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案例(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38931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语文教学反思案例(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文【第一篇】

一、利用优秀课例视频提高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步骤

笔者认为,利用优秀课例视频提高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注重学习、善于积累,注重反思、善于总结,注重研究、利于升华的过程。而对优秀视频的利用也应该与这个学习过程相互呼应,因此对优秀视频课例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观看视频

对视频进行观看,主要是观看优秀视频课的教学背景、课型、主要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操作等。这是一个注重学习的过程。

2.选取主题

通过观看一节课或者几节课,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自己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选题。这是一个注重研究、对教学问题升华的过程。

3.课例报告呈现

撰写课例报告,首先要明白课例报告的内容,包括主题、研究方案、原课再现、课的优缺点、反思等。其中原课再现则在观看视频这一步骤中已经进行,但是需要以文字的方式再次记录。因为原课再现的过程是自己对视频进行重复观看、记忆、学习、理解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一节视频课更加熟悉。对课的优缺点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反思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反思性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将专家理论或者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与自身的实践结合起来,并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和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这与注重反思总结和研究是一个对应的过程。

4.积累保存

将课例研究报告以电子文档形式或者是纸质形式保存积累,时常翻阅、查看,学会融会贯通,能更好地为自己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利用优秀课例视频提高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例

以新课程标准优秀课例之南京市金陵中学的宋月红老师的视频课[2]为例。

1.对视频进行观看

这节课授课内容为八年级下lesson90,课型是阅读课,主要讲的是有关Bill Gates的生平,属于人物学习。

宋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1)理解课文,独立完成课后的make notes;(2)学习课文和补充课文的词汇;(3)通过对Bill gates的学习,能理解Bill Gates的生平、业绩等,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中得到启发。

宋老师的教学步骤如下。

鉴于学生之前已有对Bill Gates的学习,宋老师避开课本中读前问题,自行设计问题。通过问题一方面引入讲课的话题,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宋老师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当中有多少人用过电脑?打开电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是windows2000等。宋老师接着问学生“windows2000是谁发明的?”等问题引出今天的话题。之后,宋老师让学生观看Bill Gates的图片,让学生讨论问题“How much do they know about Bill Gates?”学生回答后宋老师接着问“Bill Gates到底是什么样的?”很自然地引入课文。

B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te of bir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vorites subject at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bbi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gates do at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the age of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7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7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9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9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通过单词与英语释义连线题,考察并检查对课文中重要词汇的认识。重要的单词有:improve、spend、unusual、after、tool等。

B3.完成workbook部分。通过workbook部分的训练,检查对书中重要词汇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相互商量,进行合作学习。

宋老师让学生讨论,除了书中课文所描述的有关Bill Gates的内容,他们还知道多少有关Bill Gates的内容?通过讨论再进行对补充材料的学习。

C1.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Profess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mily member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other boo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ther inter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 important thing between him and his wi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建议学生讨论,合作学习。

C2.通过对课文和补充材料的学习,让学生讨论:What kind of person do they think Bill Gates is?What qualities do they think he has to be successful?讨论后,给出Bill Gates的图片,并给出首字母,让学生描述Bill Gates具备哪些品质?(首字母仅仅围绕Bill Gates的图片)。

C3.继续讨论。“Suppose the students were Bill Gates,if he is rich,should they stop study? why?”这个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从中得出知识是宝贵的,要活到老、学到老等道理。

C4. play a guess game.让学生猜猜图片中的哪个是Bill Gates?让学生在快乐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C5.布置家庭作业。

2.进行选题

观看完新课程标准优秀课例专辑中南京市金陵中学宋月红老师的公开课,发现这是一节阅读课。作为英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怎样才能上好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呢?这是目前一些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困惑也激发笔者对如何上好阅读课的探索欲望。因此选题为“如何上好一节阅读课”。

3.撰写案例报告

视频案例报告中除了题目、视频背景介绍、原课再现还包括以下内容:视频课的优点、缺点以及自己的反思总结。

(1)这节课的优点

①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从教学的方法、过程来看,整节课都是为阅读服务。教学步骤包括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其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为了阅读、阅读理解、阅读技巧的训练等。

②阶段任务设置巧妙,训练到位。阅读课的pre-reading部分鉴于学生之前已有对Bill Gates的学习,宋老师避开课本中读前问题,而自行设计问题,这些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while-reading部分,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make notes部分。mate notes部分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来罗列,这基本等于教学生在阅读过程要学会scanning的阅读技巧,通过抓主要知识信息点来进行fast-reading。在post-reading部分,宋老师继续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找出她所罗列问题的答案。这和while-reading部分的目的方法基本一致,也是对阅读学习的训练。

