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函数的概念》教案【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1422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函数的概念》教案【精彩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函数概念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关系,列出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值。

教学难点:概念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解:1、y=30n

y是,n是自变量

2、 ,n是,a是自变量。

(二)讲授新课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 (2)

(3) (4)

(5) (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 与 都有意义。

(3)小题的 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

同理(4)小题的 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且 。

第(5)小题, 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的被开方数是 .

同理,第(6)小题 也是二次根式, 是被开方数。

解:(1)全体实数

(2)全体实数

(3)

(4) 且

(5)

(6)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片面地认为,凡是分母,只要 即可。教师可将解题步骤设计得细致一些。先提问本题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求出使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的问题也与次类似。

但象第(4)小题,有些同学会犯这样的错误,将答案写成 或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方程的两根用“或者”联接,在这里就直接拿过来用。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讲清“且”与“或”。说明这里 与 是并且的关系。即2与—1这两个值x都不能取。

《函数的概念》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是特殊的数集之间的对应;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定义,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代数式化,并能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理性化思考,对事物间的联系的一种数学化的思考.

教学重点:

两集合间用对应来描述函数的概念;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为,面积为.

2.问题.

在初中,我们曾认识利用函数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义函数?常见的函数模型有哪些?

二、学生活动

1.复述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

2.阅读课本23页的问题(1)、(2)、(3),并分别说出对其理解;

3.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函数的对应本质.

三、数学建构

1.用集合的语言分别阐述23页的问题(1)、(2)、(3);

问题1某城市在某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函数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变化过程中,有哪几个变量?

(2)这几个变量的范围分别是多少?

问题2略.

问题3略(详见23页).

2.函数: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f(x),x∈A.其中,所有输入值x组成的集合A叫做函数=f(x)的定义域.

(1)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函数的本质是一种对应;

(3)对应法则f可以是一个数学表达式,也可是一个图形或是一个表格

(4)对应是建立在A、B两个非空的数集之间.可以是有限集,当然也就可以是单元集,如f(x)=2x,(x=0).

3.函数=f(x)的定义域:

(1)每一个函数都有它的定义域,定义域是函数的生命线;

(2)给定函数时要指明函数的定义域,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集合,如果没

有指明定义域,那么就认为定义域为一切实数.

四、数学运用

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集合A到B的函数:

(1)A={1,2,3,4,5},B={2,4,6,8,10},f:x→2x;

(2)A={1,2,3,4,5},B={0,2,4,6,8},f:x→2x;

(3)A={1,2,3,4,5},B=N,f:x→2x.

练习: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x→2x,x≠0,x∈R;

(2)x→,这里2=x,x∈N,∈R。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x—1;(2)g(x)=x+1+1x。

例3下列各组函数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A.=x与=(x)2;

B.=x2与=3x3;

C.=2x-1(x∈R)与=2t-1(t∈R);

D.=x+2x-2与=x2-4

练习:课本26页练习1~4,6.

五、回顾小结

1.生活中两个相关变量的刻画→函数→对应(A→B)

2.函数的对应本质;

3.函数的对应法则和定义域.

函数概念教案【第三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

(2)能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能推导和理解半角公式;

(4)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而导出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例题讲解,总结方法。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理解掌握三角函数各个公式的各种变形,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逆用思维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倍角公式的应用。

难点:公式的推导。

三 。学法:

(1)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由和角公式导出倍角公式,领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数学思想,体会公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四。学习设想

1、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提出问题:公式中如果 ,公式会变得如何?

3、让学生板演得下述二倍角公式:

这组公式有何特点?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1.每个公式的特点,嘱记:尤其是“倍角”的意义是相对的,如: 是 的倍角。

2.熟悉“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

3.特别注意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且要善于变形:

这两个形式今后常用。

例题讲评(学生先做,学生讲,教师提示或适当补充)

例1.(公式巩固性练习)求值:

①.sin2230’cs2230’=

②.

③.

④.

例2.化简

①.

②.

③.

④.

例3、已知 ,求sin2,cs2,tan2的值。

解:∵ ∴

∴sin2 = 2sincs =

cs2 =

tan2 =

思考:你能否有办法用sin、cs和tan表示多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你的思路、方法和步骤是什么?试用sin、cs和tan分别表示sin3,cs3,tan3.

