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荷花》教案(精选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荷花》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荷花》课文相关【第一篇】
教材分析:
《荷花》是1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课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目标: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本课教材的编排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荷叶、荷花的颜色、样子、姿态,深刻感知荷花的美丽。
②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深刻领悟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③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荷叶荷花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体会荷花的美,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
难点:想象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的景象。深刻体会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赏图,悄然入情。
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首先用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答出是荷花后,我即兴追问:你见过荷花吗?在哪里看见的?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学生此时兴趣高昂,争先发言)接着,我(课件播放荷花的录像),和学生一起欣赏;欣赏后,我趁兴问学生:“看了荷花的录像后,荷花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学生很自然地说出“漂亮”“亭亭玉立”……)其实,在作者心目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去看看荷花。课件出示课题《荷花》
(二)、潜心品读,逐步动情。
首先我课件播放件荷花开放时的录像。引领学生欣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所看到的荷花是很美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写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学生读后,我接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于是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跃跃欲试,争着发言。
①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紧接着我课件出示这句话及描写荷叶的图片;让学生边观察画面,边读句子边想象,并让学生说说荷叶有什么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板书:挨挨挤挤、碧绿)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来理解“挨挨挤挤”的意思及荷叶(多、大、圆)的特点,再通过读好“词”,好“句” 进一步体会。让学生真正感知荷叶的美。
②有的学生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即兴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紧紧抓住“冒”字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长才叫冒?”同时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又是怎样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让学生感知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使学生形成了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③、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荷花的句子‘有的…有的…有的…’”接着我用课件分别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出示这三句话。此时此刻我问:“荷花开放时有几种姿态?”(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板书: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全展开、花骨朵)接着,我趁兴追问:“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荷花呢?为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完全开放的荷花,因为花瓣全展开了,给我们洒下了恩泽。我就和学生看图理解“展开”的意思,抓住“展开”指导朗读;有的学生会说,我喜欢花骨朵,因为“饱胀”可以看出荷花马上就要开了,充满了希望,我就抓住“饱胀”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然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同时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请三个同学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分读三句话,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在学生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后,我课件播放荷花的录像,再引导学生想象:荷花除了课文中描写的三种姿态外,你还看到过其它姿态吗?有哪些姿态?(这时学生思维开阔,踊跃发言)随后,我相机又问:“这么多种姿态的荷花,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学生很快说出“千姿百态”,最后,我相机总结,引读“这真是千姿百态!所以,作者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于是,作者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文字同时播放录像)“如果…了不起。”让学生感知,深有所悟。
最后我进行小结:作者写得太精彩了,写出了荷叶、荷花的天然美,老师和你们一样也被这美景陶醉了,忍不住想与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配乐朗读)此刻,情感得到了升华与作者情感的形成共鸣,融为一体。
(三)体会意境,巧妙移情。
1、在学生朗读完后,我即兴问学生:“假如此时你站在这一潭荷花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2、接着让学生认真地品读第四、第五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陶醉之情。
3、在学生读好各句后,我又让学生质疑:“自己变成一朵荷花后,蜻蜓、小鱼会对‘我’说什么?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和‘我’作伴?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自主解决。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的含义;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漂亮的荷花说些什么。这样既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随后,我进行小结“正因为我被这情景深深地陶醉了,才会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们拿起书,再次跟作者陶醉一回吧!”
(四)想象美景,尽兴抒情。
此时,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发情感,我又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首先课件播放荷花的录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当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学生的思维活跃,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①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②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引领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赞美荷花或大自然。如: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大自然?