③教学过程扎实、真实,效果显著。在阅读课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生词问题。宋老师讲课并没有回避生词问题,而是通过match等活动来学习生词,使生词学习更有效。另外,宋老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后不是让学生立马回答问题,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从而给与学生真正思考的机会。所谓效果显著,从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

④寓德育于教育中,与素质教育挂钩,体现交际的真实性。在课堂中,宋老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Suppose the student were Bill Gates,if he is rich,should they stop study?why?让学生从中得出一定的人生道理,而不是单纯的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讨论的问题具有深刻性,能与学生自身相结合,而不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体现了交际的真实性。

⑤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宋老师在课堂中不断要求学生相互讨论,这属于合作学习的一种。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合作,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宋老师就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理念。通过合作、相互探讨,提高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力。

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宋老师采用表格等让学生捕捉信息,使刚进入初二接触阅读的学生不感觉阅读问题的高深、难以捉摸,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初中学生还有一定的玩性,在课堂结束的时候,采用猜人物游戏,使学生在快乐中结束紧张的学习,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她所布置的作业。

(2)这节课的缺点

新课标讲求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综合发展,这节课中,没有涉及到听力练习。宋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快速阅读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播放课文,让学生边听边跟读,从中寻找更细节性的东西。这样不仅将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结合起来,也将精读与略读结合起来,多培养一项阅读技巧。

(3)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这节课的观看,笔者认为一节好的阅读课,需要做到:①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②阶段任务设置巧妙,训练到位;③教学过程扎实,真实;④寓德育于教育中,与素质教育挂钩,体现交际的真实性;⑤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⑦学会以读促写,以读促说,以读促听,充分利用阅读带动其他技能的训练和学习。

在自己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借鉴和学习视频中宋老师的做法,尤其是其任务的巧妙设置,例如通过时间顺序来帮助学生更快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4.积累保存

将视频与相应的课例报告存放一个文件夹内,便于以后的查找和翻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反思和积累,会发现在外语教学上有很快的进步,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新手教师。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让教师快速而有质量地发展起来,发展的途径和手段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专业发展不能仅靠师资培训,也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利用优秀课例视频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外语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学习是获得发展的唯一途径[3]。正是通过对优秀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学习,分析他们的教学活动特点、教学行为等内容才能让自己学到更多的技巧、方法。同时,也正是通过对优秀课例视频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才能发现自己与他人教学的差距,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和思考,扬长避短,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向红。视频案例-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学与管理,2006(2).

语文教学反思案例【第二篇】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3-04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求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而其中导学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进一步反馈有关信息,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一、调查目的、意义及方法

为了了解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在一线的15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反馈及建议等。该问卷的统计和调查结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依据。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15份,收回有效问卷13份,问卷回收率87%。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从表1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不论教龄的长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上都在使用导学案。导学案使用年限最长达5年以上,最少则1年以上。这说明广大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是持认可态度的。表2中对于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有帮助方面,38%的教师认为有很大帮助,54%的教师认为有较大帮助,8%的教师认为有一点帮助,认为完全没有帮助的0人。从中可看出,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是有帮助的,也说明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二)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设计。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来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3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参考资料,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网上下载加以修改(77%)、集体备课的结晶(62%)、完全自己原创设计(31%)、编辑成书的“导学案(15%)。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编写导学案能根据学情特点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但原创和编辑成书的导学案所占比例较少。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二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表4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关注的内容,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呈现(85%),构建知识网络(62%),问题探究(54%),课外知识拓展(31%),情景创设(23%),需要重点记忆、背诵的知识(23%),检测或练习(15%),小结、总结(0)。表5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核心,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问题设计(69%)、学法指导(54%)、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计(46%)、活动设计(23%)、巩固练习设计(23%)、情景设计(15%)。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都能围绕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拓展训练、情景创设、达标训练等环节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让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三)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表6是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使用频率的调查情况,结果显示,“经常”占54%,位居第一位;“偶尔(主要看是否需要)”占38%,位居第二位;“每节课都使用”占8%,在第三位;“没偶尔(主要看有没有现成的或可以借用的学案)”、“几乎不用”所占比例都为0。这说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和重视。

表7中调查显示“对导学案内容是否根据班级特点进行删减或增加?”这一问题回答,46%的教师“偶尔会,根据学生的需要”,31%的教师“经常会,我的不同班的学生水平差距非常大,导学案只照顾到了中等学生的需要”,23%的教师“会,我会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不会,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我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有任何增减”所占比例为0。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能够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导学案,并对导学案内容进行取舍。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充分彰显教学的个性,依据学情对导学案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表8对导学案发放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课前发放,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占92%;刚上课还未讲内容之前和不定期发放分别占8%;上课过程中发放和本节课结束后马上发放下一节课的学案所占比例都为0。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教师非常注重学生预习自学,课前发放导学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这样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二是导学案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操作平台;三是促进教师的二次备课。

