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30221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复习内容:

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复习目标 :

1、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

2、能准确找出数量关系。

3、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 :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系。

四、复习难点 :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复习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们已经对分数乘法进行了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进行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 ,吃了多少千克?

如果想求出吃了多少千克,要分哪几步去思考?怎样分析这道题?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找出数量关系。

(3)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做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 )

(2)甲的6/7相当于乙。( )

(3)乙的5/9与甲相等。( )

(4)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1/8。()

2、填空题

(1)、学校买来新书240本,其中的1/8分给五年级。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级分到多少本?列式是( )。

(2)、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1/2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2/3的 。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看作单位“1”,列式是( )。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3、应用题

(1)、一堆煤12吨,又运来它的1/6 ,现在共有煤多少吨?

(2)、李庄共有小麦地320公亩,水稻地比小麦地多1/5 ,这个庄的水稻地比小麦地多多少公亩?有水稻地多少公亩?

(3)、修一条公路,长1000米,甲队已经修了这条路的2/5 ,剩下的由乙队修,乙队修多少米?

(4)、教师公寓有三居室180套,二居室的套数是三居室的1/3 ,一居室的套数是二居室的 3/4。教师公寓有一居室多少套?

指生板演 ,集体订正,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

(四)、自主评价,完善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说一说自己哪些方面表现的比较好,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 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5)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题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学生根据例题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个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思考后独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评讲。

4、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科书练习第3、4题。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第5、6、7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与诗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诗歌,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配插图,增强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水平。

2、在搜集到的诗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个性化鉴赏。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3、练写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2、学写诗歌。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喜剧之王》吗?在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周星驰在还没有成名之前,他最大的家当就是一本书--《青年演员的必修课程》,他把这本书放在一个月饼盒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实在珍爱有加。正是这本书,使他走上演艺生涯。我想,这可能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体验吧!我记得当我还是一个16岁的中学生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一本书《新诗格律研究》,我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又薄又破,但是它使我认识了徐志摩、舒婷、余光中等诸大名家,我突然发现,在广阔的文学土壤里还孕育着这么瑰丽的文学作品。我一下子被诗歌精美的语言、独特的文学体裁深深折服,为之痴狂。那本书,我也珍藏了很多年。在一个重要的时期,一本书可能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今天的你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去认识这些文学大师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叩响诗歌的大门,与大诗人交朋友,与诗同行,进一步提高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板书:与诗同行)

(二)诗歌鉴赏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搜集了很多诗歌,有些同学甚至还把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背了下来,这种学习热情真令人感动。那么,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生自由答)

师:评价一首诗歌的标准很多,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其中一种审美标准,就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闻一多认为一首真正的好诗应该具备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首先,我们来看看一首诗怎么体现出音乐美的呢?

你们怎么理解呢?(生浅谈)

师:诗歌,谱上曲便是一首歌,它具有一定的押韵、优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现在,在小组里交换读一读你搜集到的诗歌,你觉得哪一首诗在节奏、押韵方面处理得很好?(小组交换读,自由谈)

师:今天,老师要向大家推荐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徐志摩,他曾经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到日本访问时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写的是日本的友人与诗人送别的情景,诗人用几句话,抓住最富有日本女性特点的温柔娇羞的神态来描画,表现了对日本女郎的由衷赞美。大家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莎扬娜拉……

----徐志摩

1、 你觉得哪一句诗最具音乐美呢?(生答)

2、这首诗的用词非常讲究,娇羞与忧愁就是很巧妙的押韵,同时“道一声珍重”在诗中出现了几次,达到了反复吟咏的效果。在歌曲中,我们也常常唱到某一句歌词,反复唱几次,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3、 这么优美这么浪漫的诗,我们要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读出他的音乐美。

4、 我要听出“反复叮咛,一遍又一遍的向诗人道珍重”读出依依不舍。

师: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除了音乐美,诗歌这种体裁与其他文学体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对,它的断句分行,所以诗歌也被称为“长短句”。这也就是指诗歌的建筑美。

5、 建筑美

师: 一首好诗,会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分行断句,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读一读,哪一

首诗最具建筑美?(生答)

师:有很多诗人,喜欢追求新奇巧妙,把诗设计成不同的形式,老师这里就有一首宝塔诗,你能读懂吗?试着登山的方法读,就像沿着小路蜿蜒而上。

(读宝塔诗)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6、 绘画美

其实,不管建筑美也好,音乐美也好,一首真正的好诗,应该具有优美的意境,这也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绘画美”。他认为,一首诗的辞藻最重要,要有色彩感,美感。昨天同学们都给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了插图,现在你能说说,那首诗能把你带到诗情画意的境界里?(生答)

师:一首优美的诗歌,无论多少年过去,当你再一次读起它的时候,你都会被它的魅力折服。就像诗人海子用美好的想像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的感受。海子,中国80年代的著名田园诗人。谁来读一读?

(生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师:读完这首诗,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样的画面?(生答)

师:老师也很喜欢海子的这首诗歌,所以读着读着,也忍不住画了一幅画,尤其是这两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这些优美的诗歌,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遍好吗?

小结:今天,我们交流了很多诗歌,认识了不少诗人,同时更认识了诗歌的一种审美角度,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如果今后大家还有兴趣,读更多的诗,你们也会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三)学做小诗人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带着一颗诗心,一双慧眼,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你是否发现,我们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事物呢?比如---(取出墨汁,演示墨的变化)你看到它,觉得它象什么?(生答)

看到它,你联想到什么?

我们也可以象大诗人一样,用细腻的语言描绘我们看到的这一切,用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表达心中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当一回小诗人吧!你可以看视频,写一写“墨”给你来来的想象,也可以写大自然的一阵风,一场雨,一棵树,一朵花。开始动笔吧!(播放墨韵视频,在音乐中练笔)

10分钟练笔。

写完先在小组交流。选出一首较好的,集体评议,提醒学生以三美主张这个角度评。

师出示自己写的诗歌。学生评议。

在古典的深处奔涌

丝丝缕缕  浓淡相宜

氤氲在  司马迁的竹简

曹雪芹的丝帛

它是

王冕洗砚池上飘来的一瓣梅香

是  古老的京剧的一张脸谱

长须伴随着密集的鼓点飞舞

细笔勾画的柳眉

任是无情也动人

渺渺天地

黑白分明

泼墨,泼墨

凝成历史的烟云飞沫

(四)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做什么?或者说想给自己布置一道怎样的作业呢?(生答)激发学生编辑诗集。

[《与诗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第四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及简析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

(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B、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摸一摸(44页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走一走

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一量(实践活动)

(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2、围一围(45页第1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是只能描一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

课件出示几幅图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一练(45页第3题)

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为后面的测量周长,计算周长以及周长的应用做好铺垫。同时也为日后学习面积的相关知识,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打好伏笔。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从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二)在练习中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得到升华。

数学课堂离不开练习,而有梯度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因此我在最后的练习题中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第一道题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第二道题是比较一组中几种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学生回答之后我总结出:”周长一样的图形大小(面积)不一定相等;反之,大小不同的图形周长可能一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1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