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教案 >

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案(汇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9565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案(汇总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中生物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非条件发射 哈欠反射

反射的种类 惊弓之鸟

条件发射 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答〕略。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与讨论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探究与交流:

突触中传递的递质中有一种是兴奋性递质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结果动物会怎样呢?

课外实践: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之间某种信号的传导,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号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或精神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了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板书〕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思考与讨论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旁栏思考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第二篇】

学习目标:1.减数_的概念和意义

2.图示说明细胞减数_的过程

3.细胞减数_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

4.比较细胞的减数_和有丝_、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细胞的减数_过程中各时期图像的识别

[教材梳理]

一、真核细胞_的方式

有丝_、无丝_和减数_。

二、细胞的减数_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_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4.过程

三、生殖细胞的形成

1.精子的形成

(1)形成场所:哺乳动物的_。

(2)形成过程及数量变化:

2.卵细胞的形成

(1)形成场所:哺乳动物的卵巢中。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牛刀小试]

一、减数_过程相关概念辨析

1.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染色体。

提示:①同源染色体:指在减数_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_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什么是联会?什么是四分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四分体。

提示:①联会:指减数第一次_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已形成。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1和2构成一个四分体,3和4构成一个四分体。

(3)什么是姐妹染色单体?并指出图中对应的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提示:①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a和a′、b和b′、c和c′、d和d′。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粒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2.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吗?举例说明。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举例说明。

提示:(1)不一定。如人的X和Y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得多,但减数第一次_过程中能联会,仍称为同源染色体。

(2)不一定。如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完全相同,但由于来源相同,因此不属于同源染色体,一般称为相同染色体。

3.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联会吗?

提示:不一定。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前期,而有丝_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阅读教材内容,探讨下列问题:

1.减数第一次_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其数目和形态结构有何变化?

提示: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一条染色体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_期?减半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的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3.经减数第一次_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形态大小一一对应两两相同。

4.在减数第一次_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数第二次_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相同吗?

提示:数目相同,形态结构不同。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个精原细胞经减数_后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说明原因。

提示:两种类型。原因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_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阅读教材内容,探讨下列问题:

(1)试从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角度,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

提示:Ⅰ.行为变化:①染色体复制;②联会、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减数第二次_后期染色体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Ⅱ.数目变化:①减数第一次_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②减数第二次_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_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精子形成过程中两次细胞_时,细胞质均为均等_;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次级卵母细胞_时,细胞质都是不均等_,但极体_时,细胞质是均等_的。

(3)试从产生部位、是否变形、产生细胞数目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填写下表。

提示:_卵巢变形不变形41

2.试依据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分析,核DNA、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1)体细胞含有染色体数为2N,核DNA分子数为2C,填表分析它们在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数目变化。

提示:2N2NNN→2NN2C→4C4C4C2CC

(2)依据上表数目变化,尝试在坐标中画出染色体数、核DNA数目变化曲线。

提示:

3.连线(把细胞_图像与所对应的时期用线连接起来)

[重难突破]

一、细胞_图像鉴别

1.常见的前期、中期、后期的_图像(以2N=4为例)比较

时期有丝_减数第一次_减数第二次_

前期

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且有联会和四分体,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中期

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后期

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开,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每一极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一极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2.鉴别图像的常用方法

(1)前期的鉴别: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及联会、四分体现象。

(2)中期的鉴别

(3)后期的鉴别

二、减数_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

1.变化曲线

2.曲线分析

(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不是完全平行的,因为复制后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DNA分子含量已加倍。

(2)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粒_之后(FH和fh段),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1。

(3)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_后期着丝粒_之前(CF和cf段),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2。

(4)BC(bc)段表示间期DNA(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5)DE(d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_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6)ff′段表示着丝粒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含量不变。

(7)H(h)点表示减数第二次_结束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分到了两个子细胞中。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第三篇】

设疑: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预测实测原因预测实测原因预测实测原因

苹果汁

梨汁

马铃薯匀浆

花生

种子

花生种子匀浆

豆浆

鲜肝提取液

交流实验结果:每一组实验选取一个人介绍实验情况,然后分析实验成败的得失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那么,细胞中的各种有机物又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大量元素:C、H、O、N、P、S等

微量元素:Fe、Mn、Zn、B、Cu、M等

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

二、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常见有机物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可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同时,逐项完成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三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在实验课上,将三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2个学生中的1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1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另外,在完成前2个实验时,1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1个实验的操作。

3、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用手上提夹住试管的试管夹。

4、做鉴定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5、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7分钟,学生分组实验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

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

第一题:答案是B

第二题:(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练习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课后练习

科学前沿

本章小结

自我测试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 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课后练习3: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共性是细胞核的组成物质。

(略)

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

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1、例如科学发现是曲折,漫长的;2、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3、例如对神创论有力的打击等。

北京各区重点高中分班考试数学考察知识点总结

北京四中数学考察知识点: 高中学习方法

数论、方程、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圆锥曲线

人大附中数学考察知识点:

排列组合、数论、数列、不等式、平面几何解析初步、圆锥曲线

海淀重点中学数学考察知识点:

方程、二次函数、三角形与四边形、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

西城重点中学数学考察知识点:

方程、二次函数、排列组合、三角形与四边形、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

东城朝阳重点中学数学考察知识点:

方程、二次函数、排列组合、三角形与四边形、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

高中生物教案【第五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新课

讲授

1、色盲症的发现

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提问学生

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

设疑: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

导入新课:伴性遗传。理解概念。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 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2)果蝇:眼色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

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 :

(1)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论题进行讨论。

(2)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写学案中相关内容。

2、课件显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填写

根据遗传图解,写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并推测Ⅱ-3的基因型。下面我们来画一画他们的遗传图解(这里难度较大,教师可先作示范)!Ⅰ-1与Ⅰ-2。

结论:生下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视觉都表现正常,没有色盲。可是,他们的女儿却都是携带者。

Ⅱ-3与Ⅱ-4(紧接上面的图解板书图解)

课件显示巩固练习,提问学生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婚配类型并回答,然后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4、强调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在课件上边引导学生回答边演示两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5、通过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得出“交叉遗传”的结论。

6、课件显示巩固联系,提问学生(教师可稍作引导)。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

2、遗传特点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知识拓展: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1] 伴Y遗传:

(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图

[2] 伴X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②患者中 性多于 性 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

[3] 伴X隐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

(1)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典型系谱图

归纳:人类伴性遗传病判定口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讲、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

学生看图识别,进行自我色盲检测。

填学案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填写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学案上练习写遗传图解

黑板练写

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聆听

学生思考分析作答

填学案

理解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记住常见实例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

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便于新课的讲授。

探究、讨论模式结合:通过家系遗传图谱分析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 → 提出依据释疑 → 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提高学生质疑、假设、探究的能力,体现本节的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肯定学生的能力,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落实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是教学重点,在上一章已经学习过,通过学生回答既回顾所学知识,又可联系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伴性遗传也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讲练结合落实学生的遗传图解的书写能力,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呼应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巩固练习

(1)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A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B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学生演练,并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点。

课后作业

见学案

学生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伴性遗传的方式、特点及运用

十、教学反思

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上,应该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结论性内容,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8 619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