,对于讨论中出现和暴露出的问题予以纠正,使得学生能够对基础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即辩论的方式——审慎的选择好辩论题目,提前将题目下发,以便学生提前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而后再以辩论的方式进行案例研讨,充分调动其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而且在辩论过程中锻炼了临场应变能力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了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大力地探索案例教学的延伸:自主学习课程。可以将一小部分课堂讲授时间留给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需要上交自己的读书报告和心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增加感性认识,回到课堂上再展开讨论。如在讲解西方经济学中的“厂商理论”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某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回到课堂后组织同学讨论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及它的运作模式,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厂商理论。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

笔者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弱点不在于单词量而在于不会使用英语思考。我曾经亲眼目睹很多老师逼学生死记硬背大量单词而忽略学生如何使用单词的悲剧。殊不知,学好英语的关键不在于背诵多少单词,重要的是学会英语的思考方法。所以我始终向我的学生们强调,在背诵单词的时候要连句子一起记,否则还比如不记。教师在运用英文教学案例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有选择性地将一些生僻的专业术语和重点、难点的英文单词用简单直白、浅显易懂的英文加以注释,即用英文单词解释英文单词,这是我们经常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看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英文注释可以降低案例阅读难度,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强化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效果。否则,对于英文水平不高、单词量不大的学生来说,英文案例中的术语、生词、难词就成为了他们在双语学习上的障碍。

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口语训练有很多误解:以为发音清晰,语音地道是学好“口语”的关键所在。而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我们大部分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最难的不是用英语说话,而是怎样能够让话说得有逻辑,有细节,有节奏。其实大多数英语口语有困难的学生即使用母语说话也很难令人满意,无话可说,好不容易挤出几句也是空洞无物更无逻辑可言。面对这种尴尬的现象,我们的老师往往把所有的错归结于学生:平时不注重积累;平时练习思考不够等等。英语是一门极其朴素的语言,它具有能够利用非常简单的词汇表达出深奥含义的神奇力量。相对于英语,中文就显得有些复杂,这就使得学生们在试图将自己的中文思想转换为英语时出现词不达意,笑话百出的情况。要想口语说得好,必须在逻辑和细节上下功夫。而逻辑和细节恰恰是让学生们有话说,主动迎战口语问题的利器。

要想真正能把西方经济学的双语或全英语教学落到实处,案例教学是大势所趋。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体,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英语教学案例【第四篇】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熟悉“发表看法,提出建议”的口语技能。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和信息素养。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内容: Canada――The True North 与以往接触过的介绍国家的文章相比,本课的内容没有整体介绍加拿大的地理概况和风土人情,而是透过一个旅人的眼睛来看加拿大。

教学重点:①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②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①对课文内容中细节的理解。②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①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②设计创造性思维问题。

教法:①演示法②评价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Step1:热身活动:猜单词。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两组前一节课学过的词,分别让两组同学上来猜。所采用的方式类似于《幸运52》:单词是出现在屏幕上的,其中一个同学背对着屏幕,他是猜者;另一个同学则是解释者,他要用英语或辅以动作将单词的意思表现出来。两组同学之间展开竞争,看谁猜得又快又多。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令同学们很快融入课堂氛围。

Step2:读前活动(一):自由展示。在上这一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是介绍你最想去的地方。Which country or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Why?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powerpoint展示文件。在课堂上,由本小组的发言代表上来进行展示和介绍。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头戏。

Step3:读前活动(二):自由交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加拿大,你最想看什么?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anada, what would you expect to see there? 先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

Step4:读前活动(三):小组讨论。经过了前面的大量的有关加拿大的信息的冲击,你愿意用哪三个词语来描述加拿大?What three word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Canada? Why? 请小组代表发言。

Step5:掠读课文。(first reading)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6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6个问题来阅读课文。读完后回答问题。

are the cousins not flying direct to the Atlantic coast?

is the continent they are crossing?

is “The True North”?

do many people want to live in Vancouver?

happens at the Calgary Stampede?

does wheat grow in Canada?

Step6:精读课文。(second reading) 在这个步骤中,我给出了5个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让同学们判断正误。如果该句是错的,请给出正确答案。

girls went to Canada to see their relatives in Montreal.

Lin was going to drive them to Vancouver.

can cross Canada in less than five days by bicycle.

girls looked out the windows and saw Native Indians and cowboys.

Step7:复述课文(retelling) 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

Step8:口头作文(oral practice) 设定一个情境,给出一些关键词汇,让同学们模仿课文来编一段对话或1篇短文。

Suppose two of your cyber pals in Canada come to visit Wenzhou and you are meeting them at the airport. While you are driving them home, you are telling them something about China and Shenzhen, just as what Danny Lin said in the text.

Work in groups. You are required to present either a short passage or a short dialogue.

Help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great scenery third largest go northward from south to north

Step9: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第8步中的口头作文写出来,变成书面作文。

Write down the short passage or the short dialogue that you've just worked out.

五、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657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