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荷花淀教学反思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54079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荷花淀教学反思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荷花淀》教学设计【第一篇】

《荷花淀》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荷花淀》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单元的1篇小说。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孙犁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把白洋淀人民保卫家乡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带给读者无限美感的同时,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热情,同时也激起读者对那场侵略战争的憎恶之情。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微机班,授课对象56名学生。学生高一时已学习了普高教材必修一至四的内容,有一定的小说知识的积累,具有初步的鉴赏和品味小说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赏析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感受景物之美。 (2)品味语言,赏析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感受人情之美。

(3)通过品味语言,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领会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景物之美、人情之美。 重点依据

(1)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重点:品味语言。

(2)文本本身呈现出自然美,人情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诗意美”,进而领会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难点依据

《荷花淀》是1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的小说 有着截然的区别,有“诗体小说”之称。对于作者的这种非战争化的把握和处理,学生初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问题导引法

4、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白洋淀风光视频。

2、布置预习:

① 掌握本课生字词。

② 上网查询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③ 熟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各节具体内容。

思考:本文通过写一批农村青年,特别是一群妇女在抗日战争中成长的故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1分钟) 播放白洋淀风光视频,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教师力求用优美的语言导入。

相传在很久以前,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时,随身佩带的宝镜掉了,摔成了99个大大小小的碎片。于是地上就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

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水光天色,美不胜收。春天,芦苇出水,满淀青翠,每逢清晨,红日映淀底,绿带披霞衣;夏天,鱼跃水面,绿苇摇曳,荷花吐艳,一派水乡景色;秋天,芦花纷飞,稻谷飘香,小舟穿梭往来,渔歌此起彼落;冬天,地冻冰封,一片碧玉,恰似一幅巨大的明镜镶嵌在冀中的原野上。

日寇的铁蹄践踏在如诗如画的白洋淀上,那里的人们又是怎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孙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荷花淀》。 (二)检查预习(3分钟)

1、出示作者孙犁及荷花淀派介绍图片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与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一起,对后来的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2、梳理三个部分情节内容

①水生参军 ②探望丈夫 ③巧遇丈夫 夫妻话别 归途遇敌 助夫歼敌

3、概括本文思想内容: 《荷花淀》描绘了冀中根据地白洋淀人们的斗争生活,突出了妇女在抗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及成长过程,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根据地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品味语言,感受景物之美(15分钟)

1、初读,感知画面美

问题设置:读完本文之后,你感觉小说中哪幅画面最能给你美的感受?把你认为最美的语段读一读。

文中三处景物描写。

(1)开头部分对水生家小院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教师点拨:作者选取了哪些描写对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描绘了湛蓝的天空、皎洁的月亮、整洁的院落、端坐的女人、透明的薄雾、凉爽的微风、新鲜的花香,勾画出一幅清新淡雅、和谐宁静的画面。

点评:选取的描写对象本身具有自然的美感,这些描写对象的特殊组合又进一步升华和丰富了美。

(2)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图景:

万里无云的天空、徐徐吹来的凉风、水波粼粼的湖面、轻轻摇荡的小船、又嫩又白的菱角、舒展的荷叶、高高的荷花花苞。

点评:这些景物描写体现了环境的寂静无声,也烘托了女人们由失望,伤心,进而又愉快起来的心情。 (3)伏击战前对荷花淀的描写

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起,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思考:孙犁为什么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箭比喻成“哨兵”?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段景物描写不仅突出了水乡的特点,还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团结抗日的钢铁意志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品读,品味语言美

问题设置:作者描绘画面美的时候,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特点?以1、3自然段为例,注意体会话语的修辞、装饰。 示例:

凉爽得很,干净得很,湿润润的,柔滑修长等词语。这些修饰语的使用扩充了无限的美感。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修辞的使用,写出了苇席的洁白特点,也烘托出水生嫂的高洁形象。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优美的文字,哪里有一点点战争的味道,又哪里有一点点战争的纷扰?把我们带入纯美的境界里。

3、范读,诵读指导

教师进行诵读指导,选取第3自然段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意境美。

4、美读,读出美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再次诵读,读出美感。

(四)品味语言,感受人情之美(15分钟)

小说主要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

1、“夫妻话别”文段

(1)先分角色朗读,然后让学生来评价他们读得如何,是否把人物的语气,人物的感情读出来了。

(2)通过讨论评价来把握人物的性格,从水生嫂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崇高的品格、纯美的人性?

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 她勤劳能干,纯朴善良,温柔体贴,思想积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忠贞。

2、选取五个妇女商量探夫时的对话:

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自己揣摩讨论,这五句话分别属于一个怎样性格的女性,然后试着分角色读出感觉来。

荷花淀的妇女们或娇羞,或直爽,或稳重,或开朗,孙犁用寥寥几句话就为我们勾勒出了如此不同的人物形象。

3、思考:个性如此鲜明的女子们,作者却没有给她们取名字,是疏忽吗?

提供思考的指向性:站在作者的角度想一想

作者要刻画的是白洋淀妇女的群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白洋淀人民起来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对侵略战争的痛恨。

(五)深入探究,感受风格(10分钟)

1、出示几张战争中生灵涂炭的图片

2、小组讨论并探究:

战争留给人们的似乎只有无尽的眼泪和悲伤,可孙犁为什么要写得那么美呢?

3、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归结

小说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作品描绘的背景不是断壁残垣、血流尸横,而是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白洋淀美丽的波光水色。作者不是用渲染战争残酷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而是通过人物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对鬼子破坏美好生活的痛恨来歌颂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作者把劳动美化了,把战争诗化了,腥风血雨的战争题材在作者的笔下变得诗情画意了。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语言风格在本文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被称为“诗体小说”的《荷花淀》正是这种独特风格的集中体现。

(六)课堂总结:(1分钟)

“文中有画,文中有诗”正是《荷花淀》这篇小说的真正魅力!因此我要说:《荷花淀》不只是1篇小说,由此发端,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作流派---荷花淀派;《荷花淀》也不只是1篇课文,由此发端,带给了我们清新的生活气息,浓郁的美感。它的不事雕琢和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

(七)作业:

1、摘抄文中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的语句,做成读书卡片,并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表现的意境。

2、课外阅读“白洋淀纪事之二”----《芦花荡》,进一步领略孙犁的创作风格。

板书设计:

景物之美 淡雅疏朗

荷花淀 诗意美-→诗体小说

人情之美 朴素清新

教学反思:

《荷花淀》的风姿在于它独特的“诗意美”,这种非战争化的把握和处理正是孙犁小说风格的体现。课上,牢牢立足文本,以学生活动探究为主,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文中的环境描写,重点揣摩人物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景物之美、人情之美,进而领会到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较顺利地完成了这一教学目标。

《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荷花淀的截图,白洋淀风光的视频播放,战争

场景的图片的展示,都更好的创设了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诗化”小说的理解。

《荷花淀》教学反思【第二篇】

《荷花淀》,作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小说单元的1篇文章,我从小说的三要素着手进行授课,着重依托这篇课文来强调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反思一、关于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

在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开发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和资料。这堂课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学生的预习,把课文相关内容快速的过滤一遍。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深难度。

反思二、关于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我牢牢抓住三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尤其是人物小说作为小说的中心要素,因此是本堂课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对小说阅读在方法上还有待提升,因此在理解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就显得比较吃力了。

荷花淀教学反思【第三篇】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

荷花淀教学反思【第四篇】

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1054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