③ 荷花是很令人陶醉的,请同学们画出你心中最美的那朵荷花,或者把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成信寄给荷花姐姐或大自然。
(六)、个性化作业,指导语文实践。
① 试着像作者一样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花。
② 动手画一画白荷花各种各样的姿态。
五、板书设计。
叶:挨挨挤挤 碧绿
荷花 冒
花 美
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全展开 花骨朵
教学反思:这堂课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启开了学生智慧的闸门,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自由的空间。第一、通过动手写、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做到了学以致用。第二、采用了情感调动式的教学方法,开始我以一个谜语的形式调起学生的情感基调,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荷花》课文相关【第二篇】
唐老师课堂-以《荷花》为例浅谈第一范文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以《荷花》为例浅谈第一范文中的审美教育
湖南省衡山县城西完小 唐婉 联系电话: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文艺对话录》中说:“让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汲取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者日益注重审美的教育,怎样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课堂更是教师们思索的要点。美,包含于一切优秀作品中,作家塑造了美,我们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继而创造美。究竟如何来开启这扇美育之门呢?下面,我就以《荷花》一文为例浅谈第一范文中的审美教育,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朗读感受自然美。
前苏联教育家斯米尔诺夫曾说:“作品的朗读占着我们工作的大部分。假如我们认为朗读的材料是第一流的作品,那么,这种作品的艺术方面:色彩、形象、语言的生动,必须用这样的方式来教,那是保证学生对没的了解,作品读的越好,学生就能懂得和受它感染。”朗读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作品的内容,形成立体思维,获得较多的审美感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朗读。读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香……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通过朗读,眼前的字句不再陌生,仿佛一切都是亲眼所见,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清丽朴实的自然美。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朗读不能局限于一遍两遍,也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反复的多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感悟其中之美。
二、通过点拨重点词句感受语言美。
1篇好的文章,作者的用词是经过再三斟酌,仔细推敲的,每一个词句无不闪动着美的艺术,教师要善于点拨重点词句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细读《荷花》,你不难发现叶圣陶先生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功夫,许多字句包容了极丰富的内涵,其简洁、确切是别的字句所无法替代的,既浅显易懂,又惟妙惟肖,恰如其分。如“荷叶挨挨挤挤的”,这里“挨”和“挤”是一对近义词,但又不完全一样,引导学生体会到它们的相同,而且不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让人似乎看见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又如:“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者不用“长”、“露”,而用一个“冒”字,让我们似乎看到一幅动态的荷花生长图,从而体会到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描绘,出神入化,由此可见作者谴词之匠心,语言艺术之高超。
文章的修辞美当然也是语言美的重要部分。《荷花》中运用了几个贴切的比喻,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简单一个比喻,不但写出荷叶的色彩美,而且写出了荷叶的形状美。美,就是那么简单,让人非常自然,而又让人耳目一新,只要能准确地抓住重点词句,并对比分析,不难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三、通过想象感受意境美。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便指“意境”。“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主观情思,“境”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客观的景、物、事。因此,“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或自然环境的结合,是行神合一的艺术境界。把握“意境”美,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凭借联想和想象,进入作者创作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描写的事、物交织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品尝到作品最深处的美。《荷花》一文中第四自然段渲染了一个恬静、和谐、优美的梦境:“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小鱼从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朗读时不妨放点轻松的音乐,带领学生将思绪放飞,把课堂想象成荷塘,把自己想象成阳光下、微风中的荷花,有蜻蜓、有蝴蝶、有小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言:你还好象看见什么?如此,将想象与文章相扣,水乳交融,丝丝合拍,完成形和神的统一。可见,合理的想象可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更深处的美。
只要认真思索,敢于实践,我们便能将审美教育融入第一范文,使语文课真正变为美的欣赏课!
教学目的要求:【第三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荷花》课文相关【第四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88
《荷花》教学设计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题解
荷花,又名莲花。在古人诗文中,荷花也叫芙蕖、水芝、水华、玉环、芙蓉、泽芝。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描写的对象,《诗经》、《离骚》就有了咏荷的诗句。古人喜爱荷花,常把它当作美的化身,屈原就曾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的诗句)又有人感慨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誉其为“花之君子”。
本文的作者是叶圣陶。以“荷花”为题,直接揭示了全文续写、赞美的对象。
教材分析:
《荷花》是1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课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品赏美文之美。如:看着图片读、闭眼想象读、教师范读、引读……,尽量让学生运用美读,激活、领悟、积淀语感,从而真正做到读中感悟的境界。课中,还可以适当地丰富语感。提供一定的句式,结合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动手写一写自己心中的荷花等话题。
教学建议:
1、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想看吗?请大家边看变相,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随机点评,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2、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时候,教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一自然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二自然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三自然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四自然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3、运用美读,领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得收获。”作为1篇状物抒情得记叙文,运用美读法教学,非常适合。
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得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边读边想,逆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再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张开,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示范。
4、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如让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再体会一下,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把这些词语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一读,悟一悟。
教师用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可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等。
5、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题和审美主题和审美课题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读说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收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教师可启发:“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随后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例如:“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与你天天做伴!”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 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语。揭示课题。观察图画。带入情境。自学课文。自学讨论。理清层次。讲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阅读。教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节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揭示课题。
1. 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1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 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 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 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 自学课文。
四。 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 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 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 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 )荷叶( );
又看到( )荷花( );
还看到( )花骨朵( )。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 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 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 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 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 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 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 花
色彩美
看着 美 冒 露 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 爱
风过了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