例题讲评(学生先做,学生讲,教师提示或适当补充)

例4. cs20cs40cs80 =

例5.求函数 的值域。

解: ————降次

学生练习:

思考(学生思考,学生做,教师适当提示)

你能够证明:

证:1在 中,以代2, 代 即得:

2在 中,以代2, 代 即得:

3以上结果相除得:

这组公式有何特点?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1左边是平方形式,只要知道 角终边所在象限,就可以开平方。

2公式的“本质”是用角的余弦表示 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3上述公式称之谓半角公式(课标规定这套公式不必记忆)

4还有一个有用的公式: (课后自己证)

例题讲评(学生先做,学生讲,教师提示或适当补充)

例6.已知cs ,求 的值。

例7.求cs 的值。

例8.已知sin , ,求 的值。

[学习小结]

1.公式的特点要嘱记:尤其是“倍角”的意义是相对的,如: 是 的倍角。

2.熟悉“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

3.特别注意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且要善于变形:

这两个形式今后常用。

4、半角公式左边是平方形式,只要知道 角终边所在象限,就可以开平方;公式的“本质”是用角的余弦表示 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5.注意公式的结构,尤其是符号。

《函数的概念》教案【第四篇】

高考要求: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B)。

教学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初步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重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和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知识复习与自学质疑

一、问题。

1、角的概念是什么?角按旋转方向分为哪几类?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角分为哪几类?与终边相同的角怎么表示?

3、什么是弧度和弧度制?弧度和角度怎么换算?弧度和实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4、弧度制下圆的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在各象限的符号怎么确定?

6、你能在单位圆中画出正弦、余弦和正切线吗?

7、同角三角函数有哪些基本关系式?

二、练习。

1、给出下列命题:

(1)小于的角是锐角;

(2)若是第一象限的角,则必为第一象限的角;

(3)第三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二象限的角;

(4)第二象限的角是钝角;

(5)相等的角必是终边相同的角;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6)角2与角的终边不可能相同;

(7)若角与角有相同的终边,则角(的终边必在轴的非负半轴上。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2、设P点是角终边上一点,且满足则的值是

3、一个扇形弧AOB的面积是1,它的周长为4,则该扇形的中心角=弦AB长=

4、若则角的终边在象限。

5、在直角坐标系中,若角与角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

6、若是第三象限的角,则-,的终边落在何处?

交流展示、互动探究与精讲点拨

(1)求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含边界)的所有角的集合;

(2)求终边落在阴影部分、且在上所有角的集合;

(3)求始边在OM位置,终边在ON位置的所有角的集合。

例2.(1)已知角的终边在直线上,求的值;

(2)已知角的终边上有一点A,求的值。

例3.若,则在第象限。

例4.若一扇形的周长为20,则当扇形的圆心角等于多少弧度时,这个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矫正反馈

1、若锐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则角的弧度数为。

2、若,又是第二,第三象限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3、一个半径为的扇形,如果它的周长等于弧所在半圆的弧长,那么该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弧度或角度,该扇形的面积是。

4、已知点P在第三象限,则角终边在第象限。

5、设角的终边过点P,则的值为。

6、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P且,求和的值。

函数概念教案【第五篇】

1 单位圆与正弦函数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锐角α的正弦函数值:sinα= ,如图:sinA= ,由于a是直角边,c是斜边,所sinA∈(0,1)。由于我们通常都是将角放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所示),设角α(α∈(0, ))的终边与半经为r的圆交于点P(a,b),则角α的正弦值是:sinα=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对于确定的角α, 都不会随圆的半经的改变而改变。为简单起见,令r=1(即为单位圆),那么sinα=b,也就是说,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P,则点P的纵坐标b就是角α的正弦函数。

直角三角形显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角,那么,我们可以仿照锐角正弦函数的定义.你认为该如何定义任意角的正弦函数?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上图),对任意角α,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a,b),我们可以唯一确定点P(a,b)的纵坐标b,所以P点的纵坐标b是角α的函数,称为正弦函数,记作=sinα(α∈R)。通常我们用x,分别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将正弦函数表示为=sinx.正弦函数值有时也叫正弦值。

请同学们画图,并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比较说明: 角与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有什么关系?它们的正弦值有什么关系? 角和 角呢?- 角和 角呢?- 角和- 角呢?

sin =sin = sin =-sin =-

Sin(- )=sin( )= sin(- )=sin(- )=

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容易得到:终边相同的角的正弦函数值相等,即

sin(2π+α)=sinα (∈Z),说明对于任意一个角α,每增加2π的整数倍,其正弦函数值不变。所以,正弦函数是随角的变化而周期性变化的,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2π(∈Z,≠0)为正弦函数的周期。

2π是正弦函数的正周期中最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正周期。一般地,对于周期函数f(x),如果它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的正数就叫作f(x)的最小正周期。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1.若点P(—3,)是α终边上一点,且sinα=— ,求值.

2.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正半轴重合,终边在函数=—3x (x≤0)的图像上,则sinα= 。

(三)、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四)、作业布置:1、已知锐角 终边上一点 (3,4),求 角的正弦值。

2、已知 是角 终边上一点,求 的值。

3、已知角 的终边落在直线 上,求 的值。

4、若实数 , 满足 ,求: 的值。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5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