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说课稿精编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关于美术说课稿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美术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 桌面整理" 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 花瓶与人头" 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洁、 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5分钟)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
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
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这不仅仅体现在美术这一学科中,在其他的学科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使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幼儿爱上美术。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体现了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依据《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使语言教育渗透在美术活动中。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突出重点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
(2)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突破难点的方法: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的方式,了解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五、说教法:
①“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
②“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③“示范讲解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六、说学法:
1、“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操作法”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七、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使幼儿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
2、教具及材料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课件和“青蛙妈妈”的大图片;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八、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程序概述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动画、比较形态→自由讨论、大胆想象→自我创作、示范讲解→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手指歌。意图是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课件里出现皱着眉头的青蛙妈妈,教师提问,幼儿带着问题看图。意图是预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说《小蝌蚪》儿歌,课件里出现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图片,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意图是以说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课件的演示,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二)观看动画、比较形态
动画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意图是用启发性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三)自由讨论、大胆想象
1、幼儿通过观看动画,讨论小蝌蚪的各种游泳形态。意图是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小蝌蚪游动的初步印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
2、总结小蝌蚪游动姿态,幼儿想象小蝌蚪的画法。意图是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我创作、示范讲解
1、把操作材料都利用起来,请幼儿变出可爱的小蝌蚪。意图是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2、幼儿探索画法,教师示范讲解。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难点。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重点指出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意图是避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
3、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意图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体验创作的乐趣。
请作完画的小朋友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意图是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作品展示、互相欣赏
课件里出现小蝌蚪找到妈妈在图片,为幼儿创设情景。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图上。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师生同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意图是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九、活动延伸:
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学故事、唱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美术说课稿3
教学重点: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
一、课的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两种表现水墨山水画山石的用笔方法和表现步骤,哪个同学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两张上学期学生作业 ,一张为中锋用笔,一张为侧锋用笔。
教师:那么这两张作业 哪个是用中锋,哪个是用侧锋表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可能有的同学有点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两种表现方法好吗?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表现两块石头。
学生作业 结束。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 上实物投影仪展示。
教师设计问题:
1、你画的画哪幅运用的是中锋?哪幅运用的是侧锋?
2、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再次表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5、……
教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还是掌握的不错。那么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这块石头呢?
出示课题
二、新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 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教师:不管怎样,同学们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当代画家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当代水墨山水画与古代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对比画面。
教师设问:1、这幅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何新的特点?
2、这种表现方法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三、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学生作业 评价
要求每小组推选出一幅作业 ,并请作者相互评价
美术课优秀说课稿4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喜怒哀乐》这一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活跃的时期,结合这一学龄特点,教材要求让学生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通过观察与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表演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本课为一个课时教学。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技能目标: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
情感目标:理解不同表情下不同的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本课的重、难点:分析五官的微妙变化所产生不同的表情。结合表情特征,大胆创作出独具个性的肖像画。
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方法,我说课的第二板块就是教法。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课堂中的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