从表9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以学案为依据,教师引导,学生自学”高达54%;“自由开放式课堂:围绕学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讨论,类似‘研讨会’的形式”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解答学生的疑问”,所占比例都是23%;“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案只是教师讲课借助的工具之一”,所占比例为0。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一是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新型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二是教师除了依托导学案外,还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是课堂形式更开放,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表10调查结果来看,对“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提倡采用的学习方式”这个问题上,回答“合作学习”占54%,“探究式学习”占38%,“自主学习”所占比例是15%,“研究性学习”所占比例为0。这表明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结构。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

表11是关于导学案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所占比例是92%;排在第二位的是“与学生口头交流”,所占比例是8%;排在最后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所占比例都是0。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检测方式中,教师采用“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居多。这样的检测方式,教师一方面要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教师不再给予指导,以此培养学生有效、快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重反馈。

(四)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反馈。从表12调查数据来看,对“你认为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4%的教师认为是“30分钟”、38%的教师认为是“20分钟”、8%的教师认为是“10分钟”、认为是“60分钟”所占比例为0。总体而言,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最佳时间是20-30分钟。

表13关于对导学案编制存在不足的调查中,54%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占用时间较多”,31%的教师认为“导学案与一般辅导书课前指导类似,重复作业缺乏新意”,23%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内容枯燥,结构死板,缺乏吸引力”。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备课组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要分工合作,编写中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性。

表14可看出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对备课投入精力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的情况,回答“备课量明显加大”的占85%、“备课量减少”的占15%、“备课量几乎不变”所占比例为0。导学案使用对备课投入的精力产生很大影响。

表15是关于“导学案对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较大”,所占比例是62%;排在第二位的是“很大”,所占比例是23%;排在第三位的是“一般”,所占比例是15%。可见,教师认为使用导学案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是较大的。

从表16调查数据来看,对“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回答“编写导学案工作量大”和“导学案的编写缺乏指导”各占54%、回答“学生不感兴趣”和“使用导学案影响教学进度”各占23%、回答“课堂不好组织”所占比例为8%。从中可知,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导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及缺乏相关的指导。

三、建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较好地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导学案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具有全程性、全时性、全员性特点。导学案只有合理设计和高效使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针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提升业务水平。导学案的编写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教材和对学情熟知的能力,也需要教师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牵引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对待和正确使用导学案,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导学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1.教师要做好角色的定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案导学模式,教师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各班学生实际,把握课堂进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索交流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授予学习和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在良好、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2.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和自我反思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操作培训。教师在培训中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充实自我,让自己成为新理念的倡导者,以便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经常化、系统性地反思,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编写设计导学案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编写设计的导学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教材编排原则和单元教学要求,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导学案在学生讨论环节应该简化问题,力争设计一两个能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和研讨。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搜集的资料独立完成导学案初稿,进行导学案的创新设计,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或网上搜集到的导学案。二是备课组长合理分配教师编写导学案课时内容及课时数,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定稿。三是导学案编写的容量要适宜,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四是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确目标,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既让学生得到基本能力训练,又得到深层赏析或个性阅读的探究,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的课堂模式中,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欣赏者。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导学案使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课前由学科组长反馈预习情况,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导学案。

2.课上导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差异,吃透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案。其次,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思维来获取知识。

3.导学反馈及课后梳理。首先,导学案中的反馈检测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批改,从批改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地进行辅导。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把使用过的导学案装订成复习资料。最后,教师要适时将学生的导学案收起,了解自己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进行自我反思,及时修改导学案和预案,总结教学方法、思路。

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文【第三篇】

一、课堂整体评价

1.精讲精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手法深入讲解,以学生当堂做高考典型例题训练为主。

2.考题精选。从三道近年高考典型例题入手,学生以练为主,让学生当场写,组织答案,当场陈述答案,教师分析评价。

3.以学为主。这里的“学”不仅是以学生为主的意思,而且是指学到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的意思。

二、课后听课反思

1.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少而精。特级教师的课堂是回归本真的,回想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高三教学中,总想着一堂课多讲一点,多教一点,总想着一堂课能让学生学到多一点知识,把每一个考点的每个答题层面都完完整整地教给学生,生怕有什么遗漏。殊不知,这样往往事倍功半,灌输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记得的却很少。

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每道精选例题的讲解都是请学生当堂完成,现场说出自己所整理的答案,不怕学生说错,不怕听不到标准答案。想想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一种强烈的心理预期,希望学生说出来的最好是标准答案,没有意识到语文、语言、试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候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往往学生的答案更精彩。反观自己的教学总是在心理上对标准答案过于期待,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结果,忽略学生听课的实际效果。

