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诗经采薇》教案(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0926

【导言】此例“《诗经采薇》教案(优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诗经采薇》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理解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以爱情为主题的《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采薇》是一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

二、信息筛选

1、自行诵读全文,分出诗的层次

明确:分三个层次:1~3章为第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章为第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第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1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三、合作探究

1、仔细品读前三章,你认为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2、仔细品读4~5章,这两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弥、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四、分析鉴赏

再读全文,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战士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1、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2、对父母妻儿的担忧。

3、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五、拓展探究

假使你就是当年归途战士中的一员,请描写你当时的心理。

六、课堂小结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厌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热爱和平,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

七、作业

阅读《秦风无衣》,和《采薇》在内容和手法上进行比较。

《诗经采薇》教案【第二篇】

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二、学习《采薇》

1、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赏析:

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三、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一段。

《采薇》古诗文阅读答案【第三篇】

一、思考领悟   《诗经》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手法。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氓》,偏重叙事;《采薇》,偏重抒情。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那么,我们要读懂《氓》(《诗经·卫风》)抒发了什么情?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采用了什么手法?《采薇》(《诗经·小雅》)抒发了什么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好在哪里?    二、鉴赏评价   《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尤其是《氓》中的第三、四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切合人物的身份,形象生动和谐。“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其中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这是叙事、抒情和比兴结合的典范例子。    《采薇》,抒发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诗中的“杨柳”又成为后代“折柳相赠”与“折柳思远”的文化元素的滥觞。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其中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等重言叠字的例子比较多,这样反复吟咏,构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网络,给人缠绵悱恻的美学效果。

《诗经采薇》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诵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的诵读诗歌,掌握诗中的比兴与借景抒情的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戍边战士的内心复杂交织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诵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体会诗歌意象所传达的主旨。

难点

感受戍边战士内心复杂交织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国之大事在祭与戎,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无数的的战士因为戍边而与家人分离不得相聚,归期变得最不确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乡途中的所思所想,这位战士想了什么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从《采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教师范读,为学生正音,划分节奏,便于更好的掌握诗词。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明确:强调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4.通过三遍的读,我们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个字来体现整首诗的情感?

明确:“忧”字,全诗有以下句子出现“忧”字,“心亦忧止”“忧心孔疚”“忧心烈烈”。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我们知道这位战士是要返乡的,我们通常认为归乡是让人快乐的、兴奋的,那么这位士兵的忧愁是什么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明确:

(1)回忆之“忧”。这位战士的“忧”是源于对于以前无数次归乡延期的一次汇总,从薇菜刚刚冒出地面到薇菜长出软嫩的枝叶再到薇菜变老,每一次都希望返乡,每一次又被战事所拖延,时间长了便郁结于心,成为忧愁的'一个来源。

(2)战事之“忧”。诗歌没有从正面上去描写战争的惨烈而是描写了大量的战马装备从侧面来描写战事的频繁,引出戍边的艰苦生活。

(3)景色之“忧”。当初的“杨柳依依”和如今的“雨雪霏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戍边战士看到现在的哀景,联想起自己的戍边经历,不由得产生了交织在一起的忧愁。

2.诗歌中的战士是如何抒发自己的忧愁的呢?仔细品读,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明确:诗经中最主要的手法——赋、比、兴。比、兴往往连用,在写回忆之“忧”时,作者用薇菜的生长变化来暗示归乡之期被不断的推迟。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3.通过刚刚我们的分析之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诗经的写法,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背诵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明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四)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思考,假如你是这位返乡的战士心中还会想起什么呢?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要求真情实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