(2)示范指导法
(3)引导欣赏法
以上的方法主要使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之中。
三、说学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问题讨论法
2、自主学习法
我时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让他们充分体会创作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亲近学生,游戏导入。(本环节用时3分钟)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轻松进入课题,我出示一幅有趣的`故事画。一只鸡蛋打碎了,旁边的四只鸡蛋看到这一现象露出4种不同的表情。学生观察故事画,提出两个问题:旁观鸡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表情?猜一猜谁才是这只碎鸡蛋的好朋友?经过学生一翻讨论,得出了答案。并借此机会引出人物四大表情:笑、哭、怒、愁。
(设计意图:使用游戏激趣法,用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入手导入课题。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很快认识到产生的表情和心情有关。)
2、解析图例、总结规律。(本环节用时6分钟)
这一环节,我首先给大家出了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出示的人物表情照片和对应的简笔画表情连起来。学生很快就把对应的表情连起来了。而在简笔画人物表情中五官变化的对比非常清晰。使用问题讨论法,让学生根据简笔画中出现的五官特征,讨论总结出画表情的口诀。学生边读口诀边亲身体验做出喜怒哀愁四种表情,同桌之间相互观察。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降低了总结五官变化规律的难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猜想。由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得出的结论更能被熟记和领悟,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3、游戏测试、巩固知识(本环节用时2分钟)
这一环节中,我例举了产生微妙变化的眉毛、嘴巴、眼睛等单独的五官,让学生先讨论后猜,这是哪一种表情中的五官。
(设计意图:使老师对学生掌握五官表情的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为后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4、欣赏名画、感受意境(本环节用时7分钟)
本环节,我准备了4副具有代表性的大师作品。首先为大家讲解这幅肖像画当代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自己感受画面主人为何有这种神情。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发表感慨,再继而让学生讨论分析作品中五官变化和规律。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大师作画的意图和情境。这一阶段是作为本堂课情感升华的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大师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由情入景,深切的感受到画面的心情与意境,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作时大胆抒发心情奠下基础。)
5、步骤示范、技法总结(本环节用时5分钟)
示范前,我先抒发自己的心情,讲述今天发生了许多让我感到开心的事,可以用一个“乐”字来概括。我忍不住想把“乐”画出来。在黑板上示范自画像。边示范边提醒学生作画可以将五官适度夸张,结合表情口诀。以及用线的粗细、疏密、深浅虚实等,并留出一个五官“嘴巴”,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根据我的表情添加。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指导法,让学生更清楚更有效的掌握作画的步骤,留空示范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合作意识,与老师建立亲密关系。也为他们后续无拘无束的作画做好铺垫。)
6、大胆创作、巡回指导(10分钟)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在积累了一定的美术技法和情境之后,学生的表现欲望已经很强烈了。这时我给学生自主创作的机会。以镜子中的自己为模特,画一幅生动的肖像画。也可以画你的同学、父母、老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表情。
(作业设计意图:这一阶段是对自主学习的体现。让学生对自己抒发心情后五官的微妙变化产生了兴趣。让他们画出具有表情特征的自己,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也间接教育学生用心观察生活。)
在巡回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知道想要表达的心情,但由于拘泥于技法,又害怕把自己画的不像,导致人物表现的很紧、构图不饱满、表情不夸张生动这些问题。于是我立刻当堂挑出一位学生的作品,这幅作品线条画的不够流畅、也不是很像自己,但将人物表情表现的很夸张,笑的时候颧骨和下巴也会跟着变形,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大胆的画出了自己的感受,我抓住机会大力的表扬这幅作品。这时很多同学不再纠结于画像不像,都放开手笔,大胆的去创作,随心所欲的去表达自己的心情。以至于来后出又现很多生动的作业。
7、展示作品、自评互评。(本环节用时5分钟)
对作品的评价这一环节我尤为重视,我设置了两个环节:
1)学生自评,给自己作业写上评语或评分,为大家讲述这张心情背后的故事。
2)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猜画面所表达的是什么表情,也可以从美术技法,如线条、构图这些方面去评价(这样设计评价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8、课堂小结,扩展延伸。(本环节用时2分钟)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是培养和引导幼儿对追求美,感受美,探求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小班美术教育目标要求中提出;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大胆的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交流。能说出红,黄,绿,橙等几种基本的颜色,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彩色的线条》是小班的一节艺术课,通过对两种不同线条的观察,比较,体会线条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线条的美的过程中,让幼儿在玩中认识波浪线和螺旋线,在看一看,玩一玩,想一想的操作尝试中,表达自己对线条的情感,并且大胆话出各种线条。因为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画画的,所以我我选择了这节课。
二、说设计思路:
《彩色的线条》是小班的一节艺术课,艺术活动“彩色的线条”是一个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尝试的教学活动,然而针对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纲要》“通过艺术活动激活兴趣,发挥艺术活动的愉悦功能”,我把活动重点落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在“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活动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幼儿逐渐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帮助幼儿积累必要的色彩知识。
三、说活动目标:
1、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出发,逐渐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其实从一个学期下来看,大部分幼儿对这三原色已经有较好的认识,为了以后奠下更好的基础,进一步强化。
2、让幼儿认识波浪线,螺旋线,并能大胆绘画出这两种线条。
四、活动的重、难点在于:
帮助幼儿自主、有序的操作各色毛线和彩带。
针对此难点,我将注重材料种类与量的把握,并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考虑环节的先后顺序、材料的合理摆放等。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有序的活动氛围,愉悦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的知识。
五、活动准备: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毛线,红,黄,绿三色的彩带,画好各种线条做以备示范,黑笔和画纸。,黑板,课本等。六、活动过程
1、说学法:
让幼儿分组玩摆放毛线的游戏,将毛线摆放成各种不相同的线条。此时幼儿会显得比较兴奋,接下来通过个别幼儿的尝试,让全体幼儿初步感知线条与红、黄、蓝三种色的毛线变化。在玩的时候让幼儿自己大胆创设各种玩法为了让使幼儿更有兴趣。
2、教师示范跳彩带舞,幼儿先观察。将幼儿分组,跟音乐自由跳彩带舞。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线条的变化和不同。
3、说学法:
前面的其实都是为下面的做铺垫。活动重点落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在“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先提要求然后让幼儿分组展开尝试。这个过程中,可能很多幼儿会比较盲目,这个时候就要我更多的引导。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尝试上也就有不同的选择和范围。同时边尝试边让幼儿和好伙伴产生交流。浅移默化的培养。
出示范画[彩色的线条]并作简单的讲解和说明。
创造表现
1、幼儿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己画出波浪线。螺旋线。
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欣赏是每个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展示幼儿的大好时机。这个环节中主要的就是以欣赏作品为前提,教师引导为主轴,幼儿讲述作画想法及交流内心的感受,帮助幼儿肯定自己、欣赏同伴为最终目的,让幼儿自由发言。讨论。当然这也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增进师幼情感的好时机。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