2.高三语文课堂“讲得少、学得多”是一种境界。教师要讲得少,因为教师是整个课堂的驾驭者,是掌舵人。知识是死的,常见的“环境描写”方法、特点、作用,前人都已整理得很完备了,参考书上所见都是。我们不是要照本宣科,而是要让位于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自己在之前的教学中,只会按经验主义,只想让学生牢记专业术语等死知识,实际上真正考场上学生并不能对号入座,准确定位,实际做题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只掌握点点皮毛,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做题方法,不知道答案在何处寻,如何筛选和概括。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通过例题分析,王老师询问学生在做“环境描写”类题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学生通过做题,发现入门之道:寻找关键词,学会分类别,注意集中的语段等。这里的“道”是学生亲身实践得来,不是教师灌输来的。教师没有授之以“鱼”,只是授之以“渔”。

3.高三语文课堂可以有效利用所谓的参考答案。现在的信息如此发达,参考答案不再是开启作业的金钥匙,参考答案不再是神秘的东西,也可以放在学生身边正确使用。这里可以适当运用“拿来主义”,不要仅局限于“对一对”、“看一看”。自己平时总想着把学生手头的参考资料收上,束之高阁,王老师的课堂上,每讲完一题,就请学生将答案翻开和自己写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是不是只关注概念,有没有展开分析,自己的表述与参考答案相比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丢分。不是让学生学会背诵答案,而是学会分析、学会判断。让学生正确领会出题者的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并分析答案的逻辑顺序,先回答什么,再回答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拿来主义”。

三、本节课得到的启发

1.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要坚持以“学”为主、学生以“练”为主的生态模式。高三课堂仍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考虑到语文的学科特点,考虑到高三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加强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语文课的课堂效率,不是看你完成多少典型例题,学会几种答题模式,提升解题能力才是关键。

2.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师仍然要坚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思维之上,而是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时的实际状态,及时跟进。课堂上,学生将在实际做题时遇到“愤”和“悱”的状态,如在本节课中,分析概括环境特点题时,如何从字里行间寻得景物特点是个难点,王老师带着学生原汁原味地读,找出关键的几处再读,特别指出几个关键词品读,答案呼之欲出。教师既要循循善诱,又要善于启发,根据本段教学重点,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现场反应巧妙点拨。教师的点拨是带有启发性的,教师的点拨是恰到好处的,有的放矢,举一反三,教师启而得法,学生有感而发,这是考验教师能力之处。

3.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学安排上可以“先学后教,以学促教”。在设计教学步骤上,高三语文教师“教”的内容、“教”的时间,“教”的方式都是值得研究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内容是既定的,时间是现场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授课内容的讲解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调整。教师的教是现场的,情况一:高估实际效果。一个问题的提出,自己的期望值本来很高,实际可能出现冷场,自己预先认为答案很容易,而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可能会无从下手。情况二,低估学生的能力。难点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有能力解决。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前期备课中不再仅仅关注今天这堂课给学生讲哪些知识点,介绍哪几种方法和答题模式,而是更多地考虑情境教学,多考虑会出现的情况,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文【第四篇】

一、前奏――预案设计

1.吃透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备课前认真钻研,明确各年级的目标要求与重点,并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备课时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2.精读教材。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凭借教材这个例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要发挥范例的实践模仿作用,从范例语境中得到练习,习得方法,以一学多,触类旁通。教材中的文章都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见解独特,非精读不能悟其精华。如何做到“精”呢?①把握“面”,不仅需要理解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要抓住全文的主要内容。②牵住“线”。这是纵向的整体把握。要善于理出文章的结构线索、结构特点,去皮肉见其骨。不仅要理清文章的主旨,更要悟出体现主旨的层次,去其骨见其魂。③扣准“点”。要善于扣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深入体会关键的字、词、句、段。

3.细读教参。教参可以让教师从整体上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具体把握教材的特点与教法、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教参中的一些案例也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4.博览资料。备课时,教师必须充分、广泛地阅读相关资料。如作者简历、生平、当时写作背景和名师对教材的处理等,从中获得启发借鉴,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体,与作者、文体产生感情共鸣。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体会完萧红在祖父的爱里自由自在的成长后,再补充萧红的生平资料,学生再来读《祖父的园子》就由甜中读出了几丝苦涩的味道。

二、主题与变奏――生成设计

教案是思维的产物,同样,课堂的行进也是教师思维的产物。只是在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环节,这正是“现设备课”的关注点、生成点,应把这个看成是课堂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不躲闪回避,而是正视它、重视它、解决它。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思维,灵活应变。具体来说,教师一要善于发现。教师胸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就能全神贯注地观察倾听学生,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二是要精于思考。对于出现的情况是学生理解的原因还是创新的火花,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其原因并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三是要随机应变。思考后能马上做出反映,顺势而导,修改预案,调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三、尾声――反思设